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颢:理学家的另一面(下)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ao7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家哲学至宋代,发展为格物致知、明心见性的“程朱理学”,朱指朱熹,程指“二程”,即程颢、程颐兄弟。作为“二程”的兄长,程颢从小聪明好学,十五六岁时,师从道州(今湖南道县)周敦颐,研经习道,发奋钻研,一生不辍,“于是,上自帝王传心之奥,下至初学入德之门,融会贯通,无复余蕴。”(《宋史·程颢传》)终成一代大儒,对中国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奉为“先贤”,祀于孔庙东庑第38位。让人惊异的是,程颢不仅仅是一位理学家,还是一位精通治道的地方官员,不仅仅是位思想家,更是一位实干家,他在州县基层任职多年,心怀天下,政绩卓然。
  御史不知上未食
  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接受御史中丞吕公著的推荐,提拔程颢为太子中允、权监察御史里行(里行,官职低者任监察御史,加“里行”)。


  监察御史是言官,其职责是规劝皇帝、纠察百官。然而对于士大夫来说,纠察百官好说,但规劝皇帝却是门“技术活”。不提吧?职责所在。提吧,皇帝脸上无光,万一生点意见、来点态度,这帽子都说不定难保。这时,侍从对程颢说:“御史不知上未食乎?”皇帝还没吃午饭呢!这时,程颢才只好依依不舍地退了出来。
  天下事非一家私议
  程颢在京任御史期间,恰逢宋神宗安排王安石在全国推行“熙宁变法”。当时,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宋神宗委以大权,凡与改革有关的政策研究、机构调整、法令推行等,皆由王安石全权负责,甚至干部任命这样的大事,也由他根据改革需要便宜施行。而王安石忧心于大宋王朝的经济衰落、士气萎靡、军备薄弱,他以超常的勇气和胆识宣传改革,以矫枉过正的态度推行改革,甚至说:“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真是石破天驚,这种态度在以祖先崇拜和农耕经济为基础的传统社会中,无异于离经叛道。所以,“熙宁变法”一经铺开,便立刻激起众多士大夫的反对。


  在北宋士大夫之间,即使是反对变法者,反对的程度和态度也不尽相同。翰林学士、右谏议大夫司马光、翰林学士范镇、御史中丞吕诲等人对新法明确表示反对,其中司马光最为激烈,他曾对宋神宗说:“臣之于王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司马光《弹奏王安石表》)王安石与大臣们讨论变法事宜,大家思想上不通,王安石声色俱厉,暴跳如雷,就要摘人家的“帽子”。恰巧程颢受命前来议事,听后不慌不忙地劝王安石道:“天下事非一家私议,愿平气以听。”(《宋史·程颢传》)如果是其他人,王安石又要大发雷霆了,但他是程颢,所以“安石为之愧屈”。
  程颢说话做事,有理有节,不动真气,但他反对变法的态度却是一贯的,见程颢去意已决,王安石推荐他为提点京西刑狱,主管京西路各州的刑狱监察,程颢认为这个任命“恩典过颁”,坚决推辞,王安石又推荐他为签书镇宁军(治所澶州,今河南濮阳市)判官,程颢才卷起铺盖赴任。
  变法的对错、长短、好坏姑且不论,程颢在变法中的表现却的确温柔敦厚,颇见君子之风,无怪乎刚烈火爆如王安石者,都对他如此尊敬。
  心系百姓的签书判官
  宋代地方一级的行政区划包括州、府、军、监四种,程颢去的镇宁军,便是其中之一。各地设有知州、通判作为正副长官,签书判官是幕职官,全称为签书判官厅公事,简称“签书判官”或“签判”,辅助长官处理政务。
  虽为一介幕府属官,人微言轻,但在面对国家大事和百姓安危之时,程颢依然勇于挑重担,敢作敢为。当时,内臣程昉受命治理黄河,征用澶州厢兵(承担各种杂役的军队)八百人,夜以继日,督工甚急。当时正值严冬,大雪不止,寒风刺骨,厢兵们饥寒交迫,不堪忍受,纷纷逃归澶州。澶州的行政官员们赶紧磋商,是大开城门让他们回来,还是堵在城外拒绝呢?拒开城门成了绝大多数人的意见。程颢说:“厢兵冒死逃归,拒之门外,必然引发事变。如果程昉怪罪,我来担责。”程颢赶到城门口,打开城门,与厢兵对话,约定三日后复役,才把他们放归澶州城。三日后,体力和精神得到恢复的八百士卒,果然如期赶赴治河工地。他这一力排众议的举动,挽救了八百士卒的生命,足见他的胆识、魄力与担当精神。
  熙宁四年夏天,澶州连降暴雨,河水猛涨,黄河曹村段堤岸因不够牢固而决堤,农田、村庄眼看就要淹没,百姓的生命财产遭到严重威胁。紧急情况之下,程颢对澶州知州刘涣临危请命说:“请让我率人前去抢险,即使用身子去堵,也一定要把它堵住!”刘涣深为感动,立即把澶州城内的厢兵悉数调拨给程颢,还将将印郑重交付于他。有同僚说水势太急,人力去堵,不过是徒劳罢了。但程颢却不为这些“风凉话”所动,迅速调配堵河物资,携兵火速赶到决口之处,整队训话,激励士卒,派精干而又素知水性的士卒,从堤两边泅水填堵,经过几天几夜的连续奋战,决口终于被堵住,堤垸内百姓的生命财产得到了保护。
  在镇宁军之后,程颢还任过扶沟(今河南扶沟县)知县、奉议郎、宗正寺丞之类的小官,虽然政绩不俗,然而再未得到过朝廷的重任,不过,程颢与一般士大夫不同的是,他纵然做小官也能做出大成绩,看他在那些县、州所做的工作,真有一种“若烹小鲜”的自如,丝毫不失其大政治家的智慧、胆识和风范。
  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程颢逝世,终年54岁。他逝世后,宰相文彦博为题其墓碑,送他“明道先生”四个大字。程颐在《明道先生墓表》评价他:“使圣人之道焕然复明于世,盖自孟子之后,一人而已。”
其他文献
浙江(下)  5.径山茶  径山茶产于浙江余杭县天目山东北峰的径山,早在唐宋时期便已闻名。径山寺为江南禅林之冠,日僧南浦昭明禅师曾于此研习佛学,把茶籽、茶具及径山寺内一种茶宴礼仪传入日本。径山茶曾一度掩没,1978年方恢复生产。  径山茶区海拔上千米,岭峻峰奇,云罩雾浓,森荫蔽日。山上泉水众多,旱不枯,雨不溢。土壤肥沃疏松。径山茶以四壁坞者品质较好,尤以凌霄峰之产品最佳。  径山茶采制技术考究,嫩
期刊
似乎有了周敦颐的《爱莲说》之后,所有对荷花的溢美之词稍显多余,就像东坡的一句“明月几时有?”让所有中秋节的诗词立刻起身让座。然对于荷,我不只愛她和花、她的叶、她的盛和她的暮,我都爱之。情之一往而深,不可收拾,不可收拾。  离母家2里路之外,过火车道,有一“铁人公园”,这是20年前某钻井公司所建。听说当年投入巨大,因为要在湖上填石建园,可见工程之难。园子完全按照中国古典风格设计,有亭子、有曲廊、有诗
期刊
编者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眼似桃瓣,睛若秋波。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他是男儿身,但有着女儿一般的俊秀容貌,也有着女孩儿一般的灵秀、温柔与细腻,对纯洁活泼的女孩子们,他更是用发自内心的尊重爱慕与无上体贴。他就是《红楼梦》中的宝玉。  他天性中喜爱女儿,抓周时,他老爹将那世上所有之物都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这让一心想他读
期刊
惊蛰是物候节令。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古人称冬眠为蛰,蛰为守。虫子们为什么要冬眠呢?南宋吴自牧《梦梁录》卷六描述道:“十月孟冬,……月中雨,谓之‘液雨’,百虫饮此水而藏蛰。至来春惊蛰,雷始发生之时,百虫方出蛰。”  原来百虫是在阴历十月喝下“液雨”后开始冬眠的。大地深处,无数个阴暗的暖和的洞穴或泥土里,众虫儿各自酣睡,沉醉梦里,不知
期刊
烧香的时候,突然看见一队蚂蚁,从庄严的佛像爬过,它们整齐地从佛的足尖往上爬高,从佛的胸前走过,然后,走过佛的脸颊,翻越佛的宝髻,顺着佛背,最后,蹑足由金色的莲花台上下来。  看这些无声的蚂蚁爬过佛像,我简直呆住了,仿佛听见几百个出力吆喝的声音,循声望去,原来,它们是搬着孩子散落在地上的饼屑要回家去了。我升起的第一个念头,是想把它们吹落,因为佛像是何等的庄严,岂容这些小蚂蚁践踏?但我的第二个念头,使
期刊
传统文化怎么了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形成了很多思维定势,一提中华文明就是源远流长,一提中国版图就是地大物博。其实无论是历史还是版图,我们都不是第一,也不是第二。论文明,我们更加无法进入前三甲。第一名是现在日子过得不太平的地方伊拉克,第二名也不是中国,是尼罗河边上的埃及,第三名是印度,第四名才是中国。但是,最早辉煌不代表持续辉煌,笑到最后才能笑得最好,中华文明就这么一直笑着。埃及和两河文明已经烟消云
期刊
《论语》作为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是我们了解孔子思想的最重要典籍。新中国成立之后,官方在各阶段语文课本中也多少有选择《论语》中的内容,国学热兴起之后,对《论语》感兴趣的人则就更多,而且还呈现出趋热的势态。那么我们今天应该如何读《论语》呢?笔者想就这个话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前后联系,以经解经  在解读《论语》的时候要注意前后联系,所谓前后联系,就是对于同样的概念的理解,要试着在《论语》中找相应的
期刊
“性”和“命”是两个重要的哲学和医学概念,是一个复杂严肃的话题,值得人们去研究探讨。  按字的顺序是“性命”,可是解释的时候就得先说“命”了。因为命是根本、基础,有命才有身心的生存、活动。  命者,口令也!拆开“命”字一看便知。其甲骨文字形,“令”字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像跪在那里听命。从集从人,表示集聚众人,发布命令。徐锴注《说文解字》:“号令者,集而为之。卪,制也。”令就是决定
期刊
书院是中华民族千年来文化的载体,不死的灵魂。书院是精神的殿堂,书院是理想的方所,书院是经史子集的荟萃,书院是谈玄论道的禅机,书院的本来智慧的究竟,书院更是继往开来的大成,书院是大师的道场,书院更是青年俊才的方舟。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守“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书院是本来,书院更属于未来。书院是传统,书院更是传奇。书院复兴文化,书院更与时俱进。抚今追昔,书院,几乎成为中华民族
期刊
背景资料:2012年12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习近平提出了“中国梦”,并对“中国梦”进行了“定义”——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而且满怀信心的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中国梦”为全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日出东方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也于5月28日邀请连云港市人大司法委员会主任杨春生教授为全体党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