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3191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英语已经在世界上成为最强势的语言,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中把英语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地位。本文探讨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方法。
  
  一、大学英语语法教学
  
  1.为了让学生能完整地了解语法的基础知识,教师可以设法将语法内容进行适当的有机整合,在原理相通的情况下,删除一些琐碎的部分,采用联系、归纳、演绎、图示和对比等多种方法。例如:将主语从句、宾语从句及表语从句联系起来讲解,将定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一同加以讲解及区别,将动名词和现在分词进行比较,将过去分词与现在分词进行比较等。这样能使学生融会贯通,真正懂得语法知识的横向联系和它们之间的差异。
  2.由于中英文的语法结构在某些地方的相似和不同之处比较多,因此,教师应时常对中英文的表达进行对比,以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如“公园里又建了一个游乐场”这个句子,学生很容易把作状语的“公园”误作为主语。只要经过分析,学生便能明白这实际上是属于主动形式、被动意义的结构,动作的执行者并没有出现,用英语表达时应采用被动语态。这时教师须向学生强调此类句式必须加上系动词作谓语方能成立。
  3.语法在语言学习中既体现为语法知识条文的掌握,又体现为语言活动中语法结构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学生是否学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获取有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是检验语法学习是否有效的标准。换言之,语法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语法的能力。应用技能的掌握是靠大量的操练和运用而获得的。在语法练习中,教师应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改错、英汉互译、应用性的写作等,而且采用的句子应多以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工作为主,与时代、潮流紧密相关。这样不仅会激发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和参与率,而且能培养他们注重结构的辨识与运用,在应用中掌握规律的能力。
  
  二、大学英语听说教学
  
  1.把听说当作是一种交际手段,进行交际型教学,即听要寓于说,说是听的发展。教师应针对本单元的内容,提供一些简短对话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交际场景,利用人物、角色、语境、话题开展教学。教师应利用对话和语境,让学生以个人经历或有关话题围绕学习内容进行对话或小组讨论、课堂发言乃至角色扮演,由于生活中有很多具体的语言场景,因此学生能进行具体的语言交际锻炼,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充分开展课外教学活动。教师应通过课外指导,将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进一步巩固、落实,并使之深化和个性化,同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如进行英语专题讲座、组织英语竞赛、开办英语角、观看录像、成立英语协会或课外学习小组等。课外活动多样化能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与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教学活动中创造性活动的成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加大课堂容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并富有艺术性。教师可以制作精美的课件,让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中,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欲望。这样还能大大减少教师讲解和板书的时间,使教师传授更多的知识,增加学生课堂听说实践的机会。
  
  三、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1.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加强对阅读的基本技能的训练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新形式下,教师应避免“满堂灌”,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对阅读的速度、技巧和猜词技巧等作相应的指导。为提高阅读速度,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泛读、速读、略读、寻读等。泛读是指广泛阅读大量涉及不同领域的书籍;速读可采用计时方式,每次进行5—10分钟即可,不宜太长,因为在计时阅读时学生的精力高度集中,时间一长容易疲劳,精力分散,反而低效。
  2.采用语篇教学法。阅读课的教学过程应该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即教师按“整体—局部—整体”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整体阅读和训练。为此,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应采用语篇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整句、整段阅读,达到对全篇文章的正确理解。教师还可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借助上下文等来推测词义,理解句子的隐含意义,弄清全文的中心思想、层次结构、行文线索,以及作者对笔下人物的态度和写作意图。要求学生要先粗读课文,理解总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模式。词句的学习、观点的理解都在一个完整清晰的全篇认知图中进行,通过关键词、主题句有针对性地分析理解点,并以点带面,深化阅读。在阅读前教师应作必要的导入,使学生在心理上和知识上做好学习上的必要准备,从而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激发兴趣和求知欲。
  3.在阅读中以问题为契机,精心设计各类问题,采用问题教学模式。阅读并非被动的解码过程,而是一个语言心理的猜测过程。学生在对语言层次的词语进行解码的同时,也在运用自己的知识对文章的下文进行预测,阅读检验自己的预测、修订自己的预测、进行新的预测……整个阅读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与文章的交互过程。因此,提问无疑是引导学生进行预测—检验预测—再预测的最佳方式。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对石毓智《英汉动词概念结构的差别对其被动表达的影响》(《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6期)一文进行了评述,再次证明了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语义结构,而不同语义结构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不同语言的语法面貌,英汉被动句式的对比研究还可以从认知的角度来进行,并对此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语义 句法 被动表达 认知    一、引言    英语被动句出现的频率虽然远不及主动句,但用英文写文章而不用被动句
摘要: 本文分析了新课程下初中英语开展情境教学的必要性,通过对新教材的分析,研究了初中英语教学情境的创设中情境素材的收集、整理及归类,并结合教学案例,进一步研究了初中英语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及途径。  关键词: 初中英语情境教学策略与途径    所谓情境教学法,即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
从西方艺术史的现代主义篇章中,贾科梅蒂被归在“存在主义”的艺术概念下。因为二战时期,战争对于整个欧洲的政治经济乃至思想的故有格局都带来了巨大的摧残与改变。贾科梅蒂移居美国,故乡离别与精神家园的破坏使得他去重新思考人的价值意义并以作品来对此作出表现。他的艺术风格的产生是伴随着整个时代巨变对于人类思想所带来的全面改变而出现的。当时西方的哲学、文学、诗歌都在不同的角度呼应着新的世界格局所带来的精神反馈。
叶圣陶在《作文论》中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外,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这句话深刻地指出了生活积累对于写作是多么重要,十分精辟地道出生活与作文的关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实践,作文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教学就必须与生活紧密相连,要做到“让生活进入作文,让作文体现生活”,帮助学生
摘 要: 王维是盛唐诗坛上与李白、杜甫鼎足而立的大诗人。由于他的作品中充满浓浓禅意,后人称他为“诗佛”。本文试图通过对王维的人生经历、当时的社会环境、家庭因素、人文心态等多方面因素探求王维的忘求之境与佛门情结,反映他丰富多彩的人生姿态。  关键词: 王维 忘求 佛门情结 唯美心态    王维,字摩诘,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代表作家,祖籍太原祁
摘 要: 20世纪80年代,翻译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苏珊·巴斯奈特首创性地提出文化功能等值观,为解决语言的不可译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然而,巴斯奈特提出的文化功能等值观却着重强调译语及译语文化。那么,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里,语际翻译中如何保持源语及源语文化呢?本文将从该角度切入,探讨语际翻译中如何实现源语文化个性保真。  关键词: 文化功能等值 文化侵略 语际翻译 文化守卫    1.引言  20世纪
摘要: 本文采用质的研究方法,从访谈、课堂观察及文字材料三个方面着手,对一位优秀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个案研究,挖掘出一名优秀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组成,以及在教学和教育研究方面的成长经历。以期通过这个成功的案例,对有相似背景的教师有所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师素质 个案研究    一、提出问题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信息技术教学
摘 要: 田纳西·威廉斯的剧作《欲望号街车》中的女主角布朗琪是美国戏剧作品中具有争议性的人物之一,有人赞扬她的理想主义,而有人则鄙夷她是个爱慕虚荣的荡妇。本文将对布朗琪的双重人格进行分析。  关键词: 《欲望号街车》 布朗琪 双重人格    一、引言  剧作《欲望号街车》是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名作,讲述20世纪初一位南方庄园主的女儿布朗琪在无忧无虑的青少年结束后遭受的一系列痛苦与不幸。同性恋
语文课程改革于2006年在我校展开,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我们将面对“教教材”与“用教材教”这一对问题。我觉得要弄清二者的关系,不妨先打个比方:我们要求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是先理解而后能运用,练习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道题——解释下列词语并用它们造句。“教教材”就好比题目中要求的“解词”,“用教材教”就好比“造句”。二者的关系我认为是理解与运用的关系。    一、积累目标    对于高中生而言,积累应包括字词的
摘要: 当前一些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围绕这一现状,对其中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力原因分析    一、 当前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力的情况    自从科学发展观被确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特别是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尽管有些地方还不尽如人意,但全党尤其是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