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科学探究中的一些问题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wolfwv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如何最有效地进行科学探究教学是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存在的令人困惑的问题。本文认为,探究式教学是一种精心编排的教学活动,但不是唯一的教学方法;不是所有的探究活动都要强调亲自动手;教学中不能割裂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二者之间的关系;探究式教学并不是杂乱无章,而是一种精心编排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 小学科学探究问题
  
  随着小学科学课的普及,虽然“科学探究”一词经常被提到,但对于什么是科学探究和如何最有效地进行科学探究仍使部分教师深感困惑。教育工作者很少有机会亲自体验科学研究,对此,多数人认为教师做学生时没有学过科学探究,也没有学过如何用这种方法教学生。下面是我对其中一些最普遍的问题的思考。
  
  一、探究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方法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式教学是科学教育的主要特征,但是没有把探究式教学当作教学的唯一方法。科学教学应该包括多种教学方法。即使是在探究式教学中也包含着多种形式和方法。
  教师必须为完成特定的学习目标确定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些特定目标包括形成概念性理解、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和体会科学探究等。参加强调动手的活动,阅读有关资料,开展班级讨论,教师进行示范演示,参加有助于提高能力的活动,观看影片、录像,进行科学探究等诸多方法,只要适当地加以运用,就都是很重要的教育手段。对于教师而言,教学目的就是要在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指导这三方面创造一种教学平衡。如果教师过于僵化科学探究和其他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就会大大削弱成功地进行科学教育的可能性。
  
  二、不是所有强调动手的活动都是探究,也不是所有的探究活动都要强调亲自动手
  
  如今,课堂教学可以利用许多高质量、强调动手的科学课程和科学材料。但是,使用强调动手的教学法并不总能保证教学科学进行的有效性,强调动手的教学法不一定就是探究式教学法。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应有机会提出自己的问题,计划、设计并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回答其中的一些问题,有充足的时间思考问题、互相交流,以发展概念并为自己的发现辩护。
  用探究的方法教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允许学生拥有适度的自主权,即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并寻找合适的途径解答这些问题。这并不意味着每个学生都从他自己的问题出发进行工作或是独立地进行科学探究。富有成效的探究活动可以由全班学生就同一个问题展开探究活动,或是分小组探究不同的问题。
  强调动手的学习活动是否就是探究活动,这常常要由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并让他们找到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给予的弹性程度而定。这有别于教师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采用相同的方法找到共同答案。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明确他打算让学生掌握什么科学概念,允许学生的探究活动出现多样性,承认对于同一个问题可能存在多种解决方法。
  虽然探究式学习包含要求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发展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的目标,但强调亲自动手的学习并不是达到这些教学目标的唯一方法,其他的资源对于激发问题和提供信息也很重要。一方面,书本、文章、英特网上的信息和个人亲自参加的会议和进行的访问都能激起学生对某一论题的最初兴趣,从而引发科学探究活动。另一方面,一旦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这些资料就可以成为辅助材料为科学探究活动提供额外的支持。
  
  三、不能割裂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二者之间的关系
  
  科学教育改革时期,应该把教学重点主要放在教学内容上还是放在教学过程中呢?我认为,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都很关键,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探究有助于学生掌握了解周围世界的方法。“学习科学具有双重优点,因为科学既是一种方法,又是一系列思想,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结果。作为一个过程,科学提供了寻找信息、检验思想以及寻求合理解释的方法;作为一种结果,科学是能够用来理解新的经历的思想体系”。(温·哈伦《投入科学》)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探究的过程与获得概念性的理解和知识这两者是协调一致、齐头并进的。但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能否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依赖老师和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的经验和信心。我们常容易出现一方面强调既重视过程技能的发展又重视科学内容的掌握,另一方面却又只对其中的一项进行细致的检查,而忽略另一项。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发展探究技能,使之成为一名优秀的探究者,要相信:只要有大量的实践,假以时日,这些技能就能发展成熟。
  
  四、探究式教学并不是杂乱无章,而是一种精心编排的教学活动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尽管探究式教学有不同的要求,但它也需要高水平的组织、计划和安排,这有赖于师生的共同努力。能够为科学探究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的课堂环境需要有意识地培育。教师应该为科学探究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起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促进者或向导,教师要设计出一系列概念性的框架,对此学生们可以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这种概念性的框架是指导学生深入学习科学概念的基础。在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作巡视并与各个小组交流,听学生们的问题和想法,不时评价他们的探究进程并确定合适学生进程的学习计划。必要时,教师还要把学生集中起来,通过演讲、示范或讨论等形式提供其他信息。
  学生对探究性学习意识的形成有着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从易到难,从具体到复杂,使学生逐步树立探究的意识,掌握探究的方式与方法。
  首先是敢于探究。敢于向司空见惯的行为和公众认可的标准答案提出质疑,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而探究习惯却是学生在学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的。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对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培养,要给他们营造探究性学习氛围和空间,使他们勇敢地跨出探究的第一步。教师应制定正确的探究目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引导学生寻找逐步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探究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或困难,教师应主动倾听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失败中汲取教训,获得成功并享受成功的快乐。其次是善于探究。探究是学生的一种学习行为,必须持之以恒,通过教师不断地引导从而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探究。再次是乐于探究。当学生把探究作为一种学习的需要,逐步成为学习的行为习惯时,就会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学习也就会成为学生的一种内驱动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例如在指导《压缩空气》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玩皮球,在玩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有趣的问题,如:皮球为什么可以捏扁,放手后会复原?为什么有的球弹性好,有的球弹性差?……学生带着自己发现的问题探究,探究兴趣就会更浓厚。弹性是怎样产生的呢?弹性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呢?学生提出问题,再带着问题去探究,逐渐构建起从实践——提出问题——再实践的循序渐进的知识结构。
  为了使探究活动更有成效,教师应该为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打好基础。教师还应该创造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环境,让学生可以在这种环境中学会如何组织和使用教学材料,营造一个能够提供支持的社会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这种环境中以小组或大组形式进行合作,积极参与对话交流并学会尊重别人的看法。
其他文献
针对难选金矿的生物氧化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生物反应器。为了减少颗粒间的摩擦、降低能耗和增加单位容积氧气转移速度 ,应将硫化矿物颗粒捕俘到惰性介质 (非纺织物 )的孔隙
2008年10月开学,我欣喜地迎来08数控301班44位大一新生,担任新班主任的我信心满满,因为军训开始几天了,学生军容整齐,认真自觉,操练水平比周围班明显强出几分,每天看他们在夏末阳光下暴晒的一张张淌汗又严肃的褐色小脸庞,我心里都是乐滋滋的,觉得自己幸运,有一班好学生。  军训第四天中午刚吃过午饭,我接到系主任的电话:“你班来了一个学生,父母不让读书偷跑到学校的,啥都没带,正在你办公室要办缓缴学
学位
主题是教师与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经验与学习的需要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等进行分析、归纳等而产生的概括。本文作者对主题进行了解读,并分析了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策略和组织策略
慢性肺心病属祖国医学"咳喘"、"痰饮"、"肺胀"、"心悸"、"水肿"等病症的范畴,是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症.其发展至心衰阶段者,中医辨
摘要: 本文认为,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应灵活地跳出教材,在拓展学习语文的空间中求“生成”;打破僵化,在学习环境的变化中完善“预设”,以期打破预设,让师生和“课堂”一起成长。  关键词: 作文教学生成预设    在一节作文课上,我要求学生写一篇与动物有关的作文,在讨论选材的时候,举手的学生寥寥无几,所选的题材大多没有创意,依然停留在中年级的认知上。就在我无计可施之际,走廊外传来了一阵小鸟唧唧喳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常态化,学校的支持与保障是关键。通过几年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与探索,我认为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中应做到内外兼顾:对内调整好课堂知识结构、知识外延及教师配备;对外调动教师内动力、调整学科整合、激发家长的参与,这样才能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常态化。    一、内调三点    1.调整课堂结构——找准知识点  以往的课堂在激趣上下功夫,可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并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下水作文”成为语文教学界的流行语。  所谓“下水作文”就是把写作比作游泳,要教会别人游泳,教者自己必须会游泳;教者会游泳,也不能光站在岸上指挥,必须一同下水。大部分老师都把“下水作文”这个理念用到了作文当中去,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课堂何处不“下水”,在课堂的任何地方、任何教学环节,老师都可以“下水”和学生一起游泳,游到有效教学的彼岸。下面我具体谈一谈课堂实践的
要使课堂教学取得显著的成效,关键在于课堂的高效率。以往强调的课堂有效性包含一般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实质上强调课堂的高效性更为重要。如何构建高效课堂?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思考。    一、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它包括师生课内、外的关系,专业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课内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1.课内、外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关系,教师应耐心地听取学生的反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解答他们的疑难,获取他们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能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本文分析了培养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