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变化 渗透“新”思想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g5950910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师大版教科书按“情境+问题串”的基本叙述方式展开,将思考、分享与提升环节体现其中;循着这样的思路安排教材内容,给学生提供了有趣的、现实的,蕴含数学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情境,实现由儿童粗糙的数学现实到数学王国的数学化过程。教师作为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与学生一同成长。因此,教师必须先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体会教材在微变化中蕴涵的新思想,教学中不断渗透数学思想,促进学生发展。本文以北师大版一上“下课啦——高矮、长短的比较”的教学片段为例,展开论述。
  “下课啦”这节课,现行教材提供的情境图与旧教材相比,看似只作了一个微小的调整,即:将“选哪个钉子合适”改为“谁走的路长”。看似简单,实则充满编者的智慧。首先,情境图画面更为精致,更能吸引刚入学不久的学生;其次,“谁走的路长”这一情境,学生是有这样的生活经验的,符合“下课啦”这个课题,是现实的生活情境,也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旧教材中“选哪个钉子合适”并不是学生在下课后所常做的事情,离学生的生活较远,他们很难理解。教学中教师将它当作知识点进行讲解,尽管教师在台上讲得绘声绘色,很多学生却还是似懂非懂。笔者看到教材的微小变化,欣喜之余,再加以仔细研读,读出了其中蕴藏着的数学思想,而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不就是《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吗?于是笔者循着自己的思路,在教学中对这个环节进行了创新设计。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图中的两个小朋友在参观花园,你们认为谁走的路长?为什么?同桌间互相说一说。
  生:穿蓝衣服的小朋友走的长,因为他有14个脚印,穿红衣服的只有12个脚印。
  师:是吗?请你们手指着再数一遍。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我是数格子的方法。
  师:怎么数的,请你上来数给大家看。(学生指着格子数)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学生们沉默不语)
  师:你们能用铅笔沿着他们走过的路再走一次吗?(学生用铅笔认真地画着)
  师:我也画出了他们走过的路线。
  课件展示:
  师:你觉得他们谁走的长。(学生沉默不语)
  师:同桌间互相说一说自己现在的想法。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他们走的一样长。
  生■:不对,不一样长。
  师:不急,先请生■说出你的想法。
  生■:因为他们一起开始走,走出来的地方也一样。
  师:就是他们都从这开始走,都是走到那的,也就是这端对齐了,另一端也对齐了,所以一样长,说的很有道理,你们都同意吗?
  生■:老师,我觉得不对。
  师:请你来说。
  生■:一个走的路更弯,所以走的长些。
  师:有谁听明白的?
  生■:这就跟前面的跳绳是一样的,把它拉直后再来比就知道谁走的长了。
  师:真的吗?(顺着学生的说法用课件展示了他说的过程)
  师:弄明白了吗?
  师:看来光看起点与终点还是不够的,还要关注走过的路程。
  师:我要从讲台走到教室门口,怎么走最近?(请一位学生指挥教师走,并请其他学生帮助数步数)
  师:你们想试试吗?下课后,大家也来走一走。
  在以往的教学中,笔者将这部分内容当作单纯的数学知识进行教学,却忽视了对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但是,新旧教材间的微小变化,点燃了笔者的思维,引起了笔者的思考,从而有了上面的教学片段,在这个教学片段中,笔者向学生渗透了如下的思想方法。
  1.渗透初步转化的思想。
  当学生不能一眼便看出谁走的长时,教师通过“同桌间互相说”的形式,“逼”着学生去观察、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分析、交流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找到了“数脚印”与“数格子”的好方法,这是借助直观图来解决问题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将数学问题转化成借助直观图形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便是转化思想的渗透。
  2.渗透初步的抽象思想。
  在学生通过“数脚印”解决问题完成后,笔者有意识地让学生用铅笔顺着脚印画一遍后,用课件出示笔者画出的路线图,将生活场景转化成用数学图形表示,向学生渗透符号意识,促进学生思维向深层次发展,这便是由直观向抽象的转化。
  3.渗透初步的联系思想。
  当学生看到笔者所画的路线图后,笔者并没有急着下结论,而是要求学生再次判断谁走的路长,人为地给学生制造矛盾,再一次激发学生思维,最后通过学生的辩论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辩论中,学生联系了前一环节学习的知识,即比较跳绳长短的方法,将跳绳的一端对齐,拉直后再比另一端的方法。将之前所学知识应用起来,即联系思想的渗透。
  4.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通过学生的探索,数学问题得以解决,这节教学任务已经完成,可笔者又增加了一个实践作业——“从讲台走到教室门口”的活动,看似多余,其实不然。俗话说得好,听百遍不如做一遍,让学生亲自走一走,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光看起点与终点是不全面的,还要关注行走的过程”,同时,也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真好玩,即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当然,数学思想与方法很多,需要我们做一个有心的教师,需要我們不断思考、探索与交流,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数学思想的学生。当他们长大后,记不起我们所教的数学知识,却仍应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在解决生活、工作中的问题时,这正说明我们的教学是成功的。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王彬)
其他文献
光阴荏苒,加入教师行业已经有些许日子了。回望经行处,有过迷茫,有过苦苦探索后的发现,也有豁然开朗的舒坦。徜徉其间,学生在一天天地成长着,我们也在一天天地思考着。学生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妇产科围术期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8月~2015年7月收治的280例妇产科围术期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护理计划,采取针对性围术期护理措施,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让患者在围术期保持
【正】因以生为本,所以校建独特新加坡的法律严厉,大家或许会认为,新加坡教育,对学生一定"狠"矣,处处一味地严格,教师是主宰者,学生只是附属品了。其实,那只是对犯了错误的学
<正>每每看见案头上那本抢眼的枣红书脊衬着一行柠檬黄字的管建刚老师的书,感动与愧疚之意便在心间弥散……拜读管建刚老师的书已经不是第一回了。之前,缘于跟随他的脚步,尝
针对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2013年11月,教育部第二次向社会公开征求《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的意见。于是,有的教师减少作业量,有的教师把课上快一点,在课堂节约出时间让学生在学校完成练习,还有一些低年段教师不敢布置书面作业,干脆就没作业。  我认为,“减负”并不等于不布置家庭作业,取消家庭作业,而是对教师课堂教学和作业布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减负”的同时还要“增效”。教师在追求高效课堂的同时,
<正>主题图通常是以包含人物、文字、图形、故事、儿歌或数据等信息的生活情境图,多处于单元、例题或练习等内容的前置部分,承载了数学概念和规律的背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在高压氧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高压氧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同伴教育;比较两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治疗在艾滋病(AIDS)合并急性肾功能损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90例AIDS机会性感染合并急性肾功能损害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血液透析(HD)组、
<正>新课程改革已经广泛开展,品德与生活(社会)这门课程的突出特征就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思想性、综合性,这一课程的核心价值是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