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理论依据与课堂教学设计思路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m_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责任心的概念及其构成因素
  
  责任心是人的道德品质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的社会发展性的重要部分。所谓责任心,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对自身的社会角色以及角色所应承担的义务的认知和情感体验。根据指向对象的不同,责任心可分为自我责任心、他人责任心、家庭责任心、集体责任心和自然责任心等等。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责任心是以人的认识为前提的:没有人对是非标准的判断、对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意义的理解、认识和准确评价,就不可能有责任心。责任心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上:对父母、对家庭的情感是一个人勇于承担家庭责任的前提,同样,一个人在危机时刻敢于挺身而出、勇于为他人、为社会和国家牺牲,是因为他对社会正义的追求和对人民的热爱。责任情感是一个人对自己履行应尽义务的情感体验。
  研究认为,责任心依靠人的意志和毅力来维持和支撑,没有意志和毅力的支持,人的责任心在遇到困难时才能抵制诱惑、坚持不懈。人的责任心是通过人的行为来表现的:责任心一旦形成,就成为支配人的行为的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的重要内容,在行为上表现为履行责任和义务时的自觉和习惯。有责任心的人,在行为上表现为“负责任”:指人在自由的状态下,经过独立思考和判断后,对其所作出的、满足个人需要和愿望的决定和行为选择承担应有的责任。
  一个人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时表明他具备高度的道德素质和能力。
  
  二、责任心培养的现实意义和发展特点
  
  1.责任心的重要意义
  心理学研究认为,责任心是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础。我国教育学家陶西平认为,“责任感是做人的基础。人自身的发展、人与人的交往、人对社会的贡献,都来自明确的并且认真履行的责任。人的道德自律、遵纪守法也靠着责任感”。
  责任心是当今社会对现代人才的要求。责任心是道德品质的重要内容,我国社会面临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形式,但是,在这个背景下,青少年道德问题引起社会关注。专家指出,当今社会并不缺乏技术革命和经济发展,社会面临的严重挑战是青少年一代的道德问题。一个道德情感贫乏,缺乏责任心的人是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的。
  对于个人而言,责任心是促进人才智和潜力发挥的基础。责任心与意志和毅力紧密联系。因此,如果一个人有知识、有才干、有创新能力,加上有高度的责任心,一定可以更加调动自身的能量,发挥自身最大的潜能。相反,如果一个人缺乏责任心,那么,这个人在个体发展上是不健全的,他的聪明才智可能就不会对社会有积极意义。
  
  2.责任心的现状分析
  2002年,“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课题组进行了一项全国性的少年儿童行为习惯调查,调查发现,“害怕承担责任”是当前少年儿童存在的7个不良习惯之一。
  一项对中学生责任心的调查发现,当前中学生对自己、对于学习有比较好的责任心的,对同伴也有一定的责任心,但是,存在明显的不足是,部分中学生对同伴以外的同龄人缺乏责任心,大部分学生对家庭、对集体的、对社会责任心较弱。总体上说,大多数学生的责任心处于一般的中等水平,部分学生明显缺乏责任心。
  2006年的一项对40个招聘大学生的企业的调查表明,在诚信之后,企业对大学生关注度排在第二位的是责任心。被调查者认为“这几年毕业的大学生都属于80年代后出生的年轻人,比较浮躁,缺乏自信和责任心,缺乏从基层做起的观念,眼高手低的现象比较严重,一旦碰到挫折,责任心就会下降”。
  青少年出现责任心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首先是学校德育实效性不高,不能遵循学生道德发展的规律,脱离学生生活的实际,在学生品德培养上没有探索新时期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其次,受社会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学校的教育评价和家庭教育的评价都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中心,忽视责任心的培养;第三,学校。家长把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寄托于德育课,不注意各学科教育对学生品德的重要影响作用。第四,对于责任心的培养,缺乏科学的实证研究,不能提供充分而有说服力的科学依据。
  
  3.责任心的特点和发展
  关于责任心的研究是长期以来心理学家进行深入研究的课题。心理学研究显示,责任心有对象性、稳固性、主体性和实践性的特点。研究认为,责任心总是与一定的任务相联系并有明确的对象;责任心形成后,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责任心一般表现为明显的主体意识,责任心越强,主体意识也强;责任心在完成任务时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得到表现。
  关于责任心的发展,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幼儿责任心的发展研究。北京师范大学陈会昌教授研究认为,幼儿责任心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强制责任水平、半理解责任水平和原则的责任水平。原则的责任水平的儿童表现为基本摆脱对成人的权威和畏惧,不仅估计到不负责的后果,而且还考虑到它的间接的、长远的影响。浙江教育科学研究院王建敏研究员认为,儿童责任心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从依从阶段到认同阶段,最后达到信奉阶段的连续过程。信奉的阶段指儿童从内心认同责任行为,责任心已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
  心理学家对责任心的发展研究指出,总体来说,责任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并且,研究认为,5岁是幼儿责任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三、学校体育培养学生责任心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
  
  文献研究表明,对教学促进学生责任心的发展的研究尚不多,因此,体育教学是否能促进学生的责任心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和需要实验研究的重要课题。专家研究认为,责任心在本质上属于一个人的动机系统,而动机是可以培养和改变的。所以,依据责任心的心理构成、责任心的发展和特点,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培养学生责任心的实践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1.团队活动组织与活动中的责任分担
  体育教学中有大量的集体运动和游戏,在集体活动中,每个学生的活动是在团队气氛中进行,承受团队的监督,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但是,如果不对团队活动加以引导和组织,要想通过集体活动培养学生责任心的设想也很难实现。因为责任心的培养要与一定的任务联系,因此,体育教学中要更多地组织集体运动,并且,在组织团队运动或游戏中一定要有明确的责任分工,每一个学生都要有明确的角色定位。
  
  2.承诺与践诺
  承诺是一种信用和约定。一个人的承诺会对个人的行为产生积极的促进和调控作用。但是,与承诺相比,践诺更重要。承诺可能只是一种形式,如果承诺了不遵守,那承诺就是一句空话。践诺是一种诚信,是对自己、对他人的一种责任。体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的学习和锻炼定出计划和可行的目标,并且,把确定的目标以不同形式的承诺表现出来,并且,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和监督学生,使学生把承诺化为行动,努力实现承诺,使承诺落在实处。比如,让学生先测试自己引体向上的次数,然后,教师与学生签订“锻炼合同”——保证自己在2个月内使自己的引体向上的次数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5个,在两个月内,老师指导、监督学生的锻炼,两个月后,组织公开的测试,检验学生的锻炼结果。
  
  3.强化对责任心的情感体验
  责任是建立在道德情感的基础上的。个体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建立起对他人、对集体和对社会的积极情感的,在此基础上进而培养起对他人、对集体和对社会责任感的。因此,体育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与他人进行交往与合作,在交往与合作中,使学生体验到集体的荣誉和情感的融合,体验到被同伴接纳、受同伴欢迎的亲密感。
  体育教学中要有特别形式和程序激励学生完成职责和践诺的行为,强化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提高责任的自觉性和意志控制能力的目的。
  体育教学要关注孤独感的学生,以任务和结对的手段刻意安排这部分学生的活动和行为,在活动中培养和建立学生的按安全感和归属感。
  
  4.及时的行为评价
  责任心的培养除了自律以外,一个重要的途径是通过外界的监督和强化。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表现,要及时地给予表扬或批评,使学生得到及时的行为强化信息。责任心是一种重要的品德,而品德是通过品德行为来表现的。品德行为包括品德技能和品德习惯。品德技能可以通过练习和实践掌握。品德行为中,有一种行为是不稳定的、有条件的,还有一种是稳定的、自动的和无条件的。后一种叫品德习惯,品德习惯要通过模仿、反复练习等方式来培养。因此,体育课堂中,对学生涉及责任心问题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及时的行为评价,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行为强化,以促进责任心的培养。特别要注意的是,当学生出现责任行为失误时,要让学生承担必要的责任,要鼓励学生敢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5.发挥榜样的作用
  学生特别是儿童少年责任心的培养要遵循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进行。教师、学生同伴是学生最亲近、最生动的学习榜样。因此,体育教学中首先是教师要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比如,教师是否对每节课、每一个具体的教学活动和环节负责,是否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区别对待等等,都会影响学生责任心的培养。其次,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树立有责任心的学生同伴为榜样,使他们在与同伴交往中被感染、被同化,从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责任水平。
  
  参考文献:
  1.沃建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孙云晓.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报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
  3.林崇德.教育与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
  4.王莉莉.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效性研究,江西教育研究,1997.6
  5.王健敏.儿童社会性三维结构形成实验研究报告,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2
  6.顾锐萍.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机制探析,江西教育科研,1999.2
  7.庄素芳、李洪玉,等.小学中差生学习责任心培养研究,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96.4
  8.庞丽娟,等.幼儿责任心发展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3
  9.蒋培成,等.中学生自我责任心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教育探索,1999.5
其他文献
我们平时在弯道跑技术教学时,首先要在操场上测量,然后划出几条弯道线进行教学,非常麻烦.本学期我们的体育教研员卢老师,在我校上了一节示范课,教学内容为学习弯道跑技术,他
一、成功教育的理念和意义成功教育的基本理念,就是在体育教学中要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人人都有成功的渴望,人人都有成功的机会和实践,人人都有成功的体验,人人都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水平和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都有了相应的改变。他们需要能适应他们发展的教育,更需要适应他们发展的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体育教师,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是,二十一世纪的学生理想中的体育教师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就让我们倾听一下来自学生的心声:  学生1:体育教师应善于与学生沟通,性格活泼开朗、语言幽默、风趣,能和学生
新课标体育教法改革的着力点,首先要将其放在对学生学习的引导转化上,具体地说,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应教方法、讲规律,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把握事物间的必然联系和发展趋
练习阶段:水平四;年级7;人数40人;主题:发展定向能力;教材:游戏与滚翻练习.本课目标:1.运动参与目标:对课堂练习各项内容表现出积极的练习热情,在老师的引导下动脑设计和选择
一、支撑快速剪腿  练习目的:更多地发展两大腿在人体额状面以前进行的剪绞——制动力量。   练习方法:练习者双手支撑双杠,一大腿抬至与地面平行,膝关节尽量领先身体,小腿自然下垂勾脚尖,另一腿大腿与地面垂直或稍后展,屈膝勾脚尖,用髋发力做快速的剪绞练习。练习时要求练习者上体正,眼睛看前方,大小腿夹角基本固定,快速做两腿剪绞——制动练习,不可咬牙切齿或上体左右晃动。  二、支撑车轮跑   练习目的:发
星星只有在自由的天空才能发光,到了地上就成了冰冷的陨石,和普通的石头没有两样……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因为人人有不同天赋,我们的学生也就各不相同。那是
一、建立民主化的课堂教学管理机制    有效的课堂交往必须有畅通的交往渠道,教师必须认识到,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并非是活动的中心,也不是唯一具有课堂决策能力的人,没有教师的帮助,学生并不见得就会无所适从,他们对练习的程序、游戏比赛的方法、小组活动的组织完全有能力作出某些正确决策或承担某些决策责任。他们具有了一定的自我概念,能够也需要自己理智地决定自己的学习方式,而且从差异教学的角度看,或许他们自
现代学校体育的偏窄和危机,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样的问题:学校体育的本质和基本功能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分析视点,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校体育的真谛,才能探寻到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之路?    一、 文化视野中学校体育的功能    学校体育具有多种功能,可以从不同的视觉和层面来考察。我国学校体育理论界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认识,这种认识的异同正是在对学校体育的哪种功能是最基本功能这点上有着不同
新课标虽然规定了课程目标,但对完成课程目标所需的内容,只是提出了一个大体范围,各地区、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课程改革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目标统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