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260例临床护理体会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_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106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院在2006年4月4日~2006年8月17日共收治麻疹病人260例,其中男141例,女119例。0~6个月26例,6个月~5岁102例,6~15岁42例,15岁以上90例。市区内病人110例,占42.3%,乡镇病人150例,占57.7%。
  治疗方法:①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保持室内安静、清洁、温度适宜,眼、鼻、口清洁,多饮水,给宜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②对症治疗:高热给小剂量退热剂,咳嗽用止咳药,体质弱的患儿早期肌注丙种球蛋白。③并发症治疗:支气管肺炎,首选青霉素G,每日3~5万U/kg治疗。高热中毒症状严重者,可短期用氢化可的松5~10mg/kg静滴。心肌炎,有心衰者用毒毛旋花子苷K或西地兰。重症者可同时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结 果
  
  治愈237例,好转18例,退院5例。
  
  护 理
  
  休息与饮食: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做好一切生活护理;医护人员合理安排好各种诊疗操作,如查房、服药、注射、输液及其他护理,尽量集中时间进行,减少对病人的打扰;病程中注意给予营养丰富且宜消化的饮食,注意给予维生素A、B、C、D,以补充耗能,防止出现维生素缺乏;根据情况给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少食多餐,避免生冷、干硬、油腻、含刺激性调料品;恢复期逐渐增加饮食的质和量,婴幼儿可给牛奶和豆浆等,年长可恢复正常饮食。
  高热护理:创造良好的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湿润,光线柔和;如无并发症,体温在39.5℃以上者,可酌情给小剂量退热剂,以防惊厥。烦躁不安者可酌情给镇静剂;忌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肤,影响皮疹透发及体温骤降引起末梢循环障碍。可给头枕冰袋降温;供给充足的水分,利于毒素排泄和散热。
  皮肤黏膜护理:保持床褥干燥、清洁、平整,盖被应轻软,内衣柔软宽适,并勤换洗。切忌紧衣厚被“捂汗发疹”;每日用温水或朵贝液彻底清洁口腔2~3次,每次进食后温水清洁口腔,以保持口腔清洁,黏膜湿润;口唇或口角干裂者,应局部涂以甘油或4%的硼酸软膏。口腔黏膜溃疡者,先以1%~3%碳酸氢钠溶液清洁,然后局部涂1%的甲紫或冰硼散;小儿应每日进行臀部及阴部护理1次,大小便后及时更换尿布,保持肛门及外阴清洁。腹泻者应用温水清洁后局部扑粉;出疹期保持皮肤温度微汗为宜。出疹期及退热后常有皮肤瘙痒,应剪短指甲,防止抓伤皮肤。皮痒者可涂炉甘石洗剂或扑止痒粉。退疹后皮肤干燥可涂以润滑油。
  并发症护理:①肺炎: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高热、呼吸困难、紫绀或出疹不顺利等立即与医生联系。呼吸困难者给半卧位。协助病人翻身、排痰。咳喘重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适当给止咳祛痰药,分泌物黏稠不易排除给予药物雾化吸入。有紫绀者给氧。给氧时注意湿化瓶水温保持在50~60℃。
  心血管功能不全:监测生命体征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及时与医生联系。取半卧位。吸氧,烦躁者给镇静剂。严重心肌炎病人,遵医嘱给激素治疗。心衰者遵医嘱给洋地黄制剂,每次用药前务必测脉搏或心率,婴幼儿<100次/分或儿童<80次/分者不可给药,并通知医生。在應用洋地黄制剂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有无恶心、呕吐、眩晕、头痛、心动过缓或心律紊乱等症状。
  用药观察:给麻疹病人做皮试时,应详细询问有无过敏史,选择出疹少的皮试处。局部皮疹和皮试处,分别用不同颜色的圆珠笔做好标记,以便观察,必要时在对侧用0.9%的生理盐水做对照。首次应用抗生素,开始速度要慢,并应守护在病人身旁,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心衰者用洋地黄制剂时,监测病人的脉搏或心率,观察、记录和汇报病人的心率监测情况。
  健康宣教:宣传科普知识,针对病人及家属介绍有关麻疹的相关知识。耐心交代隔离的必要性、方式、注意事项等。给予饮食指导。进行出院指导。
  医护人员防护:按二级防护标准着装,戴12层以上棉纱口罩,每4小时更换1次,潮湿时立即更换。穿工作服、隔离衣、鞋套、工作帽。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消毒,可用0.3%~0.5%碘伏消毒液消毒手,时间为1~3分钟。注意呼吸道及黏膜防护。下班前可用0.9%生理盐水或漱口液漱口,滴眼液滴眼,0.9%生理盐水或0.1%新洁尔灭棉球清洁鼻腔。
其他文献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081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6年6月~2008年6月我院ASAⅠ~Ⅱ级的手外科患者1000例,其中男688例,女312例,年龄15~68岁;体重35~85kg。手术部位包括前臂、腕部、手掌、手指等。所有病例均采用臂丛腋神经阻滞,局麻药用国产0.75%罗哌卡因25ml+0.9%生理盐水15ml,总量40ml;具体
期刊
关键词 地震伤员 X线检查 CT检查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087    根据在本院就诊检查的669例“5·12”汶川特大地震伤员的影像检查资料,对地震伤员受伤部位、各部位受伤的程度,检查方法等进行分析比较,试图探索地震伤害的规律和特点,寻求最佳检查手段和方法,达到检查速度快、病员痛苦少、获取诊断信息多的目的,从而更有利于临床对地震伤员的抢救和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穿刺无水乙醇介入治疗肾囊肿的方法和疗效。方法:42例经US、CT或MRI诊断的50个单纯性肾囊肿,在CT引导定位下经皮穿刺囊肿抽吸,确诊吸出液位囊液后,行无水乙醇反复多次冲洗。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复查,随访疗效。结果:50个囊肿中1次穿刺成功46个,1次穿刺成功率92%;50个囊肿治疗后,均行3~9个月的随访检查:其中28例30个囊肿基本消失(60%);囊肿缩小>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脑梗死的CT表现和分型,评价CT分型对判断临床预后的价值。方法:分析2008年1~4月139例脑梗死病人的CT表现,结合临床进行分型并与临床预后进行对比。结果:将脑梗死分为隐匿型、腔隙型、小脑型、单脑叶型、多脑叶型、出血型6种。其中腔隙型、单脑叶型预后较好,余4种病死及致残率较高。结论:脑梗死CT分型有助于判断临床预后。  关键词 脑梗死 计算机体层摄影 临床预后  doi:10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097    青霉素易致过敏反应,人群中有5%~6%对青霉素过敏,任何年龄、任何剂型和剂量、任何给药途径均可发生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各种青霉素前都应先做药敏试验,试验结果阴性者方可用药。但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只注意观察皮试阳性反应及过敏性休克的反应,而忽略了还有一些其他过敏反应类型[1],笔者在工作中遇到了2例以皮肤症状为首发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098    病历资料    患者,女,20岁,因“停经4个月余,腹痛伴头晕、恶心15小时”,于2007年7月4日急诊入院。  即往G1P0,末次月经2007年2月22日。停经4个月自觉胎动,在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正常。7月3日17:00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呈撕裂样痛伴有头晕及恶心,无晕厥及阴道流血而急诊入院。查:T 37.7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095    资料与方法    自2003~2007年期间,我卫生院共收治并手术268例阑尾炎患者,其中8例被误诊。误诊率达2.99%。  本组8例患者全为男性,其中儿童2例,壮年5例,老年1例。年龄12~65岁。都具备起病较急、发热、右下腹痛及压痛、白细胞升高的临床症状。  误诊情况:2例儿童,原是患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5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101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病中常见病,也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40岁男性、吸烟等,在绝经期的女性较为少见,认为多由雌激素的保护作用。我院在2000~2006年有3例小于50岁未绝经女性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病例,均有服用口服避孕药史。现将此3例病例报告如下。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099    我区位于陕西南部山区地带,山坡、山沟较多,山上马桑树甚多,每年5、6月份马桑果成熟季节,均有儿童误食引起中毒事件发生。现将我科2001年5月~2008年6月收治的儿童急性马桑果中毒78例,总结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78例全为山区农村患儿,其中男48例,女20例,男:女=2.4:1。发病年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103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TM)是由结核菌感染经血液播散侵入蛛网膜下腔而引起软脑膜、蛛网膜,进而累及脑实质和脑血管的病变,是一种最严重的结核病。在抗结核药物问世以前,其死亡率几乎高达100%。我国自普遍推广接种卡介苗和大力开展结核病防治以来,本病的发病率较过去明显下降,预后有很大改善,若早期诊断和早期合理治疗,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