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要在40分钟内让学生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唯一的途径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练习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形式,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从“目的性、层次性、‘量、质’兼顾、形式性”这几方面深入研究,让学生少练、精练,避免因为过多的机械重复而导致学生厌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形式多样的练习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练习;目的明确;层次分明;“质、量”兼顾
练习是教学过程中学生自我学习的主要形式,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把书本的知识结构转化成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新授课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只处于初步的框架状态之中,还需要通过练习把知识的框架进一步充实完善。尽管老师们都知道练习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形式,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但现实却是练习没少做,效果没提高,还令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完成这个过程,仅靠课堂老师十几分钟的新授是远远不够的。那应该怎样设计课堂练习,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又能让学生爱上数学呢?
一、堂上练习设计要目的明确、有针对性
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在短短的40分钟内,老师既要完成新授内容,又要及时进行练习巩固,让学生巩固新授的内容,设计针对性强的练习尤为重要。针对性练习要为教学目标服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还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及后续知识的拓展延伸。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之后,传统的习题是:
这样的练习,单纯是为了乘法的计算,对巩固长方形面积公式的作用不大。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一种凡是求长方形的面积就把两个数相乘的坏习惯。要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公式,所设的练习就要围绕着上述目标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应该设计已知长方形的长,但缺宽这样的题目让学生求面积,当学生不能计算时追问为什么这样,让学生自己发现只知长方形的长缺宽是不能计算的,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长和宽”是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必要条件。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画一个长方形,然后计算面积,让学生自己量出必要的数据来求面积。这样的练习,既巩固了新授的知识,又不局限于本课知识,有了一定的延伸和拓展。
二、堂上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面向全体
有序原理认为,系统由较低级的结构转变为较高级的结构,总是遵循一定顺序,具有客观规律,课堂练习设计也要有一定的梯度,让学生拾级而上。练习层次一般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可使练习的重点在于练基本的、单向的,带有模仿性的题目,这是短短的“内化过程”。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比较基础的题目。第二阶段就可以设计一些带有灵活性的题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技能。第三阶段的重点是练一些在思考性、创造性方面要求較高的题目,下面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为例:
(一)第一阶段:基本练习
1、填空
A、25×(4 2)=25×____ 25×____
B、8×(125 9)=( )×( ) ( )×(
【关键词】课堂练习;目的明确;层次分明;“质、量”兼顾
练习是教学过程中学生自我学习的主要形式,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把书本的知识结构转化成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新授课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只处于初步的框架状态之中,还需要通过练习把知识的框架进一步充实完善。尽管老师们都知道练习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形式,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但现实却是练习没少做,效果没提高,还令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完成这个过程,仅靠课堂老师十几分钟的新授是远远不够的。那应该怎样设计课堂练习,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又能让学生爱上数学呢?
一、堂上练习设计要目的明确、有针对性
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在短短的40分钟内,老师既要完成新授内容,又要及时进行练习巩固,让学生巩固新授的内容,设计针对性强的练习尤为重要。针对性练习要为教学目标服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还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及后续知识的拓展延伸。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之后,传统的习题是:
这样的练习,单纯是为了乘法的计算,对巩固长方形面积公式的作用不大。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一种凡是求长方形的面积就把两个数相乘的坏习惯。要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公式,所设的练习就要围绕着上述目标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应该设计已知长方形的长,但缺宽这样的题目让学生求面积,当学生不能计算时追问为什么这样,让学生自己发现只知长方形的长缺宽是不能计算的,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长和宽”是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必要条件。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画一个长方形,然后计算面积,让学生自己量出必要的数据来求面积。这样的练习,既巩固了新授的知识,又不局限于本课知识,有了一定的延伸和拓展。
二、堂上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面向全体
有序原理认为,系统由较低级的结构转变为较高级的结构,总是遵循一定顺序,具有客观规律,课堂练习设计也要有一定的梯度,让学生拾级而上。练习层次一般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可使练习的重点在于练基本的、单向的,带有模仿性的题目,这是短短的“内化过程”。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比较基础的题目。第二阶段就可以设计一些带有灵活性的题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技能。第三阶段的重点是练一些在思考性、创造性方面要求較高的题目,下面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为例:
(一)第一阶段:基本练习
1、填空
A、25×(4 2)=25×____ 25×____
B、8×(125 9)=( )×( ) ( )×(