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思维导图进行中考话题专题复习的探析

来源 :疯狂英语·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j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考复习阶段第一轮复习至关重要,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被动、杂乱、低效,以及无法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等问题。针对这种现状,本文提出按照话题整合与模块梳理,并以话题专题复习的方式优化中考第一轮复习。然后结合课例,探析利用思维导图工具实施话题专题复习的优势,以达到帮助学生系统、有效、清晰地完成第一轮复习的目的。
  关键词:思维导图;话题;中考复习
  1.问题的提出
  中考复习阶段是初中学生考前冲刺的阶段,是他们对三年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查漏补缺、巩固提升的阶段。根据这样的需求,大多数教师的复习分四步走:第一轮以课本为纲,复习基础知识;第二轮以考点为纲,复习各类语法知识;第三轮对题型进行专项练习;第四轮模拟考试,训练应试技巧。在这四轮复习中,最难操作的是第一轮的课本知识复习。外研社初中英语教材《新标准英语》共有6册64个模块,教师往往从第一册开始,一个模块接着一个模块地复习语言点与语法点,并大量练习。在课堂上,学生被动地听课、做笔记、做练习。这样的复习方式往往会导致以下情况——随着复习内容的增多,学生所复习的知识在头脑中渐渐模糊和混淆起来;复习到最后,头脑中的知识还是一团乱麻。优生在复习过程中觉得这种复习是在“炒冷饭”,浪费时间,产生消极应对的态度;而后进生则完全跟不上,一轮复习完,效果不理想。
  可见,在中考复习阶段,老思路、老办法已经不适用,严重影响了学生关键冲刺时期的学习效果。复习阶段的教学设计与安排需要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在积极轻松的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各得所需。因此,笔者认为在第一轮复习中可以使用话题专题复习的方式,以取代传统的独立复习每个模块的方式。
  2.话题专题复习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新标准英语》的64个模块并非独立存在,每个模块都是以话题编排的,而这些话题在各册中重复滚动、互有关联。如果按照旧套路,一册接一册,一个模块接一个模块地复习,就不能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知识点仍是独立、零散的。认知结构理论指出,将所学知识结构化,然后在学生头脑里建立个性化的重组结构,才是真正的学习。大量分散、零碎的知识点犹如一棵树的树叶,树叶很多不易记,但如果记住树的结构,即主干和分支的位置,再把知识点(树叶)进行归纳、整理,应掌握的知识脉络便出来了。知识有条理利于学生掌握和记忆。话题就像主干,以话题为中心复习能教会学生将所学知识结构化。
  笔者试参照《英语课程标准》(下文简称《课标》)的话题项目(5级要求),对各册话题进行整合。在进行话题复习时,教师根据所复习的话题,帮助学生整理与本话题相关的词块、语块、句法和语法等内容,并设置情境组织教学,以达到“查漏补缺、综合运用”的效果。例如,“旅行(travel)”话题分布在七年级下册Module 6、Module 10,八年级上册Module 4,九年级上册Module 5,在复习“旅行与交通(travel and transport)”这一话题时,教师可以按照“旅行”这一情景线索进行复习安排:旅行前计划——选择交通工具以及原因(八年级上册Module 4);旅行时——问路及游览景点(七年级下册Module 6、九年级上册Module 5);旅行后——描述旅行活动(七年级下册Module 10)。这样的复习课不再是简单地重复讲述已经教学过的内容,而是在经过加工后,有条理、有系统地组织教学。这样的组织编排符合学生的行为图式,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整理与内化。学生能建立起前后知识的联系,组成知识网络,而且这样的知识体系以话题为中心,更能帮助学生用英语做事,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然而,在进行话题专题复习时,虽然教师提供了相关话题单元的清单,但由于涉及的模块、词汇、语法、词块、语块以及句法众多,学生仍会有“理不清”的困惑。笔者认为,引入思维导图这一现代思维工具,可以帮助学生遵循记忆规律,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和复习策略,逐步形成较强的英语学习能力。
  3.思维导图与话题专题复习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总是从一个中心点开始,每个词或者图像自身都可成为一个子中心,整个合起来以一种无穷无尽的分支链的形式从中心向四周放射,或者归于一个共同的中心。它能将左脑的逻辑、顺序、文字、条理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和空间等多种因素调动起来一起参与思维和记忆,把传统的单向、显性思维变成多维发散的思维模式。它能清晰呈现思维过程和事物之间的联系,能改善人们的学习能力和行为表现。思维导图在表现形式上是树状结构的。学习者能够借助思维导图提高发散思维的能力,理清思维的脉络,并可以通过导图回顾整个思维过程。
  由此可见,在复习时,通过思维导图,学生能将众多零散的知识点以话题为中心进行联想,建立起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思维导图就像一棵大树,拥有清晰的脉络,各知识点分布在不同的枝节上,学生通过调动不同的“脑线索”参与思考与记忆,能切实有效地提高第一轮复习的效率,减轻学业负担。
  笔者结合话题“个人信息(p e r s o n a l information)”,阐述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话题专题复习的尝试。
  4.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话题专题复习的课例实践
  在话题专题复习前,教师需要整理出《课标》要求的5级话题所涉及的单元,并根据重新编排的内容,帮助学生把握复习要点,架构个性化思维体系,开展有效复习。复习的要点应包括本话题相关的词块、句型和语法;本话题作文的框架和模板,尤其是热点话题的作文要适当拓展;本话题相关的好词好句及谚语等。根据复习的难度和深度,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维度分化复习的任务,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巩固提升,为中考打好坚实的基础。
  (1)导图导学,课前头脑风暴自主复习
  以“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话题为例,课前,教师告知学生该话题所涉及单元,并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思维导图(如下图)。


  从上图可知,该思维导图只包括主题以及《课标》要求的8个子主题的标题,学生需在教师提供的参考单元中,找出相关的词块、语块、句法、语法等来细化该思维导图。在绘制导图的过程中,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思维逻辑,对子主题进一步延伸,最终绘制出独一无二的个性化思维导图。在绘制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翻阅课本和参考资料,对所有的知识进行梳理,并自主建构,这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前后知识点的联系,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在绘制导图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参与的过程是积极主动的,学生乐于进行这种创造性的复习。由于学生层次的不同,学生制作的导图的广度和深度也会有所不同,这也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事可做,不会消极应付。
  (2)导图助学,课中情景运用合作学习
  复习教学的过程不仅包括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同时还包括学生技能的形成。因此,复习的过程除了输出与梳理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创设真实的语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把语言知识落实于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中。因此,在复习课上,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课前所做的思维导图进行讨论和梳理,并根据小组讨论补充自己所做的思维导图。教师也可以把自己所做的思维导图给学生作为参考。通过讨论和补充,学生能够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思维。其次,教师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输出有关话题的相关知识。在本话题中,教师创设情景“a mysterious guy(一个神秘的人)”,引起学生了解他的兴趣,并呈现本课的话题“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第一阶段:头脑风暴(Brain Storming)
  教师呈现一张极其神秘的照片,让学生提问,让学生对其个人信息的询问进行头脑风暴:What is his name?/ Where is he from?/ What does he do?/ How old is he?/ What does he look like?/ What is he like?/ Where does he live?…
  第二阶段:猜谜游戏(Guessing Game)
  让学生猜测神秘人物的外貌及职业,在学生猜测的过程中可以不断给予线索,帮助学生联想及回忆相关的词块语块。可用“Does he have…?”/“Is he…?”/“Is he a…?”的句型来进行猜测。
  第三阶段:结对练习(Pair Work)
  给学生A组和B组各提供一份不完整的信息表,让学生根据自己手中的信息表进行问答,利用信息沟(information gap)了解神秘人物的基本信息,最终完成手中的信息表。最后,教师揭晓神秘人物是数学教师,并请学生以语篇的形式汇报神秘人物的信息。
  第四阶段:写作(Writing)
  根据学生的汇报,给学生提供一篇非常简单的介绍神秘人物(数学教师)的语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己收集整理的有关介绍人物的好词好句以及谚语等扩写语篇,使简单的语篇变得更为丰富,并在课堂上展示小组作品,评选出最佳作品。
  从课堂的整个流程看来,话题复习课都是围绕思维导图的板块开展的,导图就像一个语料库,给学生提供所需的基本语言材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整理并在小组合作之下补充思维导图,完成情景设置下的种种任务。话题复习课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进行话题写作,因此教师要注意有意识地引入各种不同题材的作文板块,帮助学生写作。
  (3)导图评学,课后语块默写自主检测
  课后,作为复习课堂的延伸,学生可以继续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巩固复习,并对自己的复习效果进行检测评价。首先,可以让小组评选出最佳话题思维导图,教师复印后贴在小组周围的墙上,学生经常阅读该思维导图,可以使印象更为深刻。其次,教师可以做出中文版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进行语块的默写,这比在第一轮复习时听写单词表要更有意义,更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和运用,并且该导图可以反复使用,学生可以标注自己尚未完全掌握的语块,再次强化该内容。
  5.成效与思考
  中考第一轮复习是回归课本和复习基础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回忆知识、梳理知识、强化知识的过程。在复习教学中,要始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考前复习课的效率,使考前复习课摆脱传统上低效无味的状态,变得生动有趣且有效。在尝试话题专题复习后,笔者发现该复习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帮助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愉快的情感体验过程;而思维导图工具的使用,则完全契合话题专题复习,使这个过程更直观、系统、易操作,并在复习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习自主参与意识,促进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东尼·博赞.1998.思维导图[M].李斯,译.北京:作家出版社.
  东尼·博赞.2005.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张鼎昆,徐克茹,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教育部.2011.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姚玉琴.2008.以单元主题为基础的英语词块教学的实证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初始环节和重要内容,N3C-6D对入学教育体系行为主体的分析与应用具有科学性、适用性和创新性。新生入学教育体系紧紧围
郭光业教授将溃疡性结肠炎分为湿热伤络、血热妄行,湿热下注、气机阻滞,正虚邪盛、寒热错杂,中焦虚寒、脾不统血,脾肾虚寒、湿热下注五个证型,分别采用芍药汤、四逆散合香连
在拉丁美洲解放的关键时刻 ,圣马丁同玻利瓦尔在瓜亚基尔举行了秘密会谈 ,此后不久 ,圣马丁辞去了秘鲁护国主职务 ,悄然引退。其原因是 :瓜亚基尔会谈中有关瓜亚基尔归属、军
后全球化时代,数字浪潮来袭。文化创意产业以其高知识性、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等特点成为21世纪备受关注的朝阳产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在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海峡两
本文从分析高中英语写作存在的问题入手,尝试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来建立以课堂讨论为支架的写作教学模式。文章以高三年级议论文写作课为案例,分别从写作前的导入环节、词
以闽剧为代表的福州戏曲文化源远流长,在几百年的历史沿革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色彩。为使福州戏曲能够更好地传承,需使其融入高校美育进程中,突出本地教育优势,让青年一代
以2-溴-9-芴酮为原料,经亲核加成、取代、氧化还原、氧化反应合成B-[9,9-双(4-甲基苯基)-9H-芴-2-基]硼酸,其结构经1H NMR确证。采用响应面法重点对氧化还原步骤进行优化。确
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师德师风建设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在新形势下,福建省首家师德主题博物馆在福建教育学院建成,为更好地发挥其师德教育功能,立足文博出版
古代汉语课程蕴含丰富的育人价值,具备开展课程思政的有利条件,但是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采用、教学评价和实践活动的实施也存在一些不足。针对这一情况,古代汉语课
摘 要 微课是近几年流行的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其应用可有效解决数学教学中的多个难题。本文主要介绍洋葱数学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在应用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微课;洋葱数学;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8-0010-01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教学模式的转变,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微课体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