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如何读《论语》?(下)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168300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语》作为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是我们了解孔子思想的最重要典籍。新中国成立之后,官方在各阶段语文课本中也多少有选择《论语》中的内容,国学热兴起之后,对《论语》感兴趣的人则就更多,而且还呈现出趋热的势态。那么我们今天应该如何读《论语》呢?笔者想就这个话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前后联系,以经解经
  在解读《论语》的时候要注意前后联系,所谓前后联系,就是对于同样的概念的理解,要试着在《论语》中找相应的概念解答,这就是“以经解经”。因为同一本书或者同时代的书,在词汇的定义等方面更加趋同,所以这样对比得出的理解,也更加贴近原文意思。“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关于三十而立,程颐认为是“立于道”:“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圣人言己亦由学而至,所以勉进后人也。立,能自立于斯道也。”钱穆认为是“礼于学。”朱熹以及近代的杨伯峻老师主张“立于礼。”其实每一位前辈说的都有自己的道理,但哪一家的说法更合适呢?恰好《论语》中有可以参考的记载,比如《泰伯》曰“立于礼。”《季氏》曰“不学礼,无以立。”《尧曰》曰“不知礼,无以立也。”所以这样对比参考,我们可以认为朱熹以及杨伯峻老师的解读更合适。
  关于“四十而不惑”,为什么不惑呢?《子罕》里面曾言“知者不惑。”而且这与夫子15岁就立志于学也是相符合的,这样解读就比较合适。


  再比如说,孔子说“臣事君以忠。”上面我们从文字的角度来理解了这里忠的意思,其实我们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梳理。孔子说“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先进》)作为大臣,秉持“道”的原则来给国君做事,如果行不通,则“不可则止。”不仅如此,他还说:“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卫灵公》)这就是说,孔子并不认为大臣要无原则地“事君以忠”,而是要在“道”的前提下事君以忠,否则,不仅“不可则止”,而且要“卷而怀之。”这对于我们理解孔子忠的含义就更加清楚了,于是我们可以知道,孔子所提倡的大臣为国君做事的原则,绝不是后来宣扬的那种愚忠。
  不同版本参考对比
  古代著书存书不像我们今天这样方便,在书籍的流传过程中会经过多人之手,经历多个版本的变化。所以,书籍在流传过程中,往往会有改动,尤其是先秦典籍,都有这样的遭遇。比如今天我们看到的通行版《老子》跟帛书《老子》在内容方面有不同,而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本,虽然只有两千多字,但与通行版和帛书本在文本方面也有不少不同的地方。这一点《论语》也不例外。在汉代,有齐论、鲁论、古论等好几个版本。再后来,郑玄又根据流传的几个不同版本经过一次整理,这又是一个版本。后人在改动版本的时候,其实更多体现是他个人的看法,而不是书籍原来编撰者的想法,所以我们要想更贴近原始文本,就要多参考其他版本。1973年河北定州中山怀王刘修墓发掘出来一批竹简,其中就有《论语》残本,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版本,我们称为定州汉简本《论语》,它是我们今天研究《论语》的重要参考资料。
  比如通行版中孔子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八佾》) 关于这句话,流传最广的一种解释是“蛮夷之邦即便是有君,也比不上中原之地无君。”比如邢昺疏曰“言夷狄虽有君长而无礼义,中国虽偶无君,若周、召共和之年,而礼义不废。”钱穆也在《论语新解》中翻译说“孔子撇开无君一节,谓夷狄终不如诸夏。”


  在定州汉简本《论语》里面,此句是“夷狄之有君,不若诸夏之亡也。”“不若”虽然有些时候可以跟“不如”同义,但“不若”在这里,其实应该是“不像”的意思。于是整句意思就是,“蛮夷之邦尚且有君,不像诸夏之地已经没有了啊……”为什么诸夏之地无君呢?因为虽然有王有君,然而礼坏乐崩,有跟没有没啥区别。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孔子愤怒地感叹,诸夏之地,现在已经沦落到连夷狄都不如的地步了!更可见他对于诸夏之地礼坏乐崩的痛心疾首。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八佾》说的是什么呢?说的是“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说的恰恰是孔子所处时代礼坏乐崩。那个时代,礼乐征伐不仅不自天子出,甚至不是自诸侯出,在孔子的时代,其实已经开始了“礼乐征伐自大夫出。”比如,不说远了,就是孔子所在的鲁国,唐国君鲁昭公都因为内乱逃离鲁国,死在晋国。这样的时代,有何礼可言?孔子会在这种背景下还夸赞诸夏有礼吗?显然不太可能。
  再比如通行版中孔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雍也》)这句“敬鬼神而远之”被认为是孔子“不语乱力鬼神”的一个表现,并且引申出一个成语“敬而远之。”认为是孔子排斥鬼神之事。但在定州汉简本中,此句是“敬鬼而远之。”没有“神”字,少一个字,意思就大不一样。孔子说“非其鬼而祭之,谄也。”(《为政》)鬼在这里的意思其实是自己死去的先祖。“敬鬼而远之”,其实是指在祭祀方面要祭祀远祖。这与《学而》中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的道理是一样的。
  上面几点是笔者在读《论语》的过程中得出的一些心得体会,主要侧重于我们个人如何正确理解论语思想方面而言,希望对于朋友们有所帮助。由于笔者所见所限,肯定有不足和疏漏之处,介于此,还望朋友们包涵并指正。
  对于有一些朋友而言,可能他们并不需要自己去专门研究《论语》思想,而只是在于通过通俗易懂的话语了解《论语》,所以就这一点而言,他们可能更需要一些在翻译本方面的推荐。在这里笔者推荐杨伯峻老师《论语译注》。杨伯峻老师用简单而精准的话语对《论语》全书进行了白话翻译,言简意赅,不乱引申,后面还有“论语词典”,是初学论语的好书。此外,钱穆《论语新解》可作为初学入门的配套参考书籍。如果要再进一步,则有杨树达《论语疏证》、程树德《论语集释》、刘宝楠《论语正义》以及邢昺《论语注疏》等书籍可作为参考。

其他文献
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又有“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治校理念,一时俊彦均集聚于北大。上任前,蔡元培在上海的一个小书摊上偶然买到吴梅的《顾曲麈谈》,非常欣赏。到任后,蔡元培提倡美育,将北大的一个学生社团音乐团改组为音乐研究会,下设古琴、丝竹、昆曲、钢琴、提琴五组,由校方聘任导师。  当时吴梅只是上海民立中学的教员,蔡元培仍延请吴梅到北大教授昆曲。吴梅得到教席后作诗曰:“不第卢生成绝
期刊
接触过蔡元培的人都知道,此君富有激情,对前妻、朋友、同僚、学生都是情深意长,有时在学生中演讲或规劝朋友,讲着,讲着,就会流下热泪。然而,蔡元培感情充沛,却决不滥用激情。相反,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往往极其冷静、理性。  有一件事颇能体现蔡元培为人处事的风格。  1919年3月18日,林纾(林琴南)在《公言报》发表《致蔡鹤卿太史书》一文,激烈指责蔡元培领导下的北大办学方面有问题:一是“覆孔孟,铲伦常”;二
期刊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道德经》第十章  结合后人考证的成果,这一章直译过来就是——  精神和形体相合为一,能不分离吗?把气凝聚起来使身体柔软,能像婴儿一样吗?把那神秘的镜子弄干净,能没有瑕疵吗?爱育人民治理国家,能不用私智吗?“天门”开启关
期刊
凡人总要由小变大的,最可有为的是老年,最重要的是青年。凡老年人看不算事的問题,在青年却是大问题,因之青年问题,有时即算可怜可笑吧,是大问题。凡大智者,明白人,有经验有思想的人们,应该加以指导。  正如果实的目的,是烂掉,重新长出更佳的果实来。在生之旅途中,大家皆是过客:如游玩山水者,当将山水之佳胜处指示给后来的人,有危险处当然也指点出来,或者将其平掉,以便来者。  所以有许多人说:经验即学问,是不
期刊
浙江(下)  5.径山茶  径山茶产于浙江余杭县天目山东北峰的径山,早在唐宋时期便已闻名。径山寺为江南禅林之冠,日僧南浦昭明禅师曾于此研习佛学,把茶籽、茶具及径山寺内一种茶宴礼仪传入日本。径山茶曾一度掩没,1978年方恢复生产。  径山茶区海拔上千米,岭峻峰奇,云罩雾浓,森荫蔽日。山上泉水众多,旱不枯,雨不溢。土壤肥沃疏松。径山茶以四壁坞者品质较好,尤以凌霄峰之产品最佳。  径山茶采制技术考究,嫩
期刊
似乎有了周敦颐的《爱莲说》之后,所有对荷花的溢美之词稍显多余,就像东坡的一句“明月几时有?”让所有中秋节的诗词立刻起身让座。然对于荷,我不只愛她和花、她的叶、她的盛和她的暮,我都爱之。情之一往而深,不可收拾,不可收拾。  离母家2里路之外,过火车道,有一“铁人公园”,这是20年前某钻井公司所建。听说当年投入巨大,因为要在湖上填石建园,可见工程之难。园子完全按照中国古典风格设计,有亭子、有曲廊、有诗
期刊
编者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眼似桃瓣,睛若秋波。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他是男儿身,但有着女儿一般的俊秀容貌,也有着女孩儿一般的灵秀、温柔与细腻,对纯洁活泼的女孩子们,他更是用发自内心的尊重爱慕与无上体贴。他就是《红楼梦》中的宝玉。  他天性中喜爱女儿,抓周时,他老爹将那世上所有之物都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这让一心想他读
期刊
惊蛰是物候节令。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古人称冬眠为蛰,蛰为守。虫子们为什么要冬眠呢?南宋吴自牧《梦梁录》卷六描述道:“十月孟冬,……月中雨,谓之‘液雨’,百虫饮此水而藏蛰。至来春惊蛰,雷始发生之时,百虫方出蛰。”  原来百虫是在阴历十月喝下“液雨”后开始冬眠的。大地深处,无数个阴暗的暖和的洞穴或泥土里,众虫儿各自酣睡,沉醉梦里,不知
期刊
烧香的时候,突然看见一队蚂蚁,从庄严的佛像爬过,它们整齐地从佛的足尖往上爬高,从佛的胸前走过,然后,走过佛的脸颊,翻越佛的宝髻,顺着佛背,最后,蹑足由金色的莲花台上下来。  看这些无声的蚂蚁爬过佛像,我简直呆住了,仿佛听见几百个出力吆喝的声音,循声望去,原来,它们是搬着孩子散落在地上的饼屑要回家去了。我升起的第一个念头,是想把它们吹落,因为佛像是何等的庄严,岂容这些小蚂蚁践踏?但我的第二个念头,使
期刊
传统文化怎么了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形成了很多思维定势,一提中华文明就是源远流长,一提中国版图就是地大物博。其实无论是历史还是版图,我们都不是第一,也不是第二。论文明,我们更加无法进入前三甲。第一名是现在日子过得不太平的地方伊拉克,第二名也不是中国,是尼罗河边上的埃及,第三名是印度,第四名才是中国。但是,最早辉煌不代表持续辉煌,笑到最后才能笑得最好,中华文明就这么一直笑着。埃及和两河文明已经烟消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