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对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影响

来源 :中华神经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agao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深部电刺激(DBS)对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的改善已得到广泛公认,而对非运动症状的影响尚不明确。文中总结了近年来DBS的相关研究,对DBS对包括嗅觉、抑郁、认知、睡眠、疼痛在内的非运动症状的影响进行综述。目前研究发现,DBS对于嗅觉、抑郁的影响尚不明确。DBS可能会增加术后患者的自杀率,而自杀率升高可能与术后左旋多巴等效剂量减少等原因有关。DBS对于认知可能没有明显影响,术后认知下降可能是帕金森病病情进展引起的。DBS可能对失眠有一定帮助,但是可能加重不宁腿综合征和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行为障碍。此外,DBS可能有助于改善帕金森病相关疼痛,但改善机制尚不明确。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甘肃省不同海拔地区人群的白内障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调查研究。选取甘肃省7个不同海拔(900~3 500 m)地区的5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7 560名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2 402名,女性5 158名;平均年龄62.04岁。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调查地点为居民所在的村或者乡镇卫生服务中心。调查程序包括问卷调查、预调查、视力检查、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及眼底检查。白内障诊断标准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有关健康状况和事件分布及影响分布的决定因素,并用以解决健康问题的一门学科。欲建立行之有效的中国青光眼防治体系,以减少青光眼的致盲致残率,需要对中国青光眼患病情况进行深入理解。本文对中国青光眼学者所做的青光眼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及其主要结果进行解读,揭示中国青光眼的患病特点、构成和分布情况,为临床防治青光眼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19,55:634-640)
期刊
目的依据"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策略,初步探索形态学符合子宫内膜样癌病例的分子特征及分子分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流程。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Sanger测序,检测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1年8月至2017年8月228例子宫内膜样癌的POLE基因突变状态及错配修复(MMR)蛋白、p53蛋白表达,并将其划分为POLE核酸
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对浸润性乳腺癌的预后评估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目前国际通用的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系统为Nottingham组织学分级系统,该系统通过对浸润性乳腺癌的腺管形成的比例、核多形性以及核分裂象计数三个参数的半定量综合评估,得出较为客观的组织学分级。该分级系统从首次提出到现在已有将近30年的时间,我国病理界也广泛采纳并应用该分级系统。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病理医师并不能精确掌握该分级系统,对该分级
期刊
目的研究伴有第四层神经元层状缺失的局灶皮质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临床病理特征,以补充和完善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FCD分类。方法对2005—2017年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和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癫痫中心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3 000余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镜下组织学表现为第四层神经元层状缺失的病例纳入研究,结合患者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极其复杂,探明其潜在病理生理机制,寻找有效改善症状、修饰疾病及延缓进展的治疗手段,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研究显示,经颅磁刺激具有广阔临床应用前景,未来可为探明帕金森病病理生理机制、挖掘诊疗新靶点提供新思路。同时其可能通过增强突触可塑性,保护单胺神经元,上调脑内单胺神经递质水平,最终调整功能紊乱的大脑网络而起到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及非运动症状的作用。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免疫炎性反应被认为是帕金森病发生及疾病进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包括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激活、炎性细胞因子的升高、T淋巴细胞的组成和表型的变化、B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增加等。近年来研究者发现,帕金森病患者的T淋巴细胞可识别α-突触核蛋白的抗原表位,成为目前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我们就近年来固有免
目的对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进行消化系统相关症状的问卷调查,观察消化系统相关症状的发生率,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就诊并长期随访的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Hoehn-Yahr分期1~3期)108例,利用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评价量表(Parkinson′s Disease Non-Motor Symptom Scale, PD-NMSS)和自主神经量表(the Scale for
帕金森药源性异动症为左旋多巴治疗后常见并发症,临床表现复杂。我院收治了1例确诊为帕金森药源性异动症误诊为癫痫的患者。患者为男性,69岁,因"行动迟缓15年,反复发作性四肢抽动伴憋气6个月余,突发意识丧失10 min"于2018年5月2日至我院就诊。患者长期服用多巴丝肼片并出现明显药物并发症。于2017年7月加用雷沙吉兰后稍有好转,于2017年11月开始出现反复四肢抽动,发作时间自数分钟至1 h不等
目的利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MR SWI)技术评价黑质小体-1的影像学特征,并探究其与帕金森病患者病程、病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6年4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神经内科医师确诊的32例帕金森病患者及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健康对照者20名。记录帕金森病患者的病程(月)、帕金森病统一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改良Hoehn-Yahr(H-Y)分级等临床资料。对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