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本模式中发展数学思维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ma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奇妙的密铺”。
  【教材分析】:教材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地面和墙面,理解密铺;第二部分,动手操作和思考,探索密铺图形的特点,体会密铺;第三部分,欣赏和设计密铺图案,感受密铺,获得数学美的体验。这个活动的安排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有关平面图形的特征,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行初步的审美观教育。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素养。就本课来说,学生们已经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掌握它们的一些基本特征。同时也接触过七巧板,能熟练进行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把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平移,设计出美丽的图案,有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获取知识并发展空间观念的经历,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设计思路】:设计本课时,我遵循生本教学模式,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入手,安排了前置性作业,让学生“领受”密铺,在生活与数学的联结处启动思维;再让学生通过组内交流,动手验证,辩证思考等方式展现思维,接着在探索与发现中磨砺思维,“领悟”密铺;最后在实践与创新的锻造中深化思维,“提升”素养,力求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向生命的纵深度拓展。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密铺现象,使学生理解密铺的含义;通过拼摆各种图形,探索密铺的特点,认识一些可以密铺的平面图形。2.在探究多边形密铺条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3.通过欣赏和设计简单的密铺图案,使学生体会到图形之间的转换,充分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享受美的愉悦。
  【教学重点】:掌握密铺的特点、知道哪些图形可以进行密铺。
  【教学难点】:理解密铺的特点,能进行简单的密铺设计。
  【教学过程】:
  前置性作业:寻找生活中一种或两种平面图形铺成的图案,说说它们的铺法。
  一、领受密铺、启动思维:
  1.交流收集的图案,说说铺法。
  2.师:这样的画面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你能找到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吗?(长方形、正方形、还有正六边形)
  3.总结:这些平面图形拼在一起,既平整,又美化了我们的环境。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只用圆形地砖铺的地面?这是什么原因呢?动手试试看?(学生操作)
  4.交流:只用圆形铺地有空隙,重叠起来铺也不行。
  5.比较:和上面三幅图的拼法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6.总结引入:无论什么图形,如果像上面这样无空隙、又不重叠地铺在地面上,这种铺法就叫做“密铺”。
  【设计意图】:此环节创设了对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判断,同时也借助操作启动思维,发现圆在铺的过程中不能满足“无空隙”和“不重叠”的要求,从而凸显图形密铺的特点,揭示密铺的含义。
  二、领悟密铺,展现、磨砺思维:
  (一)体会密铺,展现学生思维
  1.从刚才的画面中,你发现哪些图形可以密铺,哪个图形不能密铺?
  2.猜一猜:下面的几种图形也能密铺吗?
  (1)学生猜测。
  (2)验证猜测结果: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班级交流。
  (3)课件旋转密铺:(多交流学生的思维过程)
  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和等边三角形都能密铺,正五边形不能密铺,中间有空隙。
  3.总结:不管同学们选几块平行四边形或者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他们都能做到无空隙、不重叠,也就是都能密铺。
  【设计意图】:本环节,我充分让学生展示自己铺出的图案,为学生提供感知、比较的丰富素材,通过课件的旋转密铺,进一步体会图形密铺的含义。同时,我将学习要求定位于:根据铺出的直观图判断是不是密铺,并直观地说出理由。
  (二)思辨密铺,磨砺学生的思维
  1.转化后的密铺。(1)讨论:等边三角形和等腰梯形都能密铺,那一般的三角形和梯形能不能密铺呢?(2)课件演示:一般三角形和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3)教师点拨:根据三角形、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我们可以把一般的三角形和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再进行密铺。
  2.两种或两种以上图形的密铺。(1)我们已经知道单独用圆不能密铺,但为什么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很多密铺现象里用到圆呢?(课件出示)(2)总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图形组合起来进行密铺。(3)七巧板的操作(要求:从中选择两种不同的图形密铺。)(4)学生操作展示。(5)交流:你选择了什么图形?为什么?是怎样组合密铺的?
  【设计意图】:运用集体学习的动机促进内化的方法,使知识与思维、情感、态度真正成为学生生命的有机成分,让学生既意会,又言传。
  三、提升素养,深化思维:
  1.同學们,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密铺出了很多美丽的图案。人们也常常用这种创意来设计图形的密铺。这幅图是用哪两种图形组合密铺的?
  2.1619年,数学家们开始利用正多边形密铺平面;200多年后,科学家们发现了许多不同的铺嵌平面的对称图案;后来,艺术家埃舍尔创造了各种动物园的镶嵌。
  3.小小设计师: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图案进行密铺,在方格纸上画出图案。
  【设计意图】:本环节,我引导学生了解了密铺的研究历史,欣赏了艺术家埃舍尔的艺术作品,受到了数学文化的熏陶;发挥了学生极致的想象力进行设计,着眼于将学生的思维深化拓展,感受图形的神奇美妙,感受知识的广博与魅力。
  【结语】:所谓生本教育,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要把“主要依靠教”的教学转变为“在教的帮助下,主要依靠学”,这是生本教育的教学观。我相信,只要我们能辩证地看生本、灵活地用模式,就能真正地让课堂成为巨大的学习磁场。
其他文献
【摘要】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的解题能力,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读和思解决问题中的两个重点,抓好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读和思,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解决问题的能力习惯  数学是在人类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中产生的,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这是对学生的应用能力提
【摘要】在班级管理中激励的作用很大,有效运用激励手段,对于调动学生潜在的积极性,建设团结、和谐、进取的班集体,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但在现实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激励的作用往往没有得到有效发挥。鉴于此,笔者根据自身的班主任管理经历,提出班级管理中激励策略的制订以及注意问题  【关键词】激励措施全体激励全程激励  一、全体激励  在现实的班级管理中,激励往往是管理者(班主任和学校的有关部门)对被管理者(学生
【摘要】本文就结合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以有效教学理论为依据,围绕  新课程教学理念,立足于课堂教学,探讨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构建有效课堂,优化地组织实施教学,以实  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策略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1、有效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  有效教学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
前言:2009年以来,胡锦涛、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足球运动的发展作出重要指示。2009年10月14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开幕式在青岛市举行,国务委员刘延东、国家体育局局长刘鹏等领导同志参加了活动,刘延东同志还就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做了重要发言。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指示:“从娃娃抓起,搞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同志也作出重要指示:1.把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纳入到正在开展的亿
这是本册教材“数学广角”单元中向学生渗透有关植树问题思想方法的一个例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P194“编写意图”中写道“例2是在例1基础上继续探讨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的另一种情况。……解决这个问题时教材首先给出一个错误的结果:‘603=20,每边有20个间隔,所以要栽21棵树。’……发现两端都不栽树时,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少1,利用发现的规律再来完成例题里的计算
摘要:数学应用题主要考察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数学应用题能体现数学知识的总特点。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数学应用题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应用题主要考察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数学应用题能体现数学知识的总特点。但是学生面对高考应用题总是不能得心应手,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教材内容过于简单,脱离实际与高考应用题差距较大。二,只重灌输知识不重视教给学生解题方法和解
【教学解析】分数乘整数是在整数乘法、分數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乘分数、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在教材中的编排,首先通过“袋鼠跳”的例子引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问题,而后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巧妙用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法则进行迁移,给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的机会。
【摘要】地理试卷讲评课是分析学生考试情况、纠正学生存在的错误、弥补教学上的不足、促进学生更加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为主的一种课型,是高三地理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本篇文章中,笔者就地理试卷讲评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地理讲评课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三地理 讲评课 有效 审题 思路 技巧 规范
函数与导数在近年来各省高考数学压轴题的考察中出现非常频繁。通過构造函数并求导的方法,解决数列问题就是其中一种,往往也是比较难处理的问题,技巧性比较强的,本文对这类问题的几个高考原题或模拟题进行分析,来感受这方面题目的解题的巧妙性,提高这类问题解题的技巧方法。
【摘要】控制变量法是为了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用,是一种最常用的、非常有效的探索客观物理规律的科学方。具体做法是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手段(控制实验仪器设备等)主动干预或控制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在特定的观察条件下去探索客观规律。  【关键词】控制变量法 探索案例 物理规律 直观教学 教学效果  物理学科与其它各门学科一样,都有一系列作为理论出发点的基本概念和由推理形式导出的定律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