中秋抒怀 千古绝唱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7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版九年级(上)第六单元诗词五首选录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该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中秋,苏轼任密州太守时所作。当时,他在政治上陷入困境,和唯一的亲人——弟弟苏辙(即子由)又有七年没有团聚,心情十分抑郁。因此当中秋之夜,把酒对月,种种感慨不禁涌上心头,于酒酣兴浓之际,挥笔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
  上阕写饮酒赏月 作者一开始便陡然发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真是大气包举,想像飞腾,奇思妙想,破空而来。这里的发问虽是自远古以来就有人提出过的宇宙之谜,此两句诗也非作者独创,而是从李白的《把酒问月》中脱化而来,但因其发语的突兀,语气的峭拔,以及所流露出的对明月的热切期待和渴望,故仍然使人产生了强烈新鲜的印象。一问兴犹未尽,联想到在神话传说中月亮常常同天上的神仙世界联系在一起,于是再发一问:“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与前两句承接紧密,浑然一体。“天上宫阙”承上“明月”、“青天”,“今夕是何年”与“几时有”相照应,这就不仅显示了作者善于借鉴和自铸伟词的本领。一问再问得不到回答,强烈的好奇心和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使作者由提出奇问转而突发其想:“我欲乘风归去”。上天而言“归去”,这是因为古人认为有才华的人都是有罪谪降人间的天上星宿。“乘风”写作者飘飘欲仙,形象优美轻快。一时间作者好像插上了幻想的翅膀,架着轻风,飘然高举,向着美妙圣洁的天宫飞去,把人间的一切烦恼和种种凡俗杂念都抛在脑后。然而作者并没有陶醉在这美丽的幻想之中,顷刻之间,他便产生了犹疑:“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月宫,尽管是琼楼玉宇,皎洁明丽,毕竟高而寒上,自己去了恐怕经受不住。这三句以浪漫主义的想像描绘了月宫美好的形象,显示了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同时通过“我欲”到“又恐”的变化,以及“不胜寒”的担忧,含蓄蕴藉地表现了作者犹豫矛盾的心理。“起舞弄清影”一句,受李白《月下独酌》的启发写酒后月下独舞,但二者表达的感情并不相同。李白表现的是一种孤独寂寞的情绪,而苏轼借以抒发的却是陶然自乐的心情,从中体会到人间生活的美好。“何似在人间”,这决非无可奈何的聊以自慰,而是作者对人间的生活满怀留恋和热爱的告白。正是这种感情使他放弃了“乘风归去”的幻想,涂抹掉虚无飘渺的空中楼阁,从天上回到人间,从理想回到现实。作者通过这一上天下地的描写,不仅反映了作者理想的追求,失意的苦闷,而且反映出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斗争,以及超然达观的态度,终于战胜超凡出世的消极思想进程。以上着重写赏月,作者却无一句正面写月色,而是全从对“月”的奇思妙想着笔,可谓别开生面,不落俗套。奇丽的想像,高远的意境,挥洒自如,雄奇奔放的气势,使上阕呈现出深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下阕写月下怀人 作者的眼光既已从仙界转向人间,人世的悲欢离合之情随之涌上心头,他的笔触便自然地过渡到序中所说“兼怀子由”这另一主题上去。“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三句既写月,也引出了月下之人。“无眠”乃是泛指那些因伤离怨别而愁苦的人,因酣饮“达旦”的作者自然也在其中。面对如此皎洁的圆月,想到亲人却天各一方,不能团圆,不免感到十分惆怅,因此接下来便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两句以反诘的语气、埋怨的口吻对月发问。这一问显然含有抱怨明月无情之意,似乎无理,却入木三分地表现了作者骨肉分离的痛苦和亲人团聚的渴望,可谓无理而妙。但作者毕竟是一位胸襟开阔、于自我排遣的人,感情上的痛苦并没有妨碍他在理智上清醒地认识到:在这大千世界上,不仅人会有悲欢离合,种种遭遇,连作为自然之物的月也非常圆不缺,而是呈现出阴晴圆缺的种种变化,十全十美的事自古难有。这样一想,还有什么可抱怨、悲伤的呢?一切苦恼和愁怨似乎都就此得到了解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三句不仅是作者痛苦之后的反思,而且是对人事物理的高度概括,其中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永远给人以丰富的启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尽管现实往往不能尽如人意,却不能阻止热爱人间生活、珍惜美好感情的作者去向往,去追求。词的结尾,作者把自己的希望和憧憬凝成一句美好的祝愿。“长久”,既指岁月的长久,更指感情的长久,表现了乐观开朗的情绪,而加上“但愿”一词,更显得情真意切。唯其如此,成千上万望月思亲的古典诗词中,它特别为人钟爱,古往今来,传诵不衰。下阕仍然写月,手法却与上阕不同。月,不再是描写的中心,而是成为抒发对兄弟怀念之情的线索和陪衬。但作者的乐观旷达以及对生活的信念与上阕是一脉相承的。
  这首词气势恢宏,笔调奇逸,表现了作者洒脱豪放的感情和坦率开朗的胸怀。它借传统题材表现了新的意境和新的情趣,即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珍惜,对人生社会的思考。作者富有哲理,却又能将深刻的哲理寓于具体生动的文学形象之中,达到诗情哲理的完美结合。此外,作者大量化用前人诗句而能如从己出,恰到好处,都使得此词情文并茂,在思想和艺术上达到前人难以企及的高度。难怪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其他文献
一个学生在周记中写道:“一提到写作文,我的心情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讨厌。我讨厌那像铁索似的作文题,死死地扣住了我想一展身手的心;我讨厌那千篇一律的作文内容,像党的政策一百年不变。”的确,我们的作文教学,往往为作文而作文,为分数而作文,结果把作文当作编造谎言的园地,当作涂抹文字的游戏,当作折磨心灵的苦差事,学生一听作文就头疼,一写作文就要绞尽脑汁。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写作
2005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正式向外界全面阐述了“构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系统理论,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将其正式列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中央继“科学发展观”之后,又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在十六大报告的基础上提出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战略指导思想,实际上也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当前我们每个政治老师必须思考和实践的问题。笔者结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初中思想品德、高中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必修模块的有关内容,谈谈个人的教学设想。    一、在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时,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生
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和实施,我国各地的思想政治课程改革也如火如荼地展开。新课标、新教材是教育专家在总结了长期以来国内外思想政治教育得失的基础上,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编制的,是新世纪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是新世纪思想政治教学的航标。新课标能否顺利实施,思想政治课程改革能否成功,教师是一个关键的因素。那么,我们每位教学一线的思想政治教师,如何实施新课标?面对新课改,思想
一、学生心理问题现状    1.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不平衡。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当代中学生的发育提前,而相应的心理准备却呈现滞后状态。进入中学后,他们的身高已经接近成人,但认知结构仍有待发展,心理上呈现出半成熟半幼稚的状态。一方面,他们喜欢独立思考;另一方面,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对成年人产生内在的反抗心理,拒绝家长、老师的帮助和教育,却重哥们儿义气,容易形成“集团”,信赖和遵从他们的“小酋长”。可
【摘 要】 运用“变式”的方法进行教学,既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又能结合教材的重点、难点,打破思维定势,加强对学生求异性、发散性、变通性、精密性等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  【关键词】“多变”教学 创新思维 思维的定向性 思维的广阔性    创造性思维常常表现为不受传统观念所束缚,能够迅速发现事物与事物之间、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联系,乐于追根寻源,并且善于联想,富于想像和长于类比,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电脑的广泛普及,加上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中的有利之处,使得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许多学校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入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点认识。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发挥不够。我们知道多媒体源于媒体,高于媒体,具有集多种媒体的功能于一身,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功能的能力,实现了信息载体的多元化,
“新”是相对于“旧”而言的,它不是抽象的绝对。新课程也不是一个横空出世的陌生事物,它不是与传统完全对立的教育,而是社会发展对教育发展的自然要求。在新旧转换的过程中,虽然专家已经给我们提供了理论支撑,但在理论向实践转换的过程中不少老师仍存在诸多困惑,我们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究竟应如何操作才“新”,如何运作才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育人规律?    一、消除新课程淡化知识的误解,处理好三维目标的关系 
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倡导地理学习要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要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学习。其二,改变地理学习的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安排教学。初中学生刚开始有比较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安排诸如办报等动手活动,可以将学生置于探索者的位置,亲身体验现有知识的创造经历,能让学生感到学习地理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体验到学习地理的成功乐趣,
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句子。纵观近几年中考,辨析和修改病句是长“考”不衰的。命题者常常在那些具有迷惑性的地方设置“障碍”。那我们怎样才能识破命题者的这些“小花招”,慧眼识语病呢?关键是要善于为病句“把脉”。    一、掌握常见的六种病句类型     (一)成分残缺  1.缺少主语。  2.缺少谓语中心语。  3.缺少宾语中心语。  (二)搭配不当  1.动宾搭配不当。  2.状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