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笔如山未足珍 读书万卷始通神

来源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yinbo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书法是我国古老的文化艺术,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书卷气”。用好语文教材的文本导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开展读书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热情;借助图书共享、“行万里路”拓宽学生阅读渠道,丰富学生阅读量,提高阅读的质;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读写结合,深化阅读需求。从书卷气培养中提高学养,促进学生书法水平提高。
  【关键词】书卷气;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77-0054-04
  “书卷气”是一种高雅的气质和风度,是良好素质的外在表现。清杨守敬《学书迩言》中有言:“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二要学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书之大家,莫不备此,断未有胸无点墨而能轶等伦者也。”他所强调的是品格与学养在书法中的作用,通过学养,提升生命意境中的崇高感。“书卷气”自然采白于书卷,得益于孜孜不倦地读书。学生学书法,虽不一定要成为一个作品洋溢着“书卷气”的书法家,但一个涵养优雅、饱读诗书、学识丰富的人,却应是现代中小学生应追求的标杆。
  一、学生“书卷气”的现状分析
  日常教学中,书法教育者往往会发现学生在临习书法作品、创作书法作品时有这样的现象:不理解临习作品的文字含义;不清楚临习作品的思想感情;创作时只是简单的抄写诗文;文字、语句常有很多低级的错误。究其原因,学生们只是重视文字的书写,忽略了文本的阅读,尤其是书本以外的阅读更是微乎其微。学者高二适先生《致刘墨村书》中说:“此间有伧父,作字一味草莽,还谈不上姿媚以取态,吾尝大声斥之。然此辈根本不求学问、不能读书,为可叹耳。”老先生振聋发聩的话语,如醍醐灌顶,让世人豁然明白书法人读书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在“阶段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以及“课外读物建议”各个章节中对阅读都有相关的文字解说及要求规定。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确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认可和关注,但走进我们的教学,就会发现学生阅读现状依然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是复杂的:一方面,学生们受其年龄、兴趣、时间、阅读能力、审美品位等因素的影响,一直对名著保持一种仰视、远观的姿态难以親近,比较而言他们似乎更愿意选择阅读流行作品、漫画图书及时尚杂志,有一点业余时间更爱用看电视、上网的形式来打发;另一方面大部分教师在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下思想走向功利,他们中更多的人觉得阅读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所需投入的精力太大,但见效的时间却太慢,在试卷中可以收获的分数与付出的努力相比则又太少,甚至是播种了还未必就有收获,还不如拿出时间来用在其他的训练上来的更为实际。目前,阅读的教学处于一种“无为”“自流”“无序”的状态。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学生阅读现象堪忧,但书法教学中仍不可忽略学生“书卷气”的培养。现在绝大多数书法教师是语文教师兼任,这恰恰可以发挥语文教师的作用,对学生进行阅读的教育,加大对学生“书卷气”的培养。再贫瘠的土地也可以长出草木,再荒凉的地方也有生命。实际上,教学中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资源,学生的心灵也同样渴望知识的滋养,只要我们立足实际,整合利用好现有的条件,真正点燃学生亲近阅读的兴趣火花,“书卷气”培养当大有可为之法。
  二、“书卷气”的培养策略
  (一)用好文本导读——激趣引路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阅读的第一原动力也是兴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中小学段的阅读是这样要求的:一至六年级“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七至九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对学业负担明显增加的中小学生来说还是有些难度的,很多学生掂量着手里厚厚的名著时都会不由自主地皱起眉毛,提不起兴趣来。
  那么如何为学生打开这扇阅读的大门?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正如教育专家于漪所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起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学生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
  激发阅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不少的教师、专家也做过积极的探索和挖掘,但目前学生阅读的现状与一些激趣做法也很难合上拍子。对于课堂教学来说,与其在够不着的方面挖空心思找突破,教师不如就踏踏实实的内容方面来打动学生更实在,利用好教材提供的导读材料,在课堂上下功夫,开展激趣引路的工作或许更有实效。
  1.文本引路。
  苏教版的语文教材的每一册都有一个“名著推荐与阅读”的模块,这一模块所包含的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既有读法的指导和建议,也有精彩片段的赏读,既有阅读要点的指引,更有相关的活动安排。其中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精彩片段”这一环节,其中选人的往往是作品中的经典篇章、精彩文段,这部分内容的安排更像是一个“饵”,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够用之得当,那么必然可以吊起学生的胃口,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以阅读《水浒传》为例,精彩片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章节,这是鲁达的出场戏,但在作者浓墨重彩的勾勒下,仅这一场戏一个疾恶如仇、刚正不阿、粗中有细的好汉形象就跃然纸上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以这一章为点,牵出鲁达这一人物的经历线,再由此拓展到其他的水浒英雄,这样由点到线再到面,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定可以得到充分的激发,怎么会不去亲近《水浒传》呢?如果仅仅是把这一章节当作一篇文章读读讲讲了之,岂不是错过了最便利、最好的激趣契机!
  2.品析作品。
  除了阅读以外,苏教版教材中每个单元学写毛笔字中,均有书法家墨迹图片,学习书法,必须要与历代的书法大家(名家)打交道。认识和了解大家,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书法的理解。教师结合相关书法作品,给学生提供相关的作品赏析文章,书法家故事,等等,让学生对书法产生兴趣,同时也提升了白己的鉴赏水平,提升了自己的“书卷气”。   (二)开展读书活动——促行帮扶
  人们总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那么仅仅把学生领进这扇文学大门中,就能万事大吉了吗?其实不然,作为引路人的教师仅把学生领进来,仍是不够的,很多时候,点燃兴趣的火花很容易,让它充分地燃烧起来却很难。要使学生阅读的兴趣得以保持,继而形成自主的阅读意识探究意识,必须有外力推动学生的内心的需求,让他们内在的能力、思想、感情在阅读的体验过程中不断地提升、变化和深化。因此,把学生领进门的教师应采取一定的行动为学生的阅读保驾护航,通过相应的活动,督促他们读,引领他们读,在他们松懈的时候,提醒他们;在他们灰心的时候,鼓励他们;在他们迷茫的时候,指导他们。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冲破各种来自内在的、外在的阻力,把书读下去,老师们应该积极地把这些条件与可能转化为实际的行动,让学生通过身体力行的参与,深化个体的阅读感受。
  1.读书交流。
  利用语文课、书法课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报告会,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与汇报,做好课堂到课外的延展、课外与课内的结合,促进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阅读。
  2.读书分享。
  在课堂教学的前5分钟时间,进行一个简单的读书分享或佳句赏析,从而把阅读渗透到每天的语文学习中去,学生也能够在分享过程中扩大阅读的面、加深阅读的度。
  3.读书比赛。
  举行一些与读书有关的比赛,比如手抄报比赛、黑板报、书法故事竞赛,把读书活动融人到班级文化建设中去,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带动学生读书的热情。这些活动一定能够给学生带来读书的新体验,就像苏联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那样:“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当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要采取一些激励的措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参与的热情,引导他们在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在博览群书的过程中采集各类型的信息材料,并逐渐把阅读转化为一种内在的需求。
  (三)拓宽阅读渠道——丰量提质
  鲁迅先生曾对读书有过这样的比喻:(读书)必须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且枯燥。事实上,孩子们在阅读的条件上确实欠缺,比如书源的缺乏,学生读书意识的淡薄,因家庭、学业本身的问题所致使的阅读时间过少等问题,的确困扰着我们,那么如何改善现状,如何在有限的资源面前有限的时间里,保证阅读的质与量。
  1.资源共享。
  班级内部开展“读书漂流”活动,组织学生将名著书籍带进班级,由活动小组进行图书整理和摆放,然后开展正式的图书借阅活动,这样通过名著书籍交换阅读,做到资源的共享,让学生尽可能拥更多亲近好书的机会,扩大阅读量。整合多种资源,变化阅读形式,可以把一些影像资料引入课堂,充分调动他们的视听感官,通过观赏由名著改编的电影、电视剧,来辅助阅读深化阅读。也可以把名著的阅读和一些故事、成语、歇后语等结合起来,灵活阅读的方式,也让阅读轻松趣味起来。
  2.教師推荐。
  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内容简介的形式帮助学生整体了解某部作品,再给出相应的章节推荐,引导学生做好略读与精读的处理,从而节省了阅读的时间。除了教师个人的努力外,还应该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力量,为学生的阅读积极创设条件,尤其要争取到学校的支持,充分发挥校图书馆、阅览室的作用,为学生阅读扩宽渠道,保证他们阅读的量与质。
  3.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明代书画家董其吕也说:“不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欲作画祖,其可得乎?”我想这对学生“书卷气”的培养也有借鉴意义。被书法界公认为20世纪杰出书家的毛泽东在草书艺术上之所以能铸起一座丰碑,更是得益于他的字外功夫。他一生博览群书,而且还拥有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故在“书卷气”的表现上就独领风骚,气象雄阔且风格鲜明,远非一般书家所能及。他们的书法实践证明:要提升艺术作品的“书卷气”,社会生活这部大书也要读好,躲到屋里搞拼贴,闭门造车是不能成大器的。其实,所谓“读万卷书”,无非明白道理,理解为人处世之道;所谓“行万里路”,无非明白人情物理,领悟宇宙人生的大道,二者是殊途而同归的。
  (四)做好方法指导——内化成习
  学书宜早不宜迟,要树立一个终身书法修养的良好习惯。书法修养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能够修身养性。书法也是一种高雅的文化艺术,书法学习是持之以恒、孜孜不倦的终生追求,而且宜早不宜晚。因为人的早期记忆力好,模仿习惯容易形成,尤其对诗词歌赋的学习更有力。比如学背唐诗、宋词、《笠翁对韵》等,为成年以后白赋诗词联句,为书法的“书卷气”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在阅读方面,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具有非常的意义,因为只有形成阅读的习惯,才能保证阅读能量的“守恒”及转化,实现课堂学习向社会生活的有效延展。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教师恰当的引导,有助于这种习惯的养成。
  1.教给恰当的阅读方法。
  曾国藩说过:“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课件读书的方法需要选择,读书之法有三种——精读、略读、浏览,教师应该在实际的阅读指导中教给学生选择方法的标准,尤其应注意培养学生动笔的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圈点勾画,从而变假阅读为真阅读,改浅阅读为深阅读。
  2.帮助建立读书卡片。
  读书卡片的使用便于学生对阅读的重要信息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整理,便于查找、比较、巩固、再使用,而且学生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对信息进行辨析、提取、概括,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思维的训练,对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鼓励把读写结合起来。
  阅读和写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阅读是积累,是吸收,写作是表达,是运用,以写作促阅读是最有效的途径。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读写的要求给写作“加油”,比如:做好好段好句的摘抄,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体会,或就阅读的某一点写几句感想。长期的积累训练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写作的能力,反过来对阅读本身也能产生一种促进、深化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只有“长期的重复或训练”,然后才能“变成需要和自觉行动”,持之以恒是帮助学生养成习惯的不二法门,因此教师在此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要求和持续不断的督促,也只有这样阅读才能从一种要求变成一种需要。
  古往今来从无没有学问的大书家,他们的艺术造诣都是扎根于学问的基础之上。虽然书法教学目标不是专门培养书法家,但学书法的学生们只有把提高学问、素养放在与潜心临池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才能使书法达到较高的境界,也能达到语文学习和书法学习的有机结合。清代画家王概《论书》云:“去俗无他法,多读书,则书卷之气上升,市俗之气下降矣。”书法家吴玉如先生也曾说:“今人作字,率剑拔弩张,工夫不到,妄逞险怪,是诚书法之恶道……不多读书者,书法亦不能佳。”书法家沈尹默先生《书法论》中说:“书学所关,不仅在临写、玩味二事,更重要的是读书、阅世。”学生们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多读书,读好书,一定能促进学生书法水平的提高,也为学生的未来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祝敏申.大学书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149-258.
  [3]刘小晴.书法艺术的创作与欣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156-159.
  [4]季伏昆.中国书论辑要[G].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556-586.
其他文献
【关键词】先秦;官玺;私玺  【中图分类号】J29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0-0046-02  先秦时代的印章,统称“古玺”,又称为“玺”。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邺中片羽》中著录了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三颗铜质印玺(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当时一些著名学者,如于省吾、饶宗颐、容庚等,认为这三枚“古玺”为商代之物(图1),都曾力图破译其
摘 要:应用当前主流的课程难度模型公式对浙教版、华师大版《科学》教材中“运动与力”“浮力”“电路”进行定量分析、比较,进而引出关于课程难度表征中的一些思考:课程难度是否存在适切值?课程难度值能否显著地表征课程难易之分?课程难度表征的是教材的难度?  关键词:课程难度;课程广度;课程时间;课程深度;教材难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5-00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消费者们会通过网络媒介来选择酒店,酒店也可以根据网络评价来准确定位自己服务质量的问题。从过去的“珠江三角洲”到今天的“粤港澳大湾区”,酒店业迎来了更好的市场,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尤其是高星级酒店,所以它们需要深入的研究网络评价的数据资料,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酒店服务质量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从而提升星级酒店的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  关键词:网络评
【摘 要】书法并不仅仅是“书写的方法”,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它还是书写者与观赏者眼里、心里的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甚至是整个大千世界。学习书法史,我们既可以研究书法技法、书法创作,也可以从中学欣赏、做学问,这是全方位学习书法、研究书法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书法史;江苏艺术;象形文字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5-0023-02 
摘要: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s,LBS)在给个人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个人隐私泄露的危险。本文对现有位置隐私保护方案进行梳理,提出一种混合式LBS隐私保护方案。该方法采用混合式系统结构,基于SpaceTwist方案的位置隐私保护算法,以六边形匿名区域中心作为锚点进行K-匿名增量近邻查询,根据用户需求在位置隐私保护度和查询结果准确性之间做到有效调节
摘 要:本文主要对比了《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物理》)力学部分与德国卡尔斯鲁厄《KPK物理(高中精编版)》力学部分在结构体系和内容设计思想方面的不同,发现KPK教材的“动量模型”较人教版教材的“力的模型”使物理学各不同领域在结构和逻辑上更加系统和统一,并和现代物理学相契合。内容选取方面,两套教材的侧重点也有不同,从而引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何将KPK教材的设计思想与我国教材进行兼
【关键词】张猛龙碑;魏碑价值;斜画紧结  【中图分类号】G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21-0063-03  在诸多魏碑名品中,影响力能够称得上深远与广泛的,《张猛龙碑》无疑是其中之一,在晚清近现代,上至圣贤,下至百姓,得其法乳者可谓数不胜数。比如汪曾祺小时候写字,笔力稍弱,便会有长辈建议其临写《张猛龙碑》,这在那代人的散文笔记中可以时常读到。  《
摘 要:2017年全国高考物理把选修3-5纳入到了必考的范围,在此背景下往年的一些高考试题有必要进行新的审视和思考。本文结合选修3-5中的动量定理对一道2007年高考题展开深入分析,发现其原答案对细节的把握不够全面,本文在考虑该细节后对该题进行了讨论和反思。  关键词:高考题;细节;斜面;碰撞;动量变化  中图分類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8)5-004
摘要: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具有较高专业价值的学科,并具有较强实践性,学生只有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才能够在工作中游刃有余。所以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中需要应用实践教学方式,该研究将岗证赛融合构建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并对专业教学做出分析。  关键词:岗证赛融合;实践教学;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23-0158-02 
摘要: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作为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能发挥Moodle平台的特点,实现有支持的开放式学习。混合教学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网络自主学习,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与面授辅导相结合。网络课程网络教学团队成员分工明确,沟通顺畅,配合密切,组织得力,是网络课程试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Moodle;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经济数学基础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