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书法的艺术特点探讨

来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国书法历史上,唐朝书法家欧阳询不仅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其楷书具有划时代意义。欧阳询楷书平正险绝,被称为“欧体”,当世人称其楷书为唐人第一,也显示出其在我国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欧阳询书法饱含着南北书法精华,对后世楷书发展影响巨大,不仅继承了王羲之与王献之父子书法笔意与气息,而且也有六朝与魏碑笔法结构形式的表现。欧阳询不仅继承了魏晋秀骨清相的审美遗风,而且对其进行了创新。尚法与尚意在欧阳询书法作品及书论中,形成了完美统一。
  关键词:欧阳询;书法;艺术特点
  书法在两汉以及南北朝时期已经彰显其艺术魅力。唐朝时期,书法出现了很多流派,并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中,书法大家欧阳询的书法作品以及书法理论,备受世人推崇。《九成宫醴泉铭》凸显欧阳询书法艺术特点,堪称其楷书精品。欧阳询楷书平正险绝,被称为“欧体”,当世人称其楷书为唐人第一,也显示出其在我国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欧阳询生活背景及学习书法道路分析
  欧阳询是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出生于南朝陈永定元年,即公元557年,是初唐四大家之一。幼时欧阳询饱尝生活艰辛,经历满门抄斩之难,后在父亲朋友江总抚养下长大成人。欧阳询少年时代博览古今,对书法具有一种痴迷之情。欧阳询书法艺术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江总。欧阳询曾为隋代担任太常博士之职,后曾任太子率更令。这一时期,欧阳询书法处于成熟时期,其书法在当时被称为“率更体”。欧阳询早期的书法风格,受到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很大影响,后北派书风促其书法展现出劲峭刻厉之势。在书写形态与笔意方面,其楷书作品与魏碑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同时,欧阳旭书法还受到梁、陈及隋等时期书风的影响。欧阳询书法不仅是南北派书风的重要体现,而且也是楷体成熟定型阶段的代表,其代表作品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等。欧阳询书法饱含着南北书法精华,对后世楷书发展影响巨大。
  二、欧阳询书法艺术特点分析
  (一)《九成宫醴泉铭》艺术特点
  1.风格承前启后
  在书法历史上,《九成宫醴泉铭》具有划时代意义。《九成宫醴泉铭》在风格构成上,同时具有篆书与隶书之书写笔意。我们能够从《九成宫醴泉铭》碑上发现,很多字源自于篆隶笔法,很多竖弯钩写法传承了隶书写法。同时,《九成宫醴泉铭》不仅具有《曹全碑》的写法特点,而且带有晋、魏遗风;不仅继承了王羲之与王献之父子书法的笔意与气息,而且也有六朝与魏碑笔法结构形式的表现。
  2.用笔特点
  首先,字体棱角分明、方劲严整。《九成宫醴泉铭》碑文中,以三角形状为主的点,对藏锋与露锋的关系处理自然;顿挫之法多见于横与竖起笔收笔之处、钩的挑锋与捺的尾端以及转折之处。同时,整篇字体方圆融合,不仅隐藏了剑拔弩张之势,而且看不到秀润仪态。其次,笔画匀称、劲中含润。整个碑文笔画匀称,没有颜体与柳体笔画粗细显著之特征。同时,笔画简单之中又不乏变化,没有刻板单调之感,竖与撇瘦劲挺秀。第三,用笔沉稳内敛、凝重含蓄、高简浑穆。碑文中的横与竖在书写过程中,起笔与收笔大多采取隐藏方法;钩在书写过程中,没有长钩,而是采用顿笔、挫笔的方法,右抛钩却采取隶书书写“雁尾”的方法;撇与竖笔势凝练。第四,点画置换、正中求变。整个碑文在书写点时,极富变化,不仅带有汉代隶书中横竖代替点的写法,而且还借用了魏碑中短撇代替点的书写笔势。同时,碑文对行书中活泼灵巧的点代替横竖之法,也进行了参考。
  3.结构特点
  首先,左右背势、体态颀长。纵观《九成宫醴泉铭》整篇碑文可以看出欧阳询书法中的字体多采用收敛之势,给人以瘦硬清寒、洒脱灵动之感。其中,竖笔多采取左右相背的方法,而上下部分却得到极大展示。其次,形敛势放、舒活开张。《九成宫醴泉铭》碑文整体让人感到具有收敛之感,然而又具有舒朗开放之势。在谷、纬、往以及尧等字中,横、竖、捺以及钩等笔画,向右扩展较长,却又让人感到字体紧而不拘。第三,斜正变换、平中寓险。在《九成宫醴泉铭》中,功、致、瑞、沉等字,歪斜不正却又峻拔有力的笔法,在整体非常严谨的间架结构之中,却又显现出奇妙的情趣。正笔与斜笔之间能够相互掩映,在极富动感之中又体现了笔画的平衡。第四,大形规整、小处求活。《九成宫醴泉铭》碑文给人以规整的外形、平正的状态,然而又能够将灵活的个别笔画运用于端庄的整字之中,在相同之处却让人感到不一样。整篇碑文借助置换、挪移以及增减等手法,进而使整篇碑文在严谨章法之中又有很多变化,在细微之处彰显书法精神。同时,点的变化更是给人以顾盼俯仰之感,使整个字体整齐而不显呆滞。在对《九成宫醴泉铭》结构进行仔细品味后,还会发现其字体笔画更加耐人寻味。
  因此,临摹者应细细揣摩,不应夸张失度,也不应刻板生硬,而要收放得势,认真体会每个字体方圆兼施之妙。不仅临摹欧阳询书写之形,更要揣摩欧阳询书写之神,力争做到形神兼备,才能够真正领悟到欧阳询书法之精髓。
  (二)欧阳询书法艺术特点
  由《九成宫醴泉铭》可以看出,欧阳询在书法中,借助瘦劲之笔,紧束俊宕的字体结构,却又彰显舒张笔势。
  1.运笔特点
  欧阳询书法运笔特点主要表现在方笔与圆笔两方面。方笔笔力凝聚、笔画劲挺;圆笔丰润饱满。欧阳询书法经常把横画与竖画藏锋在折笔之中,行笔以直势居多。欧阳询在书写横画时,往往右边向上取势,像五、善等字的长横,中间又偏细;书写悬针竖画,往往一按后,再出锋,收尾处给人以含蓄有力之感。在书写撇时,起笔以藏锋居多,提笔时笔端微微按下,再斜出,笔势劲健;捺有平捺与斜捺之分:折笔藏锋用于平捺,落笔露锋用于斜捺。同时,捺的弧度相对较小,捺脚处提笔收锋,多用方笔。
  2.结构特点
  欧阳询书法结构往往是欹侧之中带有险峻却又稳健,严谨紧凑而又工整疏朗。点在欧阳询书法结构中,变化非常丰富,不同字中有着不同的书写特点。点在笔画多、少的字中又有着大、小之别。同时,竖画在中间与两边也有着上下伸展与向北取势之别,如申与阁中的竖写法就不一样。上下结构多纵向延伸、左右结构却又横向扩散,给人以活跃之感。同时,欧阳询书法中,每个字在组合安排上没有一点拥挤之感。   三、欧阳询书法美学风格分析
  (一)继承与创新
  欧阳询晚年生活在唐太宗时期。唐高宗继位后,新文化制度的落实,使初唐文化进入了繁荣时期。秀约典雅的王羲之书法美学风格,受到初唐统治者青睐,书法艺术也是备受推崇。同时,魏晋六朝书法迤逦之美也依然对初唐书坛有着极大影响。由隋入唐、居初唐四大书法家之首的欧阳询,在书论与书法创作方面有其独特之处。他不仅继承了魏晋秀骨清相的审美遗风,而且对其进行了创新。
  初唐四大书法家中的虞世南,在书法上曾经得到智永嫡传,虽然具有六朝遗风,用笔风格却依然给人以圆润遒逸、潇散洒落之感。虞世南与褚遂良的书法,均具有王羲之书法之神韵。薛稷师从褚遂良,书风纤丽疏通。由此可以看出,虞世南、褚遂良以及薛稷均是继承了王羲之书法风格。然而,欧阳询却与这三位书法家不同,在继承王羲之温厚、妩媚书风基础上,却又予以创新,以其险劲凌厉之书风独领风骚。
  (二)法与意
  重法尚意是欧阳询的美学观。欧阳询书法以其不正中求正,书法结构既有排叠、避就与穿插,也有向背与覆盖,相反之中追求整体。因此,对其书法结构艺术综合分析,可以看出欧阳询具有和而不同的辩证思想。欧阳询不仅对魏晋书风进行了继承,同时又开辟了新路予以创新,追求书学气质中的法骨,不同于另三位初唐大家,可以说是尚法先驱。虞世南书风温文尔雅内敛、褚遂良讲究笔法、薛稷清雅娟秀,三者追求尚意风格。欧阳询将“法”寓于书法创作之中,于规矩严谨、雕琢恣意之中展示意象之美、抽象之美。因此,尚法与尚意在欧阳询书法作品及书论中,形成完美统一。
  (三)质与妍
  孙过庭认为,书风应该具有两种艺术风格,即古代质朴风格、现代妍丽风格。处于南北文化融合时期的唐朝,将质朴与妍丽融合到了一起。欧阳询不仅继承了北派规矩严谨,而且也具有南朝之妍,形成自己特有的质妍兼融的书学风格,体现了欧阳询对审美的自觉追求。
  四、欧阳询书法对后世的影响分析
  在我国书法艺术发展中,欧阳询书法具有里程碑式意义。欧阳询的楷书,在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欧阳询书法作品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分析与探讨欧阳询书法,对促进当今文化事业具有特殊意义。
  王羲之父子把行书推到了极致,欧阳询父子却又把楷书做到了至善至美。欧阳询楷书堪称后世学楷之典范。作为书法家的欧阳询,却又在行使着和平使者的职责。唐高祖李渊曾对其大加赞赏,并将其书法作品作为礼物馈赠于外国使节。书法家的书法作品作为国礼赠与友好之国,欧阳询可以说是首位。目前,欧阳询书法仍然影响着东南亚各个国家。
  今天,被称为“欧体”的欧阳询楷书,是很多小学生练习钢笔字的启蒙书体,也是楷书印刷的范本。同时,“欧体”备受当代书法家田英章推崇。
  五、结语
  中国书法在唐朝属于繁盛时期。书法在唐朝发展过程中,唐朝历代皇帝起到了关键作用。在中国书法历史上,唐朝书法家欧阳询不仅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其楷书具有划时代意义。作为初唐四大书法家之首的欧阳询,其书法作品与书法理论,均值得每一位书法爱好者借鉴与学习。其书法作品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永远是当今人们学习楷书的典范。欧阳询书法艺术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其作品《九成宫醴泉铭》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是其楷书代表作,不仅展示了欧阳询书法美学风格与艺术特色,而且是后人学习书法的经典范本。《九成宫醴泉铭》不仅具有晋尚韵之特点,而且开辟了唐人尚法之新风。书法艺术在唐朝初期已渐渐进入繁盛时期,而历经三朝、独领书法艺术风骚的欧阳询,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对书法艺术予以继承与创新,博采众家之长,形成结构独异、笔力险劲的“欧体”书法,深得人们喜爱,这也显示出人们对其独具特色美学风格的欣赏。
  参考文献:
  [1]李向东.楷书法帖的“阅读”——以《九成宫醴泉铭》为例[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112-115+119.
  [2]张翔宇.田氏藏《九成宫醴泉铭》相关问题研究[J].书法赏评,2015(06):11-21.
  [3]米龄甫.试谈《九成宫醴泉铭》拓本——就李鸿裔、端方两藏本的印本而论[J].新美术,1998(02):57-58.
  [4]许刘涵.欧阳询与文人书法渊源探微[D].中国美术学院,2014.
  [5]李向东.楷书法帖的“阅读”——以《九成宫醴泉铭》为例[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112-115+119.
  作者单位: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  江敏华,乐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师, 主要从事视觉设计及相关理论研究。  颜伟娜,乐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多篇论文、设计作品发表于专业杂志。
期刊
作者简介:  冯晨习子,出生于1993年12月15日。学历:研究生。单位:云南艺术学院 。研究方向:写意花鸟  孙冬琴,出生于1990年10月18日。学历:研究生。单位:云南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国画人物画  王瀚晨,学历:研究生。单位:云南艺术学院。研究方向:水彩画  钟兵 ,生日:1990年6月 。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云南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水彩专业
期刊
作者简介:  吴梁君,湖南科技学院美术系讲师。研究方向:油画研究与创作。
期刊
摘 要:石涛的“一画论”是我国艺术史上的一大瑰宝,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对“一画论”作了简要的分析,从两个方向入手进行探讨:一是“一画论”的艺术内涵,对“一画”的含义分点解释;二是对“一画论”的艺术法则进行总结归纳,对石涛美学思想的主要观点做出解释。  关键词:创新;“法自我立”;对立统一;发展  石涛(1642—1707),清初著名画家,善画山水、花鸟。姓朱,名若极,法名元济,又名原济,字石涛,
期刊
摘 要:芜湖铁画是中国画与渗碳钢冶炼锻造工艺相结合的独特工艺品。芜湖铁画的功能经历了“我—我”自我娱乐、民俗文化功能、精神审美功能和以审美价值为主导的多功用性功能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芜湖铁画;铁画史;艺术功能;中国画;宗教  “功能是工艺形成的原始推动力。”[1]一项民间艺术发展到现在必然有它完整的发展脉络, 理清铁画艺术史是对历史文化的继承也是创新发展的理论基础。[2]历史地考察特定的艺术,
期刊
摘 要:竹久梦二是日本明治和大正时期的著名画家、装帧设计家、诗人和歌人,有“大正浪漫的代名词”“漂泊的抒情画家”之称,曾深受鲁迅、周作人、丰子恺等人喜爱,时至今日仍然对日本美术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围绕梦二作品的研究中,大多数都以他描绘成人的作品作为研究对象,但梦二的创作其实是从描绘儿童开始的,并且在儿童童话、童谣、诗、儿童剧剧本等创作领域,有着开创性的地位。但在这一领域,对于梦二的评价不高,研究尚且
期刊
当我们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我们所绘画的是什么,所表现的又是什么?这是在学习绘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学会表现自己”是许许多多的当代青年踏上艺术之旅的过程中都会听到的一句话,也因此,我们都致力于学习并创作出带有自己独特气息的作品。要如何学会表现自己的感情?如何择一切手段,表达视觉美感以及独特的情思,产生自己的风格,形成自己的风格,把自己的感情很好地传达给别人,打动人?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中,艺术长
期刊
摘 要:绘画创作的灵感源自于生活,极大多数的艺术家创作的过程即是将具体的、客观的事物表现得别具一格,将具象幻化成意象的过程。通过对具体、客观的事物进行外在的提炼,而后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深入加工。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能散发一种独特的魅力,其所营造的画面视觉效果传递的信息甚至能感动人心,震撼灵魂。  在工笔花鸟绘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自唐、宋、元、明、清至今,出现了无数的伟大杰出的艺术家,其所创作的作品亦
期刊
作者简介:  黎芳(1980-),女,讲师,任教于四川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期刊
摘 要: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提出了“知觉力”。“知觉力”与“物理力”虽然都有“力”字,但是是存在很大差异的。一个是实际存在的物理力,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知觉力是付诸于人的视觉感受的,是属于创作艺术作品、观看艺术作品而产生的实际存在的心理上的力。以阿恩海姆“知觉力”为切入点,探讨“知觉力”与绘画构图的关系。  关键词:阿恩海姆;知觉力;绘画构图  在探讨此问题之前,我尝试用两张拉斐尔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