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nxy7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困生是指智力在正常范围内,但学习基础差,目的不明确,缺乏自信和上进心,上课注意力易分散,缺乏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他们普遍对数学失去兴趣,听课效果差,计算能力差,参与意识不强,学习成绩不佳。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育 学困生 形成原因 转化策略
  一、高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学习目的不明确。
  从高一入学开始,学困生一直没有思考学习高中数学有何作用、学习数学的意义在哪,而是简单地认为学习高中数学是为了应付高考、对付老师、满足家长的期望。正因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他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肯吃苦,害怕困难,学习习惯不好,不认真学习和刻苦钻研数学问题,不善于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二)缺乏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学困生缺乏学好高中数学的自信心,总是认为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更枯燥、更抽象、更难学,学习数学没意思;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漠不关心,避而不答,不爱动脑筋,缺少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上进心,对不懂的问题不认真思考钻研或者请教别人。
  (三)学习习惯差,基础知识薄弱。
  1.学困生学习无计划,课前不预习,上课不专心,课后不及时复习,作业不能按时独立完成,解题思路不清晰。
  2.大多数数学学困生,对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及公式的来龙去脉模糊不清,对概念理解不全面彻底,不会灵活运用概念、定理和公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没有掌握好学习数学的方法,审题不严密,往往忽视关键字、关键符号,分析问题表面化、不透彻,解题单一,就题论题,死套公式,不会灵活运用数学思想分析、解决数学问题。
  二、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一)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新课程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学是师生交流,持续发展的过程,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加强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从而达到共享、共识、共进。对于高中数学学困生来说,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克服他们长期以来对学习高中数学形成的恐惧心理,点燃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平时教学中,要多与他们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一旦学困生对你敞开心扉,他便会喜欢上你的课堂.便会对你教授的课程感兴趣,学习成绩自然也会好起来。
  (二)教师在教学策略上下工夫。
  1.降低要求,狠抓基础知识教学。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节与节、章与章之间的知识联系非常密切,如果学困生对一个知识点掌握不好,想利用这个知识点学习另一个知识点是不行的,所以每章每节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都要融会贯通,这就得加强学困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对基础知识讲细、讲清、讲透;例题、练习及作业都要先注重课本基础知识,不搞拔高,不搞题海战术。等学生把基本内容、基本方法掌握了,再循序渐进,逐渐加深。
  2.指导学生学习得法。
  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要有一定的方法,部分学生数学成绩提不上去与他们的学习方法不正确有很大关系。费的工夫不少,但总不见效。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教会他们正确的预习方法、听课方法和复习方法,指导他们如何应对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加强直观数学教学。
  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学困生由于基础差,致使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差。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通过一些直观教具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尽量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感官能感触到,能更直观地了解和掌握知识。
  4.分层教学。
  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促进全体学生发展。课前预习时,可让基础薄弱的同学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看懂预习内容,试着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不懂时主动求教于别人,带着疑问听课;而学习基础好的,应深刻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定理、公式要主动推导,例题要先行解答,能独立完成相应的习题,力求从理论和方法上消化预习内容,并能自觉帮助别的同学。课堂上,应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但基础薄弱的同学也能回答的问题,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更要分层。学习基础薄弱的,应布置一些基础题或略有提高的题,而学习层次高的同学,则可以加大一些难度,使所有同学都有所得。
  (三)以激励性的评价为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高明得多。”可见,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中,表扬、激励的作用是何等重要。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常常是知识的化身,是他们崇拜的偶像。如果得到教师的赏识和肯定,那对学生产生的正面效应是特别明显的。反过来,如果受到老师的否定,其负面效应也是很严重的。因此,教师要多赏识学生、鼓励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进步。千万不要觉得进步小就不值得一提,其实这点点滴滴的进步正是点燃他们心中奋斗之火的火柴,使这些学困生感到“我还行”,“我还有希望”。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纠正学困生的不良习惯,逐步培养仔细认真,刻苦努力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的精神。书写工整,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持之以恒,就会学好数学。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教学中,需要教师长期不懈努力,让学困生转变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只要我们有耐心,给予他们爱,教给他们正确的方法,学困生一定会成为学优生。
其他文献
中央、地方党报和企业报在国庆50周年的宣传报道中,八仙过海,各显其招,把国庆报道和专版办得流光溢彩。不仅栏目丰富,版面新颖,五彩斑斓的彩版,更令集报人爱不释手。《人民
摘 要: 对题目的理解能力,对初中数学乃至以后所学习的每一科与数学相关的科目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是科学世界的敲门砖。  关键词: 初中数学 理解能力 学习效率  理解能力是大脑中一种对信息的处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有些人看到牛奶,大脑中只反映出牛奶或者牛,而另一部分人脑中则会反映出milk这个单词。而理解能力在初中教学中有极其关键的作用,学生对题目的理解能力直接影响他们的解题速度,
摘 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分层设计和知识迁移方法,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作业设计的关键所在,希望能够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新课标 校本作业 设计方法  在这个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数学的发展和应用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数学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渗透越来越深入。新课标对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针对中学数学课程与作业设计有了新的要求。不仅非常重视教师在教
新课程改革提倡人文精神,并把提高人文素养作为教育目标渗透于学科教学中。因为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品质和精神需求,对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培养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创造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还要营造体现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化的环境与活跃的氛围中主动学习,自主构建知识,使学生获得的知识自然生成。课堂只有自然生成,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摘 要: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提问大多只是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教师预设的轨道,学生被动地执行教师的一个个指令、要求,程式化的数学课堂缺乏生命活力。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渴望与教师平等对话,新课程教学需要有效交流,让课堂成为师生展示的舞台,把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学习的自觉需求是当前课堂改革之所需。  关键词: 数学课堂 交流 思维 需求 活力  现代教育理论指出:完整意义上的课
摘 要: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六个解放”的教育思想,是素质教育理论的源泉。解放思想成为教学航程中的明灯,作者把陶先生的解放思想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解放学生的眼睛,观察启发思维;解放学生的双手,操作拉动思维;解放学生的嘴巴,表达促进思维;解放学生的大脑,思考发展思维。打开禁锢学生的枷锁,还思维一片空间。  关键词: 解放学生 数学教学 思维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孩子要做到:“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
电视制片人是电视节目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决策者。确定选题或剧本、筹集资金、制做预算、实施制作等,除编导外,在电视节目的全过程中,制片人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时,连编导也是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小学数学教学逐步开展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式教学方法是新课改下对于教学的普遍要求。数学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我,完善教师队伍,采用各种形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 新课改 小学数学 创新意识 教学方式  由于传统教育的束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采用灌输法教学生,将课本知识一般性地传递给学生,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
公文结构,是指公文的内部组合和构造,是公文的制发机关根据表达主旨的需要和文体的要求,对公文中各部分的先后次序作合理组织安排所采用的具体形式和格局。结构和主旨、材料
摘 要: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新课标的精神为指导,结合小学儿童的心理和性格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翻陈出新,进行大胆尝试,并以相应的情境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数学创造能力 主动探究 合作交流 创设情境  新世纪要更快更好地发展,就要有高创造能力的人才,这就对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提出挑战,特别是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教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