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安全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vxc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密切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安全法规的完善、监管主体的演变、安全标准的提升、检测技术的发展等方面全面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现状,并对食品安全的未来和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食品安全;发展现状;趋势
  从远古人采集的天然生食到現在精心烹制的美食,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尤其是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获取快速便捷,食品安全问题愈发多见[1]。从根本上讲,食品安全问题的形成具有复杂性。长期以来,人们注重经济建设,忽视了生态环境建设,一些长期积累的问题正在食品安全领域集中显现,特别是重金属、添加剂滥用,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尤为突出。在源头上,生产种植环境污染、农兽药过度依赖、各类添加剂大量使用等多层因素叠加,导致食品安全风险与日俱增[2]。
  1 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发展分析
  食品安全从来都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其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农业自然资源、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技术、法律法规和政府监督管理体系密切相关。其中,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制度(法律法规)、监管行为方式及相关标准方法与食品安全管理尤为密切相关。
  1.1 食品安全法规的演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食品安全法规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偏到全的发展,由早期的部分领域预防食源性中毒到《食品卫生法》落地执行,再到2015年号称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颁布,其发展大致过程经历了从餐饮消费领域以防食源性中毒事件为目标的卫生管理、行政法规提升到法律的层面,确立监管主体到全过程统一监管的史上最严法律3个阶段。
  1.2 食品安全监管主体的演变
  1982年,《食品卫生法(试行)》的颁布标志着内部管理机制建立。该段时期,食品卫生的监督涉及多个部门,各部门之间的责任不清晰,各主管部门负责本系统的食品管理,造成政企合一,食品生产者、经营者及其主管部门就是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者等。2009年《食品安全法》的颁布,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承担,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工商部门负责流通领域的食品质量监管职能,形成食品安全的“分段监管”机制[3]。2018年3月,国家政府机构发生改革,食品安全监管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一管理。彻底结束了食品安全“九龙治水”的监管方式,更有利于食品生产企业规范化发展。此次政府机构职能整合后,原工商、食药、质检系统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专业人员和仪器设备科学统筹,食品安全监管力量得到进一步壮大[4]。
  1.3 食品安全标准的变化
  随着食品安全监管的规范化,食品安全标准也在不断完善,具体表现在食品安全产品、限量标准的不断更新,与食品安全的现状更匹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作为强制性标准,对于规范企业生产、保障产品质量起到了较好的支撑作用。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和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已经历多次修订和完善,最大程度地保障了食品的安全。
  食品检测方法标准的整合与更新,使各类标准更加规范,易于理解和使用,同时也降低了发证机关对检测机构监管的难度,规范了检验检测市场秩序。检验方法由传统的化学分析过渡到气相、液相、原子荧光、原子吸收等仪器分析,常规手动处理样品发展到自动化处理,并不断发展到气质联用、液质联用、液相原子荧光联用、液相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高端仪器联用手段,实现了多元素、多组分的高通量检测。标准分析方法的更新和新方法的应用,准确性更好,灵敏度更高,分析速度更快,为食品安全检测和保障提供了有力工具[5-6]。
  2 食品安全的趋势及展望
  2.1 食品安全整体上得到彻底改善
  随着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监管手段在不断提升,食品安全在整体上已得到显著改善。由于生态环境变化和市场竞争激烈,食品在原材料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流通中依然有很多环节存在安全风险,在部分领域食品安全问题将继续存在。据统计,2020年食品监督抽检涵盖32大类食品、食品添加剂、食用农产品及其他食品,共计抽检839 197批次产品,不合格产品共计13 492批次,不合格率仅为1.58%。在不合格产品中,食用农产品占比最高,为35.46%;餐饮食品为10.78%;饮料占比9.95%。占比最少的是婴幼儿配方食品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在不合格项目中,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仍然占据了绝大部分。
  2.2 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信任度逐步提升
  2008年,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导致国人对奶粉质量的信任降到了冰点。由于网络信息发达,部分零星食品安全事件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快速传播,甚至有些媒体不实报道、直播平台主观引导、对人们产生一定误导作用,导致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信任度不高。截至目前,仍有很多人宁愿从国外高价购买奶粉、保健品,也不愿意尝试国产产品。随着生产技术条件不断提升和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的规范化,我国产品质量不断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国产货在品质上已远超进口货大量占据市场,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信心将逐步提升。
  2.3 由单纯的质量安全向营养健康全面化发展
  传统的食品安全问题多是由于存在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真菌毒素和重金属等污染物等质量问题,影响人体健康,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由原来的“吃得饱”过渡到“吃得好”,对饮食健康问题的关注越来越高。因此,食品营养学将作为食品安全中新的内容被广泛关注。《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中明确提出,以改革创新驱动营养型农业、食品加工业和餐饮业转型升级,丰富营养健康产品供给,促进营养健康与产业发展融合。积极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广泛开展以“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为重点的专项行动。可见,食品安全已由单纯的质量安全发展为数量合格、质量达标、营养健康的新方向。
  2.4 食品安全检测业务崛起
  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食品安全问题已初步得到改善,人们开始重视源头的控制和监测,并加大了生产和流通环节的整治[7]。国家对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视、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前沿化将拉动食品检验需求,第三方检测服务的快速发展,为食品安全检测提供了技术后盾,食品安全检测行业将迎来进一步的发展。政府政策驱动直接影响了检验检测机构仪器设备的配置,特别是政府机构的采购,使得仪器技术产业在过去的十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分析仪器上出现高端化、小型化、便携化、智能化,极大地促进了检测技术的发展。
  3 结语
  在法律法规、监管体系和标准规范的不断更新完善下,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已经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改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食品安全必然得到进一步提升,人们对于我国食品安全的认可度将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也将由单一的质量安全向营养健康全面发展。互联网和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促进食品安全检测和监管技术的完善。最终实现从农场到餐桌,全过程监管、全链条监测的新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参考文献
  [1]刘敏.浅议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现状、困境和策略[J].现代食品,2020(19):150-152.
  [2]邱雯曦,钟辉云,王爱萍.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J].食品界,2020(11):116-117.
  [3]齐萌.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历史嬗变、现实图景与未来进路[J].社科纵横,2020,35(12):94-99.
  [4]刘琳.国内食品安全现状与食品安全管理问题探讨[J].现代食品,2020(23):162-164.
  [5]张哲,朱蕾,樊永祥.构建最严谨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0,32(6):604-608.
  [6]肖有明,赖森森.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J].现代食品,2020(17):145-147.
  [7]巩红峰.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食品工业,2021(1):68-69.
其他文献
摘 要:根据饮料生产技术课程中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有机结合的总体要求,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中,结合课程的特点多角度全方位地深度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科学设计思政元素的融入点,达到思政元素和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实现课堂教学育人的显著成效,为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优秀范例。  关键词:课程思政;饮料生产技术;教学改革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
摘 要:本文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提升方案,希望能够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指导。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培养质量;策略研究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担负着培养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人才的重要责任。到2020年全国开设本专业的高校近200所。这些高校主要以农林类理工科高校为主,为国家输送了很多知识型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
摘 要:近年来,随着电商服务平台的迅速发展普及,外卖食品以其味美价廉、品种丰富、配送入户等优势迅速打开市场,深受广大年轻群体特别是上班族的欢迎。随着网络外卖行业蓬勃发展,食品安全隐患也成为了热议的话题。为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国家颁布了《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但由于基层监管力量薄弱、消费者维权意识不强等,基层执法监管压力依旧较大,食品安全隐患依然存在。鉴于此,
摘 要:食品安全与社会发展、大众生活具有紧密联系,是社会经济稳定的重要基础保障。食品监管部门和研究机构在现有检测技术的基础上,引进、研究和运用更为先进的技术,实现对食品及原料的生产、流通等过程的监督管理,在提升食品检测效率以及检测流动性的同时,规范食品标准化程度,推动食品行业的长久化发展。现阶段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已经在食品及原料的流通及生产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缩短了检测工作的周期,保障了最
摘 要:1+X证书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改革方案,对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粮油质量检验课程是1+X粮农食品安全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粮油检验职业岗位的核心课程,本文旨在1+X证书背景下探索高职“粮油质量检验”课程教学改革,以期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新时代粮食质量安全复合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1+X证书;粮油质量检验;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
摘 要:本文阐述了农药残留的危害、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重要意义,最后系统探究了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包括前处理技术、气相色谱检测、液相色谱检测技术、生化分析技术、电化学技术、蛋白质组成分析检测技术、免疫亲和色谱分析以及流动注射免疫法,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食品检测;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目前,农药相关化学药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人们对于食品农药残留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在具
摘 要: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过程中,采用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十分必要。气相色谱仪是食品安全检测中的重要设备,应用广泛,本文对气相色谱仪在食品安全检验中的应用及日常维护进行阐述。  关键词:气相色谱仪;食品安全检验;维护保养  色谱法具有分离效率高、检测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选择性强、可多组分同时分析及快速实现分析自动化的优势。气相色谱法在食品检测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目标物分离的强大工具,气相色
摘 要:为改善重组肉脯品质,以蕨麻猪肉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蕨麻猪肉鸡肉比例、TG酶添加量、苦苣菜粉添加量、卵清蛋白添加量对蕨麻猪肉重组肉脯品质的影响,获得蕨麻猪肉重组肉脯优化配方。结果表明,选择蕨麻猪肉鸡肉比例1∶1,苦苣菜粉添加量0.8%,TG酶添加量0.35%,卵清蛋白添加量5%,制备的蕨麻猪肉脯在温度67 ℃,烘制3.8 h,制成半成品,再经183 ℃烤制5 min,制备的蕨
摘 要:本文结合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概述其主要作用和潜在风险,帮助人们正确看待食品添加剂的存在,也提出几点预防和控制食品添加剂使用的方法,希望能为专业人士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预防;控制;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  随着食品工业的飞速发展和化学合成技术的进步,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不断增加,产量也持续上升。近年来,从监管部门的监督抽检、3·15晚会、网络和社会新闻揭露的食品质量问题
摘 要:计算机科学技术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在各行各业中均有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在食品工业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此,进一步落实好计算机科学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尤为关键。本文从计算机模拟技术在食品工业用酶改造中的应用、嵌入式计算机包装机器人在食品快速打包中的应用、电子舌技术在食品滋味评定中的应用3个方面分析论述计算机科学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技术;食品工业;食品工业用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