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怀念我的奶奶戎冠秀

来源 :新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3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奶奶戎冠秀,于1897年农历9月29日出生在河北平山县杨树壕村。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下盘松村妇救会会长、乡妇救会委员、平山县平山团地下党妇救会主任,地下情报战站站长。在艰苦的抗战环境和残酷的对敌斗争中,她率先垂范积极带领妇女拥军支前、坚壁清野,多次不顾生命安危救护八路军伤员,带头送子参军。1944年2月在晋察冀边区第一届群英会上,被授予“子弟兵的母亲”光荣称号。同年,在晋察冀边区召开的第二届群英会上,又被授予边区“劳动英雄”光荣称号。1949年9月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全国第一届政协会议并参加了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当选为第一至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3次见到毛主席,并合影留念。1989年8月12日病逝于石家庄和平医院,享年93岁。她的光辉事迹被绘制成年画、油画、连环画,编写创作为多种版本的长诗、传记及歌剧、话剧、戏剧和电影等。
  今年,是志愿军入朝70周年,我们的三叔李兰金,八路军时期的战斗英雄邓仕均(抗战时期的刊物上称邓世军),他们都牺牲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他们与奶奶戎冠秀,是我们后辈永远的荣光,最深情的记忆。
  抗战年代,奶奶就为我们的大伯李聚金和我们的父亲李存金报名参军,因为我们大伯和我们父亲当时都有任务,所以上级没有批准他们参军。1946年,又一次大规模的征兵工作开始了,在蛟潭庄镇召开的扩军大会上,奶奶第一个站起来发言,她说:“我有三个儿子,都报上名,让上级去验,验上那个哪个去,都验上了就都去,如果不嫌我家老汉李有老,叫他也给咱八路军喂马去!”奶奶的话刚一讲完,人们就喊着:“向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学习!”“学习戎妈妈,送子参军打老蒋!”
  在奶奶的带动下,当场就有许多青年踊跃报名参军。后来区政府只批准了我们的三叔李兰金入伍,三叔在战场上也是多次立功受奖。1950年底,抗美援朝开始了!身为炮兵连长的三叔跟随64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不久,第五次战役打响了,奶奶不幸听到三叔牺牲的消息,她觉得头“轰”的一声涨得很大,眼前天旋地转……她忙靠墙站稳,愣怔了片刻,随即镇定下来,看家人都在哭,就安慰家人说:“哭甚哩?没有牺牲,不流血汗,能换得咱们的胜利?”
  看爷爷还难过就接着又说:“咱兰金子是为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幸福牺牲的,他给咱们带来一辈子的光荣!”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奶奶曾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开国大典!1959年,是国庆十周年,奶奶又来到北京参加全国英模大会。10月1日那天,她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观礼,站在人行路上,久久地朝下凝望着,她在凝望什么?原来她在期盼她的八路军特等战斗英雄儿子邓仕均呢,她为什么会期盼邓仕均?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那是1943年秋冬“反扫荡”期间,当时身为连长的邓仕均在柏叶沟战斗中负伤后住在花木村后方医院养伤,一天,日本鬼子从三面包围了花木村和我们下盘松村一带,邓仕均在随医院的同志们转移时发疟疾掉了队,迷迷糊糊、跌跌撞撞地走到了下盘松村大坟沟的山梁上,当时奶奶把乡亲们转移好以后正在观察敌情,忽然她听到花木村后方医院方向有枪声响,她的眼睛就直往那个方向看,脚步也不由得走向那里,因为她心里知道,那里有我们许多八路军伤病员,就这样走着、看着,终于发现了左胳膊受伤,两条腿不听使唤的邓仕均,槍声越来越紧,奶奶迈着小脚,半背半拖地搀扶着他绕荆棘、攀山崖,经过两段崎岖陡峭的山路后,将邓仕均隐藏到以前早已看好的一个石洞内。等敌人撤退后奶奶才将邓仕均接出石洞并挽留他到家里养伤,邓仕均怕同志们担心他就分手了,奶奶目送邓仕均走后也回家了。两个人谁也没留下姓名。
  在1944年2月,晋察冀边区召开了第一届群英大会,奶奶戎冠秀和邓仕均都参加了。当奶奶在台上发言的时候,邓仕均从奶奶的发言中得知,台上这位大娘原来就是自己的救命恩人!他们母子在群英会上奇迹般地巧遇相认了,更令人欢欣鼓舞的是,他们两个同时被晋察冀边区党、政、军、民联合决定授予光荣称号,奶奶戎冠秀被授予“北岳区拥军模范——子弟兵的母亲”;邓仕均被授予“边区子弟兵战斗英雄”,他们与“边区爆炸英雄”李勇成为晋察冀边区最著名的三英雄,三英雄的合影照,很快就刊登在《晋察冀画报》的封面上,这次大会之后他们就以母子相称了。
  1950年9月22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工农兵劳模大会和全国战斗英雄大会,奶奶作为全国农民劳模代表,上台致答谢词,又因为奶奶是大会主席团成员,邓仕均又找到了他的妈妈戎冠秀!10月1日那天,他们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国庆观礼,他们和其他与会代表,还幸福地和毛主席一起合了影。可是,令奶奶没有想到的是,邓仕均与奶奶分别没多久,已是团长的他,随63军也去了朝鲜,参加了第五次战役,也牺牲了,比我们的三叔李兰金晚牺牲20多天。
  所以在1959年国庆观礼台上,奶奶又在盼望邓仕均叔叔的身影出现。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胡可同志朝奶奶走过来,当他得知奶奶的心思后就说:“戎妈妈,邓仕均牺牲了,他牺牲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奶奶一听这话,就如同被一瓢冷水浇到头上,猛地打了个冷战,两条腿也软软的,一步也挪不动了,身子一歪,无力地坐在了观礼台一旁的椅子上,她垂下头,双手捂着脸,泪水顺着她的手指缝一滴一滴往下滴,我们三叔李兰金牺牲时,奶奶都没掉一滴眼泪,此时她是如此的痛心。
  1989年奶奶戎冠秀去世后,许多国家领导人都发来唁电、送了花圈,以此来悼念她老人家。聂荣臻元帅的唁电中有这样一段话:“战争年代,戎冠秀同志的英雄业绩,鼓舞了晋察冀边区的千千万万的人民和人民子弟兵,我也深为她的精神所感动。正是这种军民鱼水感情,使我们赢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我们应该继续发扬她的革命精神,继承她的遗志,为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而努力奋斗!”
  如今,我们兄妹和邓仕均的儿女邓其平兄妹,像一家人一样,互相关爱,互相鼓励,我们始终记着自己的长辈,是为什么而牺牲的;我们也一直在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我们是党和人民养育的孩子,继承先辈的遗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为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中国梦,我们会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红色基因和优良家风代代相传!
  
  作者李耿成系毛主席的警卫员,退休前担任工人日报社纪委书记,李秀玲系原总参作战部幼儿园任幼儿教师
其他文献
我最佩服父亲萧锋的,是他64年来从未间断地写日记,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天天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在硝烟弥漫的战斗间隙提笔记述,更不是一件易事。但无论是爬雪山、过草地,无论是在怎样艰难严酷的环境下,萧锋却从未停止过记日记。小休记地名、大休写事件,用五花八门的铅笔、钢笔写在五颜六色的草纸上。  那一夜,读懂父亲  年轻时,我不理解父亲。“我经常劝他,别人打麻将、玩门球、到处去旅游,身体倍儿棒
期刊
《历代名家评〈史记〉》中说道:“(司马迁)把历史中人物特起的个性太显露的具体地描写出来,于是历史变成文学了。”《魏其武安侯列传》便是极为精彩的小说化了的史传,其故事时间从汉代孝文、孝景之交到武帝元狩年间,跨越了数十年。除了合传里重点刻画的魏其侯窦婴、武安侯田蚡和颍川灌夫外,还涉及了数十个历史人物和事件,无怪乎李晚芳在《读史管见》中称赞它体现了太史公“笔大如椽”的功力。在叙事学中,当故事时间远超叙事
期刊
向雷锋同志学习  雷锋,湖南一个贫农家庭的孩子,7岁成了孤儿。在党和人民的培育下,他成长为一个自觉的革命战士,克己奉公,助人为乐,为集体、为人民做了大量的好事。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  1963年2月,《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相继报道了雷锋的事迹,毛主席阅读后说:“雷锋值得学习啊!向雷锋学习,也包括我自己,我也向雷锋学习”,并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毛主
期刊
记得在12年前,那是我60岁退休的那一年,为了纪念我的父亲,我请雕塑家泥人张的后代张荣达大师,为父亲用青铜铸造一尊铜像,使用的是父亲20岁时的照片。我把铜像安放在我的工作室,并记述这样一句话:60岁的儿子,终日陪伴着20岁的父亲。今天想起这句话,说不尽的追思,像电影中的情景出現在脑海。  父亲去哪里了?  讲起父亲刘光典,以前我仅从他的多张照片得到些印象,他高大而英俊。父亲在我一岁多的时候,就离开
期刊
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在传统的纸质图书阅读方式之外,出现了很多如手机阅读、平板电脑阅读等新型的阅读方式,这给人们获取知识和阅读书籍带来了便利。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双面性,新型阅读方式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弊端。本文通过研究文化传播视角下社会阅读环境建设的意义,分析文化传播视角下社会阅读环境建设的发展现状,从而提出文化视角下社会阅读环境建设的策略。  文化传播视角下社会阅读环境建
期刊
2016年,中信出版集团旗下的新思文化正式推出“开放历史”系列丛书,打造了一批高品质历史读本,广受读者好评。四年过去,丛书已出版至30余册,回顾这批致力于帮助读者“以更宽广的脉络去理解世界”的精品书籍,来自美国著名历史學家安德鲁·戈登(Andrew Gordon)的巨著《现代日本史:从德川时代到21世纪》,凭借亮眼的市场表现与如潮的读者好评,无可争议地成为本套丛书中的“第一杰作”。在历史学界,长期
期刊
“阅读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活动,是文化保存和传播的根本途径,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我国作为唯一一个文化没有断流的文明古国,其阅读文化在这一过程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以及数字时代的到来,阅读的对象和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数字阅读正逐渐成为当代国民的阅读主流。而新媒介环境下的数字阅读在极大满足“快餐”时代国民阅读需求的同时也面临许多现实困境。在此背景下,总结新媒介环境中数字阅读
期刊
在如今信息技术与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我国的媒体行业逐渐衍生出诸多类型的新媒体产品,这些新媒体产品在多样化媒介融合的趋势中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全面发展。在整个社会呈现出的融媒体发展的趋势与背景下,数字阅读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模式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其以快捷方便的阅读形式而逐渐受到大众的青睐,并且其与传统风格的纸质阅读相结合,形成了互联网时代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融合的新阅读模式,从而为大众带来了全新的阅
期刊
读写素养是语言类学科的重要培养任务,同时也是其他学科的认知基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到2030年,确保所有青年和绝大部分成年人实现读写和计算能力”。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读写素养视角也正在拓宽。作为我国母语教育的语文学科也要积极适应新媒体技术,践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教育信息化要求。在教育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多重读写教育观为我国语文课外阅读提供了崭新视角。文章从
期刊
在全民阅读的背景下,人们对阅读的关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对学生的培养来说,阅读能开阔学生的眼界、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通过研究全民阅读背景下英语阅读的重要性,分析当前英语专业内涵式发展建设的现状,深入研究相关措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全民阅读背景下英语阅读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英语能力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而英语阅读能力更是凸显学生英语能力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