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题入手引导阅读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56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文题目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课文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课题都是课文内容的提炼,是课文的“眼睛”,吸引我们去阅读与探究。《语言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首先,课文的题目就是一项很值得挖掘的课程资源。许多课文只要明白了课文题目也就初步了解了课文的思路,主要内容,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引导学生感知、理解课文题目,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去阅读。
  一、课题激发阅读的欲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这就是阅读期待。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探求未知的渴望,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也是阅读教学得以有效展开的基础。在学生自主阅读感受课文的过程中,课题作为“文眼”是引起阅读期待的一个极佳切入点。如《和时间赛跑》一文,读课题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时间的认识,有的会主为时间珍贵, 有的认为时间过得很快,而有的认为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通过这种谈话方式,教师顺势引至本课课题,时间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作者却要与时间赛跑,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一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触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然后采取“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方式,由课题入手,引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进而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辐射全篇。最后达到披文入理,感悟人生的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如《金色的鱼钩》《“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等课文都可以利用课题激发阅读的欲望,触动学生的思维,点燃他们追根刨底的求知火苗,这对学生阅读课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题引发阅读的目标
  小学生正处于一种求知欲特强的年龄,他们的小脑袋中充满了问号。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利用学生脑袋中的问号,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从学生的质疑梳理出本课阅读的目标,让学生根据阅读的目标迅速走进文本,这是我们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如讲授《纪昌学射》,教师在出示课题,读题之后,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跟谁学射?为什么要学射?怎么学射?课文一共写了纪昌学射的几件事?学的结果怎样等等。这些问题正是本课阅读的目标,此时就可以根据阅读的目标“顺学而导,由学定教。”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深层对话。这种由课题引发阅读的目标,为学生走进阅读搭建了一个平台。
  另外,有些课题本身就是生疑之所以,如《新型玻璃》,学生一读课题就问:有哪些新型玻璃?新型玻璃有什么特点?“新”在那里?抓住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不仅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而且学生在阅读课文时目标明确。由课题引发阅读的目标,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课题点明阅读的中心
  有些课题以精炼的词语揭示了文章的中心事件或主题,无形中给我们点明了阅读的中心。在阅读教学时,以课题的关键词——“题眼”为突破口,找到课文阅读的中心,指导学生先入为主,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可牵一发而动全身,迅速理解课文。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中,围绕课题提出以下问题:“自己中的花为什么说是让别人看的?”“自己的花怎样给别人看?”“谁把自己的花给别人?”学生读题后,让学生由题目质疑,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文本,学习课文,使学生带着兴奋、关注点转入对下文的学习。
  由题目入手,在题目上做文章,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或囊括中心,或点明要旨,或统一而贯。在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在课题上就给我们点明了阅读的中心。如:《将相和》一文中只要围绕“和”展开阅读,《迷人的张家界》一文的阅读中心是“迷人”。
  四、课题突破阅读的难点
  在阅读教学中选准文章的“突破口”,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简捷途径。“突破口”选得准,桥梁架得好,教师三言两语稍稍点拨就能使学生迅速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思想感情。课题作为文章的眼睛,蕴藏着作者独特的思想感情,是阅读的难点。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其中以课题来突破,往往会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如《草船借箭》一文中的“借”字表意含蓄,耐人寻味。学生预习后觉得诸葛亮不是“借”箭而是“骗”箭,到底是“借”还是“骗”,这是作者的独具匠心,是课文阅读的难点。教学时以“借”为突破口,把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认为“借”箭的为正方,认为“骗”箭的为反方展开小辩论,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阅读中,从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各部分找到支持各自观点的论据。在辩论中学生从“识朋友、晓天文、懂技术、摸敌情”四方面理解了课文内容,还感受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既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轻而易举地突破了课文的难点,把握了作者思想感情。
  在教材中许多课题,如:《狼崖山五壮士》中的“壮士”,《彩色的翅膀》中的“彩色”都蕴藏了特殊的意味,是阅读的难点,教学时以课题为“突破口”,化难为易,学生很快把握课文的精髓。
  五、课题提高阅读的效果
  课题是窥探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的窗户,从课题中引导学生去了解课文的内容,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为学生全面理解文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高阅读的效果。如教学李白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学生读课题后问: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些什么?学生在认真阅读后回答:知道了黄鹤楼是送的地点,孟浩然是被送的人,广陵是孟浩然要去的地点,这些发现正是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后让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写送别的场面,怎么样抒发感情,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推敲、体味很快理解了诗的内容,体会到了作者与孟浩然之间的深情厚意。引导学生自己在课题中去发现,为深入理解诗的内容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提高了阅读的效果。
  从课文题目入手,不拘一格地设计好教学环节,能使学生进入想学好问,爱学善思的良好境界,为其后的课堂教学,为学生深入阅读铺平了道路。经常引导学生推敲课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把握中心与结构的能力,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其他文献
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阳光从我的窗户外射出一道似利剑的光芒。使我的脸蛋红的像一个熟透的红苹果,便使我有了一身好心情。我带着一瓶热乎乎的开水,向公园走去 。我一进公园,看到一个喷水池,可雄伟了。一个巨大的石像里喷出如彩虹形状的水,只要打一盆水往上一泼,就会出像一座彩虹,可神奇了。  突然脑中出一句话:近看水池似瀑布,往上一泼出彩虹。继续往前走,我看见一个7、8岁的小朋友在玩游戏时滑了一下,狠狠地摔了一
【摘 要】 课程整合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世界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跨学科教学作为课程整合的一种重要方式,也存在多样性。本文既是对以往课程整合方式的一种反思,又在实践基础上对如何是适合一线学校实际操作的跨学科教学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并通过四个主题案例的分析,来阐释跨学科教学实践中的要素和具体经验。  【关键词】 美术;课程;整合;跨学科;主题;教学  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
Markov网(马尔可夫网)是类似于Bayesian网(贝叶斯网)的另一种进行不确定性推理的有力工具.Markov网是一个无向图,而Bayesian网是一个有向无环图.发现Markov网不需要发现边的
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将是自主品牌升级能力的重要检测窗口。  人口增速和保有量决定汽车中长期的增长中枢。乘用车行业中长期的增速由保有量决定,根据我们的研究,千人保有量120辆左右差不多是汽车销量增速的分水岭。  以中国地理位置、人口密度相近的日本测算。1964年?1973年的9年时间,日本汽车千人保有量从22辆上升到116辆,同期日本汽车国内销量复合增长率达到14.7%。1985年千人保有量达到
亮点:专门为关注时尚科技、追求创新和向往自由不羁的都市青年精英量身打造  东风悦达起亚全新城市SUV KX5即将于明年初正式上市。KX5为讲究生活品质,关注时尚科技,追求创新,向往自由不羁的都市青年精英量身打造,以全面革新的外观设计与领先同侪的产品实力,打造城市SUV价值标杆。  KX5以空间、动力、安全、配置上的领先优势打造更加快意的驾乘体验。KX5车身长宽高分别为4470mm、1855m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