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表达的记人类文本教学策略浅释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dj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人类文本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点篇目,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同时也是小学习作教学的范畴。因此,以写作为本位的理念下,教师就应该以教材中的课文为蓝本,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写人策略的开掘、感知与积累上,丰富学生的内在认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高效发展。本文就《第一朵杏花》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对记人类文本的教学思考与实践。
  一、把握结构,体悟表达中心
  任何一篇文本都是有机的整体,各个板块和细节之间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学生对文本的体悟、感知与解构,就必须建立在对文本整体把握与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要引领学生从整体视角入手,对文本的板块内容进行深入梳理,在厘清文本表达脉络的基础上,直扣文本的中心。
  《第一朵杏花》通过竺可桢爷爷关注第一朵杏花开放时间的事情,展现其科学严谨、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从文本的整体入手,引领学生思考:竺可桢爷爷一共几次关注了杏花,你是从哪些依据中看出来的?学生快速罗列课文,意识到是两次描写,并从过渡段中“转眼又是一年”作为切分的依据,从而将课文的结构顺势分为两个部分。随后,教师则为学生出示了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紧扣课文中的“精确”“不止一次”“常年”等核心词语,体会竺可桢爷爷对待科学研究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师顺应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先明确文本的体裁以记人为核心,以及文本的核心事件;教师引领学生直接抓住中心,厘清文本表达的层次,准确洞察文本表达的核心要义,为后续的深入研读奠定了基础。
  二、品析语言,剖析表达形式
  阅读教学的中心是语言,人物描绘的载体是语言。正所谓“言为心声”,一个人的语言正是其内在情怀的真实体现。因此,很多文章都十分关注对人物语言的描写。
  这篇课文中竺可桢爷爷两次关注杏花开放,都进行了语言描写,但两次又有着明显不同。第一次,作者以生动形象的提示语与人物语言进行搭配,起到了相得益彰的表达效果。教师就以提示语作为蓝本,引领学生在朗读中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作者语言描写的精准、妥帖;而第二次的描写中,作者就故意省却了人物的提示语,教师则引领学生从故事发展的情境和人物对话的内容出发,尝试为人物增添提示语,开辟了学生语用训练的平台。而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则引领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如此增设提示语言,表达的内容明显更加丰富、详实,为什么作者却选择不用任何提示语呢?学生在对比性朗读中逐步发现,没有了提示语,人物的对话显得更加简洁、有效,与当时发现第一朵杏花开放时的兴奋、激动心境形成匹配之势,更好地展现了竺可桢爷爷治学严谨、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
  教师通过第一次关注杏花时人物对话的提示语,重在引领学生读好人物的内在心理,而第二次则在尝试补充提示语、深入辨析提示语的基础上,将教学的视野局限在文本中,促进了学生思维与文本语境的有机整合,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高效发展。
  三、聚焦景物,揣摩表达策略
  真正写作的高手,绝不会写什么就简单纯粹地描写,而是借助一些通透、委婉的手法,更好地達成自己的表达意图。因此,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在深入实践的基础上,更好地感受作者的表达用意。
  如这篇课文以描写人物为己任,但却有不少描写景物的语句。首先,教师引领学生深入描写景物的语句,并着力思考:哪些语句描写得最为传神?学生有的从“泛出粉红”中想象到杏花逐步变红的动态之美,有的则从排比句“吹绿、吹青、吹皱、吹鼓”等方法感受排比手法所形成的优美景色,还有的从“捧出盛开的杏花”体悟到杏花的重要和珍贵。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则引领学生进一步拓展思维:作者为什么要如此多的描写景色呢?这对于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有着怎样的帮助呢?从而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优美的景色并不是纯粹地自然存在,而是人物内心舒畅、愉悦心情的一种体验,更是人物品质的一种写照。因此,透过这些景色描写,我们的阅读就可以引领学生进行深入拓展,从景中悟情,从景中见人,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解构能力。
  写人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必须要掌握的能力,教师利用教材文本的契机,引领学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感知方法、体悟方法、运用方法。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中心小学教育集团总部(225200)
其他文献
“读书要有两只眼睛,一只看向文字,一只看向文字背后的东西。”而看向“文字背后的东西”之于小学生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这时,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学会“等待”,让小学生们有充足的时间在文字的海洋中畅游,与作者深度对话,有效激活学生自身理解,并有时间迸发自身想象力,有效捕捉每一个意外思维的生成。接下来,笔者就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在阅读、思考以及出现意外思维处等待,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
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非常重要,精彩的导入可以在第一时间激活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让学生主动走进文本寻找自己的答案,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在课堂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作为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谱写精彩华章的天地。  一、游戏导入,寓教于乐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强,注意力很难保持较长的时间,在课堂导入的时候教师就要注重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全身心
语文是源自于现实生活的一门学科,语文学习在小学学习当中是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因此对学生而言,小学的语文教育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小学语文知识对于学生的将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按照教育研究的实际数据显示:“阅读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能够产生直接的影响,阅读能够使人较好的开发智慧,拓展视野,增长知识。  一、借助儿童文学作品来有效地开发智力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缺乏人生的阅历与经验,在思想上还处在形象
“和諧”原本是一个美学范畴,解释起来拗口难懂。其实,对于教师来说有时候和谐就是一堂疏密有间、快慢有节、抑扬有情、动静有度的语文课……  一、课堂节奏的重要性  教学是一种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优质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以科学性为基调,以艺术性为旋律的美妙和谐的交响乐章。这就使合理调控课堂教学节奏成为了一门学问。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更应当改变传统教学节奏过慢、单调呆板的状况,高度重视课堂中的教学节奏,
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以“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为宗旨,以关爱学生健全人格和生命发展为基点,提倡多元个性化阅读,鼓励自主感悟,关注学生个体独特的体验。作为一线小语教师,我们应努力开拓学生在小语课堂上尽情呼吸的自由空间,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宝贵、有价值的情感体验,充分关注学生的多元化解读,这样我们才会收获一份别样的难得、一份真诚的感动、一份来自于心底的震撼。  一、不要让互动变为被动  “诗无达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