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减合并妊娠贫血早产行剖宫产术1例护理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mc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116
  
  患者,女,31岁,身高125cm,体重44kg,2007年10月10日入院。入院后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诊断为:孕26周、甲状腺功能减退、孕1产0、中度贫血。孕前间断用药,孕早期在我科门診建立孕期保健手册,在内分泌与产科医师指导下监测甲状腺功能及胎儿发育情况。入院后提检相关检查,心电图:ST段改变;各项化验回报:Hb 72g/L,PLT 474×109/L,TSH 44.10μU/ml,T4 52.95μU/ml;心率104次/分,余正常。入院后予监护胎心、胎动、TSH、T3及T4、胎儿宫内发育情况、心肺功能,经过抗贫血、促进胎儿宫内发育、口服甲状腺素片、促胎肺成熟等对症治疗,12月4日,患者孕36周,彩超示胎儿发育成熟。考虑随着妊娠周数的增加,子宫增大,导致膈肌上升,患者体形较小,胸腔容量相对小,导致肺顺应性下降,心脏负荷增加,易造成心衰,且胎儿随时可能出现胎死宫内,故应尽早终止妊娠,经医生与家属商讨后于12月4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顺利产出1活男婴,体重2055g,身长46cm,阿氏评分10分,外观无畸形,术中采脐血,检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及TSH,术后新生儿按早产术产儿护理,产妇予头孢噻肟钠、甲硝唑静滴,预防感染、补液、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乳房护理等对症治疗,于12月11日母婴同时出院。
  
  护 理
  
  术前护理:①及时正确的心理护理。②饮食指导。患者由于焦虑紧张及长期口服甲状腺素片,造成贫血、食欲差、进食量少且择食,护士耐心讲解饮食的重要性,制定可行的饮食计划,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并经常看护患者进食后再离去,患者非常感动,进食量和品种逐渐增加,同时遵医嘱口服铁剂抗贫血治疗,血红蛋白由入院时的77g/L,至分娩前达到109g/L,为胎儿发育、手术及术后康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③监测胎心、胎动、甲状腺功能及胎儿宫内发育情况。按时听胎心、胎动,教会孕妇自计胎动,3次/日,每次1小时。指导孕妇左侧卧位,可改变右旋的子宫对子宫动脉的压迫,改善胎盘循环,有利于胎儿宫内发育。按医嘱采静脉血监测甲状腺功能,因采血次数多,孕妇产生惧痛心理,我们每次安排高年资护士操作,保证1次性穿刺成功,不给患者增加痛苦。加强巡视病房,及时发现有无宫缩,以便及早发现早产征兆。
  术前准备:按医嘱备皮、备血、新生儿暖箱预热、葡萄糖及采脐血用物、新生儿监护仪,预防新生儿低血糖及硬肿症等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护理:①预防产后出血:间断按压宫底,了解子宫底部位,严密观察子宫收缩情况,按医嘱及时应用缩宫素。②预防心衰:孕妇术前有S-T段改变,长期服用甲状腺素片,易引起心衰,按医嘱严格控制液体入量及补液速度,术后6小时进食全流食,鼓励产妇进食。③乳房护理:甲状腺素基本不透入乳汁,产后可以哺乳。因早产儿生后静脉输液,加之产妇术后切口痛影响母婴早接触早泌乳,但早产儿应尽早哺母乳,可预防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变及小肠坏死等并发症非常重要,要求护士加强乳房护理,每日热敷按摩乳房,用吸乳器抽吸乳汁喂养早产儿,静滴结束后指导早产儿吸吮乳头,刺激早开奶。该产妇产后2日泌乳量较多,可满足早产儿需要,达到母乳喂养,有效预防早产儿并发症。④健康教育:讲解产褥期的注意事项,指导产妇饮食、休息、运动,保持心情舒畅、外阴清洁,以保证泌乳及避免产褥感染。⑤出院指导及随访:除指导产妇出院后正常护理常规和注意事项,应指导产妇继续监测甲状腺功能,继续替代治疗,另一方面定期监测婴儿甲状腺功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使其自护能力、疾病知识、用药知识得到进一步强化。出院后电话随访至今,该患者能主动定期监测甲功,婴儿甲状腺功能未发现异常,母亲继续口服甲状腺素片治疗。
  
  参考文献
  1 何丽萍.孕妇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中国综合临床,2005,3:54.
  2 李晨阳,腾卫平.甲状腺激素与妊娠.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3,2:46.
其他文献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097    青霉素易致过敏反应,人群中有5%~6%对青霉素过敏,任何年龄、任何剂型和剂量、任何给药途径均可发生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各种青霉素前都应先做药敏试验,试验结果阴性者方可用药。但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只注意观察皮试阳性反应及过敏性休克的反应,而忽略了还有一些其他过敏反应类型[1],笔者在工作中遇到了2例以皮肤症状为首发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098    病历资料    患者,女,20岁,因“停经4个月余,腹痛伴头晕、恶心15小时”,于2007年7月4日急诊入院。  即往G1P0,末次月经2007年2月22日。停经4个月自觉胎动,在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正常。7月3日17:00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呈撕裂样痛伴有头晕及恶心,无晕厥及阴道流血而急诊入院。查:T 37.7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095    资料与方法    自2003~2007年期间,我卫生院共收治并手术268例阑尾炎患者,其中8例被误诊。误诊率达2.99%。  本组8例患者全为男性,其中儿童2例,壮年5例,老年1例。年龄12~65岁。都具备起病较急、发热、右下腹痛及压痛、白细胞升高的临床症状。  误诊情况:2例儿童,原是患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5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101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病中常见病,也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40岁男性、吸烟等,在绝经期的女性较为少见,认为多由雌激素的保护作用。我院在2000~2006年有3例小于50岁未绝经女性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病例,均有服用口服避孕药史。现将此3例病例报告如下。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099    我区位于陕西南部山区地带,山坡、山沟较多,山上马桑树甚多,每年5、6月份马桑果成熟季节,均有儿童误食引起中毒事件发生。现将我科2001年5月~2008年6月收治的儿童急性马桑果中毒78例,总结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78例全为山区农村患儿,其中男48例,女20例,男:女=2.4:1。发病年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103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TM)是由结核菌感染经血液播散侵入蛛网膜下腔而引起软脑膜、蛛网膜,进而累及脑实质和脑血管的病变,是一种最严重的结核病。在抗结核药物问世以前,其死亡率几乎高达100%。我国自普遍推广接种卡介苗和大力开展结核病防治以来,本病的发病率较过去明显下降,预后有很大改善,若早期诊断和早期合理治疗,大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106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院在2006年4月4日~2006年8月17日共收治麻疹病人260例,其中男141例,女119例。0~6个月26例,6个月~5岁102例,6~15岁42例,15岁以上90例。市区内病人110例,占42.3%,乡镇病人150例,占57.7%。  治疗方法:①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保持室内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104    颈髓损伤并高位截瘫患者病变部位高,病死率高,我科自2003~2007年共收治32例,经精心治疗及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本组32例,男21例,女l1例,年龄19~68岁,平均34.6岁。病变部位:颈3~4 4例,颈4~5 7例,颈5~6 12例,颈6~7 9例。受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105    支气管扩张伴咯血是病程长,常反复发作的呼吸道疾病。其基本病变是由于支气管及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使支气管壁损坏变形和持久的扩张。本病多发生于青年和儿童,男性多于女性,可由于多種原因引起。我科2003~2005年共收治此类病人32例,在治疗时,我们采取抢救护理与心理护理相结合,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期刊
摘 要 目的:为减少药液外渗,探讨Z型肌肉注射法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抽取36例患者,采用普通方法及Z型法进行肌肉注射,并进行自身对照。结果:普通法注射36例,药液外溢31例;Z型法注射,药液外溢1例。两者经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Z性肌肉注射法可防止药液外溢,有利于药物剂量的准确性,可减轻注射时的痛苦。  关键词 肌肉注射 Z性肌肉注射 药液外渗  doi:10.396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