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成败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eng8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节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很大。笔者以人教版八年级(下)Unit 4 Reading——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研课、磨课为例,谈谈关注课堂细节在提升英语阅读课质量中的作用。
  八年级英语组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向学校课题核心专家组提交了导学案。审核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分段设置知识和能力目标,妨碍了目标达成。第一课时能力目标中提出能运用查读、略读、扫读等方式获取信息,第二课时能力目标中提出能运用精读、画画、填表等方式获取信息。两个能力目标侧重点不同,前者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后者培养学生的仔细阅读能力。这样设计有两点不妥:第一,将单词和词组分为两个部分,似乎考虑了难易梯度,但机械地根据词汇长短分类,有违认知规律,也不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深层理解。第二,将两种阅读能力的培养分配为两个课时,会占用学生完成其他学习任务的时间,同时,不利于文本信息在学生头脑中的逻辑储存、加工和处理。
  二是学法指导实效性差,个体自主与组内合作指导不到位。导学案中两课时共有五处学法指导,主要为读前和读中两类,但学法指导仅限于学习任务安排和操作步骤介绍,不是真正的学法指导。如,导学案中对自主学习的指导表述为:“先独立完成,不会的看书第106页”,合作时则要求学生“和对子一起核对答案,要求会读”,然后“和组员核对答案”等。没有提出具体的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这些单词、短语,成员间如何合作完成任务?
  三是预习检测和当堂检测形式化,背离了教学主线。预习检测和当堂检测完全倾向于词汇、语法,检测形式呆板,内容与阅读课基本无关。两堂课的当堂检测都采取应试题型,没有涉及知识目标中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及短语。
  四是阅读环节累赘,活动设计未能体现“导学”特点。第二课时要求学生分段仔细阅读课文,阅读过程持续时间过长。读中的活动没有小组合作、探究环节,只是简单地要求学生组内核对答案,然后展示成果。
  针对问题,专家组提出了改进建议:一是精简课时,减少活动环节。除学生课前能自主学习的内容外,其余两课时的内容合二为一,重构设计。二是优化教学活动设计。设计让学生共同参与、合作、投入和能创造的情境及活动。三是在学案中具体落实情感目标。比如,在学生回答相关思考题后,可以将答案链接成连贯性的表达,进而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对贫困地区学生学习生活的看法。四是增加课后反思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学后反思,自评学习结果,总结学习内容,及时查漏补缺。
  八年级组教师根据建议讨论、修改导学案后,进行了第一次试教。教学中亮点很多,比如,先播放贫困地区孩子艰难求学的历程、渴望有机会上学的视频,接着引出希望工程标志,让学生思考、探讨其象征意义。这不仅自然地导入了新课,而且激起了学生的心灵共鸣。再比如,教学过程有理、有序、有节,活动设计新颖丰富,交流展示体现了主体性,而且知识传授和情感教育相得益彰,等等。
  专家组观课后,感觉课堂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一是教师虽完成了知识目标中的“reading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但对“reading for main idea”关注不够。二是教师控制课堂的时间偏多,学生主体不够明显。在导入环节,教师设疑:“Why these children can not go to school?”学生还来不及思考,教师便自问自答:“Because they have no money for education.”后面的总结环节,教师直接将内容单调地呈现在PPT上,没有预留时间给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剥夺了学生语言产出和生成的机会。三是教学指令不够清晰。教师语速较快、语调单一,不少学生难以及时、完整地理解教师的指令,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降低了课堂效率。四是要加强知识的拓展,要加强技能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应该多听学生的想法,并对课文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最后总结时,可以向学生提问,“What can we do for them?”进一步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和情感教育。五是应注意知识的迁移与运用。阅读和写作有很强的关联性,可以根据本课内容布置口头或书面小作文。
  针对问题和建议,授课教师做了调整后再次授课,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一是检测形式更加灵活。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词汇和短语,改变了让学生直接朗读的形式,采取“Touching game”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抢答加分,充分发挥了小组学习的合作和竞争机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了复习、检测的效率。二是导入不再自问自答,而是采用先议后导的方法。观看视频后,让学生自己思考why及how,大大提高了导入的效果。三是指令更具启发性、引导性。四是情境更生活化,且注意了书本和现实的联系。在学习了贫困地区的孩子们“get up at 5 am and study until 11 pm”后,立即反问学生自己的情况,让学生通过对比,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五是注重了课后的总结拓展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师让学生自己总结回顾本课的知识点,并思考“what can we do for them?”从而形成了集体智慧。
  这次研修活动,给了我们以下几点启示:首先,教学设计,可以在细节方面精益求精,力求在授课前预知教学问题。其次,教师要加强教学反思、提升专业素养。不仅要注重理论学习,更要注重课堂细节。其三,不要为了研究而研究,研究课题应来自于教学生成。其四,学校要建立校本研究长效机制,要让专家、骨干力量全程参与教研。
其他文献
近年来,各个地方、各种级别的教师素养大赛、教学技能大赛如雨后春笋蓬勃而出。遗憾的是,对于教师专业素养特别是教学素养的构成,至今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界定和标准。标准的不一致,难免影响到教师专业素养培养的目标、思路、构架和方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要想学生学得好,当然需要教师教得好;同样,学生要形成核心素养,首先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素养。从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来审视教师教学素养的构建,或许不失为一种切
笔者以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小小鞋店》为例,探讨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充分经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展示交流、反思质疑的过程,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一、活动指引,经历数据整理过程  笔者在教学时创设了以下情境:淘气班学生想模拟开一个小小鞋店,在进货前要调查哪些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问题出发进行数学思考,经过讨论后,学生一致认为最需调查的是鞋号,哪个鞋号人数多,进货时就要多进一些,哪
2015年10月,我应邀到本市实验中学参加教研活动。这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教研氛围浓厚的学校。学校特意安排两名优秀的语文老师讲研讨课,意在以点带面,诊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尽力寻求解决办法。  活动呈现的两节研讨课分别是《致女儿的信》和《我的老师》。两篇课文,一篇重理,一篇重情。两位老师,一位轻柔说理,娓娓道来,让人如沐春风;一位激越抒情,简练流畅,感觉游刃有余。但是这两节课存在一个共性问题,
关于红点瞄准镜  红点瞄准镜全称为“反射式红点瞄准镜”。其成像原理类似于镜子,即把激光射出的分划(瞄准时那个点/圈/光标/线/十字)图案的实像打在镜片上,通过镜片表面的镀膜反射进入射手眼睛,形成一个关于分划的虚像。  红点瞄准镜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内红点瞄准镜和开放式红点瞄准镜。这两者的区别在于,内红点瞄准镜有筒身,有物镜、目镜至少两片镜片,激光源在瞄镜内部。相比开放式红点瞄准镜,它能更好地保护激光
立体几何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关系的数学学科,学生在立体几何的学习中存在诸多困难,诸如空间想象能力的欠缺,逻辑推理能力的不足等,这些都对学生进一步学好数学产生了影响。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热情,消除学生对立体几何的恐惧,本文从信息技术和立体几何整合的角度设计课程,使学生经历“设计三维软件模型——3D打印输出模型——观察实物模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过程,从而构建三位一体的立体几
近年来,英文绘本教学走进了课堂。英文绘本画面优美、情节简单、句型反复、语言押韵、寓意丰富,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如何借助英文绘本辅助英语课堂教学呢?  一、看一看,开启充满期待的思维之旅  绘本是一个完整、连贯的整体,封面、环衬、扉页、正文和封底都会告诉读者很多有用的信息。教学绘本前,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封面开始一直看到封底,使整本书完整连贯地
《克和千克》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量与计量”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后面学习更大一级的质量单位 “吨”的前提和基础。这节课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抽象的、不易观察的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还要让学生了解1克和1千克实际有多重,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结合实物动手操作,理清思路,创新活动设计,实现思维创新。  一、结合实物,建立表象  日常实物是学生认识世界的载体,是学生展开思维、建
近日,听了一节《解决问题》公开课。这是201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节课。课堂上,教师按照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有序开展,通过教师的不断提问,层层剖析,最后通过这道例题的解答,总结出了一个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片断回放】  出示例题,理解题意,然后教师提问:那么怎样租船可以最省钱呢?小组交流一下。  生1:我们先计算了,发现大船每个座位只要5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结合学校特色充分挖掘学校及校外课程资源,在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多元理解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定向越野》《趣味田径》《自护自救》《体育室内课》等校本教材,丰富的课程资源都定向于学生身体素质的长足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课堂学习定向运动,夯实运动技能  刚开始要循序渐进学定向。学生刚开始接触定向运动的时候,往往摸不着东南西北。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确定了定向学
为了让孩子们拥有一个五彩的童年,我校不断探索语文课堂及课程的改革,大力践行武穴市教育局 “读好书、写好字、健好身、做好人”的理念,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既加大了学生课内阅读量,又拓宽了学生童年阅读之路。  一、追求阅读的品质——高贵而斯文  小学阶段的学生应该读哪些书?他们愿意读哪些书?“鞠躬校长”李庆明说:“童年需要并且适合斯文的、高贵的阅读。”哲学家伊拉斯谟也告诫人们:“孩子最初阅读和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