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创造美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yu97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劳动创造美”这句话着实精妙!劳动、创造和美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既是对劳动技能的传承,也是美育的载体,更是创新的摇篮。笔者尝试将美育、科学融入到劳动与技术教育里,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关键词:劳动与技术教育; 美育; 科学教育; 学科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7-066-001
  “劳动创造美”这句话着实精妙!劳动、创造和美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既是对劳动技能的传承,也是美育的载体,更是科技创新的摇篮。对于小学教育里与这三个词准确对应的非“劳动与技术”、“科学”、“美术”这三门学科莫属了。笔者很荣幸能同时担任这三门学科的教学,并思考如何将美育、科学教育融入到劳动与技术教育里,提高劳技课堂的质态,为此作了有益的探索!
  一、科学为劳动与技术课堂注入创新活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所有课程的共同目标,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四大领域之一的“劳动与技术”当然也不例外。如果说“技术”是劳技教育的基础,那么“技术创新”则是劳技教育的最终目标。笔者认为,学科融合可以更快更优地达成这一终极目标。
  在三年级《磁悬浮列车》一课中,笔者就使用了将科学课融入劳技课里,收效明显。学期伊始,孩子们都觉得本册的手工制作比上学期难很多,制作时比较吃力。所以笔者把前几课教学的重点主要放在纸工的技能训练上。随着孩子们对纸工技能的驾轻就熟,我要求学生力求在规范的基础上使自身的作品更具创造力。于是,我尝试将科学课上最基础的设问发明法移植进劳动与技术的教学中来。教师建议孩子们用加一加、减一减、变一变等方式来对自己的作品重新思考、大胆改进;并且建议孩子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完成作业。果然,一加一的智慧大于二。展示评价作业环节,见证奇迹的时刻终于到来了。有一个小组的作品让师生们眼前一亮:他们五个人制作了一个车头、四节车厢和与之长度相当的轨道,并将它们组合在一起,使作品顿生新意。这辆加长版的磁悬浮列车自然吸引了所有同学的注意,而作者们也在其他同学羡慕的眼光中显得十分开心。简单的加一加效果真是出乎意料!不止于此,孩子们由此找到了创新的突破点。在接下来的一课——《卡车》的制作时,孩子们思如泉涌,作品一个比一个有创意。有的把车厢设计成房车,有的在车厢顶上设计窗户,有的将车厢的一端制作成可以封闭也可以打开的……这些作品,既是观察生活的结果,更是创造思维的结晶。
  二、美育让劳动与技术课堂充满人文气息
  教育本身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对学生的教育既要重智育,也要重人文。劳动与技术教材里研究的对象很多都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技艺”的宝贵遗产。劳技课堂里应该传承这些优秀的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如果将美育与劳技教育结合起来,对培养孩子的人文情怀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劳动与技术教育和美育之间涉及的范畴经常是重合的。比如:劳动与技术课里有关于剪纸的教学内容,而美术课里也有;劳动与技术课里有关于泥塑的教学内容,而美术课里也有。在教学时感悟到,劳动与技术教育偏重“技术”,美术教育则偏重“艺术”。但是如果能恰当地将美育的“艺术性”运用到劳技教育的“技术性”里,会使课堂充满人文气息。
  如在进行《泥笔筒》一课的教学活动时,笔者将美术课上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与劳技操作进行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引导学生制作时,我采用视频教学的方法。视频中的泥笔筒选择最常见的圆柱体,学生也很容易模仿。于是教师启发学生思考:笔筒除了圆柱体还有哪些基本形。通过欣赏部分不同基本型的学生作品,讨论交流,打开学生的思维。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要做出不同形的泥笔筒变化的关键在筒底,其余的制作方法、步骤和视频教学中演示的一样。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对基本的泥笔筒进行装饰美化。比如可以改变筒口的造型;可以用泥丸、泥条(也就是美术教学里常用的点、线、面)进行装饰;也可以用挖切、镂空的方法等等;还可以用不同颜色的自然泥进行制作,如白瓷泥、黄泥、紫砂泥或者绞泥(泥塑里将不同颜色的泥进行不均匀的混合,形成自然的纹理与色彩变化)进行制作;还可以做出各种造型,如卡通的、动植物的等等。孩子们的作品当然在规范的基础上很生动、很有趣。也有孩子提出可以将手表、台历、相框与笔筒进行组合,使自己的作品更美观、更实用、更有创意。
  由此可知,用美术课上学到的装饰美化知识装扮泥筒又成了本课的一个亮点。规范的雕塑作品就是一件劳技作品,而美观的泥工作品也可以成为艺术品。
  俗话说“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劳动与技术课的教学正是对这句话最完美的诠释。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究如何有效利用其他学科的教学经验、方法,更好地实施劳动与技术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许昌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开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从中找到我院社会体育专业在培养专业人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试图寻求适合更好发展本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可行方法及策略。  关键词:社会体育; 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8-161-002  我校为满足社
摘 要:创新基金在苏州实施以来,支持了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培育发展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产品群,涌现了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快、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为增强我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创新基金; 科技型企业; 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
摘 要:作为语文教师,针对学生作文的思想内容、篇章结构、立意甚至精彩的语句等给予评价,这就是作文批语。作文批语对学生的教育是多方面的,其教育效果是其他的教学手段所达不到的。她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是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指路明灯。作文批语所达到的教育效果直接、显著,是其他的教育手段所不能达到的。  关键词:作文批语; 指路明灯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
摘 要: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绿色评价似一把钥匙,能让学生凭此顺利开启知识的大门;绿色评价似一座桥梁,能让学生借此逐步走向知识的彼岸。新课程呼唤绿色评价价。  关键词:绿色评价; 现状; 举措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7-018-001  新课程、新理念,课堂评价是关键。课堂评价
摘 要:新课改形势下,思想品德教学如何凸显“求新”“求活”“求实”的创新理念,本文将结合“三力合一”,即:磁力、渗透力、推动力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和研究,探索一条有效的思想品德教学新思路。  关键词:三力合一; 磁力; 渗透力; 推动力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7-019-002  思想政治、思想品德从本质上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初中英语新教材及学生的特点,结合自己从教的经验,对在英语教学中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英语的学习效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英语教学; 有效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7-037-001  目前,英语教学是融短语、句子、会话为一体的多元教学。这对于一些刚接触英语的
摘 要:通过新的尝试,我的教学有了广阔的视野,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倍增,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学习,增强了创作的欲望、创新的胆识。对中国画的评价也有了独到的见解。  关键词:中国画; 课堂教学; 新尝试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7-042-001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在世界艺术领域独树一帜,占有重
摘 要:本文从新课程理念出发,阐述了英语写作教学中情境设计的方法和原则,指出了情境教学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情境设计; 英语写作; 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7-051-001  新课程改革呼唤有效的写作教学,其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促成高效的英语写作课堂。那么,如何有效设计英语写作教
摘 要:素质教育是学生的主题教育,以往在课堂上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随着课改的不断革新,现在的教育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主动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在新课改环境下,让学生自主的学习音乐,不断提高音乐课堂教学
摘 要:本文浅谈了作为新时代的思想政治课老师,要学会创设丰富多彩的导入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课堂导入; 原则;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7-055-001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对思想品德课亦是如此,正确、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