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新亮点

来源 :数理化学习·高三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z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14年高考试卷中,钠及其化合物多次出现,成为2014年高考的新亮点,现将其总结如下.
  一、对钠单质的考查
  例1 (北京卷第7题)下列金属中,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层能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的是( )
  (A) K (B) Na (C) Fe (D) Al
  解析:K、Na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空气中极易被氧气氧化,
  (A)、(B)错误; Fe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生成一层疏松的Fe2O3氧化膜,无法保护内部金属,(C)错误;Al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Al2O3氧化膜,从而保护内部的Al不被腐蚀,(D)正确.答案:(D)
  例2 (北京卷第9题)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测0.1 mol/L氨水的pH为11:NH3·H2ONH+4+OH-
  (B) 将Na块放入水中,放出气体:2Na+2H2O=2NaOH+H2↑
  (C) 用CuCl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发光:CuCl2通电 Cu2++2Cl-
  (D)Al片溶于NaOH溶液中,产生气体:2Al+2OH-+2H2O=2AlO-2+3H2↑
  解析:0.1 mol/L氨水的pH为11,说明一水合氨属于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A)正确;Na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从水中置换出氢气,发生的反应为2Na+2H2O=2NaOH+H2↑,(B)正确;CuCl2溶液做导电实验的原因是:CuCl2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Cu2+和Cl-,电离属于自发进行的过程,不需要外界条件,(C)错误;Al能和强碱溶液发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D)正确.答案:(C)
  二、对钠的氧化物和过氧化物的考查
  例3 (上海卷第19题)下列反应与Na2O2+SO2→Na2SO4相比较,Na2O2的作用相同的是( )
  (A) 2Na2O2+CO2→2Na2CO3+O2
  (B) 2Na2O2+2SO3→2Na2SO4+O2
  (C) Na2O2+H2SO4→Na2SO4+H2O2
  (D) 3Na2O2+Cr2O3→2Na2CrO4+Na2O
  解析:氧化还原反应Na2O2+SO2→Na2SO4中,Na2O2是氧化剂,SO2是还原剂.2Na2O2+CO2→2Na2CO3+O2反应中,Na2O2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A)不选;2Na2O2+2SO3→2Na2SO4+O2反应中,Na2O2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B)不选;Na2O2+H2SO4→Na2SO4+H2O2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C)不选;3Na2O2+Cr2O3→2Na2CrO4+Na2O反应中,Na2O2是氧化剂,(D)选.答案:(D)
  例4 (江苏卷第2题)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 )
  (A) 过氧化钠的电子式:Na∶O····
  ∶O····∶Na
  (B) 质子数为35、中子数为45的溴原子:8035Br
  (C) 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 间二甲苯的结构简式: H3CCH3
  解析:过氧化钠为离子键,电子式是
  Na+[∶O····∶O····∶]2-Na+,(A)错误;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为8电子,正确的表示为
  ,(C)错误;D为对二甲苯,错误.答案:(B).
  三、对氢氧化钠的考查
  例5 (上海卷第20题)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下列离子方程式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 OH+CO2-3+2H+→HCO-3+H2O
  (B) 2OH-+CO2-3+3H+→HCO-3+2H2O
  (C) 2OH―+CO2-3+4H+→CO2↑+3H2O
  (D) OH―+CO2-3+3H+→CO2↑+2H2O
  解析: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可知首先发生得到离子反应是OH―+H+→H2O,再次是CO2-3+H+→HCO-3,最后是HCO-3+H+→CO2↑+H2O.如果只发生前两个反应,则总的离子方程式为OH―+CO2-3+2H+→HCO-3+H2O或2OH―+CO2-3+3H+→HCO-3+2H2O,(A)(B)正确;如果三个反应均发生,则总的离子方程式为OH―+CO2-3+3H+→CO2↑+2H2O,(D)正确.答案:(C)
  例6 (福建卷第9题)常温下,表1各组物质中,Y既能与X反应又能与Z反应的是( )
  表1
  XYZ
  ①NaOH溶液Al(OH)3稀硫酸
  ②KOH溶液SiO2浓盐酸
  ③O2N2H2
  ④FeCl3溶液Cu浓硝酸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解析:氢氧化铝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①正确;二氧化硅不与盐酸反应,②错误;氮气与氧气和氢气常温下不反应,③错误;铜与氯化铁反应,与浓硝酸反应,④正确.答案:(B)
  四、对Na2CO3和NaHCO3的考查
  例7 (福建卷第10题)下列关于0.10 mol·L-1 NaHCO3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质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 H++ CO2-3
  (B) 25 ℃时,加水稀释后,n(H+)与n(OH-)的乘积变大   (C) 离子浓度关系:c(Na+)+c(H+)=c(OH-)+c(HCO-3 )+c(CO2-3)
  (D) 温度升高,c(HCO-3 )增大
  解析:NaHCO3电离出碳酸氢根,(A)错误;温度不变,Kw不变,但物质的量增加,(B)正确;根据电荷守恒,c(Na+)+c(H+)=c(OH-)+c(HCO-3)+2c(CO2-3),(C)错误;温度升高,水解程度增大,(D)错误.答案:(B)
  例8 (上海卷第六题)在精制饱和食盐水中加入碳酸氢铵可制备小苏打(NaHCO3),并提取氯化铵作为肥料或进一步提纯为工业氯化铵.完成下列填空:
  33.写出上述制备小苏打的化学方程式.
  34.滤出小苏打后,母液提取氯化铵有两种方法:
  ①通入氨,冷却、加食盐,过滤 ②不通氨,冷却、加食盐,过滤
  对两种方法的评价正确的是.(选填编号)
  a.①析出的氯化铵纯度更高
  b.②析出的氯化铵纯度更高
  c.①的滤液可直接循环使用
  d.②的滤液可直接循环使用
  35.提取的NH4Cl中含有少量Fe2+、SO2-4.将产品溶解,加入H2O2,加热至沸,再加入BaCl2溶液,过滤,蒸发结晶,得到工业氯化铵.加热至沸的目的是.滤渣的主要成分是、.
  36.称取1.840 g小苏打样品(含少量NaCl),配置成250 mL溶液,取出25.00 mL用0.1000 mol/L盐酸滴定,消耗盐酸21.50 mL.实验中所需要的定量仪器除滴定管外,还有.选用甲基橙而不选酚酞作为指示剂的原因是.样品中NaHCO3质量分数为.(保留3位小数)
  37.将一定质量小苏打样品(含少量NaCl)溶于足量盐酸,蒸干后称量固体质量,也可测定小苏打的含量.若蒸发过程中有少量液体溅出,则测定结果.(选填“偏高”、“偏低”或“不受影响”)
  解析:33.饱和食盐水中加入碳酸氢铵可制备小苏打(NaHCO3),根据质量守恒可知同时生成NH4Cl,反应的方程式为NH4HCO3+NaCl→NaHCO3↓+NH4Cl.
  34.母液中含有氯化铵,通入氨,冷却、加食盐,有利于氯化铵的析出,纯度更高,过滤后滤液中含有氨气,不能直接循环使用,而②的滤液可直接循环使用,故答案为:ad.
  35.加热有利于亚铁离子的氧化,且有利于铁离子的水解,再加入BaCl2溶液,得到硫酸钡沉淀,滤渣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铁、硫酸钡,故答案为:使亚铁离子快速氧化为三价铁离子,并使氯化铁充分水解,形成氢氧化铁沉淀;滤渣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铁、硫酸钡.
  36.准确称量固体,应用电子天平;碳酸氢钠溶液的pH本来就接近8.2,与酚酞变色的pH接近,变色时的pH和反应终点的pH不好判断;而使用甲基橙容易判断终点,且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不能全部逸出使溶液偏酸性,因此使用甲基橙的误差小(使用甲基橙易判断滴定终点,误差小),n(HCl)=0.0215 L×0.1000 mol/L=0.00215 mol,则25 mL溶液中n(NaHCO3)=0.00215 mol,所以样品中m(NaHCO3)=0.00215 mol×10×84 g/mol=1.806 g,ω(NaHCO3)=
  1.806 g1.840 g×100%=98.2%=0.982.
  37.如全部为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后生成氯化钠,质量减小,而如全部为氯化钠时,质量基本不变,可知加热后固体质量越小,碳酸氢钠含量越大,则若蒸发过程中有少量液体溅出,蒸干后所得固体质量偏小,则小苏打含量偏高.
  答案:33.NH4HCO3+NaCl→NaHCO3↓+NH4Cl 34.ad
  35.使Fe3+完全水解为Fe(OH)3 Fe(OH)3、BaSO4 36.电子天平, 250 mL容量瓶 选用酚酞作为指示剂,不能确定滴定终点 0.982 37.偏高
  例9 (全国卷Ⅱ第10题)图1所示试验正确的是( )
  图1
  解析:除去粗盐中的不溶物采取过滤的方法,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三靠”指的是玻璃棒下端要紧靠三层滤纸一侧、烧杯紧靠玻璃棒、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A)错误;加热固体,试管口要向下倾斜,(B)错误;除去CO气体中的CO2气体要通过含有碱溶液的洗气瓶,要注意气流方向为长管进气、短管出气,(C)错误;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装置正确.答案:(D).
其他文献
在高三“元素化合物” 这一块内容的复习上,笔者建议“先见森林后见树木”. 一种种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仿若一棵棵树木,很多很多的树木组成了一大片森林.带着学生准备进入“森林”时,首先获得的印象是整体的效果:这片“森林”多么繁茂、壮观;然后进入“森林”,细细观察“树木”的相似与不同、“树木”与“树木”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这种“先见森林后见树木”的态度,就是要对物质的认识有全局观,要有认识的主线和重
期刊
物理是高中学习的主要科目之一,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点,是教师用来巩固教学的手段,同时也是学生用来反馈学习状况的方式.长期以来,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存在严重的不足,为提高升学率,盲目采用“题海战术”,不停地讲、不停地做题,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师生之间的直接交流.有的教师甚至在刚讲解完基本概念,就开始让学生做大量的模拟试题,强迫学生在试题中掌握知识重
期刊
与其他许多新兴的学科不同,化学的历史几乎可以追溯到人类刚学会用火的时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与化学史是息息相关的.其中,化学知识的延续发展起了关键作用,而这些都离不开我们的化学教育工作者——化学教师.但是,当今社会在高速发展,仅仅传道,授业,解惑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化学教师的角色必然也必须要发生一些转变.  一、由学生的统治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良师益友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
期刊
教学效率的提高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意义重大.本文从教育理念的引领、跨进度导学的应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等维度就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析,以期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所启示.  一、充分发挥素质教育理念的引领作用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在主体的转变、方法的变革、教育传承更新的背后,是适应素质教育发展需求的教学哲学的构建.这既是最朴素的教育原理
期刊
自从导数进入中学数学教材以来,给传统的中学数学内容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为中学数学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新的方法、新的途径.近几年的高考,正加大对导数的考查力度.  一、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解决切线问题
期刊
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化学学习的重难点知识,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渗透于电化学原理、实验探究、化学计算等中,因而它也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调研近几年高考试题,发现氧化还原反应有关问题中常常涉及一些教材中没有的复杂反应,这些反应往往是制约学生取得好成绩的障碍点.如何攻克这一难题,是我们复习时必须思考的问题.下面就复杂氧化还原反应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分析如下,供参考.  
期刊
本文对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理科数学选择压轴题逐一给出解答研究,意在帮助读者学习时参考. 笔者同时坚信,读者一定能够通过自己深入思考、不断钻研,给出更简明的解法.
期刊
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是高考的热点之一,纵观近几年全国和地方高考试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这一题型出现率100%.笔者通过对各地高考试题和模拟试题的研究,发现这类传统题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原来“溶质单一型、酸碱中和型、不同物质同种离子浓度比较或含有相同离子的溶液溶质浓度比较型、信息给予型”,摇身转变为图象题.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
期刊
高考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如下五个方面: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实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律”、“守恒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等.高考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比较灵活、分散,可以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也可出现在非选择题的填空题中.通过分析,可以预测今后高考的重点内容仍是它的基本概念与实质、氧化性与还原性的强弱比较、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等,其中,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
期刊
图1  1.(2013江苏高考)Mg-H2O2电池可用于驱动无人驾驶的潜航器.该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如图1示意图.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g 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  (B) H2O2 在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C) 石墨电极附近溶液的pH 增大  (D) 溶液中Cl-向正极移动  2.(2013年北京高考)下列金属防腐的措施中,使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的是(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