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督导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4463954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制度,是依法治教的客观需要,也是落实《规划纲要》的一项重要举措。这项制度,是继“两基”督导评估制度之后,新时期推进义务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机制。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义务教育法》和《规划纲要》的明确要求,是国家发展教育的基本国策。因此,有必要在国家层面规定均衡督导评估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标准,明确最基本的要求,使得各地均衡发展实现程度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同时,考虑到各地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不同,各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水平、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推进工作的政策和措施也不尽相同,在评估指标和评估标准上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因此,教育部文件规定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内容包括县域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水平评估和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评估两个方面,并明确了评估指标和评估标准。
  1.县域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水平评估
  评估指标。根据《规划纲要》提出的“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的要求,确定了校舍、设备、图书和教师四个方面8项评估指标: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
  评估方法。我们选择基尼系数、倍率和差异系数三种统计学普遍使用的差异分析方法,依据全国教育事业统计数据,对全国所有县级单位的30多万所义务教育学校(不含教学点和民办学校)数据进行反复测算分析,对三种方法测算得出的标准值进行了比较,最后决定采用“差异系数”作为差异分析方法。
  评估标准。我们委托中国教科院,用8项评估指标,对全国所有县级单位的30多万所义务教育学校(不含教学点和民办学校)连续4年的数据进行测算,同时对2020年全国县域实现均衡发展的实现度进行预测,并进行实地验证。确定校际间均衡评估标准为:小学综合差异系数不高于0.65,初中综合差异系数不高于0.55。
  2.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评估
  根据《义务教育法》和《规划纲要》要求,确定四个方面的评估内容:一是入学机会(20分),如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残疾儿童入学情况、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情况等;二是保障机制(25分),如建立推进均衡发展责任机制、教育经费“三个增长”落实情况、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情况等;三是教师队伍(35分),如教师配备情况、绩效工资落实情况、建立并实施校长教师交流制度情况等;四是质量与管理(20分),如择校问题缓解情况、课程开齐开足情况等。以上四个方面,共确定了17项评价指标,总分为100分。考虑到各地差异情况,各省(区、市)可结合实际在17项指标以外,适当增加指标,评估结果达到85分以上的县,通过工作性评估。
  3.公众对本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意度调查
  公众满意度调查按以下方式操作:调查对象要求多元化,包括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其他群众,其中以学生家长为主。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县域内学校校际间办学条件差距、县域内校际间教师队伍的差距、县域内义务教育择校情况以及政府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努力程度等。
  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的标准是: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评估得分在85分以上、小学和初中的差异系数分别小于或等于0.65和0.55,上述两个标准必须都达到,方可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评估认定。同时,参考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新任务,各地在贯彻落实国家工作要求的同时,要结合本地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均衡督导评估制度,科学有效地开展工作,切实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实现。
  □栏目编辑 王宇华
其他文献
编辑交流一直被大家重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交流形式变得多样化和便捷.重庆“编辑大碗茶”沙龙活动的实践证明,创新编辑交流形式,可增强编辑意识、提高编辑技能、拓展编辑视
以《上海医药》为例,回顾总结期刊通过“封面驱动”带动杂志发展的办刊模式诞生的背景、实施方法及实践效果.实践证明:封面策划结合主题组稿,让期刊内容更加聚焦、可读性更强
高质量的作者群规模和数量直接影响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打造和建立一支高水平作者队伍是实现期刊发展的根本保障.近年来为不断吸引并扩大《煤炭科学技术》核心作者群,编辑部
提振首都的职业教育应转变发展模式,以供给为导向以需求为导向转变;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为主导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为主导、学校和企业为主体的模式转变。因此,深入研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近年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与外延是什么,怎样有效推进均衡发展,如何发挥督导的监督保障作用?6月14日,教育部教育督导团办公室
我国义务教育的“两基”达标,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它实现了一个大国的义务教育的普及,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两基”巩固提高的一个后续工程,是新的历史阶段的更高要求。  ■ 正确认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均衡”和“发展”是有区别但又不可分割的两个维度。推进均衡发展就是将提高义务教育的均衡水平和发展水平有机地结合起来。均衡是相对的,发展是硬道理。均衡是义务教育系统中诸因素矛盾运动的阶段性状态,而发展是打
专家简介:  文喆,曾任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北京市教委专职委员兼北京教科院副院长。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曾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咨询委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础教育专家组成员、国家督学、教育部课改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等。  主持研究“北京市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撰写的研究报告获第六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在《教育科学研究》、
高校科技期刊是我国3大科技期刊源之一,具有科技人才培养的优势条件和社会功能,并获得了重要的创新成果.但近年来,许多高校科技期刊没有顺应新媒体发展的需要,突出表现为原本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通过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
建立科学全面、可操作性强、公信力强的教育质量评价与追踪体系是提高职业教育整体水平、增强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确保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