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计算机科学技术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在各行各业中均有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在食品工业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此,进一步落实好计算机科学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尤为关键。本文从计算机模拟技术在食品工业用酶改造中的应用、嵌入式计算机包装机器人在食品快速打包中的应用、电子舌技术在食品滋味评定中的应用3个方面分析论述计算机科学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技术;食品工业;食品工业用酶
  食品安全一直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保证和提升食品安全是食品行业积极探索的一大问题,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了思路与方向。目前来看,计算机科学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食品工业中,如天然酶存在催化活性低、稳定差的问题,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借助计算机模拟技术可以获取到品质优良的酶;又如包装机器人可以凭借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完成食品的快速打包和移动完成货物装卸。可以看出,这些新型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对食品工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推动这些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深入应用,必须进一步明确和掌握这些计算机科学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要点。本文重点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1 计算机模拟技术在食品工业用酶改造中的应用
  酶是一种有着高效催化活性的蛋白质,其催化活性与其三维结构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当酶处于高温、高压、极端pH值、高渗透压的环境中时,其三维结构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导致在食品工业领域中的应用效果大打折扣。为此,改造酶的结构与提升催化性能一直都是食品行业研究的重点问题。
  目前,计算机模拟技术可以很好地实现对酶分子的改造。酶分子设计中常用的工具有五类,即分子对接、同源建模、分子动力学模拟、在线网络预测服务和自由能计算。食品工业用酶改造的优势集中体现在3个方面,即提升酶的热稳定性、提升酶的酸碱稳定性、提升酶的催化活性。以提升酶的酸碱稳定性为例,常规的α-淀粉酶在低pH值的条件下经常会发生失活的问题,必须考虑通过多种方式来提升其耐酸性[1]。目前的研究发现,通过碱性氨基酸替代酸性氨基酸时,可以很好地提升酶在碱性环境中的稳定性。再比如,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可以精准地模拟酶的催化机理,而后再有针对性地增加底物与活性位点之间的亲和力,即可以有效提升酶的催化性能。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硬件方法的发展,计算机模拟技术在食品工业用酶改造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所能取得的效果也越来越好,今后要进一步发挥计算机模拟技术的优势,促使食品工业朝着高效与智能的方向发展。
  2 嵌入式计算机包装机器人在食品快速打包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使食品行业获得了很好的发展,也相应地推动了食品口味和包装工艺的全面升级。以食品包装工艺为例,食品工艺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大大提升了食品打包的效率与质量,为食品加工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目前,食品打包过程中所使用的包装机器人有很好的优势,主要由转运机械手、包装机械手、智能检测系统、控制系统和机器人码垛系统组成,可以完全替代人工完成食品的分拣、包装、运输和装卸等多项工作,且执行操作效率高,操作精准性高,可以大大节约人力资源。目前所使用的包装机器人主要依赖于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同时凭借于计算机硬件、伺服装置等支配大量的运动机械,可以快速且精准地传动生产线上的产品,还可以精准扫描产品的相关信息,无论是应用效率还是质量均较高,符合食品包装行业自动化、智能化发展的趋势[2]。值得一提的是,鑒于包装机器人拥有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显著优势,已经在食品安全、食品加工中展现出十分显著的优势,务必进一步做好包装机器人的推广应用工作。因此,今后要更加全面地挖掘包装机器人的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让嵌入式计算机包装机器人拥有更多的优势功能,可以凭借硬件支撑完成更高效率的打包工作,推动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
  3 电子舌技术在食品滋味评定中的应用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如何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至关重要。味道是食品安全和质量的显著特征之一,人的味觉系统可以精准检测和识别不同的呈味物质,但单纯依靠人工无法完成批量化的食品质量检测。基于这一需求,近年来推出的电子舌技术可以很好地完成呈味食品的检测与识别。目前广泛使用的电子舌感官系统包括味觉传感器阵列、样品预处理器、信号处理及模式识别系统3部分[3]。样品预处理器可以将食品的抽象特征转变为电子信号,相当于人体的味觉感受器;味觉传感器阵列可以灵敏地获取到处理器所发出的信号,并将接收到的信号传输至信号处理系统,相当于人体大脑中的神经感觉系统;信号处理及模式识别系统可以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算法处理,并完成响应模式分类,相当于人体大脑中的中枢神经
  系统。
  目前,电子舌技术在肉类产品、酒类与饮料、调味品、乳制品、果蔬的食品溯源、新鲜度、品质分级和质量安全监控等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①在酒类与饮料中的应用中,电子舌技术可以辨别出一些细微的变化,检测出这类食品是否存在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情况,也可以应用于葡萄酒、啤酒和白酒中[4]。②在果蔬的应用中,如在检测分析芦笋的主成分和味觉中,可以准确评定出芦笋的甜味、酸味道、咸味道、苦味。近年来,电子舌技术还被广泛应用在不同成熟度果蔬的辨别中。③在肉类产品的应用中,电子舌技术可以精准且快速地区分出各种肉类晶种及产品品质,同时可以完成对肉质变化的分析[5]。可以预见的是,电子舌技术将会发展成为肉类产品质量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
  4 结语
  计算机科学技术在食品配方设计、质量检测、快速打包等方面均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推动食品行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计算机科学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是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的,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研究力度,以此掌握食品工业中更多的计算机科学技术,促进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路福平,黄爱岚,赵蕾,等.计算机模拟在食品工业用酶改造中的应用[J].中国食品学报,2020,20(11):1-10.
  [2]潘承恩.食品安全预警计算机数据库建设研究:评《食品安全物联网》[J].食品工业,2020,41(12):376-377.
  [3]张素智,陈小妮,李鹏辉,等.食品安全大数据的融合及分类技术综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20,30(2):159-165.
  [4]戢得蓉,段丽丽,易宇文,等.采用电子舌对不同品种酒花酿造葡萄酒滋味的分析[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20(2):
  13-18.
  [5]吴慧琳,李苗云,朱瑶迪,等.利用电子舌分析热加工酸肉滋味特征[J].肉类研究,2019(12):39-44.
其他文献
摘 要:微酸次氯酸溶液作为新型广谱消毒剂因安全高效的杀菌消毒效果,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公共卫生及环境杀菌等领域。Haccpper装置利用中和法制取微酸次氯酸溶液,可以实现现用现配,保证微酸次氯酸溶液的最大杀菌效果,本研究对Haccpper装置进行改进,精准优化测定次氯酸的浓度,大力推进Haccpper制备微酸次氯酸消毒水在食品领域的应用与推广。  关键字:微酸次氯酸溶液;Haccpper装置;中和
摘 要:根据饮料生产技术课程中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有机结合的总体要求,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中,结合课程的特点多角度全方位地深度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科学设计思政元素的融入点,达到思政元素和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实现课堂教学育人的显著成效,为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优秀范例。  关键词:课程思政;饮料生产技术;教学改革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
摘 要:本文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提升方案,希望能够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指导。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培养质量;策略研究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担负着培养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人才的重要责任。到2020年全国开设本专业的高校近200所。这些高校主要以农林类理工科高校为主,为国家输送了很多知识型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
摘 要:近年来,随着电商服务平台的迅速发展普及,外卖食品以其味美价廉、品种丰富、配送入户等优势迅速打开市场,深受广大年轻群体特别是上班族的欢迎。随着网络外卖行业蓬勃发展,食品安全隐患也成为了热议的话题。为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国家颁布了《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但由于基层监管力量薄弱、消费者维权意识不强等,基层执法监管压力依旧较大,食品安全隐患依然存在。鉴于此,
摘 要:食品安全与社会发展、大众生活具有紧密联系,是社会经济稳定的重要基础保障。食品监管部门和研究机构在现有检测技术的基础上,引进、研究和运用更为先进的技术,实现对食品及原料的生产、流通等过程的监督管理,在提升食品检测效率以及检测流动性的同时,规范食品标准化程度,推动食品行业的长久化发展。现阶段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已经在食品及原料的流通及生产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缩短了检测工作的周期,保障了最
摘 要:1+X证书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改革方案,对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粮油质量检验课程是1+X粮农食品安全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粮油检验职业岗位的核心课程,本文旨在1+X证书背景下探索高职“粮油质量检验”课程教学改革,以期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新时代粮食质量安全复合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1+X证书;粮油质量检验;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
摘 要:本文阐述了农药残留的危害、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重要意义,最后系统探究了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包括前处理技术、气相色谱检测、液相色谱检测技术、生化分析技术、电化学技术、蛋白质组成分析检测技术、免疫亲和色谱分析以及流动注射免疫法,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食品检测;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目前,农药相关化学药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人们对于食品农药残留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在具
摘 要: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过程中,采用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十分必要。气相色谱仪是食品安全检测中的重要设备,应用广泛,本文对气相色谱仪在食品安全检验中的应用及日常维护进行阐述。  关键词:气相色谱仪;食品安全检验;维护保养  色谱法具有分离效率高、检测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选择性强、可多组分同时分析及快速实现分析自动化的优势。气相色谱法在食品检测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目标物分离的强大工具,气相色
摘 要:为改善重组肉脯品质,以蕨麻猪肉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蕨麻猪肉鸡肉比例、TG酶添加量、苦苣菜粉添加量、卵清蛋白添加量对蕨麻猪肉重组肉脯品质的影响,获得蕨麻猪肉重组肉脯优化配方。结果表明,选择蕨麻猪肉鸡肉比例1∶1,苦苣菜粉添加量0.8%,TG酶添加量0.35%,卵清蛋白添加量5%,制备的蕨麻猪肉脯在温度67 ℃,烘制3.8 h,制成半成品,再经183 ℃烤制5 min,制备的蕨
摘 要:本文结合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概述其主要作用和潜在风险,帮助人们正确看待食品添加剂的存在,也提出几点预防和控制食品添加剂使用的方法,希望能为专业人士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预防;控制;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  随着食品工业的飞速发展和化学合成技术的进步,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不断增加,产量也持续上升。近年来,从监管部门的监督抽检、3·15晚会、网络和社会新闻揭露的食品质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