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视野下的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guo1guogu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不断在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的模式,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文章浅析了网络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探讨了开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和新局面的方法和手段;呼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
  关键词:和谐;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2
  
  互联网成为大学生常用的工具,它渗透到校园的各个领域,网路技术大大扩大了信息传播的覆盖面,也增强了网络媒体的影响力,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信息化手段,开拓了新的虚拟空间和渠道。网络在改变着学生的道德观、理想观及就业观等,也逐步改变学生的校园生活模式,越来越多的学生将自己封闭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因此,如何有效的占领高校阵地的主旋律,改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和手段,使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主要渠道,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全新的课题。
  一、信息时代使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
  (一)网络信息加剧了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政治信仰、人生追求和价值观念选择的转型性
  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对高薪技术的垄断,推行网络文化帝国主义,肆意通过网络宣传西方文化、非主流思想等。现在的学生多为90后,相对比较叛逆,攀比心理强,自我意识强,集体意识淡薄,学生心理发育尚未成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很容易受到网络思潮的冲击。互联网上不同的道德、思想、伦理、意识形态的融合、渗透与冲突对大学生的思想影响极为明显,对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观产生重大影响[1]。一是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伦理道德、民族精神等造成潜移默化的侵蚀、扭曲和消磨,二是使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受到极大的削弱。
  (二)信息污染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明辨是非和行为选择
  网络是一个信息宝库,也是个信息垃圾站。网络信息极为丰富,包罗万象,但是参差不齐,网络充斥着不健康甚至是反动的东西,网络上流传的各种不良的信息严重干扰着学生,特别是暴力、色情、反动等方面的信息使一些大学生失去理性思维,迷失方向[2]。网络的不良信息容易误导学生,扭曲他们明辨是非和自身的行为准则,容易使学生一意孤行,自我封闭。倘若大学生的思想的兴奋点和注意力长时间被不健康的信息所吸引,容易误导一些缺乏鉴别力的大学生,将产生极为恶劣的负面影响。
  (三)网络的开放与封闭的矛盾、虚拟与现实的矛盾容易导致人格异常和心理障碍
  网络本身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网络即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也是一个虚拟的世界。网络将世界联系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整体,人们活动在“人—机—网络—人”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少了,亲和感陌生了,容易加剧人们的自我封闭,造成人际情感的逐渐萎缩和人际关系的疏离化。特别是90后学生,相对比较叛逆,自我,自我意识强,网络的这种开放性和封闭性,容易使大学生放任自己不再关心现实生活,而一旦回到现实就会产生一种孤独感,导致人格异常和心理障碍。特别是那些学习困难、经济困难和心理困难的学生更想在网络上释放自己的压力,思想容易走极端。
  二、网络的发展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网络的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实现高效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
  学校师生均可从网络上获取信息,也可以向别人提供信息。网络的资源共享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中占有市场,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克服了传统教育的一些弊端,占领主阵地,在工作占有市场,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影响面较小的弱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可与政府机关、家庭、学校、学生相连,形成“五位一体”[3],实现与其他媒体的信息整合,实现资源互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形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优势,大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网络传播的即时性使得思想教育更具有时效性
  网络的飞速传播可以及时发现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思想问题和动机,可迅速采取措施加以疏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借助QQ、博客、飞信、邮件、论坛等网络媒体了解到人们的真实思想动态[4],针对性地在网络上发布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同时有针对性的捕捉信息,使其树立良好的思想作风、理想信念,从而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
  (三)网络的覆盖面大、人数多、范围广,极大程度丰富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世界大容量的信息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可复制性、共享性、统一性、时实传输性等特点,可以创造一种活跃、轻松、愉悦的受教育情景,使受教育者感知的信息更为深刻、全面。网络传播的多媒体(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特性可以使思想政治更具有艺术的感染力,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和利用率[4]。
  三、网络信息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新形势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四位一体的模式来展开。网络阵地的占领、正面宣传引导、人才队伍培养和网络教育活动都可以有机的展开。
  (一)强化网络建设,占领教育阵地
  网络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武器,高校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校园网络,把校园网络建设成为新型的马克思主义阵地。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要齐心合力,积极开展网上思想教育活动,将教育、管理、创新、服务融为一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围绕重大的政治问题、意识形态敏感问题,旗帜鲜明的发表评论,进行积极的引导,对错误思潮敢于批评。校园要精心策划,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网上校园文化活动,将正确的思想和社会准则与价值观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把握好文化主旋律。
  (二)完善制度建设,突出网络活动
  高校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纳入校园网络建设的总体规划。一是广泛开展网络活动,形成教育中的上下联动。认真研究制定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网络教育的发展规划,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发挥教育的整体优势。注重正面引导,邀请专家学者与学生交流,进行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举办网络文学作品大赛、网络征文、网上党校、网页制作以及电脑绘画大赛等活动。设立网络信箱,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采纳合理的内容并及时反馈,从而增强学习思想政治公众的感染力和实效力。二是开展网络心理咨询。网络为学生心理疏导,排除心理障碍提供了平台,网络的交互功能和隐蔽性的特点有利于教育和被教育的双向沟通,能取得较好效果[4]。三是开设网上毕业生就业服务系统。毕业生就业信息上网,一方面可以使得用人单位更加全面了解毕业生的有关情况和择业意向;另一方面可以开设“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政策解答”、“求职面试技巧与方法”等栏目,为学生的应聘、择业提供更多的方便和机会。
  (三)培育网络人才,强化理论学习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难以满足网络时代提出的一系列挑战,表现在对网络信息技术开展思想教育意识淡薄;欠缺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能;缺乏了解网络法规、网络道德等。因此,高校要注重培育一批德才兼备的网络信息队伍,成立网络信息员小组,培育相关队伍,特别是对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强化理论学习,要树立网络意识,加强自身的网络知识技能学习,树立现代科技意识,充分借助网络技术的支持,采用声、电、图、文的综合表现力来表达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加教育信息容量,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加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进程[4]。
  (四)注重网络宣传,消除负面影响
  高校要强化对学生的网络宣传,引导学生走积极、健康、向上的路线。第一,适应90后学生思想特点,根据个性思维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问题活动。也通过网络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变化[4]。第二,研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软件,提高学生的兴趣。鼓励师生大胆实践,开发有效的思想软件,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第三,加强管理,完善规范相关规章制度,制定相应的网络各项规章制度的实施办法,消除不良信息,保证安全措施有力。第四,营造舆论氛围,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必须加大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对学生进行网络理想信念教育,抵御网络环境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马立梅.浅谈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中国科技信息,2008,(13):260-261.
  [2]杨宇辰.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6,12,(4):13-15.
  [3]陈磊.关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27,(7):84-85.
  [4]王建中.网络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创新教育,2005,(03):80-81.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对中国当代文艺学与政治文化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梳理。文章认为,政治文化作为中国当代文艺学发展的重要依据,既与当时中国特殊的社会境遇有关,又与长期以来我们的文艺思想不可分割。文艺学虽不能从政治文化中分离出来,但它必须遵守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  关键词:文艺;政治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2    罗尔斯在《正义论》和《政治自由主
期刊
摘要:结合中学生特点,怎么导入新课,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关键词:导入;新颖;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1    音乐课导入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但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导入,其目的都是为了创作一定的情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达到以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提高审美意识与陶冶音乐情操为最终目的。而中学生的音
期刊
摘要:《大国崛起》《故宫》等10部纪录片获得“十年十大纪录片”殊荣。但这十部获奖纪录片中,有七部与同时期国外纪录片相比,在有较大差别,而其与20世纪80-90年代中国拍摄的纪录片相比,似乎有种水平下降的不良趋势。笔者认为是纪录片概念模糊产生的结果。  关键词:纪录片;概念;新世纪;十大纪录片  中图分类号:G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1     20
期刊
摘要:本文从时代背景及教育现代化发展需求的角度,探讨如何结合多媒体视频教学的特点,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视频教学;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2    多媒体视频教学是近几年随着现代化教学风潮而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课堂上播放制作精良、生动活泼的教学视频,学生学习注意力
期刊
摘要:意识形态概念从其产生到发展,有众多学者对其进行诠释;就这一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而言,具有一定影响的当属特拉西、马克思、葛兰西、曼海姆等人。而他们的相关思想也对意识形态概念在政治、法律、科技、文化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力。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等人思想的浅析,简析了意识形态概念的演变和发展过程,试图为我们进一步理解意识形态概念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意识形态;特拉西;马克思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欲望号街车》是田纳西·威廉斯的代表作,剧中女主角布朗琪·杜波伊斯是美国戏剧作品中颇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布朗琪代表的美国南方优雅的贵族文化与北方强悍的工业文化存在着激烈的的冲突和对抗。虽然柔弱的布朗琪作了勇敢的抗争,但她悲剧性的结局早已注定。本文试对这个人物的人格分裂进行分析。  关键词:人格分裂;抗争;悲剧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
期刊
摘要: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形势和西方文化以及价值观的冲击,提高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给高校传统的比较严谨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考挑战, 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强调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根据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出发, 分析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以便探索提高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对策  中
期刊
摘要:设计艺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物质与精神文明的进步,人类社会的衍变也无时不刻地影响着设计艺术的轨迹。设计艺术对科技、社会文化变革的适应及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形成了其进步的要素与架构。  关键词:设计艺术;设计观念;社会文化  中图分类号:F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1    “设计不是一种职业,它是一种态度和理念,一种规划(计划)的态度观点。”—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当代大学生将面临比以往更大的压力。意味着他们在生活,学习和就业方面将遭遇更多的困难和挫折。但今高校洞察力心理承受能力问题多多,心理防线脆弱,不敢正视现实,遭遇困难难以重新振作,一旦陷入消极状态无法自拔,无法使自己重新恢复自信的大有人在。当今高校改革,注重学业调整,结构优化的同时,对大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如何使大学生对自己,对人
期刊
摘要:自古希腊伊始,哲学就在进行分化,一种是以自然为研究对象的自然哲学,绵延2000多年形成西方强大的形而上学传统,一种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人类学传统。较之前者,人类学传统始终处在较弱的地位,这是人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的复杂性所致,但对人的研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苏格拉底把德尔菲神庙门楣上的“认识你自己”作为自己的哲学宣言以来,把人作为研究对象就得到确立。经过欧洲文艺复兴用人的价值,人的尊严来对抗神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