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趣游戏之“恐龙化石”事件分析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mao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大解放”教育思想是陶行知先生创造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创造儿童教育的核心内容。大自然中总藏有各种惊喜,小朋友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发现。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放手让其自由探索,解放幼儿,鼓励幼儿全身心投入探索活动中,使其创造力解放出来。下面我以发生在草地上的一个探索活动“恐龙化石”为例,谈谈在大自然中的野趣活动中如何解放儿童,让幼儿获得真正的自由探索。
  案例描述:
  (情景一)晨间游戲时间,从草地上传来了声音,原来是干奕哲和陈凯文,“这里有恐龙化石!”小朋友听到声音都赶过去。“真的吗?真的有恐龙化石吗?”“真的,白白的,我看到了。”我也过去看了一下,是的白色的一段塑料(一个已断裂的螺纹花盆)埋在泥里。小朋友认为是恐龙化石,很形象。
  (情景二)发现恐龙化石的消息一传开,小朋友们在议论:“恐龙化石是真的,你看,在泥里。”“恐龙化石我在恐龙园见过。”“我们操场上怎么会有恐龙化石呢?”“我们挖出来看看吧!”陈凯文说。王子航和干奕哲开始用手扒土,陈凯文拿了小竹竿加入了。做操音乐响起,他们终止了手里的动作,都去做操了。
  (情景三)做操的时候还在讨论恐龙化石的事情,回教室的路上也在讨论,上厕所、洗手的时候也讨论。我组织了一次讨论活动:“刚才游戏的时候我们很多小朋友在操场上发现了恐龙化石?那这块骨头是在恐龙的哪个部位?”
  (情景四)小朋友告诉我,恐龙化石被人挖出来了。已经有小朋友拿着“恐龙化石”走过来了。小朋友们有些兴奋,而我看到了有些失望,小朋友们错过了一个探索机会。吴哲羽说:恐龙化石应该有很多啊,我们再去找找。有几个小朋友走到原来埋的地方,“真的还有一半”,他们于是动手开挖了。一开始小朋友用各种碳性积木在“恐龙化石”旁边敲击,张伟豪说我们把他震出来……
  案例分析:
  (分析一)让幼儿尽情地说,解放他们的嘴巴,“使之能讲”
  小朋友意外发现了恐龙化石,并表现出了浓厚的探究兴趣。小朋友之间相互讨论与恐龙有关的话题,到处都能听到他们三五成群的小议论。小朋友们的这种行为体现了《指南》中科学领域的子目标1“亲近大自然,喜欢探究”。小朋友们喜欢接触新事物,经常问一些与新事物有关的话题,符合4-5岁孩子的年龄特点。
  (分析二)解放幼儿的双手,“使之能干”
  从一开始发现恐龙化石,小朋友不满足看一看,想到了要把他挖出来。陈凯文和几个小朋友用手和小树枝挖,用了各种形状的碳性积木和晨检用的绿色牌子,并用手指共同去挖恐龙化石,后来又用到积木、小铲子,还加入了矿泉水瓶和水,体现了指南科学领域目标1中提到的“常常动手动脑探索物体和材料,并乐在其中。”满足了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分析三)解放幼儿的眼睛和大脑,“使之能看”和“使之能思”
  《指南》中科学领域目标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第二点“能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并大胆猜测答案。”小朋友对于这块恐龙化石是恐龙的哪一部位进行了自己猜测,干奕哲小朋友说是肋骨。吴哲羽说认为恐龙身上有很多的骨头,不单只有这么一块。在挖的过程中,迮靖轩小朋友想到了用水。这些想法都是他们仔细观察,基于他们的原有经验大胆猜测的结果。
  (分析四)解放幼儿的时间和空间,自由探索大自然
  整个探索活动中,我没有干涉太多,给了幼儿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在挖的过程中,迮靖轩小朋友想到了用水。挖的过程中,泥水溅到了小朋友的小脸和手上,我没有过多干涉,《指南》中也指出:“容忍幼儿因探究而弄脏、弄乱,甚至破坏的行为,引导他们活动,做好收拾整理。”放手让幼儿自由探索大自然,把自由还给他们,学习自己渴望的东西。
  教学对策:
  (对策一)解放幼儿的双手和头脑,支持幼儿的互动
  活动中幼儿充分利用了身边的工具进行探索,惊喜地发现小朋友还在沙水区进行了互动。我认为幼儿有新发现,新主意的时候我们应该支持,鼓励他们的互动,用探究工具进行自由探索。同时也给我一些启示:户外活动和室内区角游戏的时候我们除了要提供操作性强、多变化、多功能、多层次的材料,还应大量提供一些原生态、低结构材料,供幼儿自由替代想象,在游戏中幼儿会变得更聪明,丰富知识和经验。
  (对策二)解放幼儿的嘴巴和眼睛,鼓励幼儿大胆探索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幼儿的看法和见解,要注意倾听他们的想法,使幼儿获得安全感,从而放开手脚大胆地去探索。我们也应鼓励幼儿用眼睛看,他们小小的发现都是在进步,在成长。鼓励他们把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告诉大家,与同伴分享。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同时会让幼儿的观察能力在一次次的讨论中得到系统的提高。
  (对策三)解放幼儿的时间,给幼儿充分的探索时间
  幼儿探索过程中,教师应该少说多看,教师的角色不仅是提供操作材料,也应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适时引导幼儿主动尝试探索,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所以教师应是幼儿学习科学的引导者、帮助者。教师应随时观察幼儿的表现,给予必要的引导和帮助。
  (对策四)解放幼儿的空间,让幼儿自由探索大自然
  在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上开发、生成科学活动。“恐龙化石”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神秘的,充满了好奇,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从对恐龙化石的猜想到挖恐龙化石的工具、方法,挖掘过程中的幼儿的数数能力,到恐龙的食物、恐龙的种类、恐龙蛋的秘密、草地上是否藏着别的动物的化石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教育点。
其他文献
通过对比大宁调蓄水库暴雨前后安全监测结果,分析北京市2016年“7·20”特大暴雨对大宁调蓄水库防洪和水工建筑物的影响,发现水库存在安全风险,在强降水过程中可能威胁水
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认为的.教学中如果不让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塑造人性、培养信念、意志、感情的过程,便不是成功的教学。爱是教育“内化”的催化剂
2008年7月17日.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极不寻常的日子,因为“雉水名师许友兰工作室”启动仪式在这一天进行,我有幸成为首批五位培养对象中的一员。至今仍记得导师许友兰在见面时对我
利用陕北地区10个雨量站1957-2013年的逐日降水数据,采用滑动平均、累积距平、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区域降水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陕北地区降水量整体呈减少趋势;降水年内分布不
明天吃什么?'每天吃完晚餐后,这是老妈必问的一个问题。'随便。'老爸摸着肚皮、打着饱嗝回答。'又没问你.你天天‘随便’,市场上有’随便’卖吗?我在问我家
【正】在中国的历代帝王中,擅长翰墨丹青的并不少.如唐太宗、宋徽宗、宋高宗、明神宗等.但由于年代久远,流传至今的作品相当罕见,一旦在市场上出现,往往引起轰动。2000年秋天
基于广通河1956年~2016年径流量资料,采用小波分析法对广通河径流变化特征进行研究,讨论广通河年径流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小波变换时频分布及其丰、枯交替变化的周期规律。结
备课是上课前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它的实质是教师以教材为载体,根据课程目标,以对正式课程的领悟、对课程标准和学情的把握为依据,让自己的教育思想具体化。所以,有人说,
思想品德课在青少年成长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和正确的思想政治觉悟。就农村小学的思想品德课而言,更是起着奠定小学生的三观养成的重要作用,对学生以后的人格养成和道德习惯有着举足轻重的基础意义。因此,清楚认识农村小学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现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挖掘探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學策略和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对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
以野外实地观测为依据,对克孜加尔水库上游河段2010年~2015年的冰情进行分析,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克孜加尔水库上游河段的封河历时、开河历时、开河日期等进行测算与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