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呈现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e1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珍妃投井的故事尽人皆知,不同的艺术形式对其有不同的呈现。大型历史纪录片《故宫》用13个镜头,1分5 3秒讲述了这个凄惨的故事。虽短,但画面、音乐、音响、解说交相辉映,从而使故事栩栩如生、感人肺腑。对“珍妃投井”片段视听语言的分析,能够对纪录片中历史事件的呈现提供一点启示。
  关键词 故宫珍妃画面造型音乐
  
  “珍妃投井”是大型历史纪录片《故宫》第五集“家国之间”的一个引子,由此展开讲述皇宫内的生活。这虽然只是个引子,只有13个镜头,但每一个镜头、每一种声音,都可以看到创作者的别具匠心。下面就对这1分53秒进行详细的解读,希望能对纪录片的创作,特别是对纪录片中历史事件的呈现提供一点启发。
  节目的开始讲到。1901年8月14日,北京被八国联军攻破。光绪逃离了紫禁城,而他最心爱的妃子在这一天死去了。关于珍妃之死,《慈禧太后懿旨》中只有简单的几句话,“上年京师之变,仓猝之中,珍妃扈从不及,即于宫内殉难,洵属节烈可嘉,加恩著追赠贵妃”。而另一种说法来自太监崔玉贵。在珍妃死亡事件中,崔玉贵扮演了至关重要角色。此后一段讲述了珍妃被慈禧太后处死的过程。分镜如下:
  
  镜头6和8用的是情景再现的手法,表现了颐和轩内慈禧对珍妃的审判。此处虽然用的是情景再现,但并没有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而是运用了映在窗户上的影子,虚实结合,意在内容的真实。这种处理手法_与《失落的文明》极为相似。镜头8用了一个大仰的角度。仰角使人产生敬畏,此处配合音乐,渲染了极度恐惧不安的气氛。而镜头9则通过一群鸽子的惊起将这种内心的震惊与恐惧外化为一种视听语言。此处理方法与电影《霸王别姬》中小赖子上吊有异曲同工之妙。《霸王别姬》中,小豆子(儿时的程蝶衣)与小赖子私自逃出戏班,回来后被班主责打,小赖子因为害怕上吊自杀。导演为了把听到小赖子自杀时人们内心的震惊表现出来。借用了立在墙边上的一块巨大的木板突然轰然倒下,发出“嘭”的巨响,从而营造一种震动的视听效果。在此鸽子的突然惊起暗合了受众心理的惊恐。镜头10很好地承接了“把她扔到井里去”,水面重物坠入激起层层涟漪,红色的建筑倒影扭曲变得抽象,仿佛沉在水中女人的红色衣衫,由此暗示珍妃被投入井中。镜头11、12用了特写和大特写的景别。配合音乐非常具有震撼力。涌出的水流、愤怒的狮眼代表了珍妃的心境。虽然没有申诉的语言,但镜头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个乖巧伶俐、多才多艺的女子的满腔怨恨和身处清末这样一个时代的深深无奈。在哗哗的流水声中,我们听到了她心底里的呐喊。奔涌出的水像是珍妃泉涌的眼泪,一直流到我们的心里,令人心碎、窒息。
  
  另外,解说词少而精,既交待了必要的内容,又留出音乐和情绪延伸的空间:解说的声音低沉、沧桑而略带神秘感,很好地吻合了故事的情绪。
  
  三、结语
  
  从画面造型的分析可以看出,为了使“珍妃投井”这一历史事件展现的真实而又富有感染力,在画面处理上使用了很多手法,除情景再现、特技之外,借代手法的运用是它的一大特点:缸——井;鸽子——宫内的女人:水中扭曲的红色建筑——坠入水中珍妃红色的衣衫;直眉怒目的狮子——珍妃的愤怒与哀怨,凭借这些借代物,再辅以音乐音响对环境氛围的渲染、解说的必要补充。使历史得以精彩重现。并且此段的剪辑非常巧妙:收回的水——水面(倒映的建筑)——建筑、鸽子——日晷、颐和轩建筑——回廊内人影、鸽子(声音转场)——扭曲水面——溢出的水、狮眼。从画面信息看,除日晷的出现略显突兀之外,其他前后镜头都是息息相关的,上一个镜头隐含了下一个镜头的信息,从而使镜头的组接富有逻辑且清晰流畅。正如安德烈·巴赞所说:“把拍摄下来那些猝然出现的事件事后安排组接起来,以便把这些事件展示得流畅、清晰、合乎情理又不破坏真实性,那才是影片中最成功之处。”
其他文献
Helota vigorsii 聂小涵 摄  今日,无人机技术日渐成熟,以“上帝视角”观看城市和自然风貌已经成为人们观看世界新的方式,人们越来越习惯宏观世界万象,常常会忽略掉身边的细微之美。相当多的摄影师及摄影爱好者,认为用微距摄影镜头拍摄便可以完成微距摄影,可市面上绝大多数所谓的微距镜头或者带有微距功能的镜头,严格地从放大倍率上来说,只达到了近距摄影的水平。  2016年5月,我完成了本科毕业作
[摘要]摄影与生活休戚相关,了解摄影的历史进程有助于加深对艺术的理解与把握。摄影艺术自诞生之日起便致力于平民化、大众化。科学的进步,技术的更新,导致平民、大众化的摄影艺术时代已经到来。  [关键词] 摄影 普及 平民化 大众化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方鼓琴,志在泰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如泰山!”白牙志在流水,子期曰:“洋洋乎若流水”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
策划_郭 轶      万众瞩目的北京两大奥运盛会已经圆满地落下帷幕。在来自全世界各方的盛赞中,也包括了对中国在奥运期间及时、精彩的图片报导所给予的高度评价。奥运会不但是世界最大的体育盛会,也是各新闻媒体摄影记者大展身手的盛会,是摄影报导相关器材比拼技术实力的盛会。从而也给了我们深入了解当前体育摄影师最新全套装备以及相关器材技术特点、大赛拍摄技巧的机会。  为此本刊记者在奥运会结束后分别采访了多位
[摘要]本文从精英文化立场出发,通过对电影《疯狂的石头》的个案研究,试图揭示当代大众审美文化正在调动一切可以搞笑的手段和资源,从而引导消费者走向全面嬉戏化的恶性本质。文章指出了《石头》在无意中触及到的两个当代中国普遍存在的现代性主题诉求,但这部电影大量运用的前现代的叙事结构和后现代的话语方式却有意地湮没和颠覆了沉重的现实题材。不仅如此,文章进一步认为,由于《石头》的喜剧效果使人们淡化乃至忘却了一切
[摘要]中国传统剪纸的形式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它既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同时又体现了浓浓的生活情趣。气象万千的剪纸艺术直接影响了中国众多造型艺术,它在华夏民间经久不衰,不是“死”文化而是“活”文化,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农村城市化改革的推进,剪纸艺术比物质文化遗产更具有脆弱性、濒危性。我们正处在一个丢失和复活这一宝贵财富的十字路口。  [关键词]剪纸 夸张造型 吉祥寓意 创作    剪纸在中
[摘要] 卸下赵本山春晚御用编剧的身份,张猛作为新生代导演的资质正慢慢绽放。从2008年上映的贺岁片《耳朵大有福》到今年暑期档在好莱坞大片中突围的小制作《钢的琴》,张猛惯用黑色幽默长镜头对准东北产业工人中的一群小人物,这些人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用革命话语完成了人生的成人礼,可是到了新时代,他们又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仰危机,并开始了步履维艰的新旧挣扎。  [关键词] 音乐 解构 话语 画面  2011年
[摘要]霍桑生于清教世家却又对其深恶痛绝,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清教徒传统的反对与批判,他写于1863年的寓言故事《牧师的黑面纱》更是反映了作者内心的这种矛盾,深刻地探讨了美国清教徒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黑面纱 清教主义 原罪    《牧师的黑面纱》写于1863年,是美国九世纪杰出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的最重要短篇小说之一。小说最初发表在《Token》杂志上,随之见于18
[摘要]《我的母亲赵一曼》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最有效果的优秀影片之一,巾帼赵一曼的英雄气概,女性母爱、中国必胜的坚定信念、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不移的信仰,不出卖同志自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在和平年代青年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提升了爱国主义教育感染力。  [关键词]《我的母亲赵一曼》 教育感染力    二战虽已成为历史,不过当我们重新审度战争的诸多景象,在动荡血腥的大时代背景中突显个人灵魂的痛楚、扭曲与撕裂,
陈逸飞努力穷尽一个画家在电影导演方面的成就。坚持把电影当着独白的艺术,在《理发师》中把陆平当着银幕上自我人生的投射和演绎,追求着理想的幻境。带着纷争和抱病工作,天不遂人愿,他没能看到完整的艺术品问世。世人难免悲叹一番。虽有后人为继,也不知陈先生九泉下可感欣慰。  作为小说原著者和编剧的凡一平都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卑微的理发师陆平在动乱的年代所遭遇爱情的甜蜜与苦涩、人生飘摇与无法自我定位,像浮萍一样抑或
【摘要】本文剖析了韩剧的四点大众文化特征:情节设计上的“俗套”——符合大众文化的“观看机制”;俊男美女的组合一契合大众对韩星的仰慕和追捧;温情脉脉、和谐关爱的情调一契合大众对现实生活的反叛,对理想生活的欲求;改造后的儒家学说的“倒输入”一把学术争鸣搬上电视荧屏。  【关键词】韩剧 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最早由法兰克福学派提出,用以指称资本主义文化。随着电影、电视等传播媒介的兴起,为广大观众消费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