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思维在物理解题过程中的运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ojianpku7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培养,对学生整体思维素质的提升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详细讨论了运用极限思维解题的方法,结合具体教学实例加以分析,阐述了极限思维对教学的启发和运用。
  关键词: 高中物理 极限思维 解题运用
  物理学是一门严密的理论学科及定量的精密科学,并且是一门带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1]。科学方法是物理学习的有效手段,然而科学方法的隐含性、灵活性也使得学生不能顺利地获得和掌握这些方法。因此,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因为科学思维方法比知识本身更能影响个人发展,它对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适应现代生活、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2]。但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普遍比较重视传授知识,对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不够重视。极限思维作为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式,若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并且恰当运用它,则不仅能使课堂变得更精彩,而且能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1.对极限思维的认识
  极限思维是根据已知的经验事实,把研究现象或过程外推到理想的极限上加以考虑,使主要因素或问题的本质迅速暴露出来,从而得出规律性的认识或正确的判断的科学思维方法。
  极限思维在物理解题中有比较广泛的应用。如果有意识地运用极限思维分析有关物理问题,则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明确物理规律及其在具体问题中包含的物理意义,掌握物理定律或物理原理的使用条件,避免死套公式,能另辟蹊径、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有效地训练自己突破惯性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2.妙用极限思维解决问题
  极限思维在物理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学生掌握基本物理规律的基础上,应用极限思维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处理问题,特别是对于客观题该方法有很强的实用价值。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该方法并不适合所有类型的题目。其次,在中学物理的习题教学中讲授一些解题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解题效率,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解题方法的学习,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发散性及思维深度都将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种思维方法对分析综合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要求较高,一旦应用得恰当,就能出奇制胜。常见有三种:极端假设、临界值分析、特殊值分析。
  2.1极端假设法
  在物理解题过程中,由于物理现象所涉及的因素较多,有的物理问题发生复杂的变化过程,因此学生在解答时,常常无法对其变化规律作出迅速并且准确的判断与分析。因此,有些题型如果采用了极端假设分析法,把问题假设在极端状态条件下进行,答案就会变得清晰明了。同时,省去了很多分析与运算的过程。
  【例1】如图1所示,物体A可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运动,若初速度为v■,它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在相同情况下,A上滑与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摇 ?摇)
  A.(sinθ-μcosθ)/(cosθ-μsinθ)
  B.(sinθ μcosθ)/(sinθ-μcosθ)
  C.μ tanθ
  D.μcosθ/(sinθ-μcosθ)
  分析:常规解法:先对物体A进行受力分析,然后进行力的合成或分解,之后结合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物体A上滑和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表达式,最后求二者之比。这样做,既费时费神,又容易出错。但是用极限假设法则能快速得出正确答案。
  极端假设法解题:首先将斜面倾角设定为90°,即斜面变成竖直面,A物体的上滑和下滑,就等同于竖直上抛和自由落体。此时,A物体上滑、下滑加速度都是g,则其比值为1。将=90°代入四个供选答案中检查,只有B答案能符合假设条件的要求,即能选出正确答案为B。
  以上的做法之所以能成立,是因为将斜面改成竖直面(即θ=90°)并未改变其运动性质:上滑减速、下滑加速。因此,这样的极端假设是合理的。若将斜面改成水平面(即θ=0°),无论是上滑还是下滑都变成减速运动,就改变了题目中约定的运动性质。这种假设就是不合理的,当然也得不出正确结果。例题1中还有一种极限假设法,假设斜面是光滑的,这样并不影响到上滑减速和下滑加速的运动性质,自然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
  归纳:使用极端假设法解题最关键是能够准确、迅速地选出参变量。其一般原则是:(1)被选参变量存在极值,否则不能选;(2)当赋予该参变量某一特定值后,不改变题目所给的物理过程或状态,否则不能选。
  2.2临界条件分析
  物理问题往往都是有条件的,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会有不同的物理结果。在物理学中,经常出现某些物理量的变化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发生,一般把范围的端点值称为临界值。有些物理量在变化过程中出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处在不同规律交点处的值往往称之为边界值。利用临界值和边界值作为求解物理问题思维的起点是一种很有用的思考途径。
  【例2】一列客车以速度v前进,司机发现前方在同一轨道上有一列货车正在以速度v匀速前进,且v>v,货车车尾与客车车头相距s,客车立即刹车做匀减速运动,而货车仍保持匀速运动。求客车的加速度a符合什么条件两车才不会撞上
  分析:在这一问题中,若要客车不撞上货车,则要求客车尽可能快地减速,当客车的速度减小到与货车速度相等时两车相对静止。若以后客车继续减速,则两车的距离又会增大;若以后客车速度不变,则两车将一直保持相对静止。可见,两车恰好相碰时速度相等是临界状态,即两车不相碰的条件是: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的位移之差△S≤S。下面用两种方法求解。
  解法一:以客车开始刹车时两车所在位置分别为两车各自位移的起点,
  归纳:临界状态通常具有以下特点:瞬时性、突变性、关联性、极值性等。临界状态往往隐藏着关键性的隐含条件,是解题的切入口,在物理解题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正确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找出临界状态是解题的关键。   2.3特殊值分析
  在解物理问题时,人们运用逻辑推理方法,一步一步地寻求必要条件,最后求得结论,是一种常用方法。对于有些问题,若能根据其具体情况,合理地、巧妙地对某些元素赋值,特别是赋予确定的特殊值,则往往能使问题获得简捷有效的解决,这就是特殊值分析法。
  【例3】两个带等量正电荷的点电荷,O点为两电荷连线的中点,a点在中垂线上,a、b关于O点对称。若在a点由静止释放一个电子,如图2所示,关于电子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摇 ?摇)
  A.电子在从a向O运动的过程中,加速度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大
  B.电子在从a向O运动的过程中,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大
  C.电子运动到O时,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
  D.电子通过O后,速度越来越小,加速度越来越大,一直到速度为零
  分析:本题如定量分析有些困难,但用特殊值分析法,变得相当容易,且概念清晰。由于此题为两个等量同种电荷,O点的场强为零,又因距O无限远的地方场强也为零,而中垂线上其他点的场强不会为零;显然,沿中垂线从O到无限远,存在一场强最大的点,场强必先增大后减小。设点电荷的初始位置a在场强最大点的下方,负的点电荷q由a到O的过程中,加速度一直减小,到达O点时加速度为零,速度达最大值;设负的点电荷q的初始位置a在场强最大点的上方,它由a向O运动的过程中,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速度一直增大,到达O点时速度最大,所以,选项C对,A、B错。当负电荷q越过O点后,由电场分布的对称性可知,q所受电场力和运动的加速度有可能先增大后减小,选项D错。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
  归纳:在用特殊值分析法解题时,分析相关物理量的变化,必须注意变化过程中“拐点(转折点)”的存在性,“拐点”的寻找是关键。
  3.结语
  高中物理的解题难点主要集中在思维模式和解题方法上,要想实现高中物理教学目标,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3]。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就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而学生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就得到了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这便是“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教人以渔,终生之用”的道理。
  参考文献:
  [1]刘力.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89.
  [2]李成瑾.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J].物理教学探讨(中教版),2004(01):31-32.
  [3]张芯铭.对高中物理解题思维方法的解读[J].数理化学习(高一、二版),2014(04):20.
其他文献
摘 要: 历史地图是历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工具,辅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高中教学任务中对历史这门科目有很高的要求,有很多历史知识需要学生掌握和记忆,找到合理的教学方法和记忆方式是促进历史教学进步的重要决策。本文基于分析历史地图探讨在高中历史教学上如何运用历史地图,优化高中历史教学。  关键词: 历史地图 教学运用 教学策略  一、引言  新课改背景下,对教育提出更
摘 要: 在中职教学中,计算机科目被设定为必要部分,显示了必要价值。借助小组协作,网络环境内的平日教学添加了活力,更能够吸引师生。这是由于网络架构下的小组协同增设了互通必备的新桥梁,培养了团队意识,师生彼此促进,拓宽视野。因此,要解析网络态势下的小组协作,并在中职计算机特有的日常教学中实施这样的协作。  关键词: 网络环境 小组协作学习 中职计算机教学 具体实施  伴随技术的发展,传统流程内的授课
摘 要: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给广大政治老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营造生动活泼的互动氛围,必须创设一定的情境。符合学生特点的情境有利于新课程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可以采取文字材料情境、生活情境、音频视频情境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创设情境中,我们要精心设计,选择适宜的形式,着眼于现实生活,与学生紧密联系,还要防止理论缺失、思维肤浅、流于形式。  关键词
摘 要: 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发展,以课堂讲述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已较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本文研究了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历史教学规律,讨论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中的若干问题,包括设问、计划、实施、讨论、评价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课外实践 融合教学  1.引言  在多元复合的社会文化与价值观念中,初中生认知历史的途径更丰富,解读历史的角度更多样。传统
摘 要: 生态式教学充分贯彻了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观念,符合高中地理的学科思维,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能力、弘扬人文科学精神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对构建高中地理生态式课堂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中地理 生态式课堂 构建策略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生态失衡问题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各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达到高度适应、协调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教育水平在不断提升。对教育行业的发展更加精细化和人性化,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对各阶段的求知欲,也更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在初中教育阶段中,历史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价值观,了解我国的各阶段发展过程。提高历史课程教学效率,能使学生明辨历史,陶冶爱国情操。本文主要从“多媒体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学科中的应用”方面进行探析。  关键词: 多媒体 情境教学 初中历史
高中生了解历史的主要途径是在学校中历史课。但是长期以来,历史课堂教学处于亚健康状态,学生无法提起学习历史的兴趣。造成现状的直接原因是历史课缺乏趣味性,这在很大程度
摘 要: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加强培养学生能力:(1)善于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适当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提供平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4)加强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学生能力 培养方法  长期的应试教育培养出了一些高分低能的学生,这样的学生走上社会必然很难适合各自的工作岗位。而中国学生在创新、动手方面的能力与其他国家的学生相比较欠缺。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
摘 要: 电学实验是物理高考中必考的一个知识点,而《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又是电学实验中的一大热点考题。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这一实验的高考考点的渗透。  关键词: 高中物理 电学实验教学 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看,2014年北京卷、新课标全国卷Ⅰ、福建卷、上海卷、海南卷、全国大纲卷等均出现了这一热点考题,所以一线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这一实验的教学。以下笔者以自
“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每日请看《焦点访谈》!”这句节目宣传语已经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的大眼睛徽标一起深入到千家万户。据央视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