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下数字阅读发展的问题与应对

来源 :新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760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活动,是文化保存和传播的根本途径,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我国作为唯一一个文化没有断流的文明古国,其阅读文化在这一过程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以及数字时代的到来,阅读的对象和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数字阅读正逐渐成为当代国民的阅读主流。而新媒介环境下的数字阅读在极大满足“快餐”时代国民阅读需求的同时也面临许多现实困境。在此背景下,总结新媒介环境中数字阅读的发展优势和现实问题,分析数字阅读实践发展策略,对于增强数字阅读在国民教育中的有效性,促进新媒介环境下数字阅读朝正确方向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新媒介下构建数字阅读的优势
  多元渠道创新,信息获取更快捷方便。数字阅读之所以一经问世就能够以极快的速度占领阅读市场,很大原因就是其具有可移动性、方便及时、信息获取快捷等优势。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数字阅读的发展渠道更加多元,这使得这些优势得到进一步扩大:首先,通过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技术手段,实现海量知识信息共享,从而为读者提供更多的阅读选择性;其次,网络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读者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轻松获得自己所需要阅读的内容,为数字阅读的推广提供了更高效的利用价值;最后,加之5G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等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除了赋能技术产业变革、提升用户阅读体验外,也使数字阅读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多元,为阅读的多样化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实现海量知识信息共享,促进资源有效利用。图书馆作为传统信息资源获取集散地,相较于数字阅读的浅阅读和泛娱乐化的阅读,提供给人们的是一种严肃阅读、深度阅读模式,而这种模式下的阅读内容更具学科性和专业化的特点。因此这类阅读内容的传播能力较之通俗文学就相对较弱,这对于有这类阅读需求的受众来说,信息获取就相对困难,而且极易造成知识信息资源的浪费。因此,在新媒介环境下发展数字阅读,通过融合线上线下多品类信息资源,做到资源整合的同时,还能促进传统阅读资源再利用。这不仅能够推动严肃文学积极适应网络时代传播媒介的创新变革,实现海量知识信息的共享,还能够根据其特点发展精品化阅读内容,扩大数字阅读发展优势。
  场景化立体式传播,增强阅读主动性。场景化立体式的传播方式强调受众阅读过程中的深度体验和全方位的交互式传播。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人的延伸。移动互联网时代,在技术革新的影响下,新媒介打破了时空限制,延伸了受众在阅读过程中的外界感知能力。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通过场景重构,使受众成为阅读场景的参与者,并在参与的过程中与场景中的人或物产生互动。这种沉浸式体验完全变革了传统单一、扁平化的受众阅读视角,人们的信息接收途径由原来单纯的视、听、想象扩大到亲身实践体验,在增强用户体验感的同时激发受众交流、表达的愿望,促进不同阅读观点的碰撞,从而增强受众阅读的主动性,推动数字阅读良性发展。
  新媒介下数字阅读发展问题
  加剧知识鸿沟现象。1970年,美国传播学家蒂奇纳等人提出了知沟理论:“在现代信息社会,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相较于传统图书馆知识获取方式,新媒介环境下的数字阅读方式对知识的获取,更多依靠数字技术。新媒体的开放性和互动性虽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知识获取的门槛,但是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本身也是一种资源,不同信息接收者由于其经济状况、社会地位、信息收集水平的不同,在信息获取和资源利用方面就会存在差异。如果受众缺乏这种信息收集与吸收能力,就会在信息化时代中处于劣势,受众之间的知识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泛娱乐、浅阅读解构读者深度思维能力。新媒介下的数字阅读更加倾向于娱乐化、互动式、碎片化的浅阅读。纸质阅读时代下,人们的主观阅读意识强烈,阅读过程中阅读主体能够自发地不断深入思考,以便更深层次地理解、感知世界,这种阅读方式加强了读者与书籍的联系。而以手机阅读和网络阅读为代表的浅阅读时代,信息的裂变式传播使受众只能利用碎片化时间来获取信息,阅读屏幕转换方便,上一秒在读书下一秒就可能在微信聊天。阅读的强跳跃性会导致阅读思维和阅读记忆同样呈现跳跃性,使受众的阅读注意力难以集中,不能深度理解文章内涵。这一过程会逐渐减少受众深度思维能力的训练,消解读者深度阅读的能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囫囵吞枣,对阅读内容一知半解,进一步加剧浅阅读和深阅读的分化。
  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版权问题突出。传统的纸质图书内容都是经过专业出版人员编辑、审稿、校对等一系列有效加工而来的,这样就保证了知识信息的质量。而新媒介环境下,数字阅读生产来源不仅有专业生产内容(PGC)、职业生产内容(OGC)这种内容质量有一定保障的内容生产方式,还包括用户生产内容(UGC)这种网络上所有人都可以进行内容生产的无保障生产方式。UGC这种内容生产模式本身就很难把控内容质量,加之平台缺乏能够对作品内容进行严格质量把关的机制,这就造成了当下数字阅读产品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另外,版权问题也是一直以来数字阅读发展过程中难以跨过的难题,随着新媒介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可预见版权保护问题也会愈加突出。
  新媒介下数字阅读发展策略
  个性发展,满足受众多元体验需求。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传播形态的融合升级。新媒介环境下,数字阅读的发展前提就是要吸引受众注意力,而吸引用户注意力最重要的就是要深挖用户的兴趣市场。这就需要数字阅读运营商借助大数据技术,通过海量基础数据储存和先进的高级算法来实现信息的精准推送,建立并完善基于全网图书内容及用户行为数据的智能推荐系统,实现对全网用户的个性化优质内容推送。这样,利用大数据的精准推送就能够使用户在浏览阅读网页时快速找到符合自身需要的图书,从而引导阅读的目的。随着技术的升级和用户多元化体验需求的不断增加,定制化个性阅读将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数字阅读应该抓住机遇,不断创新。
  垂直发展,细分用户需求市场。目前,国内的各知识服务产品已经形成“群雄逐鹿”的态势,但是就现已形成的知识服务产品来看,其内容均呈现出大众化、浅层化、内容推荐范围广但深度不够的问题,无法满足用户深度学习、获取知识沉淀的需求。而在数字化信息技术社会,用户构建个人知识体系,深度化与专业化学习不可或缺。基于克里斯·安德森的“长尾理论”,互联网时代,信息获取成本大大降低,受众对于“尾部”产品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而关注“尾部”产品产生的总体效益甚至会超过“头部”产品。因此在新媒介环境下,数字阅读的发展更应该发挥“长尾”效益,根据用户需求来细分产品市场,深耕专业内容,为受众提供深度的知识吸收场景,发展垂直领域,使知识信息由大众化向专业化转变,实现纵深发展。
  合作发展,寻求持续发展动力。互联网时代的知识服务产品普遍存在发展动力不足、持续发展受阻的问题。数字化迅速发展,却忽略了知识服务产品的后备力量不足的现实困境,不能满足受众持续阅读需求。这就要求新媒介下的数字阅读积极寻求持续发展动力,促进合作发展。第一,寻求版权合作。尊重原创作者的知识产权,数字阅读运营商在为技术和运营提供保障的同时,也应该积极与版权人合作,主动屏蔽盗版资料,打击盗版行为,保护版权人的正当利益,进一步增强公众参与感,培养公众正确数字阅读意识,推动数字阅读持续发展。第二,与深度资源合作。加强数字阅读的深度阅读需求,需要数字阅读服务商在发展阅读数字化的同时,积极与高校图书馆、出版社等专业图书资源集散地合作,有效開发深度专业化、学科性的阅读资源,促进传统资源再利用,同时发挥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优势,为数字阅读寻求持续发展动力。
  结语
  新媒介下的数字阅读,是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下开创的新兴阅读方式。数字阅读不仅体现了国民阅读习惯的改变,更代表了新阅读时代下国民更高的阅读需求。在此形势下,促进数字阅读产业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寻求深度可持续发展策略,在极大满足受众更高精神需求的同时,更能够凸显数字阅读在新媒介环境下传承传统文化、服务社会的时代使命,从而帮助国民进一步提升阅读文化素养,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推波助澜。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
其他文献
我的出生与众不同,那是因为妈妈刚生下我,我就被爸爸送人了。当我懂事的时候,我知道了亲生父亲是赫赫有名的大将军、当时的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王近山,而我的养父是亲生父亲的司机朱铁民。  司令爸爸和司机爸爸的家都住在一个大院里,司机住前院、司令住后院。我都是住在司机爸爸家,他和妈妈对我无微不至的爱和关心体贴,让我享受到了所有童年时期的快乐和幸福。偶尔也能见到司令爸爸,他那严厉,甚至对我有些凶巴巴的,真的让我
期刊
我的家庭是一个革命家庭,从2012年9月起,怀着“追寻父母的足迹,讲好红色故事”的强烈愿望,我和家人年复一年地行走在路上,去追寻父辈们的足迹。多年走访革命圣地的经历使我感受颇多。我深深地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红色家庭,永远的激励  我的父亲出生于一个贫穷的雇农家庭。1928年5月参加了震惊全国的西北旬邑起义。1930年参加刘志丹领导的陕甘南梁游击队,父亲的这个名就是刘志丹给他起的
期刊
父亲王亚朴离开我们11年了,但是他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将老一辈革命精神传给下一代的点点滴滴,让我们却记忆犹新。他为学校孩子们讲红色故事,亲自回到抗日战场与乡亲们回忆军民合作痛击日寇的战斗往事。父亲80岁开始学电脑,患有眼疾的他,键盘上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了几十万字的革命回忆录,留下了宝贵的史料。曾被评为关心下一代先进,并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和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他对我们潜移默化的传承,影响着我们的一生。
期刊
我们家是红色家庭,父亲刘型是一位井冈山时期的老红军,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湖南省委秘书长、北京地质学院院长、农垦部副部长、十一届三中全会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母亲程宜萍是一位老八路,曾任延安第二保育院的院部支部书记,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农业部工业原料局副局长。  我公公梁金生是一位大革命时期的老党员,是一位烈士,1946年牺牲在越南。我婆婆姚淑平也是一位老八路,曾任延安第二保育院的保教科副科长,新中
期刊
我最佩服父亲萧锋的,是他64年来从未间断地写日记,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天天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在硝烟弥漫的战斗间隙提笔记述,更不是一件易事。但无论是爬雪山、过草地,无论是在怎样艰难严酷的环境下,萧锋却从未停止过记日记。小休记地名、大休写事件,用五花八门的铅笔、钢笔写在五颜六色的草纸上。  那一夜,读懂父亲  年轻时,我不理解父亲。“我经常劝他,别人打麻将、玩门球、到处去旅游,身体倍儿棒
期刊
《历代名家评〈史记〉》中说道:“(司马迁)把历史中人物特起的个性太显露的具体地描写出来,于是历史变成文学了。”《魏其武安侯列传》便是极为精彩的小说化了的史传,其故事时间从汉代孝文、孝景之交到武帝元狩年间,跨越了数十年。除了合传里重点刻画的魏其侯窦婴、武安侯田蚡和颍川灌夫外,还涉及了数十个历史人物和事件,无怪乎李晚芳在《读史管见》中称赞它体现了太史公“笔大如椽”的功力。在叙事学中,当故事时间远超叙事
期刊
向雷锋同志学习  雷锋,湖南一个贫农家庭的孩子,7岁成了孤儿。在党和人民的培育下,他成长为一个自觉的革命战士,克己奉公,助人为乐,为集体、为人民做了大量的好事。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  1963年2月,《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相继报道了雷锋的事迹,毛主席阅读后说:“雷锋值得学习啊!向雷锋学习,也包括我自己,我也向雷锋学习”,并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毛主
期刊
记得在12年前,那是我60岁退休的那一年,为了纪念我的父亲,我请雕塑家泥人张的后代张荣达大师,为父亲用青铜铸造一尊铜像,使用的是父亲20岁时的照片。我把铜像安放在我的工作室,并记述这样一句话:60岁的儿子,终日陪伴着20岁的父亲。今天想起这句话,说不尽的追思,像电影中的情景出現在脑海。  父亲去哪里了?  讲起父亲刘光典,以前我仅从他的多张照片得到些印象,他高大而英俊。父亲在我一岁多的时候,就离开
期刊
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在传统的纸质图书阅读方式之外,出现了很多如手机阅读、平板电脑阅读等新型的阅读方式,这给人们获取知识和阅读书籍带来了便利。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双面性,新型阅读方式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弊端。本文通过研究文化传播视角下社会阅读环境建设的意义,分析文化传播视角下社会阅读环境建设的发展现状,从而提出文化视角下社会阅读环境建设的策略。  文化传播视角下社会阅读环境建
期刊
2016年,中信出版集团旗下的新思文化正式推出“开放历史”系列丛书,打造了一批高品质历史读本,广受读者好评。四年过去,丛书已出版至30余册,回顾这批致力于帮助读者“以更宽广的脉络去理解世界”的精品书籍,来自美国著名历史學家安德鲁·戈登(Andrew Gordon)的巨著《现代日本史:从德川时代到21世纪》,凭借亮眼的市场表现与如潮的读者好评,无可争议地成为本套丛书中的“第一杰作”。在历史学界,长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