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引产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caodou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到2008年12月进行中期引产的孕妇60例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观察两组患者的宫缩时间、引产时间、胚胎娩出情况、宫内残留情况以及出血量。结果:观察组的宫缩时间和引产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胚胎娩出情况和宫内残留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确切,具有引产效果好、产程短以及出血量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中期妊娠;引产
   妊娠14-27周终止妊娠称为中期引产,中期妊娠时,由于胎盘能够分泌大量雌激素和孕激素,同时孕酮对子宫平滑肌具有抑制作用,对子宫收缩不敏感,不易发生宫缩,因此临床必须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引产[1]。我院自2008年1月到2008年12月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妊娠中期引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1月到2008年12月收治要求引产的孕14-27周孕妇60例,平均年龄25.2岁,平均孕龄22.3周,引产原因包括计划生育、胎儿畸形、死胎、未婚或妊娠合并症等,将所有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孕龄以及妊娠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孕妇引产前均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以及凝血指标检查,符合引产指征要求。对照组:常规检查合格后给予利凡诺100?g羊膜腔内注射。观察组:第1天、第2天每晚10时服米非司酮75 mg,服药前后2h禁食,第3天早8时阴道给药米索前列醇600?g。疗效判定以从阴道上米索前列醇或注射利凡诺开始至产妇顺利娩出胎儿为止计算时间,超过72 h未娩出为无效。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宫缩、引产时间 表1可见,观察组孕妇出现宫缩时间以及引产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宫缩和引产时间比较(h,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胎盘娩出情况 表2可见,观察组胎盘完全娩出率为7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4%(P<0.05)。
   表2 两组胎盘娩出情况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宫内残留 引产后发现观察组有5例出现宫内残留,对照组有12例出现宫内残留,观察组宫内残留率明顯低于对照组(P<0.05)。
  2.4 出血量 经统计发现,对照组患者引产过程中平均出血量为(210.88±75.20)ml;观察组患者平均出血量为(129.07±32.39)ml。观察组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由于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引产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的优点,是临床中期引产常用方法。但利凡诺引起的宫缩并非自发,易发生不协调性宫缩和强直性宫缩,加上中期妊娠宫颈成熟度差,导致产程延长,宫缩剧烈,宫缩痛加重,软产道损伤发生率增高,并易发生胎盘、胎膜残留[2]。米非司酮是一种新型抗孕酮药物,可以使蜕膜变性坏死,母体免疫抑制反应减弱,排斥反应增强,引起蜕膜与绒毛膜板分离,绒毛继续受损使胎盘更易剥离,减少胎盘和胎膜滞留[3]。米索前列醇是前列腺素E1衍生物,能增加蛋白溶酶的活性,使白细胞释放胶原酶和弹力素酶,促使宫颈结缔组织释放多种蛋白酶,促使胶原纤维降解,进而扩张诱发宫缩,缩短产程[4]。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能够缩短产程,增加胎盘娩出率,减少宫内残留,并且减少引产过程中的出血量,充分说明该方面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点珠,金善姬. 三种引产方法用于中期引产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4):185-186.
  [2]谭建媛.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引产疗效观察[J]. 淮海医药,2007,25(4):346-347.
  [3]马晓琼.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中期引产疗效观察[J].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9,19(3):38-39.
  [4]宋彩红.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J].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58-59.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利用健康评估信息积极开展能量平衡量化管理项目,为合适的高血压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从而了解能量平衡化管理的方式对高血压的防治作用和意义。方法 根据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的5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1人,对照组中25人。对治疗组的患者进行常规的治疗的同时还实行能量平衡化管理(时间为三个月),而对照组则按照常规的治疗方式,监测各组之间的血压的情况,从而进行
期刊
【摘要】 本文从药物流产和无痛人工流产的概念出发,分析了药物流产和无痛人工流产的具体方法和无痛人流和药物人流的特点,最后对其两种人流方法进行了对比。最后得出:无痛人流由于其可视无痛,相对而言更加安全。   【关键词】 药物流产;人工流产;子宫;怀孕  1 药物流产和无痛人工流产的概念  1.1 药流 药流是指在怀孕早期不须手术,而用打针或服药的方法达到人工流产。应用药物终止妊娠,是近20年来的
期刊
中央《决定》明确提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总体要求:不断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一管理、优质服务新体制,按照“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原则,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纳入经常性工作范围。在创建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的过程中,常住户籍居民和流动人口的各项生殖健康指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作为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浙江的农村也有不少的流动人口,他们不仅数量多、流动性大,
期刊
【摘要】 随着基础医学突飞猛进的发展,临床麻醉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麻醉术仍是一项高风险的医疗技术,麻醉安全问题仍是卫生主管部门、麻醉医师和患者共同关心的头等大事。本文首先介绍了麻醉师的工作范畴和工作中可能面临的安全风险,及其风险可能带来危险后果,然后提出相应的注意事项和应对措施,旨在提高麻醉医务工作者安全防范意识,避免麻醉风险发生,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关键词】 麻醉安全;注意事项;应对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討甲强龙对新生大鼠高氧肺损伤的保护与治疗。方法:选的Wistar大鼠150只,随机分为空气对照组,高氧模型组,甲强龙治疗组,在实验开始第3天、7天、14天时每组处死10只动物,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白介素-11(IL-11)的表达。结果:高氧组小鼠第3、7、14天时MMP-9和IL-11的表达强于正常组和治疗组,有显著差异(P<0.0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 方法 对我院2008年6月到2010年12月神经内科的9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康复介入,分阶段进行规范化运动训练,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 治疗后康复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8.6%和66.6%(P<0.05),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治疗前后的ADL的评分对比,治疗前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康复组评分提高明显(P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CT在诊断髋关节病变中的价值。 方法 对304例患者采用双侧髋关节对照常规位CT扫描,层厚5mm,间距5mm。 结果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76例,髋部骨折64例,髋关节骨质增生48例,髋关节炎性改变38例,转移瘤54例,强直性脊柱炎伴髋关节改变24例。 结论 CT分辨率高,利于病变早期诊断,在鉴别诊断、了解病情的发展和疗效观察方面有很大优越性。   【关键词】 髋关节;诊
期刊
【摘要】 目的 对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法对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观察。方法 抽取92例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6例。A组患者采用多潘立酮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疗法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复发现象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
期刊
【摘要】 医院人事档案作为医院员工个人信息的储存库,全面反映了员工得个人面貌,因此已经成为医院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及医院人事关系的复杂多样化,对医院人事档案实行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已经成为医院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了医院人才管理的全过程,在医院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医院人事档案的管理提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泽泻汤加味辅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4月~2011年3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依那普利20mg/d,观察组患者减半依那普利用量,并给予口服泽泻汤加味。随访1年,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