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tuxiaoshen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由于语言具有作为文化的表现与承载形式的特征,不了解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语言。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一定要加强文化教学。
  关键词:中学英语; 文化教学
  
  进入1980年代,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国人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日益频繁,相互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交流已经是回避不了的现实。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与外界交往的加强,外语的使用变得越来越广泛。那么如何才能让中学生真正学好英语这门语言呢?除了以往英语教学中注重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交际能力的培养,还应该让学生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习得意识,使文化规范教学与语言技能的培养同步进行。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现行初中英语教材有意识地安排了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力求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授文化知识,让学生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使用语言的能力。怎样做到这一点,以下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教学应该做到的几个方面:
  1 充分认识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文化语言学研究表明,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全部特征。学生在习得一种民族语言的同时,也就是在习得该民族的文化。所以,语言和交际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正如美国外语教学专家Winston Brembeck所说:“采取只知其语言不懂其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由于语言具有作为文化的表现与承载形式的特征,不了解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语言。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一定要加强文化教学。
  2 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传统教育主张孩子要服从教师和家长,要听大人的话。于是,在课堂上就形成了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教师有着相当高的权威。西方国家的学校则强调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长幼之间平等对待。显然,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尝试,学说英语,鼓励学生质疑。课堂上有时需要进行角色表演,在课外需组织一些与英语学习有关的party,这时教师不是一个旁观者、监督者,而要和学生一起参与,在运用语言进行对话、交际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文化的存在。学生只有对英语及其文化有着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
  3 在词汇教学中渗透文化信息
  通过课堂教学培养文化意识。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场所,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应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例如:在词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 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主观评价。初中新教材中有很多与文化有关的词汇可挖掘,如“ name,old,dog,pork,beef,look out,breakfast,take away food, sports,Christmas”以及表示颜色的词等。对这些具有文化背景意义的词汇,除讲清其概念意义外,还要介绍它们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时还可适当扩展知识内容,顺便讲一些相关的外国风俗习惯等。以“dog ”一词为例,在语言意义上,中国的“狗”与英美国家的 “狗”没有区别,但两个文化群体里的“狗”的文化意义又相差甚远。“狗”一词在中国人看来总是贬义的, 汉语中常用“走狗”、“丧家犬”、“狗仗人势”等来形容所厌恶的人。但是英语国家的人对狗的看法与我们截然不同,他们认为“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忠诚可靠。所以“dog ”在英语中往往含有褒义,如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a lucky dog(幸运儿)。又如:breakfast的词汇意义是“早餐”, 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它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产生不同的联想。对西方人来说其内涵是牛奶、咖啡、面包;而对许多中国人来说都意味着稀饭、馒头、油条之类。此外,breakfast本身是由“break ”和“ fast”构成的。在英语中“ break ”是“打破”的意思,“fast”是“禁食”的意思。所以西方人把“打破禁食”的第一餐称之为“早餐 ”是有其文化背景的。 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具有文化背景意义的词汇,我们应做有心人,随时给予介绍 ,使学生达到真正掌握英语的目的。
  4 在中外文化的比较中了解文化差异
  初中英语新大纲明确规定:“为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可采用英语同母语对比的方法。”越来越多 的中学英语教师意识到中西文化差异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初学英语的学生总喜欢把英语和母语等同起来,这种学习方法往往成为以后运用英语的潜在障碍。英语学习如在比较中进行,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强对交际文化的敏感性,而且对更好的了解中华民族文化也是有裨益的。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取比较的方法把初中新教材涉及到的内容分为两类:一是衣、食、住、行方面的,包括购物、食品、交通、学校、家庭等;二是日常交际方面的,包括问候、称呼、道别、致谢、建议等。在此只需把英国人和中国人寒暄问候的话和称呼等日常交际用语比较一下,就知道其间的差异,同时也说明比较中西文化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初中新教材第一册的LessonⅠ为例,其中学生向老师问候说:“Good morning,teacher!”(老师,您早!/ 早上好!)。在英美国家里,从早起到中午都可以说:“Good morning” ,有时告别时也可以用;而在汉语里只能在早起到上午九时左右说“您早”,告别时不能说“您早”。在汉语中可以把“老师”当作一种称呼,可是在英语里“teacher”是职业不是称呼。因此,在上此课时, 我们有必要告诉学生:英美人习惯称呼老师为Sir或Mr,Mrs××; 在日常交际中,关系比较密切还可以直呼其名。这就是中西文化的差异。
  5 多开展英语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众所周知,语言学习最好在一定的语境和气氛下进行。所以,教师有责任创设适合学生感受英语语境和接受英语文化熏陶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5.1 在课堂上要多组织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练习活动,如pair work,group work,role play等。这样做,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保证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机会学说英语。如,学完A Birthday Party一课后,教师可组织学生编一段为某位同学过生日的对话。事先,让他们了解西方人习惯当面打开礼物,并表达自己的谢意。在了解这一习俗后,学生的对话流畅而自然。这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不仅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使之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
  5.2 校园里通常有宣传栏和板报,可在上面开辟英语学习园地,介绍一些习惯用语、名言名句、猜谜游戏、各国风俗和朗朗上口的童谣等,利用这些展板定期进行英语文化宣传。
  5.3 鼓励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例如,学生对一些国际性的体育赛事和文娱活动都很熟悉,有的还很喜爱。当举办一些国际活动的时候,教师不妨和学生一起搜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介绍。
  5.4 要求学生定期收看程度相当的英语动画片或教学节目,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动画片供学生欣赏。
  通过这些活动,营造英语学习气氛,把英语学习渗透于学生学习、生活、休息和娱乐等各种场合中,使学生在校内外随时与英语打交道,潜移默化。
  文化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英语教学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教会学生得体地运用语言,最终达到能够正确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目的。
其他文献
历史上一些被公认为符合民主规范的国家,比如美国,它本身也经历过一段为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出版自由而艰辛奋斗的漫漫长路。由两度普利策奖得主安东尼.刘易斯撰写的《批评官员的尺度》一书,就精彩地记述了美国人民为争取媒体的言论自由权而不懈努力的详实细节,其中,那些来自体制内的,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为代表的民主形象栩栩如生,他们宽阔的胸襟、睿智的思维及其种种妙言警句尤其令人肃然起敬。  《批评官员的尺度
期刊
摘要:做好老干部工作是一项事关全局的大事。泰州市海陵区深刻领会其重要性,在打造老干部“社区幸福家园”方面进行了认真地探索和实践。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亟需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老干部;老干部工作;社区     老干部工作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事关全局的大事,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继往开来的重要保证。如何做好新时期的老干部工作,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做好老干部工作的重要
期刊
摘要:《云笈七笺》是择要辑录《大宋天宫宝藏》内容的一部大型道教类书,保存了大量道教词汇语料,在书证滞后方面对《汉语大词典》有较多的语例补充。  关键词:《云笈七笺》;《汉语大词典》;书证      《汉语大词典》出版以来,嘉惠学林之功不可谓不伟。但由于篇幅巨大,编纂出自众手,失误罅漏,在所难免。近年来,对于汉语大词典所存在的问题,国内外学者都为之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云笈七笺》是择要辑录《大宋天
期刊
“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建设新农村、繁荣发展农村文化提出了这一总的要求。公益电影进农村工程在这背景之下蓬勃开展,各级政府把公益电影进农村工程列入到民生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中,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支持。那么,深刻认识公益电影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对这一工程能否深入推进具有重要意义。对此,笔者作了一些深入的思考。 
期刊
摘要:“艺术歌曲”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的区别于民谣而精致的独唱歌曲的通称。中国艺术歌曲是在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多次碰撞、交融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给中国民族本身的音乐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关键词:艺术歌曲;产生;交融;民族;以西为师     “艺术歌曲”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的区别于民谣而精致的独唱歌曲的通称。  1 艺术歌曲的产生  在西洋声乐史上,十九世纪上半叶是一个重要的
期刊
摘要:现在社会上各式各样的少儿美术教育机构层出不穷,家长对孩子的美术培训也越来越重视,但是在具体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集中体现在美术教学的方法上,对少年儿童错误的教学,会导致少儿想象力缺失、主动性不足等问题。正确处理少儿美术教学中的问题和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关键词:少儿;美术教育    1 少儿美术教育概述  少儿时期是一个人在其人生中认识世界最重要的认知阶段,接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借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文艺观点,解读郁达夫以《沉沦》为代表的日本背景小说创作中呈现出来的对日本人与日本文化渴慕背后的仇视倾向,同时分析中国早期留学生在异国他乡构筑起来的特殊心理机制,并探求制约郁达夫创作和叙事方式的文化心理,最终达到以心理学的视角研究文学作品,实现对文本深入的剖析,形成全新的理解。  关键词:日本文化;渴慕;仇视;反抗     张承志在《日本留言》中说:“日本是
期刊
摘要:音乐课是文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形成以唱歌为主的动静交替的综合课形式,让学生在求乐、求动、求美的边唱边做的活动中,动之以情,感之以行,由情入意,由情导行。然而,我国当前的小学音乐中,审美教育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特别是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为与音乐教育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就当前学校现状而言,我作了一些浅讨。  关键词:音乐;舞蹈;审美;文化    1 新课
期刊
摘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好学生的朗读训练和提高他们的朗读技巧,有利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并且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品德和审美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朗读技巧;朗读效果;审美教育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好学生的朗读训练和提高他们的朗读技巧,有利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并且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品德和审美教育。根据本人多年的小学语
期刊
摘要:小学科学的主要学习方式是学生的实验和探究活动,其目的不仅要学生在积极的实验和探究活动中领悟教材的内容,还得养成良好的实验和探究的习惯,培养科学的素养。实验老师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把解决实验教学难点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相结合,实验课教学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效。  关键词:实验;探究;兴趣     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学生启蒙教育的重要学科,具有其它学科不能替代的重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