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摘要】 微课依托于信息技术,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鉴于此,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要科学、合理利用微课这一有效的形式,全面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本论文以初中数学教学为研究切入点,对微课在其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 微课 初中数学 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6
其他文献
【摘要】 中国画向来提倡画家要在依据现实生活来创作艺术作品,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抒发自己的情感,把情感的升华感受运用到画作当中,目的是借物言情。本文旨在通过对花鸟画的笔墨特点描述来认识写生的重要意义,并通过作品中的美学展示来认识现实生活体验对于花鸟画创作的影响及作用,来共同探讨当代花鸟画写生中表现出来的笔墨情趣。 【关键词】 花鸟画 写生 现实生活 趣味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摘要】 相较于城市初中教育,农村数学教育容易受到资源、环境等多方面限制,给课堂教育工作带来一定阻碍,数学学科对于学生今后的生活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只有进一步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帮助学生在当前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 农村教育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
【摘要】 体育这门学科学生阶段要学的必修课,对每个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初中体育教师应该以引导初中生把握初中阶段他们应该把握的体育技能为教学目标。同时体育也是中学生最喜欢的学科之一,这就要求初中体育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更加具有实践性,以调动初中生进行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优化初中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现代中学生实践能力和培养他们的体育素养。本文就初中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
【摘要】 无论是在语文学科中,还是在英语学科中,作文都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是教师教学难点。作文能体现出学生在语法、词汇、语篇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能力,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初中英语教师需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备考对策。 【关键词】 学情 训练 中考作文 英语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国际影响力的逐渐提高,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与挑战。高中生物教师要以良好的姿态迎接这一挑战、为进一步提高我们国民应用生物的能力,不断研究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教学效果。而情境教学法由于其存在的独特性逐渐被教师发现、应用与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取得的良好效果表明该教学方式值得推广。 【关键词】 情境教学法 高中生物 应用
【摘要】 提高教学效率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一直教育的长期课题。本文通过设计课后作业,提高课后作业的针对性来,希望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降低学习的难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的效率和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关键词】 针对性 学科素养 减负 教学效果 前瞻性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
【摘要】 物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无论是声、光、电,还是质量、密度、体积等都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初中物理要求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素材相结合,并且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主要结合当下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分析了生活素材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几点将生活素材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措施,以供教育工作者参考借鉴。 【关键词】 生活素材 初中物理 物
【摘要】 自2010年起,花都区中学生运动会赛制由每二年举行一次改为一年一次,引起了区内30余所公办初中学校、区内外有体育特长特招资格的高中高度重视,每年一次的区田径运动会既是选拔苗子的好时机,也是检验初中阶段田径训练效果的重要途径。在此大背景下,花都区秀雅学校自2013年筹建至今,体育科组在学校领导班子的指引下开展各项体育项目运动队的训练并参加区内外的各项比赛,其中田径队的发展是所有运动队中最稳
【摘要】 名著阅读板块在初中考试大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本意是让学生更为重视对传统优秀文化的欣赏和传承,但迫于考试的压力逐渐演变成了快速阅读、“碎片化”阅读、得分点阅读等模式,大大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达不到考试得高分的要求。因此,改变原有的名著阅读课堂模式,让名著阅读在课堂上绽放出它原有的光彩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 名著阅读 课堂教学 高效 【中图分类号】 G633.3
【摘要】 2001年《基础课程改革纲要》的核心和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明确为教育根本任务。优质轻负是当前课改的重要提法。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设置教师擅长学生乐参与的课程是学校实现优质轻负的有效途径之一。该论文通过提出“内强素质,赢得教师的‘芳心’,共创和谐共长环境;通过立足发展,树立教师信心,打造乐教善导团体;通过开发课程,放飞学生的心,蕴育乐学初步特色。”三个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