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的四季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hub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似乎有了周敦颐的《爱莲说》之后,所有对荷花的溢美之词稍显多余,就像东坡的一句“明月几时有?”让所有中秋节的诗词立刻起身让座。然对于荷,我不只愛她和花、她的叶、她的盛和她的暮,我都爱之。情之一往而深,不可收拾,不可收拾。
  离母家2里路之外,过火车道,有一“铁人公园”,这是20年前某钻井公司所建。听说当年投入巨大,因为要在湖上填石建园,可见工程之难。园子完全按照中国古典风格设计,有亭子、有曲廊、有诗壁,有粉墙雕窗,有拱桥流水,嫩江的支流——碧绿湖(总觉的这名字起得直白,不如叫翡翠湖或翠玉湖更为古雅)川流而过,赋予这园子生生不息的活力。
  那几亩的荷塘便是这湖水养来。
  每年的8月上旬到中旬便是荷开的日子,7月不到,我就早早的跑去了,徒步20分钟,或者骑车五六分钟就到了。进了园子,直奔荷池。远远的就有清香,看那绿渐渐的就近了。荷叶们此时已经探出头来了,但并不阔,圆头圆脑的像幼童的脸,有的早已迎出水面,有点还懒洋洋浮着水,放眼望去,是无穷碧。风吹过来,看莲叶翻卷,又是一番诗意。我观摩过很多荷花的古画,八大山人或是白石老人,他们所画的莲叶大都是这种翻卷的,正面的荷叶倒是很少见。荷叶们是仪仗队,只等着迎接那粉红公主的降临。
  进了8月,荷花陆续开放,我每周都要去一次,每次去,花就多了一些。这里的荷花品种并不多,大概只有粉色的一种,偶尔见过白色的,我在其他地方还见过紫色的,很是动人。荷花并不密集,被簇拥的荷叶中托举出,有单枝的,也有并蒂莲,让人见了就欢喜。我总会选那个离荷花最近的一个石台上,感受她的“香远益清”,有时放上一段古琴,且听且赏,感受天地之大美,欲“怆然而涕下”了。也曾做过几次瑜伽,身心愉悦。离荷花越近,你就感觉到越静谧,静到骨子里,让人忘我,难怪荷花是君子品格的最好写照。
  看红尾蜻蜓落在荷花瓣上,看大大小小水珠在莲叶里游动,看各类水鸟在湖面上划过,我恨自己不会作画。于是买来《芥子园画谱》,想自学水墨画,不知等到何日才能画出这荷来!
  荷花的花期并不长,到了8月下旬,荷花陆续凋零。我曾看过花瓣直接掉落在荷叶里,甚是惊讶!那层层的荷叶像只只手,不忍那残花落在水里,所以都好生的接着,让她们在自己的怀中安然逝去。试问,还有哪种叶子像荷叶这种忠诚呢?
  荷花退去,荷叶依旧,只是那绿更深了一些。这时,莲蓬就上场了。小女这时便开始嚷嚷了,这是她的最爱。她一直想得一个,可是离观景台近的那些莲花了、莲蓬早就被人折没了。远的又够不到,还是老母有办法,用一个分叉的长木棍,跪在观景台的石凳上,把莲蓬一点一点弄断,然后再用那叉子一点一点拨弄过来,再捞上来。掉了,再捞,又掉,费了10头牛的力气。叉子太宽,叉不住那小小的莲蓬。后来,母亲用叉子缠住水草,用水草缠住那莲蓬,最后终于捞上来了!小女又喊又叫。后来我用同样的方法,很快又得一个。那边老爹整个全趴在台上,好不容易弄到一个莲叶,小女又一阵拍手,不过她最宝贝的还是莲蓬。回家途中,由于那片莲叶背面都是泥巴虫蚁,我就从车窗外扔了。女儿坐在前面呜咽,“那是姥爷辛苦给我摘的,呜呜……”哭的我也想哭,好一阵子愧疚。老爹老母都是60岁的人了,他们为了给外孙女折一个莲蓬一片莲叶,真是不辞劳苦了。我想以后等我也老了时候,回想起这段全家折莲蓬的情景,是不是感动的要流泪呢?
  冬天来临,万物肃杀。还记得我第一次看见冬天的荷叶,竟然痴了!叶子颜色已完全转成褐黄色,枯而不委,那“濯清涟而不妖”的清气依旧在,仿佛是深深锁在了叶脉里,比夏季的叶子更富有生命力。如一尊千年时光雕刻的古董,如一名耄耋之年的画家,厚味几何!当时我以为是自己口味偏颇,后来在杂志中见一文人书桌上就在摆放了几片枯荷叶,下面配的是白色的古瓶一只,绝对的附庸风雅。
  近荷者,可淡泊明志。爱荷者,则清心一世。
其他文献
他用一幅画来向我们打招呼——也用来告别。  他作为牺牲为艺术祭了坛。你知道,作为祭坛牺牲的,往往都是最好、最纯洁的事物。譬如传说里祭神的童子童女。他就是侍奉艺术之神的那名非他不可的金童。我们宁愿他去了另一种世界——与我们所在的世界不同的另一种世界,大地与天空相融、凡人与神圣接近的世界,和眨眼之间、近千年之后同样作为牺牲祭了坛的、一位名叫海子的、早早冒出天才萌芽、孩子一样的青年诗人相见,握手微笑,相
期刊
世人莫不知学习之重要。一翻开《论语》即可见人生至乐乃“学而时习之”。《格言联璧》的开篇即说:“世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是啊,没有学习就没有当今之文明。是学习这项技能促使我们的先民在原始的劳动中总结经验、传承发扬、尝试探求、不断进化。从我们一坠地,即开始了学习。学习交流,学习思考,学习生存的种种技能。当我们可以自主地行动了,通过学习我们发现了梦想这种神奇的东西,而后便通过更加努力的学习去追求那种神
期刊
性灵  草书要人的三分性灵,三分狂气,三分鬼气。草书还要,黑极白极,浓淡分明。  书法里,狂草最奔放最肆意最不顾一切,甚至,不考虑别人的感受,甚至,也不考虑自己的感受。  如若不是真习练书法的人,初看狂草不过是鬼画符,是民间招魂的道具,在三更,烧了给吓掉魂灵的人招魂。  非真性情的人亦难写狂草。  别的书体,只要耐下心来,终可以写得。比如正楷,比如隶书。盖叫天先生曾说,“所有的书体皆从楷书而来,唱
期刊
黛玉的三首歌行体长诗《葬花吟》《秋窗风雨夕》以及《桃花行》,是在《红楼梦》中大放异彩的三篇文学精品。它们不仅是曹雪芹极尽笔工的佳篇力作,篇幅之长胜过其他诗词,而且还是具有重要命运启示性的“诗谶”之作。诗谶,就是以诗为谶语,诗里预言的是人物的未来。所以这首《葬花吟》,黛玉写出的花,其实就是她。  而《葬花吟》的创作,又是这三首长诗中,作者着墨最多、用心最深的描写。这首诗甚至不是写出来的,而是黛玉一边
期刊
提起短篇小说的创作,人们都知道俄国的契诃夫,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不仅是本国的文坛巨匠,更是世界短篇小说的代表。他们使世界短篇小说的创作在19世纪20世纪初达到高峰。然而我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巅峰《聊斋志异》,其艺术价值不仅可与《红楼梦》相媲美,还可以相当甚至是赶超欧美巨匠的作品。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说狐写鬼 映人间百态  作者蒲松龄写狐说鬼,实则是借此揭露世间百态。看似虚幻魔化,却饱含
期刊
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又有“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治校理念,一时俊彦均集聚于北大。上任前,蔡元培在上海的一个小书摊上偶然买到吴梅的《顾曲麈谈》,非常欣赏。到任后,蔡元培提倡美育,将北大的一个学生社团音乐团改组为音乐研究会,下设古琴、丝竹、昆曲、钢琴、提琴五组,由校方聘任导师。  当时吴梅只是上海民立中学的教员,蔡元培仍延请吴梅到北大教授昆曲。吴梅得到教席后作诗曰:“不第卢生成绝
期刊
接触过蔡元培的人都知道,此君富有激情,对前妻、朋友、同僚、学生都是情深意长,有时在学生中演讲或规劝朋友,讲着,讲着,就会流下热泪。然而,蔡元培感情充沛,却决不滥用激情。相反,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往往极其冷静、理性。  有一件事颇能体现蔡元培为人处事的风格。  1919年3月18日,林纾(林琴南)在《公言报》发表《致蔡鹤卿太史书》一文,激烈指责蔡元培领导下的北大办学方面有问题:一是“覆孔孟,铲伦常”;二
期刊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道德经》第十章  结合后人考证的成果,这一章直译过来就是——  精神和形体相合为一,能不分离吗?把气凝聚起来使身体柔软,能像婴儿一样吗?把那神秘的镜子弄干净,能没有瑕疵吗?爱育人民治理国家,能不用私智吗?“天门”开启关
期刊
凡人总要由小变大的,最可有为的是老年,最重要的是青年。凡老年人看不算事的問题,在青年却是大问题,因之青年问题,有时即算可怜可笑吧,是大问题。凡大智者,明白人,有经验有思想的人们,应该加以指导。  正如果实的目的,是烂掉,重新长出更佳的果实来。在生之旅途中,大家皆是过客:如游玩山水者,当将山水之佳胜处指示给后来的人,有危险处当然也指点出来,或者将其平掉,以便来者。  所以有许多人说:经验即学问,是不
期刊
浙江(下)  5.径山茶  径山茶产于浙江余杭县天目山东北峰的径山,早在唐宋时期便已闻名。径山寺为江南禅林之冠,日僧南浦昭明禅师曾于此研习佛学,把茶籽、茶具及径山寺内一种茶宴礼仪传入日本。径山茶曾一度掩没,1978年方恢复生产。  径山茶区海拔上千米,岭峻峰奇,云罩雾浓,森荫蔽日。山上泉水众多,旱不枯,雨不溢。土壤肥沃疏松。径山茶以四壁坞者品质较好,尤以凌霄峰之产品最佳。  径山茶采制技术考究,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