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材教”及实践课例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H5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改革于2006年在我校展开,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我们将面对“教教材”与“用教材教”这一对问题。我觉得要弄清二者的关系,不妨先打个比方:我们要求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是先理解而后能运用,练习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道题——解释下列词语并用它们造句。“教教材”就好比题目中要求的“解词”,“用教材教”就好比“造句”。二者的关系我认为是理解与运用的关系。
  
  一、积累目标
  
  对于高中生而言,积累应包括字词的积累运用、名句和优美语句的积累、典型事例的积累、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学生不但要能随机积累,更要注意有目标的积累,并在积累过程中归纳梳理。教师可以根据情况指导学习不同的积累方法,根据需要采取适当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对所积累的知识进行梳理、巩固、理解并运用,争取通过积累和梳理的过程把语文素养的各个方面要素整合起来。
  
  二、理解目标
  
  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陶冶性情,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对于理解目标的教学我认为应注意:学生能理解的内容,就不必讲解;稍微深入一点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不要求学生完全理解;对于文本中的人文精神,主要让学生自己体会、分析并联系现实用心感受,也可以与自己、与现实对比,教师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提示、引导。如果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就可以理解、可以受到感染教育,教师就不必再讲,最好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得到教育,而不是教師自己给课文贴上思想品德教育的标签,再交给学生。
  
  三、迁移运用目标
  
  学习语文的目标之一当然是语文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设计适当的造句练习、写作练习及调查采访等灵活多样的作业,变课本的知识为个人的语文运用能力,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探究能力。在培养迁移运用能力的时候,要注意方式的多样性和答案的丰富多彩,要注意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客观性。
  课例:
  高中新课程语文
  《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文本阅读,让达尔文的经验来启迪学生保持对事物探究的“兴趣”,明白“好奇心”在某种条件下是可以转化为科学探索的动力的。(理解目标)
  2.学习达尔文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体会这种最宝贵的科学家素质。(理解目标)
  3.了解“小说化的传记”的特点。(积累目标)
  4.语文阅读能力训练。(迁移运用目标)
  [教学设想]
  1.学生课前阅读《〈物种起源〉序言》,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如“达尔文科学生涯概况”等。目的是让学生对达尔文的生平特别是他所提出的进化论有较为完整的了解。
  (教师可参考《达尔文小传》,互为补充。)
  2.课堂教学:以教师点拨,学生自学讨论为主,教师尊重鼓励每一个学生发言,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3.语文阅读能力训练,与考点接轨——结合新课标对传记作品阅读能力的考查要求,重点研读若干片段,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阅读理解分析能力,以期能举一反三。
  (体现新课标“用教材教”的特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安排]
  一、引导学生读“阅读提示”,了解:
  1.达尔文的生平及创作的《物种起源》的意义。
  2.节选部分的内容——主要记述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写作过程。
  3.这部传记的文体特点——小说化的传记
  二、整体把握。(理解目标)
  1.和这本教材中所选的其他传记不同,欧文·斯通这部《达尔文传》是小说化的传记。他在史实的基础上有些合理的推测与想象,以更好地深入到传主的精神世界,描写达尔文的科学探究生涯,包括对生活、大自然和美的感受,让我们更全面了解这位科学巨人。(此点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理解,教师不必详讲。)
  2.课文中哪些地方明显是出于作者的想象和推测?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做是否损害历史人物的真实性。(此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了解这篇“小说化的传记”,关注传记作品中真实与虚构的关系。)
  三、段落研读。(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的问题,目的是使学生能变课本的知识为个人的语文运用能力,提高阅读分析理解能力。)
  1.阅读课文第90页“在秋季的几个月里,他在继续下作”段——“他听完后,得意地大喊一声”段。
  思考:这部分选文主要反映了达尔文怎样的科学研究精神?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请列举文中三个相关的事例。
  (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参考:反映了达尔文求真、务实的科学研究精神。
  举例:(列举三个即可)
  ①他已经堆积了好几百张经过仔细论证的纸业。
  ②他还给饲养家、杂交育种家和旅行者们写了一封封的调查长信,其数量之多,令人难以置信。
  ③他写完了“在家养下的变异”一章和“地理分布”一章的一部分,为了保险起见,他带着这部分手稿去请教胡克,然后9点30分匆匆赶到火车站,差点儿没赶上回家的火车。
  ④他研究了一阵子鹰类,随后又把注意力转向种子漂渡大洋后的散布。他取出在一只鹰胃里贮存了18个小时的一些种子,播种并观察结果。
  ⑤他在散步的时候,检查过小鸟的粪便,结果发现有6个不同种类的种子。
  ⑥经过观察研究,他还发现,在一只山鹑的一只爪子上有许多干泥巴,大量的活种子可以裹在其中被带走。
  2.阅读课文第95页“日月如梭,一晃眼,查理就到了48岁了”段——“看到我把自己变成一个吓唬你的妖怪”段。
  思考:这部分选文向读者展现了达尔文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请概括之并对其中一种进行简要论述。
  (考查:分析评价的能力。)
  
  四、语言品味。(理解分析、迁移运用)
  
  体会下列语言中所体现的达尔文的人生追求和科学精神。
  (文本中的人文精神,主要让学生自己体会、分析并联系现实用心感受,教师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提示、引导。)
  (1)我不过是对我的课题深深感到兴趣而已。尽管我希望不像现在这样地看重虚名,不论是今天的还是身后的,都不要看重。但是,我认为凡事都不要走极端。我心里明白,即使我知道我的书永远得匿名发表,我也会同样苦干下去的,虽然不会有那么高的热情。
  明确:这句话主要是说达尔文科学研究的动力在于兴趣。
  (2)是大自然否定了它。我不过是把我的观察材料记录下来而已。大自然是从不会扯谎的。
  明确:这句话体现了达尔文科学研究的求实态度。
  
  五、探究论述。(迁移运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的练习,使学生能变课本的知识为个人的语文运用能
  力,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探究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达尔文处理华莱士稿件问题上的表现,看科学家的品格,并从中悟出如何坦诚处世等道理。
  (教后感)
  在明确的学习目标的指引下,把教材当作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材料,做到“用教材教”,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 第一人称复数we在不同语言环境中使用,透视出说话人与听话人或所指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对于心理距离的分析,在礼貌原则指导下的we的使用,使学习者更加理解第一人称复数we在语境中的语用效果。  关键词: 第一人称复数we 心理距离 礼貌原则 语用效果    一、引言    指示语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人称指示语是其中的一种,指“谈话双方用话语表达信息时的相互称呼”(何自然,1988)。关
摘要: 本文基于构建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结合学院教学改革项目,对《微机组装与维护》实训的教学理念、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 《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改革计算机应用技能    《微机组装与维护》是面向我院信息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技能课程,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门就业的“饭碗”课程。传统的教学手段是黑板加粉笔,考试方式是笔试,这样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只能在工作
摘 要:本文对石毓智《英汉动词概念结构的差别对其被动表达的影响》(《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6期)一文进行了评述,再次证明了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语义结构,而不同语义结构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不同语言的语法面貌,英汉被动句式的对比研究还可以从认知的角度来进行,并对此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语义 句法 被动表达 认知    一、引言    英语被动句出现的频率虽然远不及主动句,但用英文写文章而不用被动句
摘要: 本文分析了新课程下初中英语开展情境教学的必要性,通过对新教材的分析,研究了初中英语教学情境的创设中情境素材的收集、整理及归类,并结合教学案例,进一步研究了初中英语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及途径。  关键词: 初中英语情境教学策略与途径    所谓情境教学法,即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
从西方艺术史的现代主义篇章中,贾科梅蒂被归在“存在主义”的艺术概念下。因为二战时期,战争对于整个欧洲的政治经济乃至思想的故有格局都带来了巨大的摧残与改变。贾科梅蒂移居美国,故乡离别与精神家园的破坏使得他去重新思考人的价值意义并以作品来对此作出表现。他的艺术风格的产生是伴随着整个时代巨变对于人类思想所带来的全面改变而出现的。当时西方的哲学、文学、诗歌都在不同的角度呼应着新的世界格局所带来的精神反馈。
叶圣陶在《作文论》中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外,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这句话深刻地指出了生活积累对于写作是多么重要,十分精辟地道出生活与作文的关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实践,作文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教学就必须与生活紧密相连,要做到“让生活进入作文,让作文体现生活”,帮助学生
摘 要: 王维是盛唐诗坛上与李白、杜甫鼎足而立的大诗人。由于他的作品中充满浓浓禅意,后人称他为“诗佛”。本文试图通过对王维的人生经历、当时的社会环境、家庭因素、人文心态等多方面因素探求王维的忘求之境与佛门情结,反映他丰富多彩的人生姿态。  关键词: 王维 忘求 佛门情结 唯美心态    王维,字摩诘,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代表作家,祖籍太原祁
摘 要: 20世纪80年代,翻译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苏珊·巴斯奈特首创性地提出文化功能等值观,为解决语言的不可译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然而,巴斯奈特提出的文化功能等值观却着重强调译语及译语文化。那么,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里,语际翻译中如何保持源语及源语文化呢?本文将从该角度切入,探讨语际翻译中如何实现源语文化个性保真。  关键词: 文化功能等值 文化侵略 语际翻译 文化守卫    1.引言  20世纪
摘要: 本文采用质的研究方法,从访谈、课堂观察及文字材料三个方面着手,对一位优秀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个案研究,挖掘出一名优秀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组成,以及在教学和教育研究方面的成长经历。以期通过这个成功的案例,对有相似背景的教师有所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师素质 个案研究    一、提出问题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信息技术教学
摘 要: 田纳西·威廉斯的剧作《欲望号街车》中的女主角布朗琪是美国戏剧作品中具有争议性的人物之一,有人赞扬她的理想主义,而有人则鄙夷她是个爱慕虚荣的荡妇。本文将对布朗琪的双重人格进行分析。  关键词: 《欲望号街车》 布朗琪 双重人格    一、引言  剧作《欲望号街车》是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名作,讲述20世纪初一位南方庄园主的女儿布朗琪在无忧无虑的青少年结束后遭受的一系列痛苦与不幸。同性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