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诗经》田猎诗看周人尚礼的精神

来源 :新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kyg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主要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流传的诗歌,其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劳动、爱情、狩猎、婚嫁风俗等内容,反映了西周及春秋中叶时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诗经》中田猎诗描写的主要是西周时期人们狩猎时的场景,在对这些田猎诗的阅读中可以对周人尚礼的精神窥探一二。
  《诗经》田猎诗的特点
  中国自古有田猎之礼。田猎是天子诸侯按时令季节举行的大型狩猎活动,这并非是单纯的娱乐活动,更多的是进行阅军习武。《诗经》中的田猎诗包括《小雅·车攻》《小雅·吉日》《郑风·叔于田》《郑风·大叔于田》《豳风·七月》《齐风·卢令》《齐风·还》《秦风·驷驖》《周南·兔罝》《召南·驺虞》等篇目,这些诗歌以周天子、王公贵族以及平民百姓的狩猎活动为创作题材,反映了猎人英勇的精神、箭无虚发的高超技艺以及对周天子严明治国的称赞。田猎诗作为《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诗经》的内容构成,让读者能在阅读中体会到周朝田猎活动的具体风貌。
  田猎诗主要反映了西周时期人们进行狩猎的场景,《诗经》中的田猎诗大多直接描写田猎的过程,为人们呈现西周时期的狩猎礼仪。例如《小雅·吉日》用短短的四章内容讲述了周宣王选择吉日准备出猎、野外选址狩猎、猎得野物共享佳肴的过程。“吉日维戊,既伯既祷。田车既好,四牡孔阜。升彼大阜,从其群丑”这三句诗歌主要讲述了周天子在狩猎前进行祭祀、备好车马准备出行的过程。“吉日庚午,既差我马。兽之所同,麀鹿麌麌。漆沮之从,天子之所”这三句诗主要讲述的是一切准备就绪后,随从开始寻找适合狩猎的地方,并将野物驱逐至天子狩猎的区域。《吉日》根据狩猎的先后顺序讲述了周天子狩猎的全过程,生动形象地反映了西周时期人们生活的一个侧面,对后世人们研究西周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着重突出猎人的英勇无畏。在西周时期,狩猎作为农业经济的重要补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生活所需。周天子进行狩猎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沟通诸侯,展现自己的军事实力,以此来达到震慑诸侯的作用,具有强烈的军事作用;而市井大众进行狩猎活动,更多的是为生计考虑。无论是基于哪种目的进行狩猎,都要求猎人具有高超的技艺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因为狩猎本身是一种极具危险性的活动,如果猎人技艺较低或者胆小懦弱,那他很难在狩猎场上有亮眼的表现,甚至丧命,所以猎人的精神也就成了《诗经》田猎诗中的重要内容。例如,在《诗经·郑风·叔于田》中,诗人用“叔于田,巷无居人”“洵美且仁”“叔于狩,巷无饮酒”“洵美且好”“叔适野,巷无服马”“洵美且武”“不如叔也”等诗体现了一位年轻猎人的力大无比以及其在狩猎场上的英勇形象,诗人在这首诗中运用对比的手法体现出了年轻猎人的形象,同时用夸张的修辞表现出了人们对这个猎人的喜爱,这两种方法都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歌颂统治者治国严明。在西周时期,周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受到人们的敬仰,所以歌颂军队井然有序、统治者治国严明就成了《诗经》田猎诗中的重要内容。在《小雅·车攻》中描述了周天子在狩猎结束的回程中军队井然有序,“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徒御不惊,大庖不盈。之子于征,有闻无声。允矣君子,展也大成”这几句诗主要讲述在狩猎结束回程的路上能听到马鸣的声音,看到悠悠飘扬的旌旗,徒步拉车的人机警冷静,厨房里的食物数不胜数,只能看到军队却听不到声音,英勇果敢的周天子,确实是有所成就的人。这首诗在结尾部分歌颂了周天子的治国严明,赞美了周天子的英勇果敢,尤其是“有闻无声”四个字体现了军队纪律严明,歌颂了周天子的治军有方,体现了周天子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除此之外,《小雅·吉日》也是一首描写天子狩猎的诗歌,“漆沮之从,天子之所”“悉率左右,以燕天子”,将周边的猎物赶到天子的狩猎区,让天子可大显身手。西周尚礼,尊卑有序,随从将猎物赶至周天子的狩猎区,说明了当时的人认为周天子是至高无上的,这从侧面体现了周天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歌颂了周天子的治国严明。
  田猎诗中体现的周人尚礼精神
  “礼”在西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指礼仪、礼貌,更多的是指一种礼法。西周时期的“礼”具有维持社会秩序,维护统治者地位的重要作用,它规定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促进整个社会都在一个稳定有序的系统中运行。西周时期“礼”、法结合的治理方法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对“尚武”精神的推崇。西周人非常重视“武”的重要作用,把“武”看作是一种震慑天下的武器,并且注重用“礼”来体现对“武”的崇尚。周人对“尚武”精神的推崇首先体现在对猎手箭无虚发技艺的赞美,这在《郑风·叔于田》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叔于田,巷无居人”“叔于狩,巷无饮酒”“叔适野,巷无服马”“不如叔也”,其大意是说年轻的猎人出去打猎了,巷子里都没有人在居住、没有人在饮酒、没有人在骑马,真的是这样吗?只不过是因为没有像这个年轻的猎人般英勇无畏又俊美清秀。这首诗运用夸张的手法体现了这个年轻猎人的技艺高超,从与周围人的对比中体现出人们对这个年轻猎人的敬仰之情。其次,田猎诗中对猎人英勇无畏等英雄品格的赞美也具有鲜明的“尚武”精神。在《还》中,“子之还兮”“揖我谓我儇兮”“子之茂兮”“揖我谓我好兮”“子之昌兮”“揖我谓我臧兮”等句主要叙述了两位猎人在狩猎的途中互相称赞对方身手敏捷、体魄健壮、动作利落,毫不吝啬地表现出对对方英勇威武的品格的欣赏,这也是西周“尚武”精神的重要体现。在《诗经》的田猎诗中,要么展现周天子进行狩猎时的重大场面,要么展现猎人的身手敏捷、技艺高超,这其中都具有“武”的因素,而西周人的“尚武”也直接体现在“礼”中。西周有“五礼”,“尚武”是军礼的一部分,军礼主要是指军队演习、征伐出战时应遵守的礼仪。西周君主虽然具有“尚武”的精神,但他们并不推崇以“武”治国,而更多的是把“武”作为一种震慑的工具,用以震慑周边的諸侯要维护周天子的统治。
  对周天子声威的宣扬。尚礼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尊卑有别,周天子作为“天选之人”是天下百姓的统治者,所以他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小雅·车攻》共八章内容,主要讲述了周宣王出猎时的全过程,其中“我车既攻,我马既同。四牡庞庞,驾言徂东。田车既好,田牡孔阜。东有甫草,驾言行狩。”描述了周宣王狩猎前的准备工作,“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徒御不惊,大庖不盈。之子于征,有闻无声。允矣君子,展也大成”,主要讲述了周宣王狩猎结束,带领军队回程的情景,军队虽然人数较多,但是一路上听不到任何的声音,这不仅体现了周宣王治军有道,而且从侧面表现出他在狩猎的途中不扰民,是一位亲近爱民的好君主。周天子狩猎是为了联络诸侯间的感情,同时炫耀自己军队力量的强大,进而达到维护统治的目的,全诗用大量的笔墨介绍了周天子狩猎时的盛大场景以及军队的井然有序,体现出狩猎是一种隆重而庄严的礼仪,这是西周尚礼精神的体现。《小雅·吉日》共四章内容,主要讲述了周宣王宴请宾客的过程。宾客以及各位大臣们将野物驱逐至周天子的狩猎区,以便天子打猎,而周宣王是一位英勇无比的君主,其狩猎技艺高超,“既张我弓,既挟我矢。发彼小豝,殪此大兕”体现了周宣王在狩猎时的王者之姿,“以御宾客,且以酌醴”,周宣王将自己猎到的食物分发给各位大臣和宾客,以此来增加双方之间的感情,是一种普通的庆典礼仪。在这首诗中主要歌颂了周天子的平易近人及其善于处理与大臣之间的关系,宣扬了周天子的声威。
  结语
  “礼”是西周治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周天子统治各诸侯的基础。虽然西周的统治者都经历过杀伐的战场,具有“尚武”的精神,重视“武”的重要作用,但是他们更加注重礼法的作用,把“武”通过“礼”的形式表现出来,西周这种以“礼”治国的方式对后世影响深远。《诗经》主要反映了西周时期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其开创的文学写作方法、内容题材也对后世影响深远。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致力于《诗经》的研究,它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将会在文学舞台上继续绽放光芒。
  作者单位:郑州财经学院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诗经》与周代礼治研究”(编号:18YJA751029)阶段性成果。
其他文献
向雷锋同志学习  雷锋,湖南一个贫农家庭的孩子,7岁成了孤儿。在党和人民的培育下,他成长为一个自觉的革命战士,克己奉公,助人为乐,为集体、为人民做了大量的好事。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  1963年2月,《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相继报道了雷锋的事迹,毛主席阅读后说:“雷锋值得学习啊!向雷锋学习,也包括我自己,我也向雷锋学习”,并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毛主
期刊
记得在12年前,那是我60岁退休的那一年,为了纪念我的父亲,我请雕塑家泥人张的后代张荣达大师,为父亲用青铜铸造一尊铜像,使用的是父亲20岁时的照片。我把铜像安放在我的工作室,并记述这样一句话:60岁的儿子,终日陪伴着20岁的父亲。今天想起这句话,说不尽的追思,像电影中的情景出現在脑海。  父亲去哪里了?  讲起父亲刘光典,以前我仅从他的多张照片得到些印象,他高大而英俊。父亲在我一岁多的时候,就离开
期刊
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在传统的纸质图书阅读方式之外,出现了很多如手机阅读、平板电脑阅读等新型的阅读方式,这给人们获取知识和阅读书籍带来了便利。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双面性,新型阅读方式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弊端。本文通过研究文化传播视角下社会阅读环境建设的意义,分析文化传播视角下社会阅读环境建设的发展现状,从而提出文化视角下社会阅读环境建设的策略。  文化传播视角下社会阅读环境建
期刊
2016年,中信出版集团旗下的新思文化正式推出“开放历史”系列丛书,打造了一批高品质历史读本,广受读者好评。四年过去,丛书已出版至30余册,回顾这批致力于帮助读者“以更宽广的脉络去理解世界”的精品书籍,来自美国著名历史學家安德鲁·戈登(Andrew Gordon)的巨著《现代日本史:从德川时代到21世纪》,凭借亮眼的市场表现与如潮的读者好评,无可争议地成为本套丛书中的“第一杰作”。在历史学界,长期
期刊
“阅读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活动,是文化保存和传播的根本途径,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我国作为唯一一个文化没有断流的文明古国,其阅读文化在这一过程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以及数字时代的到来,阅读的对象和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数字阅读正逐渐成为当代国民的阅读主流。而新媒介环境下的数字阅读在极大满足“快餐”时代国民阅读需求的同时也面临许多现实困境。在此背景下,总结新媒介环境中数字阅读
期刊
在如今信息技术与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我国的媒体行业逐渐衍生出诸多类型的新媒体产品,这些新媒体产品在多样化媒介融合的趋势中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全面发展。在整个社会呈现出的融媒体发展的趋势与背景下,数字阅读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模式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其以快捷方便的阅读形式而逐渐受到大众的青睐,并且其与传统风格的纸质阅读相结合,形成了互联网时代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融合的新阅读模式,从而为大众带来了全新的阅
期刊
读写素养是语言类学科的重要培养任务,同时也是其他学科的认知基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到2030年,确保所有青年和绝大部分成年人实现读写和计算能力”。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读写素养视角也正在拓宽。作为我国母语教育的语文学科也要积极适应新媒体技术,践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教育信息化要求。在教育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多重读写教育观为我国语文课外阅读提供了崭新视角。文章从
期刊
在全民阅读的背景下,人们对阅读的关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对学生的培养来说,阅读能开阔学生的眼界、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通过研究全民阅读背景下英语阅读的重要性,分析当前英语专业内涵式发展建设的现状,深入研究相关措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全民阅读背景下英语阅读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英语能力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而英语阅读能力更是凸显学生英语能力的
期刊
我的奶奶戎冠秀,于1897年农历9月29日出生在河北平山县杨树壕村。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下盘松村妇救会会长、乡妇救会委员、平山县平山团地下党妇救会主任,地下情报战站站长。在艰苦的抗战环境和残酷的对敌斗争中,她率先垂范积极带领妇女拥军支前、坚壁清野,多次不顾生命安危救护八路军伤员,带头送子参军。1944年2月在晋察冀边区第一届群英会上,被授予“子弟兵的母亲”光荣称号。同年,在晋察冀边区
期刊
在互联网工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逐渐开始探索一种新型的和谐互补互信的媒体关系,以期在多样化媒体的交融中实现媒体时代信息资源“1+1>2”的效果。在如此发展态势下,融媒体经济应运而生。融媒体时代表现了各种媒介呈现出的多功能一体化发展趋势,是媒体中传播手段、媒介形态、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在这种媒介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整个社会的信息传播不仅仅依赖于传统媒体的信息发布,而更多的是在新媒体资源的基础上实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