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h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很多教育者开始注重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生活可以辅助教育,对教育起推动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开发生活中的资源,利用生活情境辅助小学数学教育,将数学中抽象的概念、数字形象化,让初学数学的孩子们可以更好地接受数学启蒙教育。本文针对生活情境开展对小学数学教育的意义及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适当引进生活情境教学的方法展开讨论,希望可以为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的开展提出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 生活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 教学方法
  1.引言
  新课改教学计划中提出要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并应用于实践中。但是素质教育进行了一段时间了,效果不是很显著。主要原因就是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方法一时不到彻底改正,再有就是素质教育方法还处于争论中。生活情境在实践中已经显现出很大的成效,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进步,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2.生活情境开展对小学数学教育的意义
  2.1有利于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形象化。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尽量将抽象的数学数字形象化之后再传授给学生,因为作为教师,我们都理解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理解能力很差,接受能力也不是很强,对数学的认知只有平时生活中接触的数字,所以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不是很好。如何让小学生更好地将数学知识具体化,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呢?数学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引入生活情境,在生活情境中加入数学知识,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到具体、形象的数学知识。
  2.2发散学生的思维。
  将生活情境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数学知识。学生在教师给学生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可以学到课堂上讲的知识,同时可以通过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展开联想,进一步学到其他方面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深入地学习数学。
  2.3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可以让学生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不再接受传统的说教和填鸭式教学法,让学生可以参与到数学教学中。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可以通过扮演一些角色或者通过其他活动学习数学知识,这样能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更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3.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学情境开展的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3.1在课堂上开展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是小学,因此如果离开教师的引导,学生就不能很好地融入课堂。教师可以利用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融入课堂学习。小学生课堂的生活情境比较好创设,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教学设备的使用促进生活情境教学的开展。教师通过动画片或者故事等引入情境,让学生跟着教师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比如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向同学们讲述:有一只小白兔,给妈妈送午饭——5根胡萝卜,但是路上小白兔饿了,吃掉了一根,那么小白兔最后给妈妈送去几根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算出最后结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2教师为学生创设探究情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东西,再结合小学数学教学课程的内容特点进行讲解,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进行最简单的算数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身边最多的东西进行加减运算,可以将一张纸分成十份,再拿去其中的几份,让学生用数数和式子运算的方法进行解答;等学生学习的内容加深以后,教师可以用更有深度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在学到梯形的面积计算时,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动手自己通过之前学习的内容寻找梯形面积的算法,用纸或者画图的方法通过剪裁、拼凑的方法与以前所学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相结合,算出面积通用公式,最后再由教师讲解书上标准的算法及得来的理由。
  3.3开展的数学情境要符合绝大多数学生的生活经历。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引入生活情境教学方法首先需要教师在课前设置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所以生活情境的质量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应该提高生活情境的质量。首先教师应该明白只有实事求是才能促进数学教学,才能使数学教学更有针对性,更符合科学发展观。教师所设置的生活情境应该与班上大多数学生的实际生活相接近,这样学生在参加数学学习活动时才能保持积极性。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过于城市化的学习内容会使他们感觉学习吃力,同时又失去学习信心。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教师所设置的生活情境应该具有城市生活的特征,同时教师在设置生活情境时,应该考虑到少数民族的忌讳和爱好,适当地选择生活情境材料。
  4.结语
  生活情境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掌握数学内容,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知识,同时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这也符合新课改的要求。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内涵,培养学生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形象化的数学,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罗杰,张雪琳.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生活情境方法的探讨.新课程·中旬,2014(5).
  [2]张生贵.融入生活情境,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新课程·下旬,2014(5).
  [3]黄巧英.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学之我见.师道:教研,2012(11).
  [4]江庆平.论公式化解小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读写算(教研版),2012(13).
其他文献
摘 要: 文章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学习策略,以及教师如何在活动中贯穿、渗透数学思想,引导学生建构和巩固数学模型,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数学思想 认知过程 数学模型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活动,经历学习策略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体验策略的价值,受到数学方法的熏陶,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让学生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解决问题的思路
摘 要: 提高初中生数学学习成绩是初中数学老师共同思考和关注的话题。作者认为,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基础和前提。本文拟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通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从而不断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成绩。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兴趣培养 教学策略  数学是所有理科的理论基础。学好数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而且对学生抽象思维发展和创新意识培养
由于监控环境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采用现有的运动目标检测算法仍存在误检测,会对目标跟踪和识别产生影响;同时,基于步态特征的身份识别算法相比指纹、虹膜等具有远距离、非
摘 要: 文章深入浅出地讲述了立足课程理念精神,如何优化数学活动策略,引发学生在活动中经历数学模型的建构,培养和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 活动策略 活动情境 数学模型 学以致用 能力生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将事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分层次提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自编检测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 数学学习积极性 教学情境 分层次提问 自编检测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现在小学生普遍对学习数学积极性不高。我想,这可能是有原因的,数学不像语文那样,在文中有山有水有故事,也不像英语那样,在课上有小品有歌曲,更不像音乐、美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方式也在逐步发展创新,小学作为学生思想意识逐步形成与发展的阶段,对于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为小学主要科目的数学课程,其一直成为一些学生学习的难点,如今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遵循以往教学方式的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会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要紧跟当今教育事业的改革方向。本文主要阐述了关于小学数学课堂对于改革创新教育方式的重要性,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