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24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的抑制作用

来源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il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携带IL-24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的凋亡和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重组DNA技术构建含有IL-24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IL-24,用脂质体法将pEGFP-N1-IL-24转染B16细胞,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其表达,在生物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用吖啶橙/澳化乙锭(AO/EB)法检测细胞凋亡,用MTT比色法检测B16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pEGFP-N1-IL-24可在B16细胞中表达;生物显微镜下显示转染IL-24基因的B16细胞皱缩、成团;AO/EB法检测显示转染IL-24的B16细胞核染色质着橘黄色或橙红色,并呈固缩状;MTT 比色法显示IL-24明显抑制B16细胞的生长,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源性IL-24基因在体外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有显著的诱导凋亡和抑制增殖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有输尿管反流的神经源性膀胱(NB)患儿有或没有逼尿肌过度活动(DO)时的尿动力学差异,为临床治疗此类患儿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2015年就诊并经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发现膀胱输尿管反流的NB患儿68例,男30例,女38例,年龄4~12岁,平均7.5岁。按照充盈期有DO,将其分为DO组(n=20)与无DO组(n=48)。观察记录两组发生膀胱输尿管反流时的膀胱灌注量、逼尿肌压并计算发生
目的 探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OS)病原菌分布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EOS患儿,根据患儿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病原菌及其对
目的探讨带蒂阴囊中缝带蒂皮瓣转移覆盖技术在治疗尿道下裂病例多次手术后皮肤缺损中的适应证与疗效。方法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收集我院12例患儿,年龄5~15岁,平均8.4岁。均为外院多次尿道下裂术后失败患儿。为再次治疗入我院。所有患儿均接受口腔黏膜镶嵌尿道成形术一次完成手术。完成尿道重塑后,在阴囊皮肤血供解剖学的基础上,对于重度尿道下裂患儿经多次术后皮瓣遭严重破坏而不足的患儿,采用阴囊中缝皮
老年性窦房结功能减退是指由窦房结功能异常所导致的各种心律失常。老年窦房结功能减退的发生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明确,有众多因素参与,microRNAs相关的窦房结细胞膜表面各种离子
期刊
@@
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升高,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降低LDL-C被视为降低冠心病风险的关键因素。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目前导致全世界儿童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痉挛性脑瘫以锥体系受损为主,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已成为其研究热点,其中髋关节发育不良及髋关节脱位在行走不能及严重型痉挛性脑瘫患儿中发生率越来越高。患儿出生时髋关节一般正常,约2岁左右开始出现股骨头外侧偏移为特征的髋关节发育不良,约4~12岁可发展为髋关节半脱位或脱位,约25%~75%的病例最终进展为影响日常生活的疼痛性、退行性髋关节炎。外
降低心率可能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靶标,伊伐布雷定可通过特异性地抑制If起搏电流通过降低窦房结节律而减慢心率,目前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对其临床应用进行综
胆道闭锁(BA)是一类婴幼儿致死性的肝胆系统疾病,是我国新生儿梗阻性黄疸最常见的原因。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发病率与地域、人种、性别等因素有关,亚洲为高发地区。胆道闭锁流行病学资料多基于欧美、日本、中国台湾等地区的报道,我国缺少针对BA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发病率、分布趋势、危险因素等尚不明确,不利于其病因学和发病机制的研究。本文总结了目前胆道闭锁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探讨其与病因学的联系,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