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政风行风建设现状调查研究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utoB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是人才集聚之地,是思想文化最活跃、知识信息最密集的地方,高校的良好政风行风具有强烈的昭示、感染、激励和示范作用。本文在广东不同地区的11所高校政风行风现状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政风行风建设的总体情况、取得的主要成效和高校不正之风突出表现及存在原因,为加大高校政风行风建设力度、优化高校发展环境、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校;政风行风;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2
  
  当前高等教育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得到优先快速发展,公众对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期望值越来越高,高等教育事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些矛盾和问题突显,如教育收费问题、学术不端行为、腐败案件等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这些问题严重损害高校的声誉,严重影响教育公平,严重影响学生健康成长,严重影响教育改革发展的环境,最终影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一)问卷的设计和内容。为了获取高校政风行风第一手数据,课题组主要做了三项工作:一是选取中山大学、深圳大学等5所高校,对其政风行风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二是从广东省纠风办、行评办收集广州地区24所高校2008年度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问卷调查情况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三是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设计了书面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包含:高校政风行风建设的整体评价,高校政风行风建设主要成效,高校8不正之风突出表现及存在原因等。
  (二)调查问卷实施过程。课题组委托11所高校纪委、监察处在各自高校开展了“高校政风行风建设和民主评议”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50份,收回有效问卷424份,回收率达94%。
  (三)样本情况。此次调查取样为广东不同地区的11所高校,其中部属院校2所、省属院校9所;样本中既有全国性综合性重点大学、也有地方性普通院校;既有理工院校、师范院校,也有艺术类院校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高校的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其中,教师77人,占调查对象的18%;管理人员171人,占调查对象的40%;学生176人,占调查对象的42%(见表1)。
  二、高校政风行风建设的总体情况及分析
  根据统计,被调查者对高校校风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94%;对高校教风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89%;对高校学风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87%;认为高校政风行风“明显好转”和“有所好转”的占63%。
  根据广东省纠风办、行评办的调查数据,广州地区24所高校政风行风建设的“满意”和“基本满意” 率的平均数为90.6%,课题组实地考察的5所高校政风行风建设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的平均数为95.7%。两项调查都表明:大多数人对高校政风行风总体现状满意。
  三、高校政风行风建设成效的调查统计及分析
  在对多选题“您认为贵校政风行风建设最见成效的是哪些工作”的回答中,选择“规范办学行为与教育收费”、“公开招标采购”、“实施阳光招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和“治理商业贿赂”的比例分别为59%、35%、48%、38%和22%(见图1)。
  而根据广东省纠风办、行评办所做调查,广州地区24所高校“依法办学情况”、“执行教育收费政策、规范教育收费行为情况”、“阳光采购”和“阳光招生”、“教职员工廉洁奉公情况”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分别为99.7%、99.6%、99.2%、97.6%。
  对比两项调查,发现调查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广东省纠风办、行评办的调查,被调查者对政风行风建设中各项具体工作的满意率都很高;而课题组的调查,被调查者除了对规范办学行为与教育收费的认同率稍高些外,其他几项工作的认同率均偏低。存在上述差异的原因是:首先是问卷调查题型不同,广东省纠风办、行评办的题目为逐个的单选题,而我们此题的设计为多项选择;其次是调查指标不尽相同以及被调查者的知晓率问题等等。
  四、高校不正之风突出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一)高校不正之风突出表现
  1、61%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学术不正之风“十分严重”和“比较严重”。在对多选题“您认为目前高校不正之风突出表现在哪些方面”的回答中,“论文抄袭与考试作弊不正之风”以 59%的比例居于首位;“职称评定工作中的不正之风”为33%(见图2)。由此可见,学术不正之风排在高校行业不正之风的首位,成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公众的关注热点。
  2、45%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高校贪污腐化之风“十分严重”和“比较严重”。其中,“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领导干部以权谋私不正之风”、“招生就业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基建维修工作中的不正之风”、 “物资采购工作中的不正之风”、“教育收费工作中的不正之风”的关注率分别为47%、42%、37%、28%、25%、16%。
  3、50%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高校官僚主义作风“十分严重”和“比较严重”。
  2009年,中央纪委委托地方纪委和统计部门对广东省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学校排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比较突出的部门”第3位(医院48.33%,国土资源管理31.92%,学校25.92%)。此次调查也说明了高校政风行风现状严峻,薄弱环节依然存在。
  (二)原因分析
  目前高校各种不正之风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高校所处的内外环境,从国际看,西方文化在高校的交流与渗透,影响师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从经济社会环境看,高校与经济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经济领域一些消极的、不健康的东西潜移默化地影响高校内部环境;从高校自身看,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形式日益多样化,经费总量、资产购置、基建规模大幅度增长,高校廉政风险也越来越大。
  1、社会环境
  68%的被调查者认为“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是高校不正之风存在的重要原因(见图3)。
  首先,党风、政风中的不良倾向波及教育系统。教育系统并非自外于社会的“佛门”、“禅院”,而是整个社会机体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上的种种不良倾向,特别是官场中的追名逐利、急功近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表面文章、官本位等现象对教育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明显。
  其次,高校各种不正之风的出现与社会转型也有关系。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的转型和世界不同社会制度在相互对峙和碰撞中密切演进,不可避免地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冲击,包括一些消极的影响。高校出现的利益驱动、浮躁现象,是社会物欲、社会浮躁、群体浮躁现象在教育系统中的反映。我国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旧的规范被打破,新的规范还未完全建立,道德建设跟不上,问题就容易发生。现实生活中,社会道德滑坡,干部和教师道德滑坡,已是不争的事实。
  2、体制方面
  79%的被调查者认为“管理体制存在弊端”是高校不正之风存在的主要原因。我国现行的高等学校管理体制虽然进行了力度较大的改革,但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由于我国适应市场经济的法规制度不健全,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从而给各种不正之风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同时,在高等教育转向内涵发展的道路中,高校内部问题逐渐上升,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高校高度行政化的弊端,管理者包揽 “行政权+学术权”,形成高度集权、行政化和官本位的管理格局,导致高校重行政等级、重科研、重资源配置,而且正在演化为一种高校内部的价值取向。在高校教学与学术研究中,行政主导资源配置权,导致权力寻租问题普遍存在,在课题申请、论文发表、专利申请中,学术道德、学术诚信缺失的问题时有发生。
  3、机制方面
  当前高校政风行风建设的工作机制尚未健全,各地高校在建章立制中,各有各的做法,没有形成一整套相对比较规范有序的操作程序和工作制度;政风行风的监督机制也不完备,监督主体很多,在校内有纪检、监察、工会等,却没有形成一个合理有序的结构,监督力度与手段不够,难以履行监督职能,导致纠风效果不理想。68%的被调查者认为“纠风工作不力”是高校不正之风存在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课题组通过调查分析认为:高校政风行风建设发展趋势是积极而健康的,但目前高校内也存在各种不正之风,且渐呈蔓延趋势,在校内外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实践证明,高校政风行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长抓不懈,持之以恒,构建政风行风建设长效机制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中共广东省纪委办公室.2009年广东省党风廉政建设问卷调查分析[J].广东纪检监察信息,2009,(12):1-4.
其他文献
摘要:《大国崛起》《故宫》等10部纪录片获得“十年十大纪录片”殊荣。但这十部获奖纪录片中,有七部与同时期国外纪录片相比,在有较大差别,而其与20世纪80-90年代中国拍摄的纪录片相比,似乎有种水平下降的不良趋势。笔者认为是纪录片概念模糊产生的结果。  关键词:纪录片;概念;新世纪;十大纪录片  中图分类号:G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1     20
期刊
摘要:本文从时代背景及教育现代化发展需求的角度,探讨如何结合多媒体视频教学的特点,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视频教学;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2    多媒体视频教学是近几年随着现代化教学风潮而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课堂上播放制作精良、生动活泼的教学视频,学生学习注意力
期刊
摘要:意识形态概念从其产生到发展,有众多学者对其进行诠释;就这一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而言,具有一定影响的当属特拉西、马克思、葛兰西、曼海姆等人。而他们的相关思想也对意识形态概念在政治、法律、科技、文化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力。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等人思想的浅析,简析了意识形态概念的演变和发展过程,试图为我们进一步理解意识形态概念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意识形态;特拉西;马克思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欲望号街车》是田纳西·威廉斯的代表作,剧中女主角布朗琪·杜波伊斯是美国戏剧作品中颇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布朗琪代表的美国南方优雅的贵族文化与北方强悍的工业文化存在着激烈的的冲突和对抗。虽然柔弱的布朗琪作了勇敢的抗争,但她悲剧性的结局早已注定。本文试对这个人物的人格分裂进行分析。  关键词:人格分裂;抗争;悲剧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
期刊
摘要: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形势和西方文化以及价值观的冲击,提高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给高校传统的比较严谨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考挑战, 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强调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根据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出发, 分析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以便探索提高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对策  中
期刊
摘要:设计艺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物质与精神文明的进步,人类社会的衍变也无时不刻地影响着设计艺术的轨迹。设计艺术对科技、社会文化变革的适应及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形成了其进步的要素与架构。  关键词:设计艺术;设计观念;社会文化  中图分类号:F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1    “设计不是一种职业,它是一种态度和理念,一种规划(计划)的态度观点。”—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当代大学生将面临比以往更大的压力。意味着他们在生活,学习和就业方面将遭遇更多的困难和挫折。但今高校洞察力心理承受能力问题多多,心理防线脆弱,不敢正视现实,遭遇困难难以重新振作,一旦陷入消极状态无法自拔,无法使自己重新恢复自信的大有人在。当今高校改革,注重学业调整,结构优化的同时,对大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如何使大学生对自己,对人
期刊
摘要:自古希腊伊始,哲学就在进行分化,一种是以自然为研究对象的自然哲学,绵延2000多年形成西方强大的形而上学传统,一种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人类学传统。较之前者,人类学传统始终处在较弱的地位,这是人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的复杂性所致,但对人的研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苏格拉底把德尔菲神庙门楣上的“认识你自己”作为自己的哲学宣言以来,把人作为研究对象就得到确立。经过欧洲文艺复兴用人的价值,人的尊严来对抗神的
期刊
摘要:网络不断在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的模式,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文章浅析了网络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探讨了开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和新局面的方法和手段;呼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  关键词:和谐;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要:在医学科技发展的同时,医学伦理水平却在下降,主要原因在于医疗服务过度市场化以及科技至上主义对人文的挤压。医学具有天然的人文性,医学伦理是医学中科技因素与人文因素结合的中介。对医学生提倡仁心仁术、敬畏生命的医学伦理教育,目的是推动文明发展,保障人性尊严,弘扬救死扶伤。  关键词:医学伦理;敬畏生命;仁心仁术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