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与贯通:从广东省历史学科中考与高考看初高中教学衔接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b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新教育、新考试。2021年是广东省实行新高考模式(3 1 2)的第一年,高中课程和考试的改革带动了初中教学和考试的变化。因此,将广东高考与中考历史试题进行对比,有利于初高中的教学衔接及复习备考。
  一、变革:广东省历史学科高考及中考新背景
  2017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颁布,2019年,统编教材开始使用,高中历史教学进入到一个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又引导了初中历史教学和考试的变革。
  (一)新瓶与旧酒:2021年广东省历史学科高考
  1.新高考模式。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2021年,包括广东在内的全国八个省份实行新高考模式:3(语数外) 1(物理或历史) 2(化学、生物、政治、地理)。这种模式下,语数外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其他六科由各省自主命题。因此,时隔五年后,六门综合科再次由广东省自主命题。
  2.新评价体系。2020年1月,教育部考试中心正式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形成了以“一核四层四翼”为核心的高考顶层设计机制。高考评价体系是深化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基础工程、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通过解决“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从高考层面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给出了回答。[1]
  3.新指导纲领。2017年,新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颁布。新课标凝练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历史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2]2020年开始,考试中心不再发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就成为命题最重要的指导纲领。
  4.旧教材旧课标。但是,广东省使用新的统编高中历史教材是从2020年开始的,2023年才会迎来新教材下的新高考。而2021、2022届考生使用的是2003版课标和教材,这两届考生是用旧教材旧课标来迎接新纲领、新体系、新高考,具有過渡性。
  (二)衔接与提升:近年广东省历史学科中考
  从近年的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看,初中教学和考试呈现出明显的与高中衔接的态势。
  1.课标的衔接。现行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是2011年颁布的,新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正在修订中,预计今年将会正式颁布。新修订的初中课标在指导思想,特别是学科素养的培育上,必定会和高中衔接。在此背景下,近年广东省的历史中考试题与高考试题风格趋于接近。
  2.教材的衔接。新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内容要注意与初中历史教科书的衔接,高中历史教科书应在初中历史教科书的基础上,使相关知识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使学生能够从更新、更多的角度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3] 2017、2020年,广东省初、高中相继使用统编教材,两套统编版教材在教学内容、学科理念、教材体例上都体现了一致性与衔接性,这也使得中考历史试题与高考试题进一步衔接。
  3.地位的提升。在高中新课程和新高考模式背景下,历史学科在广东各地市中考中的地位明显提升。如,2021年广州市中考增设历史学科为闭卷科目,分值90分计入总分,而深圳市中考则将历史学科由之前的30分提高到70分。
  二、对接:广东省历史学科高考及中考新特征
  在上述背景下,2021年的广东省高考历史试题与近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呈现出“对接”与“衔接”的特征。
  (一)对接:2021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特征
  1.对接全国卷。2016—2020年,广东省高考各学科全部采用全国卷,延续了11年的自主命题按下暂停键。2021年新高考模式下,历史学科又回到了广东省自主命题。2021年的广东历史卷延续了之前全国卷的风格,保持了试题的相对稳定。从分值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比例仍维持48:52,各模块的分值比也与全国卷基本相当。从题量上看,因考试用时的增加,题量上有所调整。选择题增加4道,全国卷25分的非选择题拆分成了两道题(17、18题)。除分值微调外,其他题型与全国卷一致。从试题风格上看,延续了全国卷的命题思路,从情境创设、设问方式、主干知识的理解、社会热点的辐射、学科素养和能力的考查、家国情怀的培育等方面都与全国卷对接。如广东卷第3题与2017年全国I卷第26题如出一辙,广东卷第19题小论文题与2019年全国I卷第42题(钱穆《国史大纲》)的立意基本类似,这样的试题还有很多。总之,2021年的广东历史卷对接了全国卷的风格,使过渡时期的衔接更加平稳。
  2.对接原广东卷。广东是最早实行高考自主命题的省份之一,连续11年的自主命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形成了独特的广东试题风格。因此,今年的试卷同时又对接了之前广东卷的风格。如第18题第(1)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有何局限,并就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与2014年广东卷第38题第(2)问(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命题思路类似。第18题第(2)问(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述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与2007年广东卷第29题(2)(3)问(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也如出一辙。
  3.对接新评价体系。今年的广东历史卷,遵循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的要求,关注社会现实,落实立德树人,强调对学科思维方法的掌握和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注重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的考查,试题注重基础性、综合性、应用型和创新性,很好地贯彻了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
  4.对接新课标和新教材。2021年的广东高考历史卷所依据的课标和教材虽是2003年版的,但却明显对接了新课标和新教材。如第18题第(2)问(见前文)直接考查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新课标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贯穿在新教材之中。本题与《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6课“学习拓展”中的问题(根据本课内容,运用唯物史观,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和第 28 课“问题探究”中的问题(搜集相关资料,运用唯物史观,阐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思维方式一模一样,而答案更是可以直接借鉴《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0课“工业革命的影响”这一子目的内容。
其他文献
当前时空观念的课堂渗透,较多停留在史事的时空定点和进程梳理上,仍不脱知识立意的窠臼。素养立意下的历史学习,应讲求形成历史通感、理解历史要旨,其对应的时空框架不仅服务于对史事定点定位的“知其然”(如全面抗战爆发于1937年的卢沟桥),更应容纳丰富的线索以服务于“知其所以然”(如为何爆发于1937年?为何爆发于卢沟桥?)。如此,时空要素的价值方得彰显,进而才可谈时空观念的涵养、孵化问题。在下文中,笔者
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慈善总会会长 宫蒲光  全国两会期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宫蒲光带来“关于进一步加大对慈善事业发展支持力度”的议案。  议案主要是从进一步加强全社会对慈善事业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大慈善事业法治化力度、进一步加大对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激励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志愿服务的制度性激励力度、进一步弘扬慈善文化,营造有利于慈善事业
金秋十月,为进一步加强 2019 届高三复习备考工作,提高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并开展了全市历史学科高三第一轮复习课堂展示交流活动。本次活动缘起于高三教学活动中的一些困惑与思考,例如:如何引导教师将用试题训练建立碎片化知识结构的教学方式,转换为用科学合适的学习情景建构知识体系。如何倾听学生的声音,在同一节课中呈现知识建构从简单到复杂的分层需求。带着这些困惑,我们一起进行探索
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史料阅读”栏目,配合教材正文,提供简要的文献材料,作为知识的补充或拓展内容供学生阅读,加深对正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增强学生的证据意识,提升学生阅读、分析、解释史料的能力。[1]中学历史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科学地阅读、分析、解释并运用史料,从而加深对历史的理解,进而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到实处呢?笔者以《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以下简称“本课”)“史料阅读
在了解日本是如何具体应对阿尔茨海默病之前,我们得先了解一下阿尔茨海默病普遍的治疗情况。我们会想当然地认为,随着科技进步,阿尔茨海默病的治愈率也在慢慢提升。但是很可惜,调查的结果显示,阿尔茨海默病目前依然无法治愈,提前筛查、提前预防、提前干预是控制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唯一的、最有效也是最经济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理解日本应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公共医疗制度,我们来设想一个场景来还原一位日本阿尔茨海默病患
部编七(上)(2017年版,下同)历史教材的编写以时序为轴,呈现历史事件在时空中的演进,使学习内容依据人类历史发展的阶段和顺序循序渐进地展开,但新教材也存在时序不清和史实不清的问题。本文对部编七(上)教材中几处编写问题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同时与诸位同仁商榷研讨。  商榷一:历史事件的叙述要注意逻辑关系和时序  第2课《远古农耕生活》对中国早期农业文明的叙述是这样编排的:1.半坡居民的生活2.河姆渡
“老百姓的认可,是我最大的收获。”刚刚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表彰的四川省开江县任市镇党委书记李皓,回到镇上就去田间察看“稻田 ”的春种。他说,脱贫攻坚战虽然胜利了,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才刚刚开启,把任市镇发展成全省特色镇、中心镇,是他设定的新目标。  近年来,开江县围绕“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的总体目标,坚持走“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改革活县、人才兴县、文旅靓县”发展路径,以县域集成改革为突破口
在高考历史试题考查中,材料式客观题占比较高,它通常也称为材料式选择题,其题干提供材料,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阅读、理解、提炼,或者考查学生调动所学知识解释材料的能力。教师教给学生常规的解题思路是:阅读题干材料后,立即对照四个选项,用排除法排除干扰项,得出正选项。排除法有其合理处,但缺陷也相当明显,即选项的干扰性强,常会让学生在选项中纠结,无法准确判断,导致失分严重;同时,让学生囿于别人的见解,独立判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课,涉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知识点非常清楚,但要上得精彩也不容易。笔者,听过几位历史教师上此课内容,总感觉浮于浅表,其关键是缺乏宽阔的视野和深层的思考,换言之,缺乏问题意识。当下,学界提倡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深度学习的前提是教师应开展深度教学。基于此,笔者就“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课,提出四个问题,以就教于同仁。  一问:“一边倒”与独立
一身白大褂,一个药箱,24小时待命,长期以来,乡村医生充当着我国农民健康的守护者,奔波在农村第一线。  但是,人才匮乏、设备经费不足等问题长期困扰着他们,有些乡村医生无奈辞职或者转行,也有人依靠务农种地、兼送快递等方式维持,乡村医生“招不来、留不住”等问题凸显。  “这是个老大难问题了。”谈到村卫生所的发展及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全国政协委员林绍彬说。多年来,他一直坚持调研,为乡村医生群体化解困境鼓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