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来三江平原土地开发与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aodedao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100多年开发中,三江平原历经沧桑变化,耕地面积不断增加,粮食产量不断提高并确立了其在全国粮食生产中的重要的基地地位,但同时也在不断改变着其土地利用的结构,森林、草场、沼泽面积都受到了相应的影响。文章提出了三江平原农业开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转变湿地开发模式,发展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经营方式;转换国营农场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国营农场。
其他文献
文章认为。作为制度经济学的企业理论,主要研究企业的起源和企业的本质、企业如何组织、企业的规模变动、企业边界、企业的产权及其结构、公司治理、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制度演变等几个基本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是企业问题研究的基本框架,这几个理论部分构成企业理论体系。对这些问题中任何一个的研究和回答,都是制度经济学意义上的企业理论的组成部分。
考察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扶贫模式的历史逻辑,先后经历了救济式扶贫、开发式扶贫、参与式扶贫三种模式。这三种扶贫模式的实现,是基于三个“同质性假设”:(1)贫困人口相对集中。具有明显的地域性。(2)通过产业投资,必然能够培育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3)所有的贫困人口都具备正常的劳动能力。这种前提预设,已经不适合目前农村剩余贫困人口的生活现状。囿于既有扶贫模式的政策缺陷,结合广东省情,扬弃它们的局限,为之注入新的扶贫绩效评价尺度和创新制度安排,其实现路径是推行“治理保障型”扶贫模式,以赋予贫困人口主动脱离贫困
教育总长是北洋政府时期最高教育行政长官,其学识、能力等对全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和走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这一时期教育总长产生过程和任职情况的考察,我们发现:教育总长的选任基本上秉承了“学问”和“道德”并重原则;政治派系的力量消长直接影响了教育总长的去留;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军阀割据和混战则是教育总长频频易人的根本原因。
以“政府供给、政府管理”为特征的“管办合一”,是义务教育公共性实现的主要方式;以“政府供给、多样化办学”为特征的“管办分离”,是义务教育公共性实现的补充治理方式。考察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义务教育的公共治理经历了两个时期,具有四种类型。当前,在人民群众“有学上”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民众对优质教育需求El益强烈,公办学校、民办学校、优质学校办学冲突不断显现的背景下,必须改革并完善传统“管办合一”的义务教育治理方式,有步骤地实施多样化的“管办分离”办学体制。
文章围绕对当代西方艺术界“自然古典主义”运动的两个基本原理的反思与批评,信息理论研究认为可能就在无意义的混沌与枯燥的秩序之间——多样与单一之间、复杂与简单之间、变化与稳定之间、文字引语与丰富的编辑编码和归纳之间——存在着美的“甜蜜部位”。生命过程的遗传(艺术史)、变异(性个体世界的个性和创造性)和选择(同事的评价)三要素的结合,就产生了美。美是表征人类的丰富性和独创性的伟大符号。形象表现是通向创新和原创的核心路径,艺术传统学科是一个活生生的演化过程。这个过程是世界的创造力的持续呈现。现代主义的抽象派理论以
2009年末,朝鲜政府第五次货币改革以失败告终。这次失败一方面导致了朝鲜货币在民间的信赖度遭到质疑,同时也使美元呈现淡出朝鲜的货币市场之势。此时正值我国政府刚刚正式确立“长吉图开发先导区计划”,与朝鲜边境接壤地区的开发已经步入到进一步扩大实施阶段。中朝贸易问的主要货币形式呈现出人民币扩大使用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文章试图对比美元化在中小国家的实现过程,分析在朝鲜货币逐渐元化(人民币化)的可能性。
自人类有意识以来,自由便成为人们普遍向往和追求的重要价值。自由既具有精神属性。也具有实践特征;责任则是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对现实的人完成某些任务或从事某些活动以及承担相应后果的某种要求。自由与责任是两个有着内在联系的范畴,厘清自由与责任的关系,揭示其错综复杂的内在关联,阐明自由与责任相互关系的状况,提出责任意识养成的具体路径,对我国社会的现代转型沿着健康发展的轨道顺利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思想 1.以人为本中“人”的含义 “以人为本”的人,是以“现实的人”为根本前提。在马克思看来,“有生命的人的存在”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既不是黑格尔的“想象的主体想象的活动”,也不是费尔巴哈的“处于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现实的人”。马克思把“现实的人”作为理论出发点,实际也就是从人所从事的社会实践出发来理解人、把握人,并通过实践全面塑造人。从根本上说,也就是以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为本。
从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签署无奈件投降书,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及亚洲各国的战争,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那是一段令亚洲人民沉痛而屈辱的历史,它不会伴随时间的流逝而被忘却。然而,某些日本右翼势力和政客拒不承认日本的侵略罪行,甚至一直在试图歪曲、否认和篡改历史,企图复活日本军国主义。“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纪念日在即,本刊特约国内相关学者就日本右翼散布的有关南京大屠杀、慰
儒家最早论及“德性”范畴,见于《中庸》,比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论“德性”要早百余年。文章通过对儒家、亚里士多德“德性”说的分析与比较,以说明儒家“德性”论与亚里士多德“德性”论的主要差异:儒家将“德性”与“本性”混谈,亚里士多德则明确区分“德性”与“本性”;儒家以为“德性”亦即“本性”,为“天”所“命”(天命),而亚里士多德认为“德性”成于“实行”,或成于教导、培养(理智德性),或成于风俗习惯(伦理德性);儒家以“仁”(爱人)德为“至善”、为全德,亚里士多德则以“中庸”为“最高的善”(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