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甘肃省不同海拔地区人群的白内障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调查研究。选取甘肃省7个不同海拔(900~3 500 m)地区的5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7 560名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2 402名,女性5 158名;平均年龄62.04岁。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调查地点为居民所在的村或者乡镇卫生服务中心。调查程序包括问卷调查、预调查、视力检查、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及眼底检查。白内障诊断标准为典型的晶状体混浊或无其他导致视力下降眼病而视力<0.7。按居住地海拔和年龄、性别等因素分别计算白内障的患病率。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二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接受此次调查的7 560人中有白内障患者2 999例,患病率为39.7%,年龄标准化患病率为37.7%。不同年龄段之间白内障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107.19,P<0.01),其中50~59岁年龄组白内障患病率为14.1%,60~69岁年龄组为42.9%,70岁以上年龄组为79.2%。不同海拔之间白内障患病率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66,P<0.01),其中居住地海拔<1 000 m组白内障患病率为36.9%,1 000~1 999 m组为39.0%,2 000~2 999 m组为45.9%,3 000 m以上组为51.5%。按年龄组分层,高海拔地区白内障患病率高于低海拔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74,16.06;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海拔2 000~2 999 m较1 000 m以下的受检者患白内障风险高(OR=1.42,95%CI为1.11~1.82),3 000 m以上地区受检者患白内障风险更高(OR=1.76,95%CI为1.01~3.06)。
结论高海拔和高龄是导致白内障的重要危险因素,且高海拔是白内障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需要当地卫生机构采取措施来降低当地盲和低视力患病率,尤其是白内障盲。(中华眼科杂志,2019,55:589-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