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内容如何确定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198207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的准则
  教学内容的确定,其准则是2011年颁布的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标中有许多目标,其中有能力目标,还有内容目标。关于中段的阅读教学,课标中指出:能复述叙述性作品的大意,描绘学生学习行为的状态。通过三、四年级的训练,学生有一个怎样的结果呢?要能复述叙述性作品的大意。这是能力目标,这个能力目标不呈现知识。如果让我们去教什么知识,我们更清楚。但能力,我们常常说,能力是教出来的呀?所以,能力目标不呈现知识,但呈现重要概念。解读概念、发现概念中包含的学生需要掌握的方法,那么教方法,就是教知识。
  要能复述叙述性作品的大意。这里有一个概念——“复述”。我们对“复述”作解读。复述分几种情况:(1)简单的复述;(2)详细的复述;(3)创造性的复述。解读到这里,再到课堂上链接课文。如三年级《盘古开天地》课后题:我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这是要求学生做怎样的复述?详细的复述。于是思考详细复述有哪些方法?学生不是要学会讲“盘古开天地”这个故事,而是要知道怎样以这个故事为例子来学会复述的方法。
  老师要区别“简单复述”与“归纳主要内容”有什么区别,“详细复述”和“背课文”有什么不同,“创造性复述”在两种复述的基础上又有什么。这些都需语文教师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解读这些概念。如果不解读清楚在课堂上都是凭感觉走,模模糊糊的。你是模模糊糊的,课堂也就是模模糊糊的。上述几个方面,就是完成课标中“能复述叙述性作品的大意。”这一能力目标。
  二、文体特征,确定教学内容的基础
  教学内容的确定,其基础是文本特征。文本的文体特征,能让老师的教直指文本的核心语文价值,能让学生的学紧紧抓住语文的缰绳,学习和运用特色的语言表达。小学课文里出现有散文、小说、诗歌、说明文、文言文等文体。王荣生教授提出:“阅读总是对特定体式的具体的文本阅读。不同体式的课文,其阅读方式、阅读方法有所不同。”比如说明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一定是在“结构的严谨、基调的迥异、语言的运用”三个方面做感受和学习;比如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一定是在“典型的環境、情节的推进、人物形象的刻画”三个方面去体味;比如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一定是在“神、形、言”三个方面去感悟;比如童话,教学内容的确定一定是在“诗意、想象、语言、节奏”四个方面去体会。
  三、学生经验,确定教学内容的关键
  教学内容的确定,其关键是学生经验。这里的学生经验包括学生的语文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学生的语文知识经验,因年龄和学段不同而有差异。起点低,能力相对不足的学生,重点应该是读字释词;起点稍高,能力相对足的学生,重点应该是释词和感受语言特点;起点高,能力强的学生,重点应该是篇章构思和表达特点。同时还应该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课上的阅读教学目标应该指向理解感受课文的关键处,这个关键处很多就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做判断。比如,四年级课文《麦哨》一课,农村的孩子见过麦子,就知道麦哨是什么,而城市的孩子因为生活在城市,大部分都不知道麦哨是什么,那么教学不同环境的学生,因为他们各自的生活经验不同,即使是同一篇课文,理解感受课文的关键处也会不同。
  编辑 谢尾合
其他文献
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学习动机与活动本身就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因此,我经常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使音乐活动充满情趣,尤其在导课趣味化、设计趣味化、教法趣味化上下工夫。  一、导课趣味化  导入新课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一堂课如果有了好的开端,就能先声夺人,形成学生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我经常用讲故事、猜谜语、跳舞蹈、设情境等方法导课,力争使导课
摘 要:教师教学与学生参与学习依赖教学环境。古代有孟母三迁,就是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选择良好的教学环境而不得不乔迁的故事,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对教学环境的重视程度。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就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的方法加以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方法  一、创设情境,有效教学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
摘 要:在当前现代化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写作能力的培养应当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以使学生的技能和最终的学习效益得到不断的增强和改进。针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详细地分析了当前现代化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写作能力的培养基本現状的同时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写作能力的培养的措施方案等进行了完善的分析,旨在更好地实现对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写作能力;研究分析;教学思想;教学理念  在当前
摘 要:课前预习是一种良好有效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觉预习的良好习惯,要注重目标设定,教给预习方法;注重预习检测,提升预习兴趣;注重常规性与针对性结合,提高预习效率。  关键词:学生;学先于教;方法;兴趣;效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前预习已被实
互联网1994年正式进入我国,迄今已有20余年.如今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体”.这一传媒的影响力正在慢慢地超越传统的媒体,对社会上主流的意识形态文化、精
自居易是中唐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对于他的诗歌,尤其是其讽谕诗历代以来毁誉参半,毁者谓其语言"直切
城市作为一种社会空间形态的存在,它具有人口集中、建筑环境优越、工商业发达等自然环境的优势.然而,城市毕竟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它的存在和发展不可避免的存在人类活动的遗迹
本文在分析非理性网络舆论的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探讨非理性网络舆论的形成原因;非理性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情绪、思维和行为三个方面存在较大影响;从及时公开与回应网民信息、
摘 要:在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中,在千变万化不断更新的教学方法中,每一位教师都在为探求一条更适合自己的教学路径而奋斗着。想提高教学质量,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最主要的是如何在教学中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改变学生学习状态,改变教学方法,通过这些年的不断探索,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有效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只有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才华才能得以施展,个性才能得以最大化发挥。  关键词:情境创设;改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面临的问题很多,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怎样使产业升级,在这方面起重要作用是人才。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专家们指出需要以下四种素质的人才:第一,有新观念;第二,能够不断从事技术创新;第三,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第四、有团队精神。为此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这四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新观念、新思想  新观念中不仅包含对事物的新认识、新思想,而且包含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