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远离套作,实现真实自由地创作由高考作文评卷引发的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ea0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类号】G633.34
  参加2013年重庆市高考作文评卷,无数的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这些人物的材料直接照搬上考场(才不管它跟本次作文主题有没有关联呢?),然后在结尾来个霸道无理的“强点题”,这便完成了800字的作文。这样的“套作”之作,少有学生自己的情感、思考的元素,更可悲的是在千篇一律的大形势下,他们也并没有尝到甜头,拿到好的分数。
  一、面对如此强大的“套作”潮流,不得不思考,到底得有多么强大的力量,才能使得成千上万的高考考生这么义无反顾地陷入“感动中国人物”门里
  观念引领行为。 学生的如此行为直接反映先生们的观念,可能真还有很多老师以为,只要采用当年感动中国人物的材料,就会在阅卷老师那里博取好印象。殊不知,高考阅卷场对于作文材料的最根本的第一要求是:恰当准确。感动中国的材料不是不可用,前提是要与题目吻合,否则再新鲜的材料也是牛头对马嘴。更何况千篇一律地地被引用,阅卷老师看过数十遍、数百遍,早有些败胃了,何来的好感?
  惰性害死猫。因为学生“有备而来”,拿到作文题目之后,自然要去捡现成,便不肯给自己重新思考,重新选择的机会了。试想,学生在准确理解作文题旨的基础上,冷静地思考,哪怕是痛苦的几分钟,未尝不能找到更恰当更好的材料。
  缺乏分解提取材料细节的能力。正如前文所说,感动中国人物里肯定是有很适合于本次高考作文的材料,但是很多考生只是把自己熟悉的内容——事先准备好的材料——照搬上试卷,而不能分解过滤材料,不会从中提取与主题相契合的细节,从而最终沦为照搬和套作。
  二 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在使用材料时,能够远离套作,实现自由自主的创作
  大力宣传高考作文阅卷标准,改变传统观念。高考作文阅卷场主张先定类,再给分。
  阅卷场将考生作文分为五类。“一类(56——60):扣题,脉络清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亮点;二类(49——55):扣题,脉络清楚,有一个亮点;三类(43——48):扣题,脉络清楚,但泛泛而谈,找不出亮点;四类(36——42)扣题、脉络清楚出了问题;五类(36分以下):跑题,偏题。”
  仔细阅读此标准,你会发觉标准制定者旨在倡导学生真实自由创作,期待学生个性之作。凡是满足了脉络清楚和扣题准确这两个要求之后,只要有一两个属于自己的亮点便可以得高分。如果所有的老师和学生都熟知此标准,相信他们就不会再盲从迷信于李白杜甫,以及“感动中国”,而给自己自由创作的机会了。
  让学生真正有备而来。 不要让学生们在最后三个月才开始准备作文素材,而是让他们有三年的时间来储备。从高一开始,便让学生准备素材本,精心记录自己生活中、阅读中真正有感动有感触的素材。充分利用早读、语文课,让学生多读书,多背诵古文诗词。相信三年积累下来,在高考考场上学生便可游刃有余地选择素材,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而真正有所悟的东西去写。
  训练学生分解、提取材料细节的能力。只有训练学生具备此能力,他们才不会照搬材料。如何训练,才能使得学生合理利用材料,而不是照搬和套作呢?利用好每次的课文阅读,要求学生自己做好课文的分段分层工作。分出层次,概括出每层的大意。这些工作都交给学生来做,这就是在让他们做分解和概括的工作。在此基础上,老师也可以给出话题,就以课文为素材,训练他们提炼其中的细节,去服务于话题。如此,学生或许就能对材料进行创作,而不是套作了。
  三 远离套作之后,如何才能使得考生真实自由之作受到高考阅卷老师的青睐呢
  (1)学生应让自己的作文真正“生动”起来。学生要能熟练掌握“立象”这种思维方式,让自己的语言形象、生动。例如你想要表达“个体不代表全体”这个意思时,你可以使用“立象”思维:一棵树不能代表森林。例如你在表达“人需要依靠”时,你可以使用“立象思维”:没有庙宇,心就会流浪;没有给心擎一把伞,灵魂就会被打湿。所谓的“立象”思维,就是借助形象、借助意象来表达抽象的概念。张晓风的《遇》这篇文章,便是对“立象”思维的一个很好诠释。且看她的开头部分:
  “生命是一场大的遇合。
  一个民歌手,在洲渚的丰草间遇见关关和鸣的睢鸠,——于是有了诗。
  黄帝遇见磁石,蒙恬初识羊毛,立刻有了对物的惊叹和对物的深情。
  牛郎遇见织女,留下的是一场恻恻然的爱情,以及年年夏夜,在星空里再版又再版的永不褪色的神话。
  夫子遇见泰山,李白遇见黄河,陈子昂遇见幽州台,米开朗基罗在浑炖未凿的大理石中预先遇见了少年大卫,生命的情境从此就不一样了。
  就不一样了,我渴望生命里的种种遇合,某本书里有一句话,等我去读、去拍案。田间的野花,等我去了解、去惊识。山风与发,冷泉与舌,流云与眼,松涛与耳,他们等着,在神秘的时间的两端等着,等着相遇的一刹——一旦相遇,就不一样了,永远不一样了。
  我因而渴望遇合,不管是怎样的情节,我一直在等待着种种发生。
  人生的栈道上,我是个赶路人,却总是忍不住贪看山色。生命里既有这么多值得伫足的事,相形之下,会不会误了宿头,也就不是那样重要的事了。 ”
  所以,“立象”是语文最基本的模式,也是使作文生动形象的最有效的方式。
  (2)考生应让自己的作文“深刻”起来。学生应掌握以小见大、由表及里、比较、探究因果等思维模式,并能在自己的作文中灵活应用。例如《郭沫若的成绩单》就很好地使用了以小见大、比较这两种思维方式。
  “四川乐山郭沫若故居保存着两张郭沫若的成绩报告单。一张系嘉定府官立中学堂于宣统元年五月二十八日所发,郭沫若时年16岁,读完了中学二年级。成绩单上的成绩是:修身35,算术100,经学96,几何85,国文55,植物78,英语98,生理98,历史87,图画35,地理92,体操85。
  另一张成绩单为四川官立高等中学堂所发。郭沫若当时18岁,读完了该校三年级第一学期的课程。成绩是:试验80,品行73,作文90,习字69,国文88,英语98,地理75,代数92,几何97,植物80,图画67,体操60。
  从两张成绩单上的成绩看,郭沫若当时显然算不上优等生。第一张成绩单平均成绩79分,包括国文、图画在内的3门功课不及格,最差的仅35分。第二张成绩单上。图画、习字的成绩也很一般,倒是理科成绩如幾何、代数、生理等反而高。
  不过,郭沫若后来终究没有成为数学家或医学教授,却成了诗人、书法家。令那些信奉“从小看到老”者大跌眼镜。
  本文先将郭沫若的理科文科成绩相比较,得出郭沫若理科成绩不错的结论。接下来又将郭沫若的处境与当代学子的处境做比较,以小见大,引发对当代教育的思考。
  考生若能如此灵活地使用比较、以小见大等思维方式,定能以自己的思考、思想使自己的作文在考场闪闪发光。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新课程”这个名词对我来说并不陌生,但对于它的理解我却不敢说很深刻.应该说我在一年级的课改中有机会直接去接触,这是我的幸运,因为这将近一年的工作和生活给我留下的记忆、留下的思考、留下的印象、留下的困惑是最多最深的.尤其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一年级的语文课文内容丰富,生动有趣,因此语文课与数学课相比,我更爱上语文课,学生也更乐于上语文课,对语文课的感触也更深了。  其实
期刊
目的:探讨辅助孵化与催产素受体拮抗剂阿托西班对解冻周期中既往种植失败患者的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收集从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就诊于我中心行冻融胚胎移植的患者79
中图分类号:G256.1  阅读是成长的基石,阅读是精彩人生的开始,阅读是一项获得信息、传播信息、增加知识的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为进一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感受阅读的乐趣,提高对图书的认识,为家长和孩子之间提供一个读书、交流、展示、共享的大舞台;帮助家长树立健康有效的儿童阅读理念,使幼
期刊
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任务,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育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感悟与体验,更加追求自身对阅读的体验和感受。本文就分析初中语文的体验式阅读教学,探讨如何实践该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实施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学生发展的理念,更加重视人文关怀,这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是,先进的、
摘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如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多了许多宁静和思辨,少了许多浮躁和肤浅。但是,许多语文课堂剑走偏锋,为了追求课堂“出彩”而盲目拔高,为了追求“剧场效果”而无效对话,为了追求设计独特而不顾文本……这样的课堂,华而不实,忽视了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个目标——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 语感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2  一、语感释解  什么是语感?我们可以引用四位教育大家对
摘要: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是培养初中生综合素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初中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论述中,笔者从现阶段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入手,围绕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就其有效对策给出了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外阅读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辅助语文课程教学,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同时更是培养学生通识意识,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环节,但是
摘要: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一门启蒙学科,这是他们在人生中刚开始接触文字,从积累字词,到连字成句,再到写出优美的段落,是低年级小学生接受知识的一个递进的过程,对于他们来说,完成这个过程要面对很多问题,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对语文学科有足够的兴趣,在兴趣的指引下多思考、多实践,才能够取得进步。本篇论文主要针对小学低年级语文教育识字能力以及阅读技巧进行反思,立足于教师的角度探寻提升
近年来由于供肝的短缺,活体肝移植已成为终末期肝病病人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在世界上大的肝移植中心,活体移植的比例已接近或超过50%,一年存活率90%以上。由于活体肝移植手术
摘 要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好的运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和相关理念对于提升教育的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所以在实践当中还应当重点的强调此方面的相关内容。文章将针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详细的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中情境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对相关教学过程当中应当注重的核心问题以及工作开展的基本思想方向等进行了集中性的分析,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的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发展和创新,更好的为今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