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琉球的兴起与衰落,正是中国海洋朝贡体系由扩张到收缩的结果。
2009年3月17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问日本,与日本外相签署了将部分驻扎在冲绳的美军撤往关岛的协议,冲绳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冲绳不仅仅有着旖旎的风光和神秘身世,而且,这个位于日本本岛与台湾之间的岛屿,在历史上曾几易其名。它原本并不叫冲绳,而是有一个更为响亮更著名的国号——琉球。
数年前,徜徉在东京著名旧书街神保町的我,偶然购得一本昭和25年(1950年)由东恩纳宽惇撰写的《概说冲绳史》。作者将冲绳史置于日本史框架中进行叙述,否定冲绳历史上曾经是一个重要的独立的王朝国家。而且书中所谓冲绳初民来自日本,冲绳文化是以日本文化为主体的说法也是不可靠的。
事实上,自1429年之后,琉球就已经完成了国家的统一,琉球的统一不仅比日本本岛的统一要早,而且在其鼎盛时期,琉球的国力也曾经比日本强盛,作为一个独立王国,琉球的兴起、鼎盛和最终衰落,主要是中国海洋朝贡体系扩张和收缩的结果。
琉球王国的兴起
明朝成立之前,琉球本岛存在着三个分立的政权:位于琉球本岛的南部、中部和北部的南山政权、中山政权和北山政权。公元1368年明朝成立后,这三个政权分别向明朝提出了朝贡的要求。
所谓朝贡体系,是按照中国儒家的礼制,根据与中国关系的疏近,而确立周边国家与中国关系的基本体系。朝贡的前提是朝贡国必须获得中国的册封。同时在王权交替之际以及庆慰谢恩之机要去中国朝见。实际上,朝贡国因此获得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和消费国给与的最惠国待遇,从而既可以从中国获得大量先进的商品和生产技术,同时也可以通过向中国出口以换取财富。
对于琉球本岛的三个政权先后提出的朝贡要求,明朝按照颁布岁表、授予印章、赐予官服等方式逐一完成了册封手续,到15世纪初期,已分别和“三山”建立了邦交。从此琉球成为了朝贡体系中的一员,进入了以明为核心的海洋贸易圈,而这是琉球兴起的根本契机。
明朝在与“三山”进行朝贡贸易的初期,主要获得用来制造火药的硫磺和用于陆地物资运输的马匹等军需物资,用于剿灭流亡中的元朝后代“北元”。除此之外,自14世纪末以降,苏木、胡椒、乳香等东南亚的物产也出现在“三山”对明朝的朝贡物资中。
在明朝建国之前,日本九州和濑户内海沿岸,因贸易发展不振,部分土豪、商人开始从事劫掠式海盗活动,这些人被称为倭寇。明朝建国初期,为了抑制倭寇和沿海地区居民互相勾结,便实施了海禁政策。海禁实施后,明朝政府就面临着寻找一个能替代中国商人向明朝政府提供各国物产的固定海外贸易渠道的问题。
在众多的朝贡国之间,明朝遂选择了拥有特殊地理优势的琉球,使得琉球因此成为联结大明与东亚、东南亚海上贸易的唯一中转站。这就是说,明朝将原本属于中国商人的那份利益让给了琉球。
明朝还对琉球实施了包含许多特殊内容的“最惠国待遇”。如:恩准琉球的朝贡次数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实际上,从14世纪至15世纪,当时对明朝进行朝贡的国家,已经遍布于东亚(琉球、朝鲜、日本、乌藏斯、哈密、吐鲁番等)与东南亚(安南、暹罗、爪哇、满剌加、真腊、苏门答腊等)。而对明的朝贡次数,琉球则居17国之首,先后共达171次,是居于13位的“日本”的9倍。同时,明朝还向琉球提供朝贡贸易用的先进船只,并派江南人(闽人三十六姓)至琉球教授与外交及贸易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并在福州开设用于专门接待琉球使节的商馆“柔远驿”,更接纳琉球子弟入学于明朝的国立大学——国子监接受汉学教育。闽人三十六姓中包括“知书者,授大夫长史,以为朝贡之司;习航海者,授通事,总为指南之备”。他们在琉球定居以后,便成为代表中国长期协助琉球发展,增进中琉关系的一群精英,为琉球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当今冲绳岛那霸市内,闽三十六姓的旧居虽已不复存在。但是时至今日,在当时闽人聚居的村落“久米村”附近,还可以看到天妃(妈祖)宫和孔庙。
朝贡贸易不仅给琉球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增加了财富,而且也理所当然地加强了琉球内部三个政权间的竞争和权力争夺。最终,出身于山南的英雄尚巴志,在平了中山的察度王统后,先是尊自己的父亲为中山王(即第一代中山王)。紧接着他分别又于1416年灭了山北政权、1429年左右灭了山南政权,结束了三山分立局面,实现了琉球统一。随后尚巴志即位第二代中山王,建立了第一个尚氏王朝。第一代琉球国王尚巴志籽首里城设为王都,为第一尚氏王朝的统治打下了基础。于是在与明朝建立朝贡关系后不到30年,一个以海洋贸易立国的独立王国——琉球王国兴起了。
黄金时代
尚巴志去世后,三山统一前遗留下来的地方诸侯制度“按司制度”未得到很好处理,各地领主拥兵自重,造成了按司和首里城王权之间的摩擦接连不断。以至首里城被烧毁,明朝赐予的“琉球国王之印”也去向不明。直至1469年,第一尚氏王朝的最后一任国王尚德王死后,来自于社会底层,已经55岁的金丸乘着混乱于次年夺取王位,开创了第二尚氏王朝,这次王权交替得到了明朝的承认,1472年,明朝册封使节来到琉球,金丸被册封为中山王。从此琉球王国进入了内政稳定的黎明期。
1479年,尚真登上了琉球王国的王位,凭借着超群的执政才能,在位50年的尚真将琉球王国引向了一个政治经济的鼎盛时期,使琉球成为一个风雅而有礼节的君子国度。
尚真王执政后,立即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内政局稳定的政策。基于按司制度对中央政权的威胁,他首先推行了“削藩”政策。此前,被称为“按司”的地方诸侯在各地建城割据,仅在谒见国王以及处理纠纷时才赶来首里。对此,尚真王要求南山和北山的按司们必须居住在首里,迫使他们远离各自的领地。同时,为了避免因按司们的离开而造成领地的混乱,中央分别派赴“代官”到各领地赴任进行管理。当时聚集首里城的按司以及家眷达到了50多户,一时间首里城人头攒动,一派繁荣景象。尚真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官僚管理体制。
尚真王通过一系列的强化中央集权的政策,令首里城的王权达到空前巩固。另一方面,在国内政局稳定的基础上,尚真王积极加强对军事力量的投入,进行领土扩张。其功绩是在执政期间将琉球的版图扩至八重山诸岛(今属冲绳县,位于台湾与冲绳岛之间),从而构成琉球列岛。此后,从首里下达号令的范围就已经扩大到了琉球列岛。
尚真时代,琉球还迎来了宗教文化发展的第二次高潮。第一尚氏王朝历来崇佛。在尚真即位后第五年,即营造了圆觉寺和荒神堂,其中圆觉寺相当于尚氏王室的宗庙。另外,尚真王将神权也纳入尚氏王朝的统治范围,尊其妹音智殿茂金女巫为“闻得太君”。
在1485年建成的首里城的正殿,至今 岛县。但尚泰王没有察觉出有任何不妥,继续以一独立王国君主的姿态,冷眼旁观,似乎变革与己无关。
1872年,东京政府授意鹿儿岛地方当局,要求尚泰王遣使节庆贺明治天皇登基。尚泰王根据日本方面的要求,派遣伊江王子尚健出使日本,晋见明治天皇,此时,日本外务卿当众宣读了册封琉球中山王尚泰为日本琉球藩藩王的诏书。伊江王子等人闻之大为吃惊,但是终究无可奈何。
日本吞并琉球国的过程,在日本史书中称琉球处分。但此时日本羽翼未丰,恐怕做出太大的动作会引发与清朝的冲突。所以日本对此事不敢过分张扬,故而一边仍然授意尚泰以清朝册封琉球国中山王的身份向清朝进贡,一边紧锣密鼓紧地进行接管琉球的事宜。为了应付清朝,日本政府可谓绞尽脑汁。1871年,宫古岛渔船漂流到台湾,登陆后与当地土著发生流血冲突。以此为借口,日本发动了侵略台湾的战争。就此,1874年与清朝签订《中日北京台事专约》,迫使清朝默认了日本对琉球的宗主关系。
1875年,日本政府命令尚泰停止向清朝进贡,将驻福州的琉球馆使节撤回。琉球对日本的诸多要求一一唯命是从,但是对于断绝与清朝的藩属关系却坚决抗拒。鉴于琉球不肯轻易就范,1879年3月,日本军队连同警察进驻琉球,接收琉球所有政府文件、册籍,宣布废琉球藩为冲绳县,尚泰王被废。亲清的王被族残酷地镇压。一部分王族以及有志之士侥幸逃往中国,继续从事恢复琉球的政治活动。
清朝对日本强行兼并琉球发出强烈抗议,在美国的调停下,日本拟从琉球国土中分割出宫古岛和八重山两岛予清朝,权作补偿,此即所谓琉球分岛。但分岛案由于双方协议不一,一直拖延,直到甲午战争北洋海军战败之后,琉球事遂不了了之。
之后的尚泰一直居住在东京,被日本政府所监视。1901年,59岁的尚泰病逝,遗体回葬故国琉球的玉陵——在被囚数十年后尚泰终于可以回到他列祖列宗身边安息了。
二战劫难中求生
被纳入日本以后冲绳县的法制建设与日本本土体制是脱轨的,琉球王朝时期的制度仍被沿用。明治政府所提出的“国民国家”的理念在冲绳的实现,大致要晚于日本本土10~25年。
太平洋战争期间,冲绳又成了日本本土的防火墙和最后防线,饱受战火洗礼。1944年10月10日,作为空袭日本本土的前奏,那霸市90%被美军摧毁。太平洋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将冲绳人作为被日本同化的少数民族予以对待,将冲绳县以及鹿儿岛县的奄美诸岛,作为托管统治领土接受美国军政管理。但是,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琉球在美国政府的眼中又成为了位于东亚的重要军事基地。
在1952年4月28日生效的“与日本国和平条约”中,美国就日本对琉球的潜在主权予以认可,但规定琉球由美军正式管理。在美国军政府治下的“琉球政府”并无实权,听任美军在琉球各地建设基地和军事设施。由于美军在岛内频频肇事,1969年尼克松答应返还琉球给日本。1972年,琉球政府改为冲绳县,划归日本。
对于琉球的主权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逃往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提出,签订“冲绳返还协定”时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并没有参加,所以对于琉球归还日本一事“中华民国”不予以承认。而后,由于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推进,台湾当局和日本断交,而就日本对于琉球的领有问题台湾当局一直没有予以承认。至今,在台湾当局的报告中,也将琉球和日本用不同颜色区分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日共同声明中,强调尊重中日双方的主权和领土所有权,但未涉及琉球闯题。
在南国灿烂的蓝天下,位于那霸市中心的尚氏王朝故都——明朝建筑风格的首里城依旧矗立。放眼望去,环绕首里城的那片海冰与昔日一样碧蓝而清澈。自琉球王国尚氏王朝兴起的那一天起,首里城的天和水就是琉球人命运的见证人和守护神。580年后的今天,琉球王国已经消失,尚氏王朝早已不复存在。但是,只要琉球人还在,首里城的天和水就一定会永远地守护着这块属于琉球人的海上家园。
2009年3月17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问日本,与日本外相签署了将部分驻扎在冲绳的美军撤往关岛的协议,冲绳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冲绳不仅仅有着旖旎的风光和神秘身世,而且,这个位于日本本岛与台湾之间的岛屿,在历史上曾几易其名。它原本并不叫冲绳,而是有一个更为响亮更著名的国号——琉球。
数年前,徜徉在东京著名旧书街神保町的我,偶然购得一本昭和25年(1950年)由东恩纳宽惇撰写的《概说冲绳史》。作者将冲绳史置于日本史框架中进行叙述,否定冲绳历史上曾经是一个重要的独立的王朝国家。而且书中所谓冲绳初民来自日本,冲绳文化是以日本文化为主体的说法也是不可靠的。
事实上,自1429年之后,琉球就已经完成了国家的统一,琉球的统一不仅比日本本岛的统一要早,而且在其鼎盛时期,琉球的国力也曾经比日本强盛,作为一个独立王国,琉球的兴起、鼎盛和最终衰落,主要是中国海洋朝贡体系扩张和收缩的结果。
琉球王国的兴起
明朝成立之前,琉球本岛存在着三个分立的政权:位于琉球本岛的南部、中部和北部的南山政权、中山政权和北山政权。公元1368年明朝成立后,这三个政权分别向明朝提出了朝贡的要求。
所谓朝贡体系,是按照中国儒家的礼制,根据与中国关系的疏近,而确立周边国家与中国关系的基本体系。朝贡的前提是朝贡国必须获得中国的册封。同时在王权交替之际以及庆慰谢恩之机要去中国朝见。实际上,朝贡国因此获得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和消费国给与的最惠国待遇,从而既可以从中国获得大量先进的商品和生产技术,同时也可以通过向中国出口以换取财富。
对于琉球本岛的三个政权先后提出的朝贡要求,明朝按照颁布岁表、授予印章、赐予官服等方式逐一完成了册封手续,到15世纪初期,已分别和“三山”建立了邦交。从此琉球成为了朝贡体系中的一员,进入了以明为核心的海洋贸易圈,而这是琉球兴起的根本契机。
明朝在与“三山”进行朝贡贸易的初期,主要获得用来制造火药的硫磺和用于陆地物资运输的马匹等军需物资,用于剿灭流亡中的元朝后代“北元”。除此之外,自14世纪末以降,苏木、胡椒、乳香等东南亚的物产也出现在“三山”对明朝的朝贡物资中。
在明朝建国之前,日本九州和濑户内海沿岸,因贸易发展不振,部分土豪、商人开始从事劫掠式海盗活动,这些人被称为倭寇。明朝建国初期,为了抑制倭寇和沿海地区居民互相勾结,便实施了海禁政策。海禁实施后,明朝政府就面临着寻找一个能替代中国商人向明朝政府提供各国物产的固定海外贸易渠道的问题。
在众多的朝贡国之间,明朝遂选择了拥有特殊地理优势的琉球,使得琉球因此成为联结大明与东亚、东南亚海上贸易的唯一中转站。这就是说,明朝将原本属于中国商人的那份利益让给了琉球。
明朝还对琉球实施了包含许多特殊内容的“最惠国待遇”。如:恩准琉球的朝贡次数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实际上,从14世纪至15世纪,当时对明朝进行朝贡的国家,已经遍布于东亚(琉球、朝鲜、日本、乌藏斯、哈密、吐鲁番等)与东南亚(安南、暹罗、爪哇、满剌加、真腊、苏门答腊等)。而对明的朝贡次数,琉球则居17国之首,先后共达171次,是居于13位的“日本”的9倍。同时,明朝还向琉球提供朝贡贸易用的先进船只,并派江南人(闽人三十六姓)至琉球教授与外交及贸易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并在福州开设用于专门接待琉球使节的商馆“柔远驿”,更接纳琉球子弟入学于明朝的国立大学——国子监接受汉学教育。闽人三十六姓中包括“知书者,授大夫长史,以为朝贡之司;习航海者,授通事,总为指南之备”。他们在琉球定居以后,便成为代表中国长期协助琉球发展,增进中琉关系的一群精英,为琉球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当今冲绳岛那霸市内,闽三十六姓的旧居虽已不复存在。但是时至今日,在当时闽人聚居的村落“久米村”附近,还可以看到天妃(妈祖)宫和孔庙。
朝贡贸易不仅给琉球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增加了财富,而且也理所当然地加强了琉球内部三个政权间的竞争和权力争夺。最终,出身于山南的英雄尚巴志,在平了中山的察度王统后,先是尊自己的父亲为中山王(即第一代中山王)。紧接着他分别又于1416年灭了山北政权、1429年左右灭了山南政权,结束了三山分立局面,实现了琉球统一。随后尚巴志即位第二代中山王,建立了第一个尚氏王朝。第一代琉球国王尚巴志籽首里城设为王都,为第一尚氏王朝的统治打下了基础。于是在与明朝建立朝贡关系后不到30年,一个以海洋贸易立国的独立王国——琉球王国兴起了。
黄金时代
尚巴志去世后,三山统一前遗留下来的地方诸侯制度“按司制度”未得到很好处理,各地领主拥兵自重,造成了按司和首里城王权之间的摩擦接连不断。以至首里城被烧毁,明朝赐予的“琉球国王之印”也去向不明。直至1469年,第一尚氏王朝的最后一任国王尚德王死后,来自于社会底层,已经55岁的金丸乘着混乱于次年夺取王位,开创了第二尚氏王朝,这次王权交替得到了明朝的承认,1472年,明朝册封使节来到琉球,金丸被册封为中山王。从此琉球王国进入了内政稳定的黎明期。
1479年,尚真登上了琉球王国的王位,凭借着超群的执政才能,在位50年的尚真将琉球王国引向了一个政治经济的鼎盛时期,使琉球成为一个风雅而有礼节的君子国度。
尚真王执政后,立即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内政局稳定的政策。基于按司制度对中央政权的威胁,他首先推行了“削藩”政策。此前,被称为“按司”的地方诸侯在各地建城割据,仅在谒见国王以及处理纠纷时才赶来首里。对此,尚真王要求南山和北山的按司们必须居住在首里,迫使他们远离各自的领地。同时,为了避免因按司们的离开而造成领地的混乱,中央分别派赴“代官”到各领地赴任进行管理。当时聚集首里城的按司以及家眷达到了50多户,一时间首里城人头攒动,一派繁荣景象。尚真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官僚管理体制。
尚真王通过一系列的强化中央集权的政策,令首里城的王权达到空前巩固。另一方面,在国内政局稳定的基础上,尚真王积极加强对军事力量的投入,进行领土扩张。其功绩是在执政期间将琉球的版图扩至八重山诸岛(今属冲绳县,位于台湾与冲绳岛之间),从而构成琉球列岛。此后,从首里下达号令的范围就已经扩大到了琉球列岛。
尚真时代,琉球还迎来了宗教文化发展的第二次高潮。第一尚氏王朝历来崇佛。在尚真即位后第五年,即营造了圆觉寺和荒神堂,其中圆觉寺相当于尚氏王室的宗庙。另外,尚真王将神权也纳入尚氏王朝的统治范围,尊其妹音智殿茂金女巫为“闻得太君”。
在1485年建成的首里城的正殿,至今 岛县。但尚泰王没有察觉出有任何不妥,继续以一独立王国君主的姿态,冷眼旁观,似乎变革与己无关。
1872年,东京政府授意鹿儿岛地方当局,要求尚泰王遣使节庆贺明治天皇登基。尚泰王根据日本方面的要求,派遣伊江王子尚健出使日本,晋见明治天皇,此时,日本外务卿当众宣读了册封琉球中山王尚泰为日本琉球藩藩王的诏书。伊江王子等人闻之大为吃惊,但是终究无可奈何。
日本吞并琉球国的过程,在日本史书中称琉球处分。但此时日本羽翼未丰,恐怕做出太大的动作会引发与清朝的冲突。所以日本对此事不敢过分张扬,故而一边仍然授意尚泰以清朝册封琉球国中山王的身份向清朝进贡,一边紧锣密鼓紧地进行接管琉球的事宜。为了应付清朝,日本政府可谓绞尽脑汁。1871年,宫古岛渔船漂流到台湾,登陆后与当地土著发生流血冲突。以此为借口,日本发动了侵略台湾的战争。就此,1874年与清朝签订《中日北京台事专约》,迫使清朝默认了日本对琉球的宗主关系。
1875年,日本政府命令尚泰停止向清朝进贡,将驻福州的琉球馆使节撤回。琉球对日本的诸多要求一一唯命是从,但是对于断绝与清朝的藩属关系却坚决抗拒。鉴于琉球不肯轻易就范,1879年3月,日本军队连同警察进驻琉球,接收琉球所有政府文件、册籍,宣布废琉球藩为冲绳县,尚泰王被废。亲清的王被族残酷地镇压。一部分王族以及有志之士侥幸逃往中国,继续从事恢复琉球的政治活动。
清朝对日本强行兼并琉球发出强烈抗议,在美国的调停下,日本拟从琉球国土中分割出宫古岛和八重山两岛予清朝,权作补偿,此即所谓琉球分岛。但分岛案由于双方协议不一,一直拖延,直到甲午战争北洋海军战败之后,琉球事遂不了了之。
之后的尚泰一直居住在东京,被日本政府所监视。1901年,59岁的尚泰病逝,遗体回葬故国琉球的玉陵——在被囚数十年后尚泰终于可以回到他列祖列宗身边安息了。
二战劫难中求生
被纳入日本以后冲绳县的法制建设与日本本土体制是脱轨的,琉球王朝时期的制度仍被沿用。明治政府所提出的“国民国家”的理念在冲绳的实现,大致要晚于日本本土10~25年。
太平洋战争期间,冲绳又成了日本本土的防火墙和最后防线,饱受战火洗礼。1944年10月10日,作为空袭日本本土的前奏,那霸市90%被美军摧毁。太平洋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将冲绳人作为被日本同化的少数民族予以对待,将冲绳县以及鹿儿岛县的奄美诸岛,作为托管统治领土接受美国军政管理。但是,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琉球在美国政府的眼中又成为了位于东亚的重要军事基地。
在1952年4月28日生效的“与日本国和平条约”中,美国就日本对琉球的潜在主权予以认可,但规定琉球由美军正式管理。在美国军政府治下的“琉球政府”并无实权,听任美军在琉球各地建设基地和军事设施。由于美军在岛内频频肇事,1969年尼克松答应返还琉球给日本。1972年,琉球政府改为冲绳县,划归日本。
对于琉球的主权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逃往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提出,签订“冲绳返还协定”时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并没有参加,所以对于琉球归还日本一事“中华民国”不予以承认。而后,由于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推进,台湾当局和日本断交,而就日本对于琉球的领有问题台湾当局一直没有予以承认。至今,在台湾当局的报告中,也将琉球和日本用不同颜色区分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日共同声明中,强调尊重中日双方的主权和领土所有权,但未涉及琉球闯题。
在南国灿烂的蓝天下,位于那霸市中心的尚氏王朝故都——明朝建筑风格的首里城依旧矗立。放眼望去,环绕首里城的那片海冰与昔日一样碧蓝而清澈。自琉球王国尚氏王朝兴起的那一天起,首里城的天和水就是琉球人命运的见证人和守护神。580年后的今天,琉球王国已经消失,尚氏王朝早已不复存在。但是,只要琉球人还在,首里城的天和水就一定会永远地守护着这块属于琉球人的海上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