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园管窥

来源 :走遍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w4418848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庄园,人们耳熟能详。
  


  对于“庄园”一词的诠释,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上这样说:“封建主占有和经营的大片地产,包括一个或若干个村庄,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以欧洲中世纪早期的封建领主庄园最典型,我国封建时代皇室、贵族、大地主、寺院等占有和经营的大田庄,也有叫庄园的。”
  
  由此可见,像周庄“沈厅”的沈万三庄园,山西祁县的乔家大院,灵石县的王家大院等都属此列。河南巩县康百万庄园( 240余亩)、山东栖霞牟二黑庄园(300余亩)、四川大邑刘文彩庄园 ( 105 余亩)、山西榆次常家庄园(100 余亩)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庄园。像福建的土楼建筑,其实也是庄园的一个变种,因其是当年中原豪绅大贾为了逃避战乱而南迁所形成的聚居文化建筑。
  在欧洲,典型的庄园中有一幢大屋或城堡,由田地、农舍、牧场和林地所包围,在大部分的情况下庄园都能自给自足。一些剩余的日用品可以与其他庄园作贸易以互补不足。随着中古时代演进以及城镇市场的发展,庄园开始变得专业化,能够更有效地生产少数几种商品,有些庄园会专门生产猪羊、葡萄酒或蔬菜来维持生计。
  


  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庄园,在一定程度上是俄罗斯文化史中一种独特的现象,它将建筑、园林、雕塑、绘画、戏剧等艺术综合集中于一处,布局合理,并且和周围的自然和谐一致。
  在庄园的建筑群中,宫殿和教堂是各个庄园都有的两大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风格各异。园林是庄园艺术中必不可少的景观,利用周围自然资源的地形地貌,如流经庄园的河流小溪、自然湖泊、山丘斜坡、茂密森林建立一个景色宜人、远景视野开阔、具有浪漫情调的优雅环境。庄园拥有不同的雕塑作品,既有铜铸的、亦有石刻的、还有玉雕的。它们不仅用来装饰房间,而且很多用来装饰园林,使本来就非常美丽的庭园又增添了一层艺术的色彩、更加美丽。收集名画是每个庄园主人特有的一种艺术爱好,也是显示自己财富和艺术素养的一种表现。因此,每个庄园里有展厅,展示庄园的主人们收集的名家作品。戏剧艺术是俄罗斯庄园文化的一大特色。每个庄园都建有独具特色的表演舞台,组织有自己的戏班子,其中不乏著名的演员,演出著名的剧目。
  


  俄罗斯的庄园因其主人们多是达官显贵,因而来这里拜访做客的名人很多,从而留下了许多纪念碑。例如阿尔汉格尔斯克庄园就有叶卡捷琳娜女皇铜像、尼古拉一世和亚历山大三世立柱纪念碑、普希金纪念碑和林荫道等。这些纪念碑除了作为参观的景点之外,同时也向世人讲述了一段庄园的历史。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庄园文化在中国大地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些庄园与那些建成城市里的豪宅不同,后者过于张扬,给人的感觉是一夜暴富者满身铜臭的浅薄,而前者则如远离尘世的隐士,将所有的财富藏隐于乡间郊野,常人往往难以涉足之处。有点像过去古代帝王建设行宫的那番意味,将人间奢华隐于荒原,即便是现在北京的有些庄园,也远在十分僻远的农村。笔者参观过一个庄园,上百亩的范围内,从外表看过去像是遗弃的废墟,走进去才发现深深几许,那些藏在树木葱茏里的房屋原来是惊世骇俗般的富贵大气,高雅极致。登堂入室,那些陈设得毫不显眼的各种物件,说不定就是价值连城。当然,这地方也不是寻常人可以进得来的。我那次纯粹是老天爷对人生命运的安排。
  


  与此相反,在今天珠三角一带则有蔚为壮观的现代庄园建筑出现。从外表上看,它们占地甚广,气派雄伟,现代化的建筑材料与高科技手段几乎能用的都用上了,出入其间的,除了名车美女,更不乏官场政要与名流显贵、豪商大贾。屋内的陈设布置,自然不用细说,中式风格,西洋性情,能仿的都仿了,能买到的都买到了,金银财宝、名画古玩,要有尽有,唯一有所缺的,也许是本该很有文化很有品位的地方少却了些许文化与品位。从建筑的外表与室内的陈设,可以窥见主人那份追求文化品位的良苦用心。只是,这份追求愈强烈,其效果愈适得其反,给人感觉是对文化理解的那种浅薄与浮燥。
  


  当然,庄园现象不只是在京郊与珠三角有,在愈演愈烈的房地产开发大潮中,各地都有形形式式的庄园在破土而出。只要用心观察,自有那份难得一见的风景。
  有位哲人说,风景在路上。在这里,还得加一句,看风景除了欣赏表象之美,别忘了仔细品位一下风景里面的文化蕴含。
其他文献
气候变化的影响渗透到地球的每一寸表面,极地更是首当其冲。极地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是双向的。一方面,温室效应对脆弱的极地生态和自然地理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巨大;另一方面,极地的变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同样惊人。位于北极圈内最大的城市是挪威的特罗姆瑟市。这个人口仅6万的小城在极地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球最负盛名的极地研究所、极地博物馆、
期刊
大象是非常吉祥的动物,很多折纸艺术家都喜欢创作大象折纸。大象的折法现在约有近百种,曾经有一位叫阿兰·若尔若的法国艺术家在1988年筹备了一场88只不同折纸大象的展览,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这些大象虽然形态各异,但它们都是用纸折成的。  01 Isamu Asahi(原创作者,下同)  02 Enomoto Nobuyoshi  03 Jozsef Zsebe  04 Joseph Wu  05
期刊
大象
期刊
借助微弱的星光,可以看出右侧百十米是河滩,拉萨河像一条若隐若现的细细的亮带由西向东飘去……"哎呀!"咚的一下,我一头撞到一棵树干上,三角架滑到了地上,还好,摄影包还死死地抓在手里。    过了一座小桥后,四人分成三组,我独自一人向河滩摸去。湖滩是卵石堆积、荆棘丛生的地方。突然,我发现有一条卵石垒起的高出地面一米多的小路伸向河边,便兴高采烈地急忙前行,刚要爬上堆顶,忽然,松动的石头带着我滑落下去。万
期刊
2013年6~8月,我国将择机发射载有3名航天员的神舟-10飞船。该飞船将与在轨运行的天宫-1目标飞行器进行载人交会对接。神舟-10和天宫-1将领衔主演2013年中国载人航天"大戏",标志着我国突破和掌握了空间出舱活动和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期刊
中华蜜蜂是神农架唯一的一种蜜蜂,它们生活在没有污染、水源充沛的地方。中华蜜蜂酿出的蜂蜜纯而甘甜,沁人心脾。  中华蜜蜂,一听这个名字,我们就知道这是中国的一种蜜蜂,至少它的原产地在中国。这种蜜蜂,又被称作中华蜂、中蜂、土蜂,是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其实它是中国独有的,也是我国的当家品种。它通常生活在以杂木林为主的森林群落和传统的农业群落中,除了为我们提供可口的蜂蜜之外,它也是主要的传粉昆虫,成为许多
期刊
去西藏旅游,我选择了跟摄影家采风团成行。  集中的地点在成都,乘坐有点破旧的大巴,一路上风餐露宿,经红军当年翻越跋涉的雪山、草地一路前行,在红原草地,汽车深夜抛锚十几小时,绝望无助;在格尔木沙漠,烈日下无法小便,尴尬不已;在拉萨河,翻车惊魂,差点命归黄泉。同时,我也看到了青海湖畔奇妙无比的云蒸霞蔚,欣赏到了唐古拉日照金山的壮观景象,拍到了布达拉宫百年罕见的雪景。  那次去庐山a几个人相约看日出,出
期刊
从理县米亚罗镇吃完中饭后已是下午两点多钟,车子继续沿着弯曲的公路逶迤在大山之间。山顶上的积雪发出耀眼的光芒。导游说,这就是当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中的雪山,近在眼前。    过了很长时间,在山口旁停下休息。左边的拐角处,是一个不小的玛坭堆,上面插满了五颜六色的经幡和飘洒遍地的冥纸,这是翻越山口的信徒们留下的祝愿和祈祷。我们回望刚刚翻过的山口东方,群山连绵,起伏跌宕,山顶上白雪皑皑,雪线下植被稀疏
期刊
布达拉宫是藏族的象征,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宫殿。    布达拉,为观音圣地普陀洛迦的梵语译音,表示观音持航以普救众生。布达拉宫始建于7世纪吐蕃时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唐联姻,为迎娶文成公主,在此修建宫室,后世又屡有修筑。那时西藏还不是政教合一的社会,布达拉宫只是作为王宫存在,并无香火。但自从五世达赖受顺治皇帝册封,成为西藏政教首脑之后,这里就成为大活佛的所在地,也自然成为顶礼膜拜、供奉香火的圣地了。 
期刊
拉萨西郊更培邬孜山的南坡,是格鲁派六大寺中最大的寺院——哲蚌寺。  寺院依山而建,随坡就势,规模宏大;鳞次栉比的白色建筑似巨大的米堆,故名哲蚌。哲蚌的藏语意为"米聚",象征繁荣。    哲蚌寺的山脚下,散聚着一个个村庄,庄子洒落在地势平缓起伏的山坡上,家家背山,户户朝阳,每家都是一个独立的院落。那院落,像迷一样吸引着外地的游人,举凡去哲蚌寺的人总要去这些寺外的村庄里转悠转悠。  院落方正,围墙四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