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嗓音的美学思考之二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y89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嗓音的运用,诚朴之美是基础,内心的真挚是美好声音的基础。那种矫饰、造作的声音即使再圆润华美,但由于缺乏内心真情实感的源泉也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真正具有生命力。
  [关键词]诚 诚朴 正确的创作道路
  
  中华民族传统美学原则在艺术嗓音运用中有着深层次的传承和微妙的体现。作者企图通过对用声美的探讨使艺术嗓音工作者能更好指导自身实践,提高有声艺术作品的美的层次本文探讨声音的诚朴之美。
  “诚”就是真实无妄。本义是说话符合实际,言语真实无欺,引申为诚实的道德品质。《中庸》云:“君子诚之为贵”,就是指君子是从自己的诚心出发,自觉地以诚的道德品质来实现自己。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真诚对己,坦诚待人,言行如一、表里如一、从容中道、无过不及。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充分表明诚所展示的人格力量。“诚”是人内心的真挚、真诚,对人对事不虚伪,不造作,不欺骗,实实在在,毫无故弄玄虚之感,也无装腔作势之态。诚于中而形于外,把纯真的感情投射到人生与艺术中,就具有了审美意义,内诚而外朴所展示的诚朴、本色、自然在美学范畴中一直被认为是最高层次的美。
  艺术嗓音的运用要具有美学价值,诚朴之美是基础,“闻其声如见其人。”人声之发出是为表现内心的思想情感,内心的真挚是美好声音的基础。那种矫饰、造作的声音即使再圆润华美,但由于缺乏内心真情实感的源泉也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真正具有生命力。真挚、真诚指创作者在运用嗓音表达情感时能深刻体验所要表现的人生态度,并勇于抒发表现给人以情真意切的表达。所谓“情动于衷而形于言。”“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诗文戏曲能不能动人的关键不在诗不工、理不通、辞不迭。而在于它是否发自真性情,如果是伪情的、矫饰的。听之观之只能让人索然无味。心不诚,情不真,则言无所主,听之“若春风之过马耳”无所动于心。
  例如在播音创作中,播音员主持人一定遵循正确的创作道路,“动于中、而形于外”,运用诚挚淳朴的声音传达内心真挚的思想感情。声音形式的质朴是追求“真实”、“真诚”的美的外在表现,她创作中用声的情感内核是一个“诚”字。
  播音员主持人的“诚”。首先表现在忠实于自己的工作岗位,忠实自己党的宣传员的身份,从内心深处明确播音员主持人在国家社会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60年代的国际关系中政治局势的变化,曾经使很多播音员的内心产生了相当的冲击和震荡,林如就是其中之一。中苏两党分裂及两国关系的恶化,中印边界冲突和中印关系的紧张使中国面临巨大的国际压力。这时国内又赶上自然灾害,国内经济和人民生活出现极为艰难的状况。面对内忧外患,这时的林如不由得产生要和党及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共渡患难的决心。此时林如更能理解这个“国家”和“党”的涵义和责任,也更能理解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责任。此时的林如已将自己播音员的“小我”和作为党的宣传员的“大我”有机统一起来,把国家和党教给的任务当作自己必须完成的使命,而这个使命感和责任感完全是出自于林如自身心灵深处的“内在”的要求。不是“外在”的强加或简单认同。林如说:“任何事情,我必须真正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感受到,我才能可以去做。”林如对党对播音工作的认识。不是从教条出发,或是从政治、社会压力而“不得不为之”出发,或是从“人云亦云”出发。而是基于自己的生命体验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慎重考虑和抉择,是发自于内心之中,是把“外在的要求”已完完全全化为自身灵魂深处的准则和尺度,言行如一、表里如一,是真正的“诚”。而在“四人帮”控制下黑白颠倒的时代那“高喊口号”的播音方式不由不由得使林如惶惑和焦急。那时她曾天真地问夏青:“党怎么说话?”正是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林如,一直萦绕在林如的脑海中,成为她一生都在思考和追寻的问题。“这是我问了自己一辈子的问题呀!”——林如说,“现在我能够太大方方地说:‘党就是这样说话——说真话,表真情,让人入耳入心,让人信任’”。年轻的林如正是以她单纯、率真、诚朴的个性,以她那份“至诚至真”、“一以贯之”的深情播出了广大听众心坎儿里的话。
  “纯任性情,不劳矫饰。”由于内心排除了矫揉造作、扭捏作态。外在必然表现出一种不假修饰的质朴、本色与自然。质地本身放光是艺术美与现实美追求的极致。艺术嗓音的运用,质朴自然本色也成为创作者追求的最高境界。创作者依靠自身的先天条件,不违背自身,不模仿他人,用自身的质朴之音表现真情实感,发掘自身声音的美感。利用科学的方法,扬长避短并能运用自如。不刻意追求玩弄声音技巧,使声音的表现完全由真性情而生,创作者能不假矫饰把心中所思所想完全一吐为快。
  自古以来。人的自然品行总是同素、朴联系在一起。“既雕既琢,复归于朴。”这种诚朴、本色之美排除了世俗功利、显赫权势,绝不矫揉造作,忸怩作态,而是“追求玉石的微茫,木质的温暖,山水的清澈,女性的柔美。”被视为一种“少私寡欲,与大道同体,与造化同功的精神境界。”
其他文献
[摘要]电视剧《闯关东》塑造了“文他娘”和她的媳妇们等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中国传统如性形象,组成了这部史诗性的鸿篇巨著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从她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女人人格的光辉、母性的坚韧和艰难困苦下奋斗不息的顽强精神。  [关键词]“文他娘” 她的媳妇们 母性光辉    电视剧《闯关东》“是一部近年来我国荧屏涌现的最具震撼力的史诗性大戏”。它讲述了从清朝末年到“九一八”之前,一个普通的山东家庭在白山
[摘要] 《我的父亲母亲》是一部基于电影创作原理、电影修辞技巧的卓越的电影,影片将乡间小路、中国红、女性、饺子、农村等中国符号展现在世界观众面前,并将感动传递给了全世界。  [关键词] 电影修辞 符号 感动    修辞是指修辞法、美辞、巧言等等。修辞学最初出现在演说领域,也就是演讲者利用的一种言语技巧来使自己的演讲能被更多的听众所接受。电影修辞是修辞法在电影艺术中的延伸。它看似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
【摘要】通过对西部三家省级电视台电视专题节目所处的位置以及制播情况进行的跟踪调查,得到了一些比较明晰的数据,虽然宁夏、甘肃、陕西三省级电视台不能反映出整个西部电视专题片的制播情况和整体水平,但它们有一定的代表意义,所反映出来的现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那就是西部电视专题片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需要广大电视工作者给予高度重视,以及进一步的努力。  【关键词】西部 电视专题片 省级电视台 策略    本文的
[摘要]岩井俊二是自1990年以来最受年轻人支持和喜爱的日本著名电影导演,他以独特的视角挖掘着人性的另一面。他的电影中多充满着“青春”情结,展现了众多少男少女的青春影像。通过对青春的美好、单纯以及残酷的描写,导演无非是希望能使人产生共鸣,重新审视现实,正视现实而得以有所感悟和改观。  [关键词]青春 唯美 悲观 信仰    岩井俊二的许多电影所宣泄出来的感受有时很难用言语来表达,那是一种洒落
[摘要] 当今的中国,恶搞文化俨然已是大众文化中不可小觑的一股元素。而恶搞包含了很多后现代性的因素,如对崇高的消解,对既定传统的颠覆,对宏大叙事的解构,并通过仿作、挪用、戏仿等方式重新阐释出经典。但过多的恶搞最终导致山寨文化和低俗文化的泛滥,也从侧面反映出国人精神层面上的匮乏与虚无的价值观,人从而坠入了无信仰的狂欢深渊。纵观今天层出不穷雷人不止的种种恶搞行为,是不是应该反思,在这种类似末日狂欢的
[摘要]《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分别是中国著名剧作家汤显祖、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杰出的古典悲剧作品。两住作者生活年代接近,时间跨度接近,表达了同样的反封建的爱情主题,但却在戏剧冲突、结构、人物以及结局方面各显异调,表现了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追求。  [关键词]《牡丹亭》 《罗密欧与朱丽叶》 悲剧美学 比较  东西方两位最杰出的戏剧大师——汤显祖(1550—1616)与莎士比亚
【摘要】新版《红楼梦》与经典的87版《红楼梦》走的是不同的风格路线,新旧《红楼梦》相差了23年时间,两部电视剧身上有着两个不同时代的鲜明的审美烙印。旧《红楼梦》有着更为浓厚的古典情怀;新《红楼梦》则是娱乐资本运作的一个结果,烙上了艳俗、热闹的消费时代审美特征。  【关键词】《红楼梦》 新版 故事情节人物形象音效配乐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0.19.02
[摘要] 从《推手》《喜宴》中的儿子,《饮食男女》中的家倩,《卧虎藏龙》中的玉蛟龙身上我们都可以看见自身的影子,能看见人类子子辈辈都处于这样的文化焦虑中心,我们自己不停重复着前辈重复着的文化困境;永远在家庭内外进进出出,挣扎,困扰,生命不息,困境永存。化身为武当山群山峰峦中一缕孤魂的玉蛟龙,只能成为我们幻想中的一种逃脱永恒宿命的诱人的理想主义,如同武当山里千古不散的氤氲,萦绕于我们每个人的梦魇,挥
[摘要] 《凤凰琴》是导演何群根据作家刘醒龙的小说改编而成的一部电影,导演不仅仅为我们展示了教师的奉献精神,更表现了基层教育战线触目惊心的现实状况,和人性之间的欲望争夺。  [关键词] 《凤凰琴》 奉献精神 人性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21.019  《凤凰琴》是导演何群根据作家刘醒龙的小说改编而成的一部电影。影片曾获得1993年华表奖最佳男演员、最
[摘要]波兰斯基对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的改编是时哈代“一个风景加一个灵魂”的创作风格的成功影像再现。因为电影《苔丝》不仅让观众目睹了小说中优美的“风景”,而且让观众感受到了电影镜头后的“灵魂”。波兰斯基正是通过对哈代笔下色彩的成功影像运用,对场景中光线明暗变化的把握,把季节变化与苔丝命运的机缘巧合和细节场景的前后照应向观众讲述了一个善良的农村姑娘的悲剧命运。  [关键词]《苔丝》 文字绘画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