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幡下的八角街

来源 :走遍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bobo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布达拉宫是西藏标志的话,那么,八角街就是西藏历史与文明的缩影。
  八角街位于拉萨市区东南方向的拉萨河北侧,以著名的大昭寺为中心的一个环形街道而成的整个片区,旧式的房舍里充盈着浓郁的藏族生活气息,到处飘扬着经幡,荡漾着桑烟。
  


  八角街是当年为了建筑大昭寺,并随着大昭寺的发展而建设和发展起来的街坊。公元6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决定修建大昭寺后,亲率伦臣大相住到了涡汤湖附近,以便对工程加以监督。人们为了表达对王的尊敬,在湖的周边修起四座房舍,供松赞干布和他的臣相嫔妃居住。大昭寺建成以后,四方游僧、八面信徒纷纷而至,在大昭寺的周围逐渐出现了18座家族式的建筑,成为远道而来朝佛或买卖者的落脚之地,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大昭寺成了佛教的传播中心,周围又相继出现了一些僧人宿舍、宗教学校和小寺庙之类的建筑,更有许多信徒干脆背井离乡来到大昭寺周围定居,接着,相应的服务设施、货摊店堂、手工作坊应运而生,至此,八角街就成为包罗万象、无所不有的拉萨社会生活的浓缩了。
  漫步街面,高耸的藏式楼房一幢紧挨一幢,有的白墙红顶、气派宏大;有的披满尘埃、简陋歪斜;有的门户洞开、窗明透亮;有的阳台花草飘香、芬芳美艳。环形的街道两侧,商店林立,摊点逶迤,商品琳琅满目,游人摩肩接踵。近千家手工艺品商店和摊点云集于此,使之成为名符其实的商业中心和商品集散地。民族手工业品卡垫、围裙、绣花藏篷,五金工艺品水壶、腰刀、手饰,及乐器、马饰、烟锅、工艺雕塑、艺术唐卡等摆满了摊点;各种藏式服装、传教器具也是应有尽有;形形色色的茶馆、酒楼、饭庄、咖啡厅、手工作坊抬头可见;即使购买内地难寻的印度香和藏药,也易如反掌;下密院、印经院、席德寺废墟、仓姑尼庵、清真寺等多种文化神秘碰撞的地方,也都紧邻八角街,令人流连忘返。
  八角街内外,许多古迹散落其间。在环路与公路交叉口的道口上,曾竖立着高大的"觉牙达金"大法轮柱,姑娘年满16岁,就要到这里举行庆祝成年的仪式。在转径路的终端,是松曲热遗址,过去大昭寺举行祈愿法会期间,西藏佛教界要在这里统考头等格西。"法王宫"曲结颇章、为财神爷烧香的小白塔、清朝驻藏大臣衙门、旧木鹿寺、吐巴、色拉达廓,铭记着昨天的历史与沧桑。
  大昭寺广场,是八角街的精华所在。两根高高的木杆上,缠绕着道道经幡,象征着吉祥和神圣。两侧的摊点规整划一,成溜成排。绿化池里花草繁茂、芳香漫溢。广场上游人如蚁、僧侣成群,拍照的、流连的、购物的、祈祷的、转经的、叩长头的,五光十色,风情万种。广场正面大昭寺门前,来自四面八方的信徒们顶礼膜拜,旁若无人,意念空灵,或默默祈祷,或连叩长头,将心中的希冀与祝福挥洒得淋漓酣畅,寺门里飘出的袅袅香气,烟雾漂渺,更增添无尽的奥秘与神圣。
  八角街的环形街道,也是藏族群众心中最重要的一条转径道,傍晚转径的特定时间一到,那些互不相识的人们--有来自藏北牧区穿白袍的,有来自康巴山区盘英雄结的,还有住在八角街区、衣着亮丽的……总之,各色各样的信徒,像是突然接到了一项无声的命令,在使人猛然感到一阵骚动之后,便开始严格地按顺时针方向沿着这条环形路走下去……
  如果说布达拉宫是西藏标志的话,那么,八角街就是西藏历史与文明的缩影。
  八角街位于拉萨市区东南方向的拉萨河北侧,以著名的大昭寺为中心的一个环形街道而成的整个片区,旧式的房舍里充盈着浓郁的藏族生活气息,到处飘扬着经幡,荡漾着桑烟。
  八角街是当年为了建筑大昭寺,并随着大昭寺的发展而建设和发展起来的街坊。公元6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决定修建大昭寺后,亲率伦臣大相住到了涡汤湖附近,以便对工程加以监督。人们为了表达对王的尊敬,在湖的周边修起四座房舍,供松赞干布和他的臣相嫔妃居住。大昭寺建成以后,四方游僧、八面信徒纷纷而至,在大昭寺的周围逐渐出现了18座家族式的建筑,成为远道而来朝佛或买卖者的落脚之地,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大昭寺成了佛教的传播中心,周围又相继出现了一些僧人宿舍、宗教学校和小寺庙之类的建筑,更有许多信徒干脆背井离乡来到大昭寺周围定居,接着,相应的服务设施、货摊店堂、手工作坊应运而生,至此,八角街就成为包罗万象、无所不有的拉萨社会生活的浓缩了。
  漫步街面,高耸的藏式楼房一幢紧挨一幢,有的白墙红顶、气派宏大;有的披满尘埃、简陋歪斜;有的门户洞开、窗明透亮;有的阳台花草飘香、芬芳美艳。环形的街道两侧,商店林立,摊点逶迤,商品琳琅满目,游人摩肩接踵。近千家手工艺品商店和摊点云集于此,使之成为名符其实的商业中心和商品集散地。民族手工业品卡垫、围裙、绣花藏篷,五金工艺品水壶、腰刀、手饰,及乐器、马饰、烟锅、工艺雕塑、艺术唐卡等摆满了摊点;各种藏式服装、传教器具也是应有尽有;形形色色的茶馆、酒楼、饭庄、咖啡厅、手工作坊抬头可见;即使购买内地难寻的印度香和藏药,也易如反掌;下密院、印经院、席德寺废墟、仓姑尼庵、清真寺等多种文化神秘碰撞的地方,也都紧邻八角街,令人流连忘返。
  


  八角街内外,许多古迹散落其间。在环路与公路交叉口的道口上,曾竖立着高大的"觉牙达金"大法轮柱,姑娘年满16岁,就要到这里举行庆祝成年的仪式。在转径路的终端,是松曲热遗址,过去大昭寺举行祈愿法会期间,西藏佛教界要在这里统考头等格西。"法王宫"曲结颇章、为财神爷烧香的小白塔、清朝驻藏大臣衙门、旧木鹿寺、吐巴、色拉达廓,铭记着昨天的历史与沧桑。
  大昭寺广场,是八角街的精华所在。两根高高的木杆上,缠绕着道道经幡,象征着吉祥和神圣。两侧的摊点规整划一,成溜成排。绿化池里花草繁茂、芳香漫溢。广场上游人如蚁、僧侣成群,拍照的、流连的、购物的、祈祷的、转经的、叩长头的,五光十色,风情万种。广场正面大昭寺门前,来自四面八方的信徒们顶礼膜拜,旁若无人,意念空灵,或默默祈祷,或连叩长头,将心中的希冀与祝福挥洒得淋漓酣畅,寺门里飘出的袅袅香气,烟雾漂渺,更增添无尽的奥秘与神圣。
  八角街的环形街道,也是藏族群众心中最重要的一条转径道,傍晚转径的特定时间一到,那些互不相识的人们--有来自藏北牧区穿白袍的,有来自康巴山区盘英雄结的,还有住在八角街区、衣着亮丽的……总之,各色各样的信徒,像是突然接到了一项无声的命令,在使人猛然感到一阵骚动之后,便开始严格地按顺时针方向沿着这条环形路走下去……
  如果说布达拉宫是西藏标志的话,那么,八角街就是西藏历史与文明的缩影。
  八角街位于拉萨市区东南方向的拉萨河北侧,以著名的大昭寺为中心的一个环形街道而成的整个片区,旧式的房舍里充盈着浓郁的藏族生活气息,到处飘扬着经幡,荡漾着桑烟。
  八角街是当年为了建筑大昭寺,并随着大昭寺的发展而建设和发展起来的街坊。公元6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决定修建大昭寺后,亲率伦臣大相住到了涡汤湖附近,以便对工程加以监督。人们为了表达对王的尊敬,在湖的周边修起四座房舍,供松赞干布和他的臣相嫔妃居住。大昭寺建成以后,四方游僧、八面信徒纷纷而至,在大昭寺的周围逐渐出现了18座家族式的建筑,成为远道而来朝佛或买卖者的落脚之地,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大昭寺成了佛教的传播中心,周围又相继出现了一些僧人宿舍、宗教学校和小寺庙之类的建筑,更有许多信徒干脆背井离乡来到大昭寺周围定居,接着,相应的服务设施、货摊店堂、手工作坊应运而生,至此,八角街就成为包罗万象、无所不有的拉萨社会生活的浓缩了。
  漫步街面,高耸的藏式楼房一幢紧挨一幢,有的白墙红顶、气派宏大;有的披满尘埃、简陋歪斜;有的门户洞开、窗明透亮;有的阳台花草飘香、芬芳美艳。环形的街道两侧,商店林立,摊点逶迤,商品琳琅满目,游人摩肩接踵。近千家手工艺品商店和摊点云集于此,使之成为名符其实的商业中心和商品集散地。民族手工业品卡垫、围裙、绣花藏篷,五金工艺品水壶、腰刀、手饰,及乐器、马饰、烟锅、工艺雕塑、艺术唐卡等摆满了摊点;各种藏式服装、传教器具也是应有尽有;形形色色的茶馆、酒楼、饭庄、咖啡厅、手工作坊抬头可见;即使购买内地难寻的印度香和藏药,也易如反掌;下密院、印经院、席德寺废墟、仓姑尼庵、清真寺等多种文化神秘碰撞的地方,也都紧邻八角街,令人流连忘返。
  八角街内外,许多古迹散落其间。在环路与公路交叉口的道口上,曾竖立着高大的"觉牙达金"大法轮柱,姑娘年满16岁,就要到这里举行庆祝成年的仪式。在转径路的终端,是松曲热遗址,过去大昭寺举行祈愿法会期间,西藏佛教界要在这里统考头等格西。"法王宫"曲结颇章、为财神爷烧香的小白塔、清朝驻藏大臣衙门、旧木鹿寺、吐巴、色拉达廓,铭记着昨天的历史与沧桑。
  大昭寺广场,是八角街的精华所在。两根高高的木杆上,缠绕着道道经幡,象征着吉祥和神圣。两侧的摊点规整划一,成溜成排。绿化池里花草繁茂、芳香漫溢。广场上游人如蚁、僧侣成群,拍照的、流连的、购物的、祈祷的、转经的、叩长头的,五光十色,风情万种。广场正面大昭寺门前,来自四面八方的信徒们顶礼膜拜,旁若无人,意念空灵,或默默祈祷,或连叩长头,将心中的希冀与祝福挥洒得淋漓酣畅,寺门里飘出的袅袅香气,烟雾漂渺,更增添无尽的奥秘与神圣。
  八角街的环形街道,也是藏族群众心中最重要的一条转径道,傍晚转径的特定时间一到,那些互不相识的人们--有来自藏北牧区穿白袍的,有来自康巴山区盘英雄结的,还有住在八角街区、衣着亮丽的……总之,各色各样的信徒,像是突然接到了一项无声的命令,在使人猛然感到一阵骚动之后,便开始严格地按顺时针方向沿着这条环形路走下去……
  如果说布达拉宫是西藏标志的话,那么,八角街就是西藏历史与文明的缩影。
  八角街位于拉萨市区东南方向的拉萨河北侧,以著名的大昭寺为中心的一个环形街道而成的整个片区,旧式的房舍里充盈着浓郁的藏族生活气息,到处飘扬着经幡,荡漾着桑烟。
  八角街是当年为了建筑大昭寺,并随着大昭寺的发展而建设和发展起来的街坊。公元6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决定修建大昭寺后,亲率伦臣大相住到了涡汤湖附近,以便对工程加以监督。人们为了表达对王的尊敬,在湖的周边修起四座房舍,供松赞干布和他的臣相嫔妃居住。大昭寺建成以后,四方游僧、八面信徒纷纷而至,在大昭寺的周围逐渐出现了18座家族式的建筑,成为远道而来朝佛或买卖者的落脚之地,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大昭寺成了佛教的传播中心,周围又相继出现了一些僧人宿舍、宗教学校和小寺庙之类的建筑,更有许多信徒干脆背井离乡来到大昭寺周围定居,接着,相应的服务设施、货摊店堂、手工作坊应运而生,至此,八角街就成为包罗万象、无所不有的拉萨社会生活的浓缩了。
  漫步街面,高耸的藏式楼房一幢紧挨一幢,有的白墙红顶、气派宏大;有的披满尘埃、简陋歪斜;有的门户洞开、窗明透亮;有的阳台花草飘香、芬芳美艳。环形的街道两侧,商店林立,摊点逶迤,商品琳琅满目,游人摩肩接踵。近千家手工艺品商店和摊点云集于此,使之成为名符其实的商业中心和商品集散地。民族手工业品卡垫、围裙、绣花藏篷,五金工艺品水壶、腰刀、手饰,及乐器、马饰、烟锅、工艺雕塑、艺术唐卡等摆满了摊点;各种藏式服装、传教器具也是应有尽有;形形色色的茶馆、酒楼、饭庄、咖啡厅、手工作坊抬头可见;即使购买内地难寻的印度香和藏药,也易如反掌;下密院、印经院、席德寺废墟、仓姑尼庵、清真寺等多种文化神秘碰撞的地方,也都紧邻八角街,令人流连忘返。
  八角街内外,许多古迹散落其间。在环路与公路交叉口的道口上,曾竖立着高大的"觉牙达金"大法轮柱,姑娘年满16岁,就要到这里举行庆祝成年的仪式。在转径路的终端,是松曲热遗址,过去大昭寺举行祈愿法会期间,西藏佛教界要在这里统考头等格西。"法王宫"曲结颇章、为财神爷烧香的小白塔、清朝驻藏大臣衙门、旧木鹿寺、吐巴、色拉达廓,铭记着昨天的历史与沧桑。
  大昭寺广场,是八角街的精华所在。两根高高的木杆上,缠绕着道道经幡,象征着吉祥和神圣。两侧的摊点规整划一,成溜成排。绿化池里花草繁茂、芳香漫溢。广场上游人如蚁、僧侣成群,拍照的、流连的、购物的、祈祷的、转经的、叩长头的,五光十色,风情万种。广场正面大昭寺门前,来自四面八方的信徒们顶礼膜拜,旁若无人,意念空灵,或默默祈祷,或连叩长头,将心中的希冀与祝福挥洒得淋漓酣畅,寺门里飘出的袅袅香气,烟雾漂渺,更增添无尽的奥秘与神圣。
  八角街的环形街道,也是藏族群众心中最重要的一条转径道,傍晚转径的特定时间一到,那些互不相识的人们--有来自藏北牧区穿白袍的,有来自康巴山区盘英雄结的,还有住在八角街区、衣着亮丽的……总之,各色各样的信徒,像是突然接到了一项无声的命令,在使人猛然感到一阵骚动之后,便开始严格地按顺时针方向沿着这条环形路走下去……
  
  手记
  到拉萨的晚上,我忽然发现手机打不出去了,提示说卡坏了,可插来插去也没有任何反应。这令我十分沮丧。
  第二天早上,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我把手机打开,居然又恢复正常了。看来,外地手机到西藏也有个适应期呢。
  
  游览提示
  八角街上货物繁杂,但目前有很多都是新的仿制品,所以要想买到称心满意的好东西就需要买主识货和有鉴别能力了。在八角街购买纪念品还要记得砍价,街上有许多“骨制品”,比如说鹰神,批发价30元,在八角街上开价65-300元不等;小摊上挂着的一串串“天珠”,批发价在0.5-1.5元,开价10-20元;那里黄油酥油灯15元。此外,在八角街上还可以品尝正宗的藏式饮食。
  
  小贴士
  宫内珍藏大量佛像、壁画、藏经册印、古玩珠宝,具有很高的学术和艺术价值。是西藏最宝贵的宗教和文化宝库,已经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建筑殿堂详解。
  开放时间:除节假日及重大活动外,布达拉宫每天分上下午对游客开放,上午9:00-12:00,中午休息,下午15:00-17:00重新开放。布达拉宫周围的景点有龙王滩(宗角禄康)(每天9:00-17:30开放)、墨竹赛钦女神、药王山等,在药王山上看日出日落挺不错,另外,从药王山上拍摄布达拉宫,是最好的角度。宫内珍藏大量佛像、壁画、藏经册印、古玩珠宝,具有很高的学术和艺术价值。是西藏最宝贵的宗教和文化宝库,已经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建筑殿堂详解。
  开放时间:除节假日及重大活动外,布达拉宫每天分上下午对游客开放,上午9:00-12:00,中午休息,下午15:00-17:00重新开放。布达拉宫周围的景点有龙王滩(宗角禄康)(每天9:00-17:30开放)、墨竹赛钦女神、药王山等,在药王山上看日出日落挺不错,另外,从药王山上拍摄布达拉宫,是最好的角度。
其他文献
布达拉宫是藏族的象征,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宫殿。    布达拉,为观音圣地普陀洛迦的梵语译音,表示观音持航以普救众生。布达拉宫始建于7世纪吐蕃时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唐联姻,为迎娶文成公主,在此修建宫室,后世又屡有修筑。那时西藏还不是政教合一的社会,布达拉宫只是作为王宫存在,并无香火。但自从五世达赖受顺治皇帝册封,成为西藏政教首脑之后,这里就成为大活佛的所在地,也自然成为顶礼膜拜、供奉香火的圣地了。 
期刊
拉萨西郊更培邬孜山的南坡,是格鲁派六大寺中最大的寺院——哲蚌寺。  寺院依山而建,随坡就势,规模宏大;鳞次栉比的白色建筑似巨大的米堆,故名哲蚌。哲蚌的藏语意为"米聚",象征繁荣。    哲蚌寺的山脚下,散聚着一个个村庄,庄子洒落在地势平缓起伏的山坡上,家家背山,户户朝阳,每家都是一个独立的院落。那院落,像迷一样吸引着外地的游人,举凡去哲蚌寺的人总要去这些寺外的村庄里转悠转悠。  院落方正,围墙四合
期刊
中国的庄园,人们耳熟能详。    对于“庄园”一词的诠释,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上这样说:“封建主占有和经营的大片地产,包括一个或若干个村庄,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以欧洲中世纪早期的封建领主庄园最典型,我国封建时代皇室、贵族、大地主、寺院等占有和经营的大田庄,也有叫庄园的。”    由此可见,像周庄“沈厅”的沈万三庄园,山西祁县的乔家大院,灵石县的王家大院等都属此列。河南巩县康百万庄园( 2
期刊
四月初,我曾香港一游。在“港澳游”已经火了这么多年之后,我第一次踏上祖国南端的这块宝地,领略“东方之珠”的靓丽风采,自然有所见闻,亦有所感悟。      光影璀璨、彩幻映江的维多利亚港,镌刻着香港银幕巨星的手印和牌匾、记载香港电影百年史的“星光大道”,以闪耀夺目的“永远盛开的紫荆花”雕塑为中心,见证香港回归祖国的金紫荆广场,矗立于大屿山上雄伟肃穆的全球最大的户外青铜坐佛——天坛大佛,横跨马湾海峡、
期刊
个性介绍        我是一个非常喜欢旅行的女孩儿,喜欢山、水、云、雾、沙、瀑、林、……我希望有一天我的足迹可以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因为这不仅是繁忙工作疏忽家人与个人生活的一种补偿,也是一种了解世界各地文化与生活的方式。因为对旅游的热爱,08年我参加了环球旅游小姐国际大赛,并获得了中国西部赛区最佳上镜奖的好成绩,于工作于娱乐,很妙的结合。如果你也喜欢旅游,不如背起行囊,和我一起环游世界。
期刊
到剑桥(Cambridge,徐志摩称之为康桥)一定会想到徐志摩,就像曼哈顿和伍迪·艾伦(WoodyAllen)、巴黎和普鲁斯特(MarcelProust)、上海和张爱玲的暧昧关系。  且不论剑桥和徐志摩谁是主语,谁是宾语,剑桥的剑河(RiverCam),代表着诗人的一种品位,而剑河上摆渡人的风流和船边杨柳的姿态,则代表了诗人品位里的情结。    也许,剑桥和伦敦从不是徐志摩的偶然,为了追随罗素(B
期刊
伦敦是随性嬉闹的,是五光十色的,是历史堆叠的,但也笼罩着化不开的文艺气氛……你想知道:徐志摩所知道的康桥是什么样子吗?莎士比亚在哪里邂逅他的朱丽叶呢?欧兰朵真是伍尔夫的影子情人?秘密花园里究竟有什么秘密?作者走访了几位英国伟大文人包括儿童文学作家的故居,及其经典著作里的真实场景,同时穿插写意式的水彩地图。人间四月天时,请安排一趟文学之旅,去发现伦敦最初的温柔。伦敦是随性嬉闹的,是五光十色的,是历史
期刊
越剧起源      嵊州(古称剡县)地处浙江东部,曹娥江上游(古称剡溪),北靠杭州,东邻宁波,全市总面积1784平方公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人杰地灵,山水秀美,自古有"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之说。从古至今,曾有众多文人墨客、名流贤士入剡揽胜,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和古诗名篇。其有东晋王羲之、谢灵运,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和宋代陆游、朱熹等游憩、定居、讲学的遗迹和咏剡名句。杜甫有诗曰:"剡溪
期刊
听说斯特拉福镇上的木屋石材多来自三四英里外的Wilmcote村,以及村口边的Arden森林。而《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就是发生在Arden森林的浪漫故事。自1930年,史学家们大都认为村里的MaryArden's House是莎士比亚外公家,他是这儿的大地主,广阔的丘陵上,十数农家遥遥相望,绿野间牧人吹哨放羊的情景现在还看得到。    不料2000年11月"莎士比亚出生地信托"
期刊
初到玫香府,班内特在后院发现一处泛白倾斜的石墙,从废墟缝中仍可以窥见里头杂草蔓生。于是她兜着围墙,终于在知更鸟的巢穴下发现被常春藤缠绕的矮木门,这儿就是进入废墟的通道。  听说班内特在园子里种满玫瑰,原来这位天才作家也是园艺热爱者。她在最后一本作品《在花园里》(In the Garden)回忆:"我喜欢跪在花床边柔软的草地上,将周围杂草快速拔起,堆在膝盖边拢成一个小丘。"班内特绝不容许花园变废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