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方玉米种质的SSR聚类分析

来源 :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jlov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SSR分子标记方法研究28个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变异。分析四川地方玉米种质的遗传基础,并进行SSR聚类分析,探讨四川地方玉米种质与国内主要杂种优势群的关系。结果表明:大部分四川地方玉米种质均可被划分到常见的几大杂种优势群中去,少数地方玉米自交系可形成单独的类群,四川地方玉米种质具有广泛的遗传基础;SSRs能较真实地揭示自交系间的遗传多样性,可以认定是进行杂种优势类群划分的有效分子标记方法。
其他文献
利用9个生态类型51份粳稻亲本材料,以生态型进行双列杂交,研究供试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各生态型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以此分析粳稻的优势生态型。结果表明:各生态型主要性状的一般配
2002—2003年利用我国惟一的农田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研究平台,研究大气CO2浓度比对照高200μmol·mol^-1的FACE处理对早熟晚粳稻品种武香粳14根系生长动态的影响。
分析了 138份国内小麦品种和 14份国外优质品种的 1BL 1RS易位状况和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 ,并将其中的 78个品种连续两年在两地种植 ,研究了 1BL 1RS易位对小麦籽粒品质和面条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1BL 1RS易位品种的优质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出现频率显著低于非 1BL 1RS易位品种 ;1BL 1RS易位主要影响面团稳定时间、抗拉伸阻力、延伸性和拉伸面积等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氮素不同底施和追施比例对小麦氮素利用的效应。结果表明,籽粒蛋白质含量随追施氮肥比例的增加而提高,颖壳,根系、茎秆的含氮量也呈随追氮比例增加而提高的
淀粉是玉米籽粒的主要成分。根据分子结构将淀粉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其合成过程受到一系列酶的调控。淀粉分支酶是淀粉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它催化葡萄糖以α-1,6键
在低氮(20mg/kgN)、中氮(40mg/kgN)和高氮(60mg/kgN)3个水平下,调查了88份稻种资源的苗期性状并测定了氮素营养效率,包括氮素利用效率(NUE)、氮素吸收效率(NAE)和氮素利用效率响应度(NUER)。结
利用2个K型不育系与不同K型恢复系组配测交组合,研究了不同不育系的易恢性及其遗传机理,恢复系在年份间恢复度的稳定性以及播期、播量对育性恢复度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K型不育
用7个BT型晚粳不育系和7个粳稻恢复系按NCⅡ交配设计配成49个杂交组合,研究10个重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及亲本的配合力。结果表明,各性状的优势有正有负,其中每穗总粒数的优
以 4个水稻品种 (杂交组合 )为材料 ,研究了灌浆期强、弱势粒中蔗糖合成酶 (SS)活性变化及其与灌浆速率的关系。强势粒灌浆速率和谷粒充实率大于弱势粒 ,亚种间杂交稻和两系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以黑小麦76、皖麦38、扬麦10号、扬麦9号4个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基因型为材料,研究了花后土壤干旱(Soil relative water comtent,SR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