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卫星稳定或错配修复正常结直肠癌的新辅助免疫治疗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in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免疫治疗已成为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dMMR)结直肠癌的重要治疗方案,从晚期疾病的后线治疗到一线治疗,甚至在早期结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均展现出优异的疗效。在微卫星稳定(MSS)或错配修复正常(pMMR)结直肠癌中,新辅助免疫治疗的研究探索也是未曾中断。本文重点评述近年来MSS或pMMR结直肠癌新辅助免疫治疗相关研究成果:单纯新辅助免疫治疗在小部分患者中,呈现了较好的病理应答;新辅助放化疗前或放化疗后引入免疫治疗,或者在放疗期间同步免疫治疗,显示了较标准放化疗更高的病理完全缓解率。放化疗后序贯双免疫联合治疗,以及免疫联合靶向新辅助治疗的研究均在开展进行中。但目前多为小样本探索性研究,仍有待更多的研究结果及长期的随访,来证明新辅助免疫治疗在MSS或pMMR结直肠癌中的疗效。“,”Immunotherap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reatment option for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 (MSI-H) and mismatch repair deficient (dMMR) colorectal cancer. From late-line to first-line treatment, and even in neoadjuvant setting for early stage colorectal cancer, promising efficacy was observed with immunotherapy. In microsatellite stability (MSS) or mismatch repair proficient (pMMR) colorectal cancer, the researches of neoadjuvant immunotherapy have been conducted constantl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cent researches and progress of neoadjuvant immunotherapy for MSS or pMMR colorectal cancer. Neoadjuvant immunotherapy alone led to a good pathological response in a subset of patients. Studies of induction or consolidation immunotherapy before or after 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or concurrent immunotherapy during radiotherapy showed higher pathological complete remission (pCR) rates as compared to standard chemoradiotherapy. Studies on sequential dual immunotherapy after radiochemotherapy and targeted therapy combined with neoadjuvant immunotherapy are ongoing. At present, most of these are pilot studies with small sample size. More researches and long-term follow-up are needed to prove the efficacy of neoadjuvant immunotherapy in MSS or pMMR colorectal cancer.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恶性肿瘤化疗后发生骨髓抑制的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联合生血宝合剂治疗的临床效果,进一步分析生血宝合剂在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中的作用.方法 84例化疗后出现Ⅳ度骨髓抑制的恶性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根据肿瘤类型制定化疗方案,并在化疗48 h后均给予PEG-rhG-CSF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生血宝合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治疗后骨髓抑制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实验组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的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8%低于对照组的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输尿管结石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提升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非黏液性腹膜转移的定量吲哚菁绿荧光成像评估:ICCP研究的初步结果
期刊
目的 分析抗阻力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意义.方法 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抗阻力运动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糖脂代谢指标(血清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四肢肌力、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血糖波动评分.结果 试验组糖化血红蛋白(5.02±0.55)%、甘油三酯(2.01±0.02)mmol/L、总胆固醇(4.12±0.13)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8±0.02)mm
目的 探讨足底穴位按摩结合康复运动对脑梗死恢复期的意义.方法 6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康复运动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足底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疗效、安全性、不良事件评分.结果 试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4.52±0.15)分低于对照组的(21.09±0.19)分,运动功能评分(4.55±0.13)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62.75±11.24)分高于对照组的(2.42±0.20)、(47.01
近年来,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其中约5%的患者为1型糖尿病(T1DM).T1DM的发病率以3%的年增长率急速上升,发病年龄呈低龄化.T1DM已成为危害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主要致盲的眼病之一.在有20年糖尿病病史的患者中,几乎所有T1DM患者会罹患DR.微小RNA(miRNA)通过调控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新生血管形成、细胞凋亡及炎性反应等在DR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探索miRNA在DR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并且进一步研究DR中有异常表
目的:探究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用于局部进展期错配修复缺陷(dMMR)或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结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收治的8例初诊影像学分期为Tn 3~4Nn 0~2Mn 0的dMMR或MSI-H结直肠癌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中位年龄为57.5(41~69)岁;3例患者肿瘤临床TNM分期为Ⅱ期,5例为Ⅲ期。所有患者在接受根治
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耳穴贴压治疗顽固性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 60例顽固性失眠患者,均给予针刺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60例患者治疗后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评分及总评分分别为(0.88±0.24)、(0.87±0.19)、(0.82±0.16)、(0.82±0.20)、(0.92±0.24)、(0.65±0.16)、(0.80±0.32)、(5.76±1.97)分,均较治疗前的(2.18±0.4
目的:探究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联合新辅助放化疗治疗微卫星稳定(MSS)极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二期、单臂、开放性临床研究的初步结果报道。筛选2021年1—10月间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cTn 1~3aNn 0~1Mn 0、无法保肛的极低位直肠癌患者。研究纳入标准:(1)具有强烈的保肛意愿,愿意接受新辅助治疗的患者;(2)18~75周岁,体质指数≤30 kg/mn 2,性别不限;(3)经肠镜、腔内超声和盆腔高分辨率MRI
目的 了解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现状.方法 对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内45家二、三级医院开展问卷调查,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建立静脉血栓栓塞症管理团队或综合管理体系的医院占37.78%,开展宣教或知情同意告知的医院占77.78%,进行医护人员培训的医院达80%以上.对目前开展效果满意的医院占8.89%;医院管理者重视程度三级医院高于二级医院(P=0.028),救治能力高于二级医院(P<0.05).结论 集团内医院对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总体意识较高,但满意度不高.二级医院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